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俄签署了田湾第 7、8 座核电站协议,为什么中国还要买俄罗斯的核电站?

回答
中俄签署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合同,这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为何还要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核电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考量、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复杂性。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和目标。

中国核电的“双轮驱动”策略: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是众所周知的,这背后是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国已经成功自主设计、建造并运营了许多先进的核电机组,比如“华龙一号”就代表了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最高水平,并且已经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但是,即使拥有了“华龙一号”这样的明星技术,中国也并没有放弃与俄罗斯这样的传统核电强国进行合作。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双轮驱动”的策略:

1. 自主创新作为基石: 这是中国核电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自主研发,中国掌握了从设计、建造到运营、乏燃料处理的全产业链技术,这保证了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
2. 国际合作作为补充与加速器: 而与俄罗斯的合作,特别是引进其成熟的VVER技术,则扮演着补充和加速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买设备,更是一种深入的技术交流和经验互鉴。

那么,俄罗斯的核电技术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中国继续引进?

俄罗斯的核电技术,特别是VVER系列压水堆技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运行经验。VVER堆型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在某些方面的技术特点,都是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 VVER堆型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进,拥有大量的运行数据支持,其成熟度和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长期检验。在追求核电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当下,引进经过时间考验的技术是审慎的选择。
技术互补性: 尽管中国在自主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其他国家的技术进行比较和融合,可以帮助中国发现自身技术的不足之处,或者引入一些中国尚未完全掌握的关键技术和理念。比如,在某些设计细节、设备制造工艺、或者运营维护经验上,俄罗斯可能拥有其独到之处。
燃料循环的整合考量: 俄罗斯在核燃料的供应和循环利用方面拥有完整的体系。与俄罗斯在核电站建设上的合作,也可能为中国在核燃料供应安全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紧密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日益复杂的情况下。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深化: 中俄两国是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提供了平台。田湾核电站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项目交易,更是两国在能源安全、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战略性合作体现。通过在华合作建设核电站,俄罗斯可以将其成熟技术和设备推向中国市场,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建设核电站的示范项目和经验。

为什么是田湾?为什么是七、八号机组?

田湾核电站本身就是中俄核能合作的一个经典案例。从早期引进俄罗斯的VVER1000机组开始,中国就与俄罗斯在这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田湾一期四台机组的成功运行,为双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次签署七、八号机组的协议,可以看作是这种长期、成熟合作关系的延续和深化。这表明双方对彼此的技术实力和合作模式都高度认可。

经验的延续与优化: 已经建成的机组为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包括设计优化、设备选型、施工管理等,这有助于降低新机组建设的风险和成本,并缩短工期。
技术的升级与引进: VVER1000机组是中国引进俄罗斯技术的代表。而此次的七、八号机组很可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引进更先进的VVER改进型技术,以满足中国对核电站安全性、效率和环保性的更高要求。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合作模式。

总结来说,中国买俄罗斯的核电站,并非因为中国自身技术不行,而是出于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这是一种 “以我为主,兼容并蓄” 的发展思路。中国希望通过引进俄罗斯先进且成熟的核电技术,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核电技术体系,提升核电建设和运营的水平,同时也在能源安全和国际合作层面获得更多保障。这是一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态度,也是中国在核电领域稳步前进的聪明之举。

就好比一个非常优秀的厨师,虽然自己已经掌握了独家秘籍,但依然会去学习世界各地不同的烹饪技巧,了解不同的食材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做出更丰富多样的菜肴。中国核电的发展,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各个回答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应该只有@杨志雄 回答到重点上。

VVER技术源自俄罗斯ASE公司。ASE与中国的合作,除了这次签的田湾和徐大堡二期外,还有一家——福建霞浦快堆。

我国在快堆方面的技术早先基本空白,原子能院的CEFR基本完全照抄俄罗斯人的技术。霞浦要在几年内建成,没有俄罗斯人的帮助恐怕不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国内的决策层其实不太看得上俄罗斯的技术,从我们三代核电定型就能看出来。VVER在国内开建是99年,运行是07年,十多年了。另外6月30号国内另两大三代堆AP1000和EPR先后脚并网,虽然签的时候没有并网,但其实并没有差多少,大家心里都有底的。这个时候再买VVER,说是为了他们的技术,不太靠谱吧?

