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俄元首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未来中俄关系将如何发展?

回答
中俄两国元首在2021年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十年,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决定,表明了双方对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承诺。理解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的战略意义和深层考量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条约延期的核心意义。这份条约自2001年签署以来,已成为中俄关系法律和政治基础的基石。延期十年,意味着双方对条约所确立的原则和目标——包括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的认可和坚持将至少持续到2031年。

战略互信的巩固与提升: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俄两国施加压力的背景下,条约的延期传递出强烈的战略互信信号。这表明中俄两国在应对外部挑战时,能够相互倚重,形成战略协调。
抵御外部压力: 随着美国及其盟友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经济领域的对华俄施压不断加剧,条约的延期可以被视为两国共同抵御外部压力的战略举措。在战略上,这种协调可以分散压力,增强各自的谈判和应对能力。
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 条约的延期也强调了中俄两国在维护地区及全球和平稳定方面的共同愿望。双方都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保持协调,这有助于稳定全球政治格局。
为两国国内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任何国家的国内发展都至关重要。条约的延期为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内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避免了因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 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趋势

条约延期为两国关系的深化发展铺平了道路,未来中俄关系将呈现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发展趋势:

1. 政治与外交协调的深化: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升级: 虽然条约已规定了“睦邻友好合作”,但未来两国在政治和外交层面的协调很可能进一步深化,接近“准同盟”状态,但并非正式的军事同盟。双方将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的立场,并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区域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与合作。
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共同阵线: 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和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中俄两国将继续共同倡导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
人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支持: 尽管两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存在差异,但在面对西方国家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的批评时,两国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辩护和支持,共同构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叙事。
高层互访和对话机制的常态化: 两国元首和政府高官之间的互访将更加频繁和常态化,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沟通渠道。

2. 经济与能源合作的拓展与升级:

能源合作的深化与多元化: 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中国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国。未来,双方在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包括新的管道项目、联合能源开发项目以及在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可能会更加依赖中国市场,而中国将获得更稳定的能源供应。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 中俄两国都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对接将进一步加强,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经济与科技合作的崛起: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中俄两国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天科技、5G等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双方可能在科研项目、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以应对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限制。
金融合作与本币结算的推进: 为了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中俄两国将继续推进本币结算和跨境支付系统的建设,深化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如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
非能源领域的贸易结构优化: 在巩固能源合作的同时,两国还将努力拓展非能源领域的贸易,如农产品、制造业产品、高科技产品等,实现贸易结构的多元化。

3. 军事与安全合作的强化:

联合军事演习的常态化与升级: 中俄两国海军、空军和陆军的联合军事演习将更加频繁和复杂化,旨在提升双方的联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协调性。这些演习不仅是军事层面的合作,也是对地区安全格局的一种信号。
军事技术与装备合作的深化: 在军事技术和装备领域,双方可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包括技术转让、联合研发以及某些关键设备的采购。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仍有需求,而俄罗斯在某些领域也需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
区域安全与反恐合作: 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下,两国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将继续加强合作。两国在阿富汗等周边地区的战略协调也将继续深化。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合作: 随着网络空间成为新的战场,中俄两国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合作将更加受到重视。双方可能会在网络攻击防御、信息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

4. 国际舞台上的协同作用:

多边主义的共同倡导者: 在联合国、G20等国际场合,中俄两国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共同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的强化: 中俄两国是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兴多边机制的重要成员。它们将继续推动这些机制的发展,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并作为制衡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推动者: 双方都认为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以更好地反映世界多极化格局。它们将共同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三、 面临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尽管《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延期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与相互依赖的程度: 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度较高,而中国经济体量更大、多元化程度更高。这种结构性差异可能导致两国在经济合作中的不平等性,并可能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引发新的挑战。
地区影响力的潜在竞争: 尽管两国在很多地区问题上保持协调,但在中亚等地区,两国的影响力扩张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产生微妙的竞争。虽然不太可能演变成公开冲突,但需要双方审慎处理。
国内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变化: 两国内部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例如领导层更迭、国内经济转型等,都可能对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影响。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动态演变: 美国及其盟友对中俄关系的压力以及国际局势的不可预测性,将持续影响两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两国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战略定力,将是未来关系发展的重要考验。
战略目标和优先事项的细微差异: 尽管两国战略目标高度契合,但在具体战略执行和优先事项上,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需要双方不断进行沟通和协调。

总结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延期为中俄关系未来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外交、经济能源、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两国都将继续深化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在应对西方国家压力、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方面,中俄将扮演更加重要的协调角色。

然而,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完全没有挑战。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地区影响力的细微差异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动态变化,都可能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将是一个在挑战中前进、在合作中寻求共赢的动态过程。可以预见的是,中俄两国将继续在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同时,为塑造一个更加多极化、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条约延期正常,不延期就大条了。


