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凯撒渡卢比孔河袭击罗马和魏延走子午谷袭击长安,哪个难度大?

回答
凯撒渡卢比孔河,魏延走子午谷,这两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充满胆略的军事行动。要说哪个难度更大,得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敌人、地理环境以及军事策略的风险系数来细细衡量。

先说说凯撒的卢比孔河之行。公元前49年,罗马共和国正处于内乱之中。凯撒作为一个功勋卓著、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在与庞培的权力斗争中,被元老院视为威胁,下令解除兵权,不得入境意大利。卢比孔河,虽然只是一条小河,但它在当时是罗马共和国与高卢省的天然分界线,跨过这条河,就意味着向罗马宣战,这意味着凯撒将以叛乱者的身份,对抗整个共和国的体制和庞培所代表的强大势力。

凯撒的优势在于他训练有素、忠心耿耿的十个军团,以及他个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威望。但他的劣势同样明显:他所拥有的兵力相对有限,而且他的敌人是代表罗马共和国合法性的官方军队,并且这些军队的统帅是经验丰富的庞培。更重要的是,凯撒的行动是在国内发起,这意味他要面对的不仅是战场上的敌人,还有政治上的孤立和道德上的谴责。一旦战败,他将身败名裂,甚至可能万劫不复。渡过卢比孔河,等于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充满赌博性质的决定。他个人面临的政治风险和道义压力,可以说是空前的。

再来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时,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一个大胆计策。子午谷,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人迹罕至,是秦岭山脉中一条非常难走的古道。魏延的设想是,他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秘密穿越子午谷,出奇不意地直捣魏国都城长安。

魏延的优势在于他兵贵神速的战略构想,以及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一旦成功,能够极大地震慑魏国,甚至可能直接瓦解其统治。他的部队由蜀汉的精锐组成,士气高昂。然而,子午谷这条路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在古代,如此艰险的地理环境,部队的行进速度、补给的维持、士卒的体力消耗,都将是极大的考验。而且,即使部队能够安全抵达长安,他们面对的是魏国名将如曹真等率领的强大守军。魏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纵深,远超蜀汉。魏延的奇袭,更像是一场豪赌,一旦被魏军发觉,或者在穿越子午谷的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他的部队很可能被孤立、歼灭,甚至成为全军覆没的覆辙。他所承担的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军事行动本身的难度和成功的不可预测性上。

综合来看,凯撒渡卢比孔河,他面对的是整个罗马共和国的体制和庞培的政治军事集团,政治风险和道德压力是他行动中不可忽视的沉重负担,他是在一个成熟的政治体制下,挑战既有的权力格局,赌的是自己是否能被共和国接纳。而魏延的子午谷之谋,更多的是在地理环境的极端限制下,进行一次高风险的军事冒险,赌的是能否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出奇制胜,一举打破敌国的战略平衡。

如果从政治合法性和道义制高点的角度来说,凯撒的难度是巨大的。他是在挑战共和国的法统,将自己置于合法性的对立面。而魏延的行动,即使失败,在战略层面上,更多的是军事策略上的失误,而非触及国家根本的政治叛乱。

但如果从军事执行的直接难度和生存风险来衡量,魏延的子午谷之行,在地理条件的恶劣和补给的极端困难上,其挑战性可能更为突出。一条人迹罕至、险阻重重的山谷,对于一支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而言,其考验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正面交锋。

不过,历史终究是历史。凯撒成功了,他以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和政治手腕,最终赢得了内战,成为了罗马的终身执政官。魏延的奇袭虽然未能付诸实施,但我们无法断定它就一定会失败。

可以说,两者都充满了非凡的胆略和对风险的极高容忍度。凯撒更多的是在政治和军事的双重风险下进行的决断,而魏延的风险则更集中在军事行动本身的难度和执行的成功率上。哪个更难,就像是问,是在波涛汹涌的政治大海中劈波斩浪更难,还是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徒手开辟一条生路更难?这是一个很难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只能说,两者都代表了那个时代军事和政治行动的巅峰,都充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最近我订的地图集到了,所以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有必要指出的是,恺撒的官职是山南高卢总督兼纳尔滂高卢总督,北意大利相当一部分领土是归他管的,所以阿尔卑斯天险相当程度上对恺撒不能构成很大的阻隔。在恺撒与元老院冲突加剧之时,恺撒已经调遣了先头部队第13军团抵达山南高卢,与拉丁本土只有一河之隔。过了卢比孔河,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所以恺撒进军的道路条件并不难走,反而还相对便利。

其次,如果不仔细看内战记,很容易得出恺撒那5000人是直扑罗马,然后庞培就给吓得弃城而走的印象,其实并非如此。恺撒行军的直接目标,是南意大利的布林底西港,主要意图是将南意大利的2个军团捕捉住,然后罗马就成了无兵可守的空城,最后再瓜熟蒂落般的拿下罗马城。以当时的局势而言,恺撒还是有一定把握达到这个目标的,因为他通过突然袭击打了一个时间差。