另外不少人都说中国接济俄罗斯。我觉得,这个时间点,说接济俄罗斯,没道理。

真正的接济,是这样的:

对中俄双方而言,此举开创了油气对外合作之最。交易价值约为4000亿美元,是俄气历史上的最大一单。其交易额之大、合同期限之长,在俄罗斯与欧洲任何一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均不曾出现。俄罗斯方面透露,俄方落实对华供气合同的投资总额将为550亿美元,中方约220亿美元。这个合同不仅可能是中石油签署的最大金额合同,而且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签署的最大单笔合同。

还有:

俄罗斯财政部网站上公布的资料说,中国提前偿还1992年俄罗斯提供的建设中国田湾核电站的贷款

两个事件,一个给4000亿大单,一个提前还贷,都发生在2016年6月底,正好是卢布汇率大幅下跌、叙利亚战事吃紧的时候。现在卢布汇率压力远没有当时大,叙利亚也平静了很多。更何况,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的意思是,只签了一个框架而已,具体细节还要再谈的。另外核电单不是油气单,供货周期长。签单不是给钱,等毛子拿到钱,都不知道啥时候了(参见第二条新闻,毛子1992年给的钱,原计划2022年还清)。

user avatar

中国的核电技术确实存在差距,但买俄罗斯电站则不是因为技术差距。

中国的AP1000本体是来自美国西屋,其技术一直由西屋提供协助,由于西屋本身之前也没有建设过该堆,等于是边建设边改进,这也是技术转让的一种方式。

但是,随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种技术转让明显不现实了。西屋是美国民用核反应堆的唯一生产商(评论纠正:美国拥有核电设计资质的还有通用,巴威,燃烧工程),因为西方的绿色能源运动,西屋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已经转手过几次,而且未来也不太可能再有人接手,这次签的200亿对西屋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突然变更为俄罗斯的反应堆,明显就是对美国的直接表态。没有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的支持,西屋的财务问题就得美国人自己解决,搞不好可能倒闭。同时西屋还是美国军用舰艇反应堆的主要供应商,这也会影响美国军用核动力舰艇的成本甚至是性能。

注意,还有一个基本全靠中国的美国公司,它如果出问题,美国股市是要地震的~```

user avatar

什么是三代核电? 答案见英文维基。


全世界商业化最成功的三代核电是?

公认目前世界上的3代或3.5代核电机组,商业推广最成功的是俄罗斯的VVER-1200,不仅在沃罗涅日已经并网发电,还获得了欧盟国家芬兰、匈牙利以及遵照欧盟标准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新建机组合同。此外,在第三世界更是一路横扫美日韩法拿下了白俄罗斯、越南、约旦、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印度、伊朗等的大单。与之对照的同为三代核电机组,也就韩国的还顺利点:

