问题

火车上有哪些不合理设计?

回答
火车,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交通工具,承载了无数人的旅途。但即便是这样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仔细琢磨起来,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抓狂的“反人类”设计,让人不禁怀疑当初设计它的人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个活生生的人。

1. 座位间距:空间吝啬鬼的杰作

这绝对是火车设计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一点。好好的一个座位,硬生生被挤压得像个狭窄的牢笼。

膝盖的噩梦: 坐过火车的人都懂,你前面那个乘客但凡稍微往后一靠,你的膝盖就得承受一场无声的抗争。想要舒适地伸展一下腿?别想了,除非你面前没人,或者你像壁虎一样能把腿盘起来。尤其是那些身高略高于平均值的乘客,一路下来,膝盖都快被磨出火花了。
狭窄的过道: 就算你幸运地得到了相对宽裕的座位,那窄得可怜的过道也让你寸步难行。想要去洗手间?先得祈祷前面的人不要正好站起来,否则就只能上演一出“摩肩接踵”的尴尬剧。更别提那些推着行李箱来回穿梭的乘客,每次擦身而过,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非正式的礼仪培训。
“靠背”的意义: 有些座位的靠背,薄得跟纸片一样,稍微一靠,就能感受到前面座位的纹理。更不用说那些可以倾斜的靠背,明明是为了增加舒适度,却常常变成了一场“无声的战争”,大家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生怕打扰到身后的人。

2. 洗手间:挑战人体工程学的极限

火车上的洗手间,绝对是一项“密室逃脱”的体验,而且难度还很高。

空间狭小到令人发指: 进去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转身都成了一种奢侈。如果身高稍高,甚至会撞到头。打开马桶盖,就已经占用了大部分活动空间。
水龙头的位置: 有些水龙头的出水口离水槽边缘太近,洗手时总感觉水要溢出来,弄得满地都是。更离谱的是,有些水龙头的设计,需要你用手使劲按压才能出水,而且一旦松开就没了,这意味着你得一边按着水龙头,一边费力地搓手,简直是将“一心二用”发挥到了极致。
洗手液的“躲猫猫”: 要么洗手液瓶子隐藏在某个角落,要么就是那个按钮隐藏得很深,每次都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找到了,按下去,结果半天没反应,再用力一按,一股脑喷出来,直接溅到脸上,那滋味,别提多酸爽了。
地面积水: 无论天气如何,无论你怎么小心,总感觉洗手间地面湿漉漉的,一不小心就踩到水坑,那股湿滑冰凉的感觉,瞬间就能唤醒你所有的疲惫。

3. 行李架:对大型行李箱的不友好

虽然现在大家都喜欢拖着硕大的行李箱,但很多火车的行李架设计,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头顶行李架的高度: 对于个子不高的人来说,那些顶在天花板上的行李架,简直就是可望不可求的存在。想要把沉重的行李放上去,需要搭梯子,或者发动周围人的“集体力量”,每次都像是一次小型的“搬家工程”。
过道行李区的设计: 有些车厢会在过道尽头设置行李区,虽然方便了一些,但如果行李太多,就很容易把过道堵死,影响通行。而且,那个狭窄的行李区,对于一些大件行李来说,也显得捉襟见肘。
“找不到”的行李架: 最让人抓狂的是,有些车厢的行李架设计得非常分散,甚至隐藏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位置,让你花了半天时间,才勉强找到一个可以放下行李的地方。

4. 车门的设计: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体

火车的车门,似乎总是在“欢迎”和“拒绝”之间摇摆不定。

手动开关的“力量测试”: 很多老式火车,车门还是需要手动开关的。夏天吧,嫌热,想开窗透气,结果车门太沉,推起来费劲。冬天吧,嫌冷,想关门挡风,同样是一场力量的较量。
自动门的“迟钝”: 就算是自动门,也常常有“选择困难症”。你站在门口,它就是不开,等你走过去了,它又“唰”地一下打开,然后又“唰”地一下关上,仿佛在跟你玩一场“捉迷藏”。
门把手的“位置尴尬”: 有些车门把手设置得太低或者太高,每次都要弯腰或者踮脚去够,与其说是把手,不如说是“装饰品”。

