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俄为什么不能联合研发四代机?

回答
关于中俄联合研发四代机的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虽然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一直有往来,但在如此尖端的技术领域,联合研发并非易事,其中隐藏着不少现实的阻碍。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所谓“联合研发”并非简单的技术共享,而是需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双方投入相应的资源、技术、人才,并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的过程。对于四代机这种代表着一个国家航空工业最高水平的武器系统来说,这其中的门道可就多了。

技术主导权和核心技术壁垒:

当今世界,能够独立研制四代机的国家屈指可数,这本身就说明了其技术的门槛有多高。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在努力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比如气动布局、隐身材料、先进航电系统、矢量推力发动机等等。

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比如其AL系列发动机,但即使是他们,在四代机所需要的推力、隐身性能以及可靠性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中国在电子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一些综合系统集成方面,近年来进步神速,但要说完全超越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经验,也并非易事。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研发就必然会触及到谁来主导、谁提供哪些核心技术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将自己最尖端、最核心的技术拱手让人,特别是当这项技术关系到国家军事安全和未来发展时。如果一方在某个关键领域存在明显短板,那么在联合研发中,就很容易被动,甚至可能成为技术的“消费者”而非“共建者”。这就好比合作造车,你拥有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我拥有最顶级的智能驾驶系统,但如果双方都想让自己的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协调就成了大问题。

知识产权和技术保密问题:

四代机的研发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以及高度机密的设计数据。一旦进入联合研发阶段,如何界定和保护这些知识产权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谁拥有最终的知识产权?技术泄露的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都是需要非常精细和周密的安排的。

对于高度敏感的军事技术而言,技术保密更是重中之重。一旦技术信息被对方掌握,即使是暂时的合作,未来也可能转化为竞争。两国之间是否有足够深厚的互信来确保彼此的尖端技术不被滥用或泄露,这是一个现实的考量。而且,在联合研发过程中,各方的研发团队之间会进行大量的技术交流和协作,这本身就增加了技术保密的难度。一旦出现任何差错,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设计理念和作战需求上的差异:

即使是同一个级别的战斗机,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和作战需求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传统上更倾向于追求高性能、大载弹量和强悍的近距格斗能力,而中国近年来在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更注重体系化作战和与其他平台的协同。

四代机不仅仅是单个飞行器,更是信息化战争体系中的一个节点。它的设计必须与本国现有的作战体系、指挥系统、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其他作战平台(如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等)相匹配。如果双方的设计理念和作战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在联合研发过程中,就需要一方或双方在自己的基本设计思路和需求上做出妥协,这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就好比我们设计一座桥梁,一个人希望它能承载重型卡车通行,另一个人则希望它能快速疏导小型车辆,最终的设计方案就需要找到一个折中点,但这个折中点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任何一方的原始需求。

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问题:

四代机的研制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过程,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在联合研发中,如何合理地分摊研发成本,以及在项目成功后如何分配技术和产品利润,将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利益博弈过程。

如果一方投入更多,技术贡献更大,那么自然希望在成果中获得更大的回报。反之亦然。如果双方对成本和利益的分配达不成一致,项目就很难顺利推进。而且,研发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超支或技术难题,如何共同承担,也需要事先有明确的约定。一旦出现分歧,很容易导致合作破裂。

政治和战略考量:

最后,不能排除政治和战略层面的考量。虽然中俄目前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在军事技术领域,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始终是潜在的变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优先考虑本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优势。将如此核心的军事技术与他国进行深度捆绑,本身就需要非常审慎的战略评估。

例如,如果中俄联合研发的四代机性能非常出色,那么这种成果的归属和部署,都会触及到双方的战略部署和地区力量平衡。双方都需要仔细权衡这样做可能带来的战略影响,以及是否会引入新的不确定性。

总结来说,中俄两国尽管在军事合作方面关系密切,但联合研发四代机之所以难以实现,更多的是源于技术主导权、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理念差异、成本利益分配以及深层的政治战略考量。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在如此尖端且敏感的领域达成真正的、平等的联合研发变得异常困难。更多时候,双方可能会选择在某些非核心技术领域或现有型号的改进升级方面进行合作,而不是从零开始,共同打造一款全新的、代表双方最高水平的四代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曾买了两七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买两七姬时,也不是你的钱财,还是毛熊看见你酒量豪爽,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合作起T50来!这些和毛熊合作武器的都是天上的'婆罗门'!你不看见城里阿三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神庙挖出来都富可敌国!像你这般穷俭,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还造不如买,就想纳税人的钱!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里替你寻两个厂所,开发两个四代机,守着你那领空和你老妹的航母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整天卖地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毛熊窝,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user avatar