法国EPR

美国AP1000

韩国APR1400

日本美国ABWR

中国华龙一号


中国第一台三代核电。按照英文维基的分类划代定义,是田湾一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俄签署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合同,这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为何还要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核电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考量、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中国核电的“双轮驱.............
  • 回答
    中俄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价格保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商业、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协议背后的复杂考量。核心原因:商业敏感性与市场竞争力1. 保护商业利益和谈判优势: 价格是商业谈判的核心: 天然气是巨额交易,价格是协议中最敏感、最具战略意义的条款.............
  • 回答
    中俄签署这份长达 30 年的天然气协议,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别看只是签个合同,背后涉及的可是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地缘政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首先,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巨大的加强。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发展这么快.............
  • 回答
    中俄这次签署的天然气合同价格到底合不合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它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就像在一个棋盘上,每一步落子都会影响到全局的走向。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价格“合不合理”?得看从谁的视角看首先,关于价格本身,公开信息不多,大部分是基于一些“市场分析”或者“专.............
  • 回答
    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两国虽然地缘相邻,但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能够谈成条约,其中门道可不少。这背后,是双方的策略、翻译的努力,以及一点点运气。背景:边境的冲突与扩张话说到了17世纪下半叶,清朝已经统一了中国,国力逐渐强盛。而当时的俄国,正处于一个积极向东扩张的时期,哥萨克人.............
  • 回答
    2016年6月25日,中俄两国元首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的出现,在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下,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份联合声明的意义,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战略考量之中。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2016年前后全球战略稳定面临.............
  • 回答
    中俄长期协议(LongTerm Agreement,简称“长协”)是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合作框架,主要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与采购。以下是关于中俄长协石油价格的详细分析: 1. 中俄长协石油价格的定价机制中俄长协石油价格通常基于国际油价基准,结合双方协商的条款,可能包含以下几种定价方式: (1).............
  • 回答
    中俄两国元首在2021年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十年,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决定,表明了双方对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承诺。理解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的战略意义和深层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条约延期的核心意义。这份条约自2001年签.............
  • 回答
    202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关于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发展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的发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无疑释放了多重、深刻的信号,并可能对国际格局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俄联合声明释放的核心信号:.............
  • 回答
    中俄两国领导人最近一次视频会晤于2024年5月16日举行。这次会晤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两国元首的第四次视频会晤,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连任以来首次与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会晤的结束释放出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值得我们详细关注。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点,并进行详细阐述:1. 持续深化“新时代.............
  • 回答
    中俄两国作为全球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力量,其联合行动无疑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可能挑战“美日同盟”的场景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绝非简单的军事力量对比,而是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地区稳定等一系列复杂的互动关系。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层面的考量。中俄两国在军事现代化.............
  • 回答
    关于中俄联合研发四代机的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虽然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一直有往来,但在如此尖端的技术领域,联合研发并非易事,其中隐藏着不少现实的阻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所谓“联合研发”并非简单的技术共享,而是需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双方投入相应的资源、技术、人才,并共同承担风.............
  • 回答
    中俄两国近期发布的这份《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无论从其内容到其象征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份外交文件,更是对当前国际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宣示。要理解这份声明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从时效性和背景来看,这份联合声明的发布绝非偶然。当.............
  • 回答
    中俄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历史上的领土争端,但经过多次协商和条约,目前已基本得到解决,或者说已经形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边界划分。然而,“问题”是否完全不存在,以及“如何解决”是需要更细致地探讨的。历史上的领土问题中俄之间的领土问题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中国丧失.............
  • 回答
    中俄“西部·联合2021”演习上,歼20战机的亮相,无疑是本次演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这不仅仅是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深度和军事互信水平的一次直观展现。围绕歼20的出现,有几个层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一、歼20的实战化部署和运用能力提升首先,歼20的亮相意味着它已经.............
  • 回答
    关于中俄两国合并成一个“欧亚国”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话题,远非一句“是”或“否”能够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抛开那些过于简单化或充满幻想的预设。首先,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看,是否有过类似的先例,或者说,这种“合并”的基因是否存在.............
  • 回答
    中俄“2+2”合作办学:去俄罗斯读四年还是留在国内四年?在中国,如果你有留学俄罗斯的计划,特别是接触到“2+2”模式,心里肯定会打鼓:是咬牙踏出去感受异国文化,还是稳妥地在国内完成四年学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目标都不一样。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2+2”模式到底值不值得,.............
  • 回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牵涉到的战略意义,深远且复杂,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能源安全,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战略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且能源对外依存度一直很高。过去,我们主要的油气进口通道集中在海上,比如马六甲海峡,以及从中.............
  • 回答
    中俄船用燃气轮机技术孰强孰弱?这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两国在这一领域各有侧重,也各有优势和不足。要详细分析,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是什么级别的燃气轮机。 船用燃气轮机种类繁多,从小型辅助动力到大型主推进系统,技术复杂度和应用场景差异巨大。一般我们讨论的重点,主要.............
  • 回答
    中俄结盟能否完全对抗北约,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军事实力、经济支撑、地缘政治影响、科技研发以及政治意愿等。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军事实力。北约作为冷战时期为了对抗苏联而建立的军事同盟,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