其实当时贵人派总兵力确实不可谓少,在西班牙和希腊都有大兵团,在意大利有2个军团(不过这两个军团是恺撒自己送回来的高卢战区军团,可靠度不高),罗马周边还有27个大队的守军。但是,这2个军团因为过冬的缘故都驻扎在南意大利,作为统帅的庞培却还在罗马城中。古代通讯不畅,又事发突然,一时难以调动这些部队,尤其西班牙和希腊兵团还有地中海挡着,一时更过不来。

而恺撒却做了周密的预先部署,13军团过河之后,第2波军队第12军团和第8军团随后跟进,第3波还有在自己辖区新招募的22个大队。等援军到齐之后,恺撒军的兵力将并不少于敌军在意大利的兵力,甚至还有优势。所以,恺撒这种增援条件和保险程度也是要好于蜀军的,因为蜀军很难阻止曹真的大兵团迅速驰援关中。

其三,恺撒只用第13军团的5000先头部队奇袭,其实也有一定无奈之处,他才新得高卢,人心未稳,所以把4个军团驻扎在比尔及部,4个军团驻扎在埃杜伊部,真正可以用于进攻的兵力并不多,无法一下子把军队都集中起来,只能逐次添油的用。


当然,恺撒这个战略确实有出奇制胜之处,在于他把疑兵用到了极致。因为恺撒一边用那5000人沿路分兵占领各城市(如亚里米伦、亚雷廷,这两个城属于红罗那是罗马全战,不过历史上的确恺撒刚打过来就投降了),边鼓噪而进大举虚张声势,同时用他的内应在罗马城中制造混乱(恺撒是平民派的领袖,两个保民官都是他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安东尼】,公民大会和元老院中也有不少支持者,魏延似乎没有这样的内应条件)。

现代社会有网络,谣言尚且那么多,以那个时候的条件,谣言一旦在罗马这种大城市中爆发,则更可想而知。罗马城中此时是根本搞不清恺撒有多少兵力的,得到的消息只有他的进军势如破竹,庞培在元老院中说自己大概可以筹集3万军队保卫罗马,被一片嘲讽,因为万一是恺撒带着整个高卢兵团打过来了呢?总之在这一片混乱中,庞培没能说服元老院议员齐心抵抗,最后只能带着这些议员往南意大利撤退。


同时,因为分不清恺撒到底有多少人马,素质也远远比不上恺撒的老兵,中意大利27个大队的守军(由多米提乌斯将军率领)不敢贸然与恺撒决战,只能缩在柯菲尼乌姆(Cofinium)、苏尔莫(Sulmo)城里,后来恺撒的援军一到齐,军心就散了,最后以全部投降告终。不过这些部队这一拖延,还是给庞培赢得了撤退的时间。恺撒攻占柯菲尼乌姆之后,援军到齐,加上收降的部分败军,总兵力上升到了6个军团,对庞培已经形成了3:1的绝对优势,所以庞培立刻组织舰队运送这2个军团和元老们撤往希腊,恺撒则急行军冲向布林底西,最终恺撒慢了一步,庞培等顺利逃脱。