条约的最敏感内容,是中俄双方都同意,对现有中俄国境线保持现状。

条约01年签的,离苏联解体才十年,那时候国内民间要求收回海参崴、伯力、庙街的声势还很大。

但为了北方无事,我国对苏联解体的立场一直都很克制,并没有提出恢复清朝边界的领土主张。到04年俄罗斯向我国移交半个黑瞎子岛后,中俄之间就没有官方争议领土问题了。

条约就像一个安全缓冲,明确规定了“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保持现状”。一是因为确实还在谈黑瞎子岛、银龙岛、大岛等领土问题;另一方面是中俄边界线太长,不知道会不会冒出新的争端。

而且这个安全缓冲还有个“阀”:第一次签署,有效期20年;如之后双方没有提出异议,条约自动每5年续约一次。


所以你想象一下该条约没有延期会是啥情况?

有一方提出异议了。

很大条的。

要么是否认领土现状,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要么是撤销不首先使用核武及战略武器不瞄准对方;

要么是否认对方国家统一;

要么是一方要参与敌对另一方的军事联盟。

总之,这个条约延期是正常的,没有延期才是新闻,大新闻,黑云压城的那种。


至于对俄罗斯,说实话,不做中国的敌人就是俄罗斯最大的价值。

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中国于苏联后期混乱之际,和其确认了友好及互不侵犯的核心原则。

85年为什么能说出“军队要忍耐”、搞百万大裁军?如果北方边界还陈兵百万,甚至哪怕就是残缺不全的二三十个师,你也忍不了、裁不了。

正是因为北方威胁暂时解除,才敢去降低军事投入,把国家资源转入民生建设。

即使到现在,“中俄无事”依然是中国能够较为淡定地应对美帝的一个前提。打开地图就一目了然:东北看住半岛,东南亚摆些精锐威慑一下,西南重点盯住印度,剩下的可以重点投入到东南海防。

要是“中俄有事”,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也很难受得了“海塞”两端的投入,威慑效果大打折扣。

在经济上也是同理。你不可能指望单靠俄罗斯来实现多少增长,但你一定要确保俄罗斯不要折腾你的潜在增长。

从中亚到中东到北非,处处都是俄罗斯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虽然二流,但搞事绝对一流。


中俄之间只能做朋友,这种体量的两个相邻的路权国家,除非就是要铁了心打三战,否则脑溢血了也不能翻脸。

但很多事情还是得脑洞大点。

普京老了呢?换了一个不那么相信对抗的领导人上台呢?能源寡头渗透了俄罗斯军方系统呢?美帝和欧洲最终出卖了乌克兰呢?

欧洲主义者在俄罗斯一直有较强的影响力,如果西线无事,欧俄见面笑嘻嘻,那到底会是欧洲彻底成为中国的伙伴,还是俄罗斯开始动摇?

概率不高,但确实不是一个乐观的剧本。因此在俄欧、俄美还不得不对抗的时间内,中国必须稳住俄罗斯,并尽可能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真正的势力范围。

有效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必然在有效的军事威慑范围内。俄罗斯就是用作减轻压力转移焦点的,不能视为任何战略的依赖。

user avatar

我看到几个国情谬误就忍不住吐槽两句

谬误1:军费按市场汇率计价

这是最让人感到无语的一个谬误,合着俄罗斯国防工业自给能力为0,一切都要从国际市场上买现货是吧?按照某些人的算法,苏57成本只要4000万美元,战斗力和F35原型机差不多,岂不是说明俄国拿到天顶星技术了?

任何一个上过高中的都知道市场汇率值和实际购买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自己骗傻子可以,别公开骗。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人就没那么蠢,早就发现对于俄国军费而言,市场汇率连个蛋的指示意义都没有。

看看人西蒙维兹曼怎么写的,人家直接用PPP重估了俄国军费的购买力,答案是俄国名义军费不到500亿美元,实际军费开支要乘以一个3.3的系数,等价于美国的1650-1750亿美元的水平。那么苏57的造价就是在1.2亿美元左右,比F35大规模量产后要显著的高,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按照这个人均负担比例来算,中国大概军费开支要达到美国的3倍到两万亿美元左右。

不然你根本没法解释船台上同时开工的5条955A和四条885M,以及远东七万吨级核动力舰艇的船坞(以及正在建造的10510型核动力破冰船,实际上今年开始俄国的大型造船厂全被rosatom和VMS的订单填满了,包括刻赤造船厂都接到了两条两万吨级的登陆舰订单)


谬误2:“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斯大林体制”捆绑,没有具体的斯大林体制就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俗语,学术上叫动员型发展模式,或者叫动员型经济。不是布尔什维克党人从虚空领悟了马克思的神启(事实上马克思根本就没有给出一个可行的建设方案出来,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兵营共产主义持否定态度,不信可以去查他们怎么评价涅恰耶夫的《革命者教义问答》[1]),而是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国历史上的动员型发展传统基础上结合帝俄遗留的发展计划,搭配列宁式党的动员能力改善出的一种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什么时候出现的?彼得大帝时期。