现在就说肯定无法彻底解决发动机问题,跟当年那些说中国经济2030年也超不过日本的人有啥区别…

歼20除了发动机,可以说全方位领先T50,合作干嘛?让毛子拖后腿吗?欧洲人算是信誉不错的了,当年伽利略计划怎么样?白种人在这方面是有统一战线的,没人瞧得起我们,就算从这点,我们也要自己弄,更何况合作的是毛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俄联合研发四代机的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虽然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一直有往来,但在如此尖端的技术领域,联合研发并非易事,其中隐藏着不少现实的阻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所谓“联合研发”并非简单的技术共享,而是需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双方投入相应的资源、技术、人才,并共同承担风.............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 回答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俄军似乎没怎么投入他们最先进的坦克——T14“阿玛塔”系列。这个问题啊,得从多个角度细掰扯掰,不能光看它那酷炫的外表。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阿玛塔”目前产能和装备量都极其有限。这玩意儿是俄罗斯倾了国家很多心血搞出来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技术上的一.............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2015年,关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是否存在领土争议的说法,以及俄罗斯移交4.7平方公里领土的报道,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存在一些解读上的偏差。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俄两国边界的划定历程,以及2015年的具体情况。首先,值得明确的是,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俄两国已经基本划定了绝大部分.............
  • 回答
    南斯拉夫的解体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中塞尔维亚/塞族(Serb)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立场也常常与西方国家以及中俄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塞尔维亚/塞族为何不希望南斯拉夫解体?塞尔维亚和塞族人民对南斯拉夫统一的渴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在新南斯.............
  • 回答
    美国军方在中东国家发出关于与中俄在安全领域合作的警告,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深入地去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提醒,它背后牵扯到地缘政治的博弈、国家利益的考量,以及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权力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东视为其关键的战略利益区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很多关注军事装备的朋友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同样级别、性能相似的中俄武器,价格似乎总是比欧美同类产品要低上不少。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质量不行”或者“偷工减料”,而是涉及到生产成本、市场定位、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一、 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基石”.............
  • 回答
    中俄官方关系之所以显得“好”,而民间交往却相对“轻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体系,掺杂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国家战略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解析。官方层面的“好”:战略契合与现实需要首先,官方层面之所以维持着一种“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战略上的相互需.............
  • 回答
    中俄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价格保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商业、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协议背后的复杂考量。核心原因:商业敏感性与市场竞争力1. 保护商业利益和谈判优势: 价格是商业谈判的核心: 天然气是巨额交易,价格是协议中最敏感、最具战略意义的条款.............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对中俄自由贸易区始终不感兴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的说法,这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过于片面了。更精确的表述是,俄罗斯在与中国构建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安排上,表现出了审慎、保留甚至某种程度的担忧和顾虑,而不是完全的不感兴趣或抵触。理解俄罗斯的态度需要从其国家战略、经济结构、历史经验以.............
  • 回答
    中俄签署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合同,这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为何还要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核电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考量、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中国核电的“双轮驱.............
  • 回答
    关于中俄两国能否自主进行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经济结构、技术基础、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简单地说,“无法自主”可能过于绝对,但两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确实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制约。我们先分开来看这两个国家,再尝试分析可能存在的共性原因。中国: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在.............
  • 回答
    吉尔吉斯斯坦曾驻扎美军基地,这背后的原因以及中俄当时的反应,确实是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2001年“9·11”事件之后,当时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剧烈变动。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基地的背景:反恐战争与战略需求“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启动了全球反恐战争,尤其是.............
  • 回答
    中俄跨国高铁的设想,并非仅仅是“建一条铁路”这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互信以及民众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要理解它是否有必要,以及服务于何种目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为什么会有建中俄跨国高铁的想法?简单来说,这个想法的出现,是基于一个宏观的判断: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战略上的联系日益.............
  • 回答
    关于“美国炮射导弹失败,而中俄制导炮弹大行其道”的说法,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分析,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概括要复杂和 nuanced。首先,“美国炮射导弹失败”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美国在炮射导弹领域一直有投入,并且有其代表性的产品。例如: M982 Excalibur(埃克斯卡利博):这是一款由.............
  • 回答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空军大量使用“铁炸弹”(Iron Bomb),也就是未制导的常规炸弹(unguided conventional bombs),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复杂因素,既有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限制。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俄罗斯空军大量使用铁炸弹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