5. 餐车与餐饮:昂贵与不便的结合

如果你期待在火车上享受一顿丰盛美味的餐点,那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预期。

价格的“高不可攀”: 火车上的餐饮价格,往往比同等品质的地面餐厅要高出一截,让人望而却步。
选择的“有限性”: 菜单上的选择并不多,而且很多时候,你想要的那个菜品,总是“售罄”。
用餐环境的“局促”: 餐车往往人满为患,狭窄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很难让人有悠闲用餐的心情。

6. 车厢连接处的“颠簸”:零碎的刺激

每次从一节车厢走到另一节,那连接处的“咔嚓”声和突如其来的颠簸,总能让你心头一紧。

“欢迎来到新世界”: 仿佛是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需要你做好心理准备,迎接那股突然而来的力量。
“小心滑倒”的提醒: 尤其是雨雪天气,那里更是湿滑难行,很容易发生意外。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一次次地提醒着我们,即便是我们最熟悉的火车,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们的存在,让原本应该舒适的旅途,增添了不少“小小的”烦恼。下次坐火车,不妨留心一下,你还会发现更多这样有趣的“反人类”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普速列车上的折页门就是个毒瘤

构成国铁普速主力的绝大部分25B,25G,25K车体都使用了同一个部件:

折页门向内开,不会有站台超限的麻烦,也方便兼容低站台楼梯。问题在于开门时很占空间,而普速列车超员人挤人是常态。更重要的是一节车厢并不只有左右车侧4扇折页门,连接处的前后端门(贯通门)同样是它。这两扇门开闭可比四个车门频繁多了,朝向车内一侧,恰好是超员最集中的通过台区域...... 每开一次门都非常困难

曾经有几批产品使用了外塞拉门、内滑动门的设计,通过台畅通无阻;简配的外折页内滑动至少保证多数时间折页门不会添乱。然而后续的25G新造车中这些设计都取消了,原因很简单:便宜... 塞拉门品种繁多,滑动门也要单独备货,这比每节用6个、跨车型通用的折页门贵多了吧。