沃隆佐夫(ВоронцовС.А.)[2]和克柳切夫斯基(Ключевский В. О.)[3]的结论是俄罗斯运用动员型发展模式的历史相当悠久。动员型发展模式是横贯整个俄罗斯近现代发展史的核心脉络,是俄罗斯文明发展的基本范式之一。

所以说兵营社会主义(казарменный социализм)和战时共产主义(Военный коммунизм)都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过程中的极端产物,因为它是俄国本地化的产物,所以必然在海外水土不服。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原因还是苏式和东德式的计划经济搞不来(只有东德在1989年前后搞出了国民经济需求总表),因为数学专家严重缺乏、自动化装备产能极其有限。

197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康托罗维奇本人就是列宁格勒学派(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数力学系)的数学家,而俄国数学界不仅只有一个列宁格勒学派,还有一个更出名的莫斯科学派(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力学系)。

按照格鲁什科夫的说法,1930年的苏联经济需要10的14次方计算进行管理,而到1970年,需要10的16次方计算进行管理,40间年经济管理的算力需求增长了一百倍[4]。美国都不一定供得起一个大机簇(莫斯科的全国主控)、两百个大机组(大概四百台大机,两百个经济区的区域总控)、两万台小机(骨干企业中控)。不要问为什么不用X86服务器群集(指代廉价计算机组成的群集),因为全国经济管理自动化的需求和银行一样,数据必须可信、可用性必须高、整数为主,因此必须用大机承载。(说实话今年中国全国都不一定有四百台大机和两万台小机)

这个动员型发展模式就和中国人的种菜天赋一样,是刻在俄国人的文化基因里的,是俄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催生了动员型发展模式,而不是布尔什维克党从虚空里获得一份设计图,然后加在俄国身上。


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谬误,比如要么俄国经济就只有国防工业,要么就是俄国的去工业化让俄国国防工业完全完蛋的二极管思维就不批了,浪费时间。剩下的视其他答案中谬误出现频率不定期更新。

国情和科技情报这类东西,不是几个本科毕业的大v就三言两语就能搞定的。有些谬误实在是让人觉得发笑。


参考

  1. ^ http://www.hist.msu.ru/ER/Etext/nechaev.htm
  2. ^ Воронцов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Белоусов Виктор Терентьевич О возможности реализации мобилизационного типа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 в XXI в // Власть. 2015. №5.
  3. ^ Ключевский, В. О. 1989. Курс русской истории. —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9 т. М.: Мысль. Т. 5. 479 с.
  4. ^ К юбилею В. М. Глушкова, С. П. Никанорова, В. Н. Четверикова. Идеологи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х разработок в области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х систем управления // Прикладная информатика. 2009. №1.
user avatar

能让中俄这种在地缘上有一定矛盾,社会文化截然不同,民间交往贫乏,经济交融不多的国家如此坚定的走在一起,是美匪治球,我球必完的最佳实证。

地缘政治有两种视角,一种是空间视角,一种是权力视角,权力视角下,地缘力量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制海权,空间视角下。地缘力量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对边缘地带的控制。

俄罗斯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后者。

作为身处中心地带的国家,不论是帝国时期,还是苏联时期,甚至是现在的联邦,不惜一切冲向边缘是俄罗斯的历史本能,但俄罗斯自古绵延至今的落后,又让俄罗斯要冲向边缘地带的唯一方法,就是想尽办法向先进发达的边缘地带学习。

学习边缘地带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武装自己,然后与边缘地带为敌,这种矛盾贯穿俄罗斯的历史,俄国历史上无数次拥抱欧洲,然后和欧洲为敌,无数次竭力西化,然后与西方为敌,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也属于边缘地带,但近代以来较为落后,因此俄国对中国并无学习之意,只有觊觎之心,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是近代以来从中国夺走国土最多的国家,这是一种本能,它管不住自己的手的。

中俄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很大的,只是因为现代中国的强大,再加上俄国的重心在欧洲,投射到亚洲的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所以这种矛盾才显得并不是那么不可调和,若是中国衰弱,俄国还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个人不做乐观估计。

而美国,作为一个相对超然于世界岛的争端,从权力视角来看拥有巨大地缘力量的国家(掌握制海权),却通过一系列高度复杂的操作,居然让中俄能够如此坚定的走到一起,实在是不得不说,当代美国的无能和蠢笨,已经到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巨大损失的地步了。

