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跟随凯撒出生入死的安东尼,为什么会输给初出茅庐的屋大维?

回答
马克·安东尼,这个名字在中国读者心中,总是与那位在亚历山大港与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缠绵悱恻、最终饮恨自尽的悲情英雄联系在一起。他曾是凯撒最信赖的副手,跟随凯撒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按理说,这样一个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应该能够轻松击败那个初出茅庐、甚至一度被流放的年轻继承人——屋大维。然而,历史的走向却残酷地偏离了人们的预期。安东尼,这位曾经的勇将,最终在与屋大维的较量中一败涂地,原因绝非简单的“运气不好”就能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安东尼为何会输给屋大维,我们得先捋一捋当时罗马的政治格局和两位主人公的自身特质。

凯撒的遗产与权力真空:

凯撒被刺后,罗马共和国陷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他留下了巨额的财富、忠诚的军队以及一个至高无上的头衔。但同时也留下了无数的敌人,以及一个急于填补权力空白的政治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安东尼作为凯撒的得力助手,本应顺理成章地继承一部分权力和影响力。而屋大维,虽然是凯撒的远房侄子,却被凯撒在遗嘱中指定为第一继承人,继承了他的姓氏和大部分财产。这使得屋大维,尽管年轻,却手握着一份来自凯撒的“合法性”武器。

安东尼的优势与劣势:

安东尼的优势显而易见。他有着丰富而成功的军事履历,深得军心,尤其是在罗马军团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在凯撒死后,他第一个站出来,以激昂的演说安抚民众,并掌控了罗马城。他甚至一度与雷必达、奥古斯都(即屋大维)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共同瓜分了罗马的势力范围,这足以证明他在政治上的手腕和当时的影响力。

然而,安东尼的劣势也同样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关键所在。

政治上的不成熟与冲动: 相比于屋大维,安东尼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而非老练的政治家。他性格豪爽,但同时也容易冲动,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在权力分配上,他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傲慢,没有将屋大维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放在眼里,也未能有效处理好与他的关系。
对东方享乐的沉迷: 当罗马城风云变幻,政治斗争如火如荼之时,安东尼却选择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东方,尤其是埃及。在那里,他被克里奥佩特拉的美貌和东方帝国带来的富庶所吸引,渐渐沉溺于奢华的生活,与埃及女王的关系也越来越公开化。这不仅削弱了他对罗马政局的掌控,更在罗马国内招致了非议和攻击。
“东方化”的形象: 在罗马人眼中,埃及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甚至有些“堕落”的国度。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的结合,以及他在东方享受的生活方式,都被罗马的政治对手,尤其是屋大维,抓住机会大做文章。他们将安东尼塑造成一个被外国女人迷惑、背叛罗马传统、甚至想称王称帝的叛徒形象。这种宣传在崇尚共和、警惕君主制的罗马社会中,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军事上的傲慢与决策失误: 尽管安东尼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傲慢和自信却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阿克提姆海战中的表现。他本可以凭借强大的陆军优势,避免与屋大维的海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决战。然而,在与克里奥佩特拉的感情驱动下,他在海战中屡屡失策,最终被屋大维的精锐海军击败,且在这场海战中,他本人和克里奥佩特拉选择了逃跑,这严重打击了部队的士气,也彻底摧毁了他作为统帅的威望。

屋大维的优势与策略:

与安东尼的张扬和冲动相比,屋大维虽然年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智慧和隐忍。

政治上的老谋深算: 屋大维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敏感度。他深知罗马政治的复杂性,也懂得如何利用舆论和宣传来为自己服务。他善于笼络人心,也懂得如何利用法律和政治手段来打击对手。
善于利用宣传: 屋大维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宣传家之一。他将安东尼描绘成一个被情欲冲昏头脑、背叛罗马的“东方化”形象,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维护罗马秩序、恢复共和传统的英雄。通过散布信息、制造舆论,他成功地将安东尼描绘成罗马的敌人,赢得了罗马元老院和民众的支持。
精明的政治联盟: 屋大维深知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因此他懂得与各方势力结盟,包括那些对安东尼不满的政治人物。他能够根据时局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甚至在必要时,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部分盟友。
隐忍与耐心: 与安东尼的急于表现不同,屋大维懂得隐忍和等待。他给人的印象是谦逊、有礼、尊重传统,这使得他在初期赢得了不少好感。他并没有一开始就与安东尼正面冲突,而是等待时机,逐步蚕食安东尼的势力。
卓越的军事指挥(虽然名义上): 尽管阿克提姆海战的具体指挥官是阿格里帕,但作为整个战役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屋大维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他选择了最适合的战术,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键性的转折点:阿克提姆海战

可以说,阿克提姆海战是安东尼失败的决定性一役。这场海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安东尼政治威望的致命打击。他与克里奥佩特拉的逃跑,不仅让他的舰队和军队陷入混乱,也使得他在罗马民众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从此,他似乎失去了继续抵抗的理由和道义。

总结:

安东尼输给屋大维,并非因为他不如凯撒,也不是因为他没有军事才能。他的失败,在于他未能适应罗马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他在处理与屋大维的关系上显得幼稚和冲动,对东方生活的沉迷让他失去了对罗马政局的掌控,而他在关键时刻的军事决策失误,更让他彻底丧失了翻盘的机会。

相比之下,屋大维以其惊人的政治智慧、精明的宣传策略和隐忍的性格,一步步地瓦解了安东尼的势力,并最终将他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屋大维没有强大的军事背景,但他在政治上的“刀光剑影”中,以一种更为老辣和阴险的方式,完成了对罗马的掌控,开启了罗马帝国的新篇章。安东尼的悲剧,与其说是对手的强大,不如说是他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在那个混乱时代,他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最终成为了历史浪潮中的牺牲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屋大维有恺撒的遗嘱和家产,此外他空手扩军的能力也是整个历史无几人能出其右。

屋大维在恺撒死时,确实人还在阿波罗尼亚学习,一无职,二无兵,但是还是坚决前往罗马宣布继承恺撒,结果拿到恺撒遗嘱和家产之后,到处散家财募兵,几个月就招到了3000老兵。

元老院与安东尼矛盾,屋大维隐忍站了元老院,元老院于是委派了两个执政官(希尔提乌斯和潘萨)带着他(授予资深裁判官)去打安东尼,结果这两个执政官把安东尼打败了,自己却都在战场上被杀了,裁判官地位仅次于执政官,然后屋大维轻松吞并了元老院8个军团的兵[1],开回罗马,自己成了执政官,然后又用这个家底和安东尼、雷必达建立后三头同盟。

屋大维和雷必达去打西西里的小庞培,屋大维负责海上(靠阿格里帕打赢的),雷必达率军登陆西西里,然后他就脑子抽了,把军队驻扎在西西里不走,想要屋大维把西西里让给自己,结果雷必达的军队不愿意跟恺撒继承人、实力也更强的屋大维开战,哗变了,然后屋大维带着一点卫队就把雷必达生擒了,把雷必达所有地盘和军队(大概14个军团)给吞了[2]

再然后亚克兴了,屋大维手上24个军团,安东尼手上23个军团(普鲁塔克说19个,Jona Lendering说23个,可能把后方的也算进去了),问题来了,这么大的兵团,维持补给是很困难的,于是屋大维就派阿格里帕打了安东尼的后方港口和补给线,然后安东尼就开始断粮了,也就是说陆地上的胜负已经取决于海上的胜负。最后安东尼海战后从公海逃跑,军队弹尽粮绝投降,19个军团又全归了屋大维[3](有一部分后来哗变被解散)。

再然后屋大维打埃及,总共30+个军团(当然没有全部投入)打安东尼剩下来的3万人(wiki),飞龙骑脸了。

如果只考虑军事因素,屋大维大体就是这么赢的,从0个军团一路吃子吃到三四十个军团,更可怕的是他每次吃子自己都几乎没什么损失。而他本人也确实就是这支大兵团的主帅(阿格里帕主要是负责海军),这你要还说他不懂军事,那我就只能说你的军事能力真牛逼了(就像有个答主说曼施坦因的段子)。

但是屋大维的确是更长于将将,合战战术能力被认为很平庸并且基本没有证明过自己。阿格里帕海上无敌,20多个军团长也都能听从他的指挥(确实有恺撒的名分因素,甚至是主要作用,但安东尼也有,相对而言,愿意跟着安东尼的恺撒老军团其实还是更多一些)。此外就是安东尼在赢者通吃的亚克兴犯下了致命的背海列阵错误。