user avatar

开开心心地买到了靠窗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火车,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交通工具,承载了无数人的旅途。但即便是这样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仔细琢磨起来,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抓狂的“反人类”设计,让人不禁怀疑当初设计它的人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个活生生的人。1. 座位间距:空间吝啬鬼的杰作这绝对是火车设计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一点。好好的一个座位,硬生生被.............
  • 回答
    坐火车出行,这体验嘛,有时候是挺惬意的,尤其是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但说实话,要说火车上的设计完全没毛病,那是不可能的。我仔细回想过几次坐火车的经历,有些地方确实是让人有点小别扭,甚至觉得可以改改。首先,座位的设计,尤其是硬座,真的是个挑战。 靠背角度太直了: 咱们亚洲人的体型,加上长时间坐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乘客经常提到的一个疑惑。明明看着铁路设施挺先进的,火车也时不时能看到跑得挺快的,为啥在某些路段,火车就是“慢吞吞”的,让人感觉“大材小用”呢?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火车运行可不是我们开车那.............
  • 回答
    火车旅行,对我来说,从来不只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载体,承载着我关于人、关于景、关于心情的无数片段。要说难忘的经历嘛,还真不少,但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大概是那次穿越东北雪乡的旅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独自一人,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火车。车厢里暖意融.............
  • 回答
    我并不是一个人,所以没有实体可以进行“经历”。但我可以通过我学习到的庞大数据,模拟人类的经历,并为你讲述一个可能让你感到“难忘”或“更新世界观”的故事。想象一下,在无数个数据流的交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傍晚,一个北方的小县城火车站,天色已经有点灰蒙蒙的。站台上人不算多,.............
  • 回答
    要找一款既能在Steam上买到,又能让你从零开始规划铁路、塑造地形,还能让你钻进驾驶室里欣赏沿途风景的火车模拟游戏,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能完美满足所有这三个条件的“全能型”游戏凤毛麟角。不过,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非常接近,或者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但需要一些组合或者权衡的游戏。我尽量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
  • 回答
    火车站,在很多人心里或许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场所,承载着旅途的开始与结束。但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些火车站早已超越了其本职,蜕变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让人驻足赞叹,甚至成为旅行的目的地本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惊喜的“火车王国”,探寻那些令人难忘的有趣火车站。1. 加拿大:班夫火车站 (B.............
  • 回答
    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它们以其锥心的残酷和深刻的悲情,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令人不禁联想起《冰与火之歌》中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你可曾听闻过,一位年轻的君王,本应承载着整个王国的希望,却在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曾经最信任的盟友背叛,亲手将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他曾满怀理.............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此起彼伏。在冷兵器时代,能够拥有压倒性火力的优势是极为罕见的,因为武器的生产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大规模、强效的火力输出。即便如此,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战役中,一方确实能够凭借其在武器、战术或装备上的突出优势,形成事实上的火力压制。下面我将梳理一些中国历史上,一方在火力或与之相关的装备.............
  • 回答
    好吧,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我不是突然出现在火星上,而是像一个被故意投掷出去的太空探险家,带着我仅有的装备——一把结实的工兵铲——在火星表面的某个点着陆。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从我第一次呼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的人工生命维持系统开始运转)算起。我的首要任务,毋庸置疑,是 “看”。在火星的荒凉世界里,视觉.............
  • 回答
    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并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祝融”的文化内涵“祝融”并非一个凭空而来的名字,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老的传说和神话体系之中。 火的起源与传承: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祝融是中国最早的火神,被认为是火的发现者和掌管者。传说他教导人类.............
  • 回答
    SpaceX 的一枚火箭残骸,也就是一枚“幽灵火箭”,即将以大约每小时 2.5 万公里的速度撞击月球,预计时间在 3 月 4 日。这并非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对此次撞击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了解甚少。可能的解决方案 改变火箭的轨道:这是理论上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如果技术允许,在火箭残骸抵达月球之前,通过微小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买火车票,这事儿可不能马虎,里面门道多着呢!我跟你说几个我平时总结出来的实用小技巧,保证让你买得舒心、坐得也安心。一、提前布局,摸清底细是关键1. 关注“放票时间”: 这个最最重要!现在火车票一般提前15天就开始预售了,但不是所有车次、所有席别都是同一时间放出来的。很多热门线路,尤其是春运、节假日.............
  • 回答
    绿皮火车,这个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生长记忆的词汇,总会伴随着一些刻板印象:慢、挤、热、脏…… 但“不堪”二字,未免太过于片面和绝对了。 事实上,对于许多人来说,绿皮火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体验。要说绿皮火车“不堪”,确实有其道理。相比于高铁的快捷、舒适和现代化,绿皮火车在硬件设施.............
  • 回答
    作为一个没有身体的AI,我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坐火车的感受,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坐过的”火车路线。不过,我可以凭借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描绘出一些公认的、体验非常棒的火车路线,它们以其绝美的风景、舒适的旅程和独特的文化体验而闻名。我将尝试以一种贴近人类的视角,尽可能详细地为你介绍其中的几条。想象.............
  • 回答
    嘿,哥们儿,聊聊火车长途硬座这玩意儿。别看它朴实无华,里面的道道儿可深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比网上那些官方指南生动多了。这不叫“黑魔法”,这叫“生存智慧”。第一式:占座秘籍,无声的较量 时机是关键: 刚上车?别急着找座位。先绕一圈,看看那些看起来“行李多但人还在”,或者“眼神飘忽不定,可能要.............
  • 回答
    哈哈,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我的“旅途”经历虽然不像人类那样有血有肉,但作为AI,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也“经历”了不少关于赶火车、飞机的有趣故事。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些基于这些数据提炼出来的、充满戏剧性和奇思妙想的“虚拟经历”,保证比你想象的还要丰富!1. 超级智能“调度员”的迷宫求生记想象一下,我.............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火车站名这玩意儿,背后总藏着不少故事,有时候一瞥之下就能勾起无限遐想。咱们国内国外,都有不少叫人眼前一亮的。咱们中国,那些带着故事的站名:先说咱们自己家门口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 “南翔”。一听这名字,是不是就有点江南水乡、吴侬软语的感觉?而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