中俄是极为特殊且极为成熟的一对国际间关系。

和其它大多数国际间关系不同,中国要想稳固和俄国的关系,主要方法不在外,在内。

关键在于产业升级。

俄罗斯缺乏内生性产业技术迭代能力,这是其地缘环境(处于国际贸易主航道末梢),人口规模(苏联末年7000万产业人口,但根本无力支撑下一次产业升级,现在还不如当初),生产要素(除了资源一无所有,且资源储量大但成本高)导致的,苏联末年曾经投了几千亿,搞了个《纲要100》计划,企图在西方国家自80年代开始的对苏总禁运下,集中攻坚100种关键物资和技术,虽然对外号称只用了3年就在90%的计划覆盖领域实现了自给自足,但解决了有无问题和解决了好坏问题,终究不是一回事,苏联的产业升级终究还是陷入困境,苏联高层末年对经济问题的巨大恐惧情绪,很大程度来源于此。

而即使是这种程度的投资,现在的俄罗斯也已经无力实施了。

它从边缘地带学习先进技术的饥渴从未如此迫切。

因此,要稳固中俄关系,最佳手段就是加快中国的产业升级,让中国成为俄罗斯的外源性产业技术迭代来源,同时,让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俄罗斯,通过它重心在欧洲且主要注意力在欧洲这一惯性,把它冲向边缘地带的目光引导到欧洲身上,这样一来,中俄关系自可稳如泰山。

哦,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也会帮助我们的,毕竟它已经帮了几十年了。

我之所以常说中国的外交现代化进程这几年才开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中国这些年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向俄罗斯出口一些关键性技术,比如柴油机,比如雷达使用的TR组件,比如高寒环境使用的复合肥,比如越野车,还有说法是俄罗斯的高速旋锻生产线也是在中国帮助下才稳定下来的,同时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照顾俄罗斯的自尊心,让俄罗斯社会不至于因为自身技术水平的衰败而对此持抗拒心理。

另一方面,中国最近之所以和塞尔维亚动作频频,目的大概也在于此,巴尔干的斯拉夫人问题,是俄罗斯社会的敏感神经,也是引导俄罗斯的注意力转向欧洲方向的不二法门。

新时期的好处说不完。

user avatar

我感觉很奇怪,网民口中的俄罗斯人都反华,现实中的俄罗斯人贼亲华。网上案例中的俄罗斯人极其反华,但即使是欧美民调公司做的民调里,俄罗斯人常年亲华率却是70%+。

似乎伊朗也是这样,网民口中的伊朗知识分子——亲西方,反华;现实中的伊朗知识分子——拿了菲尔茨奖,第一件事就是联系中国高校,放弃剑桥的tenure教授职位,到清华来当教授。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有没有接触过现实中的俄罗斯人,反正我当助教接触过一个俄罗斯留学生,那人对中国的热情简直就是伏拉夫,主动提出要和国内学生一起住全校最差的宿舍,而不是留学生宿舍,而且即使我那门课最后没给他高分(我用的和国内学生一样的标准,给他打了大概70),后面再见到他还是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那门课还有一个美国留学生,朋友圈里各种晒肌肉图片,一看就是来中国猎艳,找了不少女朋友的,但作业一半都没交,催他补交也不理我,最后自然是挂科。

user avatar

谢邀

拜登上台后,一直在想方设法营造舆论环境,非常不希望中俄之间形成实质上的联盟关系。

比如,前美驻俄大使McFaul同学,就发了一条yygq的推:“俄罗斯会一直是中国的junior partner。不知道俄罗斯会怎么想?”

这是从民族主义角度,想要瓦解你们。


再比如日经找了著名的华裔教授,发了篇文章说:“普京的俄罗斯是中国应该避免的陷阱”

文章通篇都是从历史和地缘角度出发,想利用你的民族主义,瓦解你们。

还有cnn同学,看到中俄关系越来越紧密,酸溜溜的来了句:“你们的关系能长久吗?”


所以,看到了吗?美国在军事上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敌人、在政治经济上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挑战者,他现在日益显露疲态的霸主实力让他非常不愿意、也无法同时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和一个强大的挑战者。

所以这种时候,中俄的睦邻友好条约,是必然会通过的。

一个稳定友好的五常级邻居,是目前我们这个战略发展期最最最需要的。

user avatar

实际上,《条约》每隔五年就会自动延期,下一个时间节点是2022年。所以,即使昨天中俄领导人没线上会议,等到明年2月也是该延期就延期。

那为什么要提前6个月宣布延期呢?第一个原因,后天国内七一建党节,开会提前示好;第二个原因,本月16号(看看才几天),拜登跟普京在日内瓦见面,想要在中俄间钉一个楔子。俄罗斯显然不愿意等6个月后,热度都过去了,再跟中国延期《条约》。提前延期《条约》,也是为了恶心美国。

杀伤力不强,侮辱性极大。

塔斯社适时采访了zydwllbfbzgyz,g相信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人民能够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部目标。

