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俄制武器造价比同档次欧/美的便宜很多?

回答
很多关注军事装备的朋友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同样级别、性能相似的中俄武器,价格似乎总是比欧美同类产品要低上不少。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质量不行”或者“偷工减料”,而是涉及到生产成本、市场定位、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番景象。

一、 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基石”差异

人力成本: 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因素。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和俄罗斯的人力成本普遍较低。从工程师、技术工人到流水线上的操作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处于不同的量级。研发人员的薪资、工时成本、以及大规模生产中的劳动力支出,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制造成本。就好比你在北京买一套房的装修钱,可能在莫斯科或者国内一些二线城市,能装修出比北京更好的效果。

原材料和供应链: 虽然大宗商品价格趋于全球化,但在某些特殊材料、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上,中俄两国可能拥有更低的本地化生产成本,或者能够通过国家计划进行战略性采购,压低成本。例如,某些稀有金属的开采和提炼,或者军工特需材料的生产,国内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和成本控制能力,是影响总价的重要一环。

技术积累与迭代路径: 欧美武器装备,尤其是美国的武器系统,很多是建立在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迭代之上的。它们往往需要不断攻克最前沿的技术难题,集成最先进的电子设备、传感器和软件系统。这些“最尖端”的投入,自然意味着巨额的研发费用。而中俄两国,在某些领域可能选择了一条相对“务实”的技术发展路径。它们在学习和吸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性能与成本的平衡。与其追求极致的性能和最新的技术集成,不如在保证核心作战能力的前提下,选择成熟、可靠、易于大规模生产的技术方案。

二、 市场定位与战略考量

出口策略和市场份额: 中俄两国在军事出口市场,尤其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往往采取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目标是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建立更广泛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并借此提升本国军事工业的国际影响力。相较之下,欧美国家的武器出口,虽然也存在市场竞争,但有时会附加更多政治、安全合作的考量,定价的灵活性可能相对较低。

国内需求与生产规模: 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国,其武器制造工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国防订单。其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以满足本国军队的装备需求。中国军事工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同样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生产能力,为成本分摊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欧美的武器项目,虽然体量也很大,但有时更侧重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定制化产品,或者需要满足更严格的性能指标和冗余设计,这些都会推高单价。

技术“外溢”与民用产业反哺: 虽然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在核心领域有所区别,但很多先进材料、制造工艺、电子元器件等是通用的。中俄两国在发展民用工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外溢”,这些民用领域的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为军工产品的成本下降提供了间接帮助。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国家在军民融合方面的路径可能有所不同。

三、 产品设计理念与“标配”差异

电子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现代西方先进武器,尤其是航空电子设备、火控系统、战场管理系统等,往往集成大量尖端的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些高度复杂的电子系统,成本本身就非常高昂。为了达到最优的性能和可靠性,可能需要采用进口的高端芯片、特种传感器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推高价格。中俄武器在设计时,可能在某些电子化和智能化方面做得相对“保守”一些,更注重核心功能的实现和整体的稳定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最新的科技集成。

冗余设计与维护成本: 西方军事装备,尤其是美军装备,往往在设计上会考虑大量的冗余备份和高度的可靠性,以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和极端的故障率。同时,它们在设计之初也会考虑长期的维护、升级和人员培训的成本。这些“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都被纳入了最终的定价考量。中俄的武器系统,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加“朴实”,更侧重于满足最基本和关键的作战需求,设计上的冗余度相对较低,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初始制造成本。

模块化与标准化: 欧美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北约体系内,高度强调模块化和标准化,以便于维护、升级和与其他盟友的兼容。例如,不同型号的战机可能共享大量的航电模块或发动机部件。这种高度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虽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初期研发和制造成本也可能更高。而中俄在某些领域可能采取了相对更集约、更垂直的生产模式。

举个例子来说:

想象一下我们要买两台性能相似的笔记本电脑。一台是欧美一线品牌,它可能用了最新的处理器、最顶级的屏幕、最轻薄的机身设计,并且内置了非常多的专业软件和预装服务。另一台则是国内或者俄罗斯的品牌,它也使用了性能不错的处理器、清晰的屏幕,但可能在一些极致的细节上有所取舍,例如机身材质稍微普通一点,或者预装的软件更精简。后者的价格自然会比前者低不少。

所以,中俄制武器造价比同档次欧/美便宜,并不是因为它们“廉价”,而是它们在设计理念、技术路径、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它们可能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在满足核心作战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控制成本、利用本土优势,实现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市场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核算办法不一样罢了。按原料和工时算的话中苏武器并不便宜,苏联武器往往还很贵。