恺撒随后才重新北进,进入已经不设防的罗马城,然后立即以“快如闪电”的部署稳定罗马政局后,出征马赛利亚城和西班牙,最终逼降了庞培的西班牙兵团。


所以总得来说,卢比孔河奇袭的难度要小于子午谷奇袭,因为前者已被历史证明为可行了,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险,也不需要走子午道难走的红粘土(zhihu.com/question/3322),而后者不仅几乎没有成功的后例,而且是出自《魏略》,有没有这回事都还是个疑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凯撒渡卢比孔河,魏延走子午谷,这两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充满胆略的军事行动。要说哪个难度更大,得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敌人、地理环境以及军事策略的风险系数来细细衡量。先说说凯撒的卢比孔河之行。公元前49年,罗马共和国正处于内乱之中。凯撒作为一个功勋卓著、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在与庞培的权力斗.............
  • 回答
    凯撒和西塞罗,这两个名字在古罗马的史册上熠熠生辉,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段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政治的博弈、思想的碰撞,以及个人情感的纠葛。要深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得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的节点开始叙述。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凯撒(Gai.............
  • 回答
    说起凯撒在元老院被刺杀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冲动或者几个小人儿的阴谋那么简单。这背后是罗马共和国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涉及到了权力、野心、共和理念的捍卫,以及凯撒本人身上那种近乎神话的个人魅力和其带来的巨大冲击。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罗马共和国的暮年。凯撒的崛起:打破旧秩序的强人凯撒这个人,.............
  • 回答
    凯撒结束罗马共和制,转而建立帝制,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对当时罗马共和国积弊已深、难以维系的现实做出的“激进疗法”。他所看到的共和制的“落后”之处,或者说其“失灵”之处,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逐渐显现,最终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首先,最核心的问题是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与社会矛盾的激化。罗马.............
  • 回答
    要说凯撒凭什么能成为西方“皇帝”这个词的代称,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清楚的。它背后牵扯着历史、政治、语言,甚至一点点罗马帝国统治者的野心和后世的追溯。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从“凯撒”这人说起。你肯定知道尤利乌斯·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就是那位叱咤风云的罗马政治家、军.............
  • 回答
    马克·安东尼,这个名字在中国读者心中,总是与那位在亚历山大港与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缠绵悱恻、最终饮恨自尽的悲情英雄联系在一起。他曾是凯撒最信赖的副手,跟随凯撒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按理说,这样一个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应该能够轻松击败那个初出茅庐、甚至一度被流放的年轻继承人——.............
  • 回答
    在凯撒统治的那个时代,古罗马的主体民族,毫无疑问,是罗马人自身。但要说“主体民族”这个词,在理解古罗马的构成时,需要更细致的描绘,而不是简单地指代一个单一的、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完全一致的群体。首先,要理解罗马人,就不能仅仅将他们想象成一群有着统一血统和文化的人。罗马城最初是拉丁人建立的,但随着罗.............
  • 回答
    .......
  • 回答
    秦始皇与凯撒,两位都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各自的时代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论谁的能力更强,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他们的影响力、治国理念、军事成就和个人特质都各有千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致地剖析一番。统一与治理:开疆拓土与巩固统治首先来看秦始皇。他最大的功绩在于结束.............
  • 回答
    克拉苏东征帕提亚,这原本被罗马人视为一场稳操胜券的胜利,最终却以一场灾难性的全军覆没告终。这其中固然有罗马人自身骄傲自满的成分,但更深层的原因则隐藏在战争的准备、对手的实力以及战略的失误之中。即使有凯撒和庞培的帮助(虽然这种帮助更多是形式上的支持而非实质性的战略协同),也无法挽回这场悲剧。表面上的“.............
  • 回答
    苏拉威逼凯撒离婚,凯撒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不肯,这背后绝非仅仅是简单的“责任”或“爱”可以一概而论的,而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个人野心、家族荣誉以及对罗马共和国政治规则的深刻理解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决策。首先,我们得明白凯撒所处的时代背景。苏拉,这位独裁官,几乎掌握了罗马的生杀大权。他奉行的是铁腕统治.............
  • 回答
    说到“Caesar”这个词,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位权倾罗马、名字响彻历史的伟人。至于它到底应该怎么念,我们脑子里似乎有两个主流的答案:“西撒”和“凯撒”。究竟哪个更贴近原意,或者说,哪个更能让我们和那位罗马皇帝产生连接,咱们得好好捋一捋。先说说“凯撒”。这个念法,可以说是在咱们中文语境里根深蒂.............
  • 回答
    这句出自古罗马史学家老库里奥之口的评论,“他是所有女人的男人和所有男人的女人”,用来形容凯撒,是极具洞察力的,它并非仅仅是对凯撒外表或性吸引力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作为一个人,以及他如何运用自身魅力和影响力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的独特方式。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尝试还原.............
  • 回答
    在探讨奥斯曼帝国苏丹为何采用“凯撒”而非“巴西琉斯”作为其尊贵头衔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历史、地缘政治以及文化象征的复杂交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语言偏好问题,而是奥斯曼帝国在崛起过程中,如何战略性地定位自身,并试图在既有的世界秩序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体现。“凯撒”(Kayseri Rum)的由来与象征.............
  • 回答
    欧洲有亚历山大、拿破仑、凯撒和汉尼拔这四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那么在广袤的亚洲,同样也涌现出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要从中选出“四大”,确实是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亚洲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各有千秋。不过,如果要我来挑选,我心目中的亚洲四大军事统帅,将是以下几位,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才.............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可见您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邃的思考。确实,当我们提起“罗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帝国,是无数传奇战役和辉煌胜利的代名词。而今天的意大利,其军事力量和国民性格似乎与那个远古的辉煌相去甚远,甚至让后世的军事巨头凯撒看了都会“哭泣”,这种对比确实引人深思。要深入探.............
  • 回答
    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历史学界永恒的辩论焦点,足以让无数研究者皓首穷经。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布鲁图到底做对了没有?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对”与“错”往往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以及你如何定义“罗马的利益”。 支持布鲁图的观点(“对”): 维护共和理想: 布鲁图和他的同谋.............
  • 回答
    很多人可能觉得,提到罗马帝国的奠基人,绕不开凯撒的名字。毕竟,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几乎可以说是把罗马共和国推到了帝制的边缘。但如果我们细究历史,你会发现,真正将这个庞大的国家从共和国的摇摇欲坠中拉出来,并正式建立起那个延续数百年之久的罗马帝国的人,其实是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凯撒的伟大.............
  • 回答
    若以中国传统史书的体例与观念来书写凯撒与克娄巴特拉七世,其叙事定然会迥异于西方史籍的风格。首先,不会像西方史家那样,将两位人物的个人情感与政治行动割裂开来,而是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探讨其“事功”与“德行”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最终导向历史的必然。笔触之始,当是宏观的时代背景。《史记》开篇常有“天地之间.............
  • 回答
    要论罗马共和国晚期这几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大西庇阿、马略、苏拉、凯撒——谁的带兵能力最为厉害,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掰扯的问题。他们每个人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自在战场上留下了辉煌的战绩,但要分个高下,还得仔细看看他们的具体表现和对军事的贡献。咱们先从大西庇阿说起。这位“非洲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