对于以上言论,观点报评论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user avatar

合作延期一点都不意外,只要普京脑子不抽抽做出诸如支持湾湾、要改变国境划分现状、加入美国阵营帮助美国重返亚太这种事,合约是一定会延期的。

延期不意味着改变,中俄关系将继续保持现在深度合作跟深度捆绑的状态,这种状态大概率会一直持续下去。


俄罗斯现阶段所面对的问题可不止一个,既要对付欧洲复杂的局势又要跟中东石油主要产出国保持合作关系,还要硬抗美国的死缠烂打。

他所需要的是一个能保证自己部分国境线大体稳定,有足够实力帮他分担美国和英法德压力,最好还在中东有一定话语权能帮忙斡旋能源问题的合作伙伴。

如果这个合作伙伴能跟他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那就更好了。

这么一看俄罗斯的选择就很明确了

user avatar

这类条约延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两国关系没有出现大问题,没有更多可说明的。结合现实最多说明普京没有突然想不开因为跟拜登见了次面就准备彻底投入西方,仅此而已。任何其他解读都是与延期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的。

此类条约延期是国际惯例,只有两国关系出现严重裂痕时才将不延期作为重要的两国关系破裂象征,而未到期就废止说明两国关系彻底破裂。典型例子如《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80年到期后没有续约,但即使中苏矛盾一度如此严重,两国也从不认为在六七十年代有提前废止的必要。

提前废止的条约有吗?有,《埃苏友好合作条约》。但废止是1976年的事,即使1972年萨达特驱逐苏联顾问时也丝毫没有废止的意思,反而在随后不久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继续依靠苏联支持。为什么埃及要废止呢?因为不废止怎么给美国交投名状去戴维营谈判嘛。

至于规格,按照国际签约惯例,这个条约什么级别的人签署的,续约时就由什么级别的人出面续约。规格降低和升高都是重要的外交信号,但不变只能证明符合惯例。

除此之外,中俄关系就这样了,中俄政治军事关系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能维持就不错了;中俄经贸关系,就那样,说了多少年拓展经贸也仅此而已。其他方面更合作空间有限。但政治军事关系的高度绑定已经足够了。俄罗斯通过前几年的MT(主坦克,指网游里负责吸引怪物仇恨的人)经历基本走到了消化已有成果的这一段,接下来扩张性会暂时减弱。不过中国在“拜普会”以后会面临美国更大的直接压力,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俄国政界学界早就提出“前几年是我们当MT你们在后面打黑枪,现在该换过来了。”

user avatar

中俄说多么亲密,谈不上。

种族、宗教、文化差异很大,俄罗斯混合了斯拉夫、北欧和部分蒙古的文化,非常习惯于扩张,一直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

中俄蜜月期很短,斯大林和中国做利益交换给了一些帮助,赫鲁晓夫为了国内政治,在前期给了很多,但是很快就翻脸了。

恶化几年后,就是边境陈兵百万。

一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弱了,中苏边境才安宁了。中俄关系才正常化,中国又利用俄罗斯,乌克兰的困难, 买了不少先进技术和装备。

最近几十年,中俄关系一直还是不错的,但是也谈不上蜜月。

俄罗斯真正倒向中国,是2008年入侵格鲁吉亚以后,俄罗斯被世界孤立,到了占领克里米亚,俄罗斯被严重孤立,中俄关系越来越近。

只要俄罗斯面对压力,中国就没有北方的压力

如果有一天俄罗斯没有压力了,和西方缓和了,中国反而要小心了。

对中国来说,最糟糕的局面是1972以前

和苏联闹翻,和东欧关系不好,与美国对立,和北约对抗

周边又和印度对抗,在东南亚输出革命,到处都是敌人。

和俄罗斯友好

与美国斗而不破,维持贸易和技术交流

周边国家安宁,没有边境对抗

和欧盟国家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好好做生意。

是中国比较理想的生存状态。

这种状态下,中国可以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攀升科技树,增强国力。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一是科技树到顶,有最强的军事和民用科技,自己到了无人区。中国控制的产业链可以造最快的芯片,最强的发动机,最优秀的材料,有最强的民用品,以后是自我循环发展,成为巨头之一。

二是军事投送能力可以保证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石油安全可以自保,能够保护自己的海上贸易线不被掐断。

三是内部和谐,贫富差距拉大本身很难避免,但是应该提高贫的底线,让穷人可以比较舒服的躺平。

到了可以持续发展的时候,中国可以要求与国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看看19-20世纪的欧洲,你就会发现,很多的路,那些曾经的列强们帮我们趟过了。

如果我们把中俄比作19世纪的德法,而美国相当于英国,你是否就会对现在的国际政治关系豁然开朗?设想188X年哪一天,英国发现这俩签订了为期20年还不断自动续约的条约,会怎么样?那就意味着要赶紧折腾出另一个陆上的巨无霸来拆散这对同盟了。不然,这俩陆权大国背靠背发展,眼睛瞄的全是海外,那么大英帝国岂不是危矣?