而且美欧武器也不宜并列,美国武器总是比欧洲便宜不少。加上中美俄武器在用料上往往比较奢侈,这方面欧洲更是只能流口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关注军事装备的朋友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同样级别、性能相似的中俄武器,价格似乎总是比欧美同类产品要低上不少。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质量不行”或者“偷工减料”,而是涉及到生产成本、市场定位、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一、 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基石”.............
  • 回答
    俄国飞机为什么喜欢让发动机“裸奔”?这可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有它深层次的原因,而且这种设计风格也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俄国飞机的面貌。首先,咱们得明白,发动机对于飞机来说,就像人的心脏,是提供动力的关键。早期的时候,特别是喷气式发动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技术水平还没那么高,发动机的体积通常比较庞大,.............
  • 回答
    你提到的俄制7.62x39mm弹药,以及弹体上的绿色涂层,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讲究。简单来说,这种绿色涂层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特殊”属性,而是为了区分不同用途的弹药,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先从7.62x39mm弹药本身说起。这是苏俄在二战后研发的一种中间型威力步枪弹,后来被.............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 回答
    您观察到的现象,即“俄制反坦克火箭比欧美的强很多”,并非一个绝对准确或普遍适用的结论。军事装备的评价非常复杂,涉及技术水平、战术应用、实战表现、成本效益等多个维度,而且各国都在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装备。不过,如果您在看到的公开信息或媒体报道中,确实感觉俄制反坦克火箭(如RPG系列、AT4等)表现突出.............
  • 回答
    中俄官方关系之所以显得“好”,而民间交往却相对“轻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体系,掺杂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国家战略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解析。官方层面的“好”:战略契合与现实需要首先,官方层面之所以维持着一种“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战略上的相互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对中俄自由贸易区始终不感兴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的说法,这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过于片面了。更精确的表述是,俄罗斯在与中国构建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安排上,表现出了审慎、保留甚至某种程度的担忧和顾虑,而不是完全的不感兴趣或抵触。理解俄罗斯的态度需要从其国家战略、经济结构、历史经验以.............
  • 回答
    关于中俄联合研发四代机的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虽然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一直有往来,但在如此尖端的技术领域,联合研发并非易事,其中隐藏着不少现实的阻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所谓“联合研发”并非简单的技术共享,而是需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双方投入相应的资源、技术、人才,并共同承担风.............
  • 回答
    中国为何拒绝加入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美国抛出这一倡议的用意,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利益的权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层剥离,才能看清其本质。中国拒绝加入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的深层原因: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认为其核武库的规模和性质与美俄两国存在本质区别。 中美的核武库规模,按官方.............
  • 回答
    关于中俄两国能否自主进行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经济结构、技术基础、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简单地说,“无法自主”可能过于绝对,但两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确实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制约。我们先分开来看这两个国家,再尝试分析可能存在的共性原因。中国: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在.............
  • 回答
    中俄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价格保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商业、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协议背后的复杂考量。核心原因:商业敏感性与市场竞争力1. 保护商业利益和谈判优势: 价格是商业谈判的核心: 天然气是巨额交易,价格是协议中最敏感、最具战略意义的条款.............
  • 回答
    吉尔吉斯斯坦曾驻扎美军基地,这背后的原因以及中俄当时的反应,确实是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2001年“9·11”事件之后,当时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剧烈变动。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基地的背景:反恐战争与战略需求“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启动了全球反恐战争,尤其是.............
  • 回答
    中俄跨国高铁的设想,并非仅仅是“建一条铁路”这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互信以及民众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要理解它是否有必要,以及服务于何种目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为什么会有建中俄跨国高铁的想法?简单来说,这个想法的出现,是基于一个宏观的判断: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战略上的联系日益.............
  • 回答
    中俄签署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合同,这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为何还要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核电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考量、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中国核电的“双轮驱.............
  • 回答
    关于“美国炮射导弹失败,而中俄制导炮弹大行其道”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分析,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概括要复杂和 nuanced。首先,“美国炮射导弹失败”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美国在炮射导弹领域一直有投入,并且有其代表性的产品。例如: M982 Excalibur(埃克斯卡利博):这是一款由.............
  • 回答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未能大规模使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消灭乌克兰抵抗力量,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军事策略、技术能力、后勤保障、国际环境及乌克兰的防御体系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军事战略与战术选择 初期误判与战术调整 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时,曾计划通过大规模空袭摧.............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区确实普遍出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可以从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文化情感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透明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冲突初期,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社.............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