参考

  1. ^ 阿庇安《罗马史》内战卷3
  2. ^ 阿庇安《罗马史》内战卷5
  3. ^ 普鲁塔克《名人传》安东尼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克·安东尼,这个名字在中国读者心中,总是与那位在亚历山大港与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缠绵悱恻、最终饮恨自尽的悲情英雄联系在一起。他曾是凯撒最信赖的副手,跟随凯撒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按理说,这样一个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应该能够轻松击败那个初出茅庐、甚至一度被流放的年轻继承人——.............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蒲将军为何跟随项羽,以及后来又为何消失,史书上并没有留下非常详尽的记录,这本身就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想象的空间。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史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推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蒲将军”这个称谓的由来。在史书中,能够和项羽并肩作战,并且名字带有“蒲”字的大将,最广为人知、也是最有可能指代的就是蒲将.............
  • 回答
    陈玄礼在马嵬坡事件中对唐玄宗“落井下石”的说法,其实是对历史真相的一种误读。更为准确地说,是陈玄礼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为了平息哗变、稳定局势,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而这些措施恰好对玄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马嵬坡事件的背景、过程以及陈玄礼在其中的角色,才能理解为何.............
  • 回答
    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卡尔梅克人,也就是留在伏尔加河流域(主要是今天的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卡尔梅克人,他们在沙俄统治下,能够数百年地保持藏传佛教信仰,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过程。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延续,更包含了民族认同的维系、文化适应以及与沙俄政权的互动。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 历.............
  • 回答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跟随一个领导,绝非偶然。它是一种深层次的连接,一种基于信任、尊重和共同目标的吸引力。什么样的领导最能赢得这种追随?在我看来,这样的领导者,他们身上会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却又切实存在的“光芒”,能够点燃团队的激情,指引前行的方向。首先,他们是真正的愿景家,并且能够将这个愿景转化为触手.............
  • 回答
    关于元朝名将郭侃的史料,确实是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找到的,但要做到详尽且系统,则需要仔细梳理和辨析。郭侃跟随旭烈兀西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算特别广为人知,但却意义重大的事件。因为他的事迹主要记载在元朝编纂的官方史书中,以及一些相对零散的笔记、杂记之中。最核心、最权威的史料来源,无疑是元朝官方的史书:.............
  • 回答
    这是一道非常有趣的假设题!如果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的阵营互换,即五虎上将跟随曹操,五子良将跟随刘备,那么三国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出现的结局:一、 曹操阵营的五虎上将:如虎添翼,但内部张力也可能增加 关羽: 关羽的勇猛、忠诚和高尚的品格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的核心差异。简单来说,道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佛家则强调的是“超越欲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有着各自的哲学基础和追求目标。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道家:跟随本心——顺应自然之道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让一百零八将和五百背嵬军穿越到三国,跟随刘备或诸葛亮,这确实可能对问鼎中原产生重大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优势分析:一百零八将与五百背嵬军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百零八将和五百背嵬军的优势在哪里,以及他们与三国时期军队的差异: 一百零八将的.............
  • 回答
    卧龙出山,明珠蒙尘? 那些关于诸葛亮追随刘备的“不值”之思每当读到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气风发,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无悔,我们都会为这位千古名相而折服。然而,在某些时刻,或许是站在后世的上帝视角,又或许是被三国演义中那些极致的悲情所感染,一种“不值”的念头,也总是不经.............
  • 回答
    于禁,这位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的宿将,在曹魏的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是曹操最信赖的将领之一,屡建奇功,名列五子良将之中,其声名显赫,威震一时。然而,在一次本应稳操胜券的战役中,他却遭遇了人生中最潦倒的时刻——兵败被俘,并最终选择了投降。这其中的原因,远非一句简单的“战败被俘就投降”可以概.............
  • 回答
    假如中国央行不跟随美国放水,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负面效应。理解这些影响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国际贸易以及国内的资产价格和居民财富。一、 宏观经济层面: 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加大: 全球需求减弱: 美国放水通常旨在刺激本国经济和全球需求。如果.............
  • 回答
    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这两家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年度总结,总是能引发不少乐迷的讨论。尤其是虾米音乐,在被收购后,其年度总结的推出,无疑是在向曾经的老用户和整个音乐圈宣告它的回归与变化。虾米音乐的年度总结:情怀与变革的交织不得不说,虾米音乐在早年以其“小众、独立、高品质”的音乐风格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关二爷和曹操手下的第一外姓大将于禁来一次“假设性对决”。如果关羽一直跟随曹操,能不能超越于禁成为外姓第一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方面好好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外姓第一将”这个概念。在那个讲究宗亲和血缘的年代,曹操手下肯定有曹.............
  • 回答
    谈到当年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名人,那可真是一群星光熠熠,汇集了国府退守前各领域的精英,构成了一幅极为复杂而又生动的时代画卷。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概括得了的,得一件一件慢慢道来。首先,政界核心圈是必然要跟着蒋介石走的,毕竟他们是国府的骨干力量。 国民党高层领导人,这就不必说了,像陈诚,他可是蒋介石最.............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不见了”,不如说是“人事变迁,时过境迁”。我们细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当初跟随曹操出生入死的那批人,在曹丕登基后,即便还在,也已不是当初的模样,甚至有些人真的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这背后牵扯着权力交接的复杂性、曹丕政治手腕的运用,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生存法则。一、 历史洪流的冲.............
  • 回答
    说到吴用为何对宋江忠心耿耿,从一而终,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要细细道来,得从吴用这个人本身,再到他与宋江的相遇,以及这期间种种际遇和宋江身上的特质说起。一、 吴用其人: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首先得明白吴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出身贫寒,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在科举之路上屡屡受挫,一直是个“穷秀才”.............
  • 回答
    关于长跑中跟随跑为何最省力,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物理和生理学问题,而且实际体验中也确实如此。很多人在跑过一段距离后,会不自觉地开始寻找前方的身影,或者跟上前面跑者的节奏,不是为了挑战,更多是为了让自己的步伐变得更轻松。核心原理:风阻的“借力”与体能的“分配”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就是风阻的减.............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韩国和日本是否跟随中国“更有前途”,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前途”,以及“跟随”的具体方式。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尝试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一、 经济层面:从“跟随”到“融合”的可能性长期以来,韩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