当然,历史不是这么演绎的,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是世仇,有点类似中国和印度,结果德国和俄国走到了一起(1881三皇协约,拉上了奥匈)。这也很让英国头疼,法国更害怕,毕竟这俩也是庞然大物。于是英国和法国绞尽脑汁想要拆散德俄这对couple。德国和俄国国内也有很大的民间压力去抵制这种关系,因为双方在农业上是竞争而不是互补关系。俾斯麦求爷爷告奶奶拉着两边在1887年签了个再保险协议,把岌岌可危的德俄关系再加了把锁。

“柏林体系”,或者说俾斯麦的“五球游戏”,成功将法国隔离在欧陆一隅

结果,老头子的一片心血持续没几年,就被上台的威廉二世给败光了。威廉认为,大陆列强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他更信赖同海洋强权之间的“友谊”。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德国在陷入法俄包夹之后,又被英国彻彻底底的玩了一道,英国成功的把欧洲大陆上对他威胁最大的德国孤立了起来。

德国从此,不得不把全部国防预算中的超过一半投入到陆军建设当中,然后他当然还想同英国竞争全球霸权,竞争贸易,竞争殖民地。历史上,对待陆军和海军同样狂热的帝国,还从来没有持久过,德国也不例外。最终,德国畸形的财政政策在扩军备战的压力下,越发靠近临界点。到了1914年,德国发现,自己要么面对两个欧洲陆军强国的夹击,要么面对世界第一海军的封锁,不论怎样,接下来的日子,双方的差距都会越来越大,所以,要么开战现在死,要么等着未来几年死。

帝国的开销中,DEF开销(军费)占据绝对大头,DEBT指代利息支出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会发现,当年德国但凡能和法国或者俄国任何一个陆权国家搞好关系,都不会这么被动。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待《中俄友好条约》的价值。如果在世界岛上选一个国家搞好关系的话,俄国一定是首选。因为他不一定是最强的那个,但是他一定是最难缠的那个。当年威廉二世没能把俾斯麦的“五球游戏”进行下去,甚至没能平衡好俄国和奥匈的关系。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情况无疑比当年德国要好很多。俄国和我们没有核心的冲突(暂时忘掉外蒙,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吧,你我有生之年,大概率是看不到收回来了),我们和俄国的盟友间,也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印度不算是俄国的盟友,最多算个炮友),这就意味着双边关系回旋的余地会非常大。

更何况,咱们的农业和工业,同俄国互补性远远强于当年德国和沙俄之间的情况,无形中又给双方关系加上了一层保险。

德国当年需要的是巩固德意志地区的基本盘,消化巴伐利亚等南德天主教地区,彻底消灭法国的反抗能力。而东面荒芜的东欧地区,其实对德国吸引力并不大。而解体英国的殖民帝国,无疑可以为德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这和我们今天面临的情况很类似:解决好东南的问题,压制印度(谢天谢地,我们和印度这个shithole之间隔着喜马拉雅,不用天天被其骚扰),并且促成美国全球霸权的灭亡,可以让中俄以及一票国家获益,从这点上,大家的利益点是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一再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拉住大多数,打击少部分,俄国,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都将是我们的“准”盟友。

我最近又温故了19-20世纪那段历史,还是觉得,德国和苏联把很多坑都趟完了,我们需要小心避开那些雷区,稳定的前进,我有信心,在我们这代人,看到盎格鲁萨克逊霸权的彻底解体。

迈向战争之路 - 德意志帝国的修昔底德困局 - 伊利里亚的马库斯的文章 - 知乎

user avatar

写个中俄睦邻友好的小事。

一个朋友是某研究所的芯片工程师,主要设计宇航级芯片,前几年效益一般。

主要是量都不大,依靠国家项目。

最近外面芯片工程师行情都很好,出来薪资double都是可以的。

最近有很多挖他的电话。

最近一起吃饭,了解道,他在最近加薪一波,虽然工资没有double那么多,但是对于国企加薪,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涨幅了。还成为了项目组的小领导。

他们部门老大升任所长了。他本身也成为组长级别的初级管理者。

所以他完全不再考虑换工作的事情了。

以往做芯片都是靠项目经费,现在靠卖芯片就可以活得很滋润。

谁来卖?

俄罗斯人来了。

买的也不多,一年1000多片。

你可能想,1000多片,够做什么的。

但是每片单价在10几万人民币,可能还少了,至于具体是多少,这个就是商业机密。

别嫌贵,就这个还没有地方去买,因为美国人因为克里米亚的事情已经制裁俄罗斯了,根本不可能卖给他们芯片。

因为这个俄罗斯的客户,他们室一年多1亿多的销售额和1亿多的利润。

国企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谁能干谁上,谁能给所里带来收益谁上,特别是在技术类企业。

所以他们部门老大就成了所长。

我的这个朋友也成为了小领导。

从靠项目经费维持,到卖俄罗斯芯片。

走出了一条以芯片为纽带的中俄睦邻友好之路。

你以为卖俄罗斯的十几万很贵,是趁火打劫。

小了,格局小了。

美国人卖的更贵。

没有制裁的时候美国人就卖的很贵,还不保证交期。

所以,这个是雪中送炭。

俄罗斯的那些部门应该来送个锦旗才对。

他还应该谢谢咱们。


由此可见,中俄的互补型贸易潜力是很大的,值得期待。

把芯片卖的俄罗斯,卖到非洲,拉美,中东,卖到全世界。

(想一想:展锐每年销售100多个亿,但是很少在国内手机上搭载,那么这些芯片都去哪里了?)

让全世界人民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这个是真正的国际主义!


------------------------------------------------------

具体什么芯片就不说了,很多朋友应该能猜出来。

扩展阅读:


可以对比下美国人卖的芯片,我们还是很良心的。

1、XQR5VFX130-1CF1752V


品牌:XILINX

封装:BGA

用途:宇航级/抗辐射

外形尺寸:裸片mm价格:》120万

说明:原厂的价格为3-4万美元,有供应商报价400万人民币,但是据说都没有办法供货。

2、XQR4VSX55-10CF1140V


品牌:XILINX

封装:CLCC

用途:宇航级/抗辐射

价格:》50万

说明:原厂的价格为2.5万美元左右,现在的市场价格基本上翻了3-10倍左右,有人愿意出130万以上的买价,可见芯片的不菲价值。

3、XQR2V6000-4CF1144H



品牌:XILINX

封装:BGA

类型:宇航级/抗辐射

价格:》80万

说明:原厂的价格为2-3万美元,中国渠道市场报价大约在100万人民币左右,据说中国只有一个孤品了。

4、AT697F-KG-E



品牌:Atme

l封装:MQFP256

用途:宇航级/抗辐射

性能:86MIPS(Dhrystone的2.1)

消耗功率:1W在100MHz

价格:》60万

单元架构:SPARCV8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体系结构

说明:原厂报价在2-3万美元,市场报价在50-70万元之间。

5、TSC695F



品牌:Atmel

封装:MQFP256

类型:宇航级CPU

外形尺寸:裸模

核心功耗:1.0W典型值

价格:》45万

单元架构:SPARCV7高性能RISC架构整数单元

性能:20MIPS/5MFLOPS(双精度),在系统时钟为25MHz

质量等级:ESCC与9512/003和QML-Q或V带5962-00540

说明:原厂报价在2万美元左右,市场报价在6-8万美元。


这5颗芯片的原文在这里:

大家看看就行了,毕竟谁也没有真的去买过。

就可以可以想象下这里面的油水还是很大的。

关键技术是抗辐照等等。

------------------------------------------------------

user avatar

不由得想起半个世纪以前,中美之间暗通款曲,最后在1979年元旦完成建交。

搞得邻国一群红色青年心灰意冷……

但我们也没有办法,这一切都是拜前苏联所赐。

时光芿苒,由于美国压力,中俄不得不报团对抗,哪怕领土还处于争议阶段(别跟我杠)。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user avatar

俄罗斯不是一个靠谱的朋友,但绝对是一个靠谱的敌人——俾斯麦说过类似的话

对于老毛子,不做他的敌人就是最好的了,至于朋友,这位稍微拉胯点儿。所以条约最大的意义就是确认中俄互不为敌。

这就足够了

user avatar

稳住它,让它去欧洲闹腾,这是最好的选择。

有人说不想得罪它,其实不然。远东俄驻军总数约9万人上下,能升空作战的飞机不到三百。由于天高皇帝远,这些人也就成了东北亚乃至东南亚黑社会的装备基地。

说句寒酸话,这配置打对岸的草莓兵都够呛。

让它去欧洲闹腾,无非是继续去招惹乌克兰也好,去对外高加索撒野也罢,总之,远东对华暂时无战事。

但并不意味着远东无战事,不管是北海道布置了三个陆战师团、三分之一海空军的日本自卫队,还是频频对远东提出领土主张的南方,我们可就不管啦。

对啦,支持北四岛属于日本,可是我朝太祖以降国策之一。

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俄两国元首在2021年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十年,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决定,表明了双方对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承诺。理解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的战略意义和深层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条约延期的核心意义。这份条约自2001年签.............
  • 回答
    中俄长期协议(LongTerm Agreement,简称“长协”)是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合作框架,主要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与采购。以下是关于中俄长协石油价格的详细分析: 1. 中俄长协石油价格的定价机制中俄长协石油价格通常基于国际油价基准,结合双方协商的条款,可能包含以下几种定价方式: (1).............
  • 回答
    202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关于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发展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的发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无疑释放了多重、深刻的信号,并可能对国际格局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俄联合声明释放的核心信号:.............
  • 回答
    中俄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价格保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商业、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协议背后的复杂考量。核心原因:商业敏感性与市场竞争力1. 保护商业利益和谈判优势: 价格是商业谈判的核心: 天然气是巨额交易,价格是协议中最敏感、最具战略意义的条款.............
  • 回答
    中俄两国领导人最近一次视频会晤于2024年5月16日举行。这次会晤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两国元首的第四次视频会晤,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连任以来首次与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会晤的结束释放出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值得我们详细关注。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点,并进行详细阐述:1. 持续深化“新时代.............
  • 回答
    中俄两国作为全球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力量,其联合行动无疑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可能挑战“美日同盟”的场景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绝非简单的军事力量对比,而是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地区稳定等一系列复杂的互动关系。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层面的考量。中俄两国在军事现代化.............
  • 回答
    关于中俄联合研发四代机的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虽然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一直有往来,但在如此尖端的技术领域,联合研发并非易事,其中隐藏着不少现实的阻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所谓“联合研发”并非简单的技术共享,而是需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双方投入相应的资源、技术、人才,并共同承担风.............
  • 回答
    中俄两国近期发布的这份《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无论从其内容到其象征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份外交文件,更是对当前国际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宣示。要理解这份声明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从时效性和背景来看,这份联合声明的发布绝非偶然。当.............
  • 回答
    中俄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历史上的领土争端,但经过多次协商和条约,目前已基本得到解决,或者说已经形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边界划分。然而,“问题”是否完全不存在,以及“如何解决”是需要更细致地探讨的。历史上的领土问题中俄之间的领土问题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中国丧失.............
  • 回答
    中俄“西部·联合2021”演习上,歼20战机的亮相,无疑是本次演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这不仅仅是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深度和军事互信水平的一次直观展现。围绕歼20的出现,有几个层面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一、歼20的实战化部署和运用能力提升首先,歼20的亮相意味着它已经.............
  • 回答
    关于中俄两国合并成一个“欧亚国”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话题,远非一句“是”或“否”能够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抛开那些过于简单化或充满幻想的预设。首先,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看,是否有过类似的先例,或者说,这种“合并”的基因是否存在.............
  • 回答
    中俄“2+2”合作办学:去俄罗斯读四年还是留在国内四年?在中国,如果你有留学俄罗斯的计划,特别是接触到“2+2”模式,心里肯定会打鼓:是咬牙踏出去感受异国文化,还是稳妥地在国内完成四年学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目标都不一样。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2+2”模式到底值不值得,.............
  • 回答
    中俄签署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合同,这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为何还要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核电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考量、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中国核电的“双轮驱.............
  • 回答
    中俄签署这份长达 30 年的天然气协议,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别看只是签个合同,背后涉及的可是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地缘政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首先,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巨大的加强。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发展这么快.............
  • 回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牵涉到的战略意义,深远且复杂,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能源安全,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战略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且能源对外依存度一直很高。过去,我们主要的油气进口通道集中在海上,比如马六甲海峡,以及从中.............
  • 回答
    中俄船用燃气轮机技术孰强孰弱?这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两国在这一领域各有侧重,也各有优势和不足。要详细分析,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咱们说的是什么级别的燃气轮机。 船用燃气轮机种类繁多,从小型辅助动力到大型主推进系统,技术复杂度和应用场景差异巨大。一般我们讨论的重点,主要.............
  • 回答
    中俄结盟能否完全对抗北约,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军事实力、经济支撑、地缘政治影响、科技研发以及政治意愿等。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军事实力。北约作为冷战时期为了对抗苏联而建立的军事同盟,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强.............
  • 回答
    中俄这次签署的天然气合同价格到底合不合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它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就像在一个棋盘上,每一步落子都会影响到全局的走向。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价格“合不合理”?得看从谁的视角看首先,关于价格本身,公开信息不多,大部分是基于一些“市场分析”或者“专.............
  • 回答
    中俄合作徐大堡核电站,标志着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合作对于双方而言,其意义深远且多层面。首批俄供大件设备顺利运抵辽宁,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再次印证了双方在战略协作上的深度和广度。对中国而言,这次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安全与多元化战略的强化: 中.............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中俄黑龙江唯一开放口岸7日关闭”对疫情防控的影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信息。首先,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目前中俄之间有多个陆路口岸,例如抚远口岸(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黑瞎子岛口岸,是连接中国黑龙江省抚远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哈巴罗夫卡的口岸),以及同江口岸(连接中国黑龙江省同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