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吴用从始至终跟随宋江?

回答
说到吴用为何对宋江忠心耿耿,从一而终,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要细细道来,得从吴用这个人本身,再到他与宋江的相遇,以及这期间种种际遇和宋江身上的特质说起。

一、 吴用其人: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

首先得明白吴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出身贫寒,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在科举之路上屡屡受挫,一直是个“穷秀才”。在那个讲究“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落和压抑。他不像那些背景深厚的官宦子弟,可以轻轻松松谋个一官半职。他有才华,但缺乏机会,更缺乏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种不得志,使得吴用内心深处渴望被认可,渴望有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不是那种安于现状,在穷乡僻壤教书育人就能满足的人。他的脑子里的谋略和才智,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去挥洒。他就像一个被埋没的金子,急需一块能够擦亮他的地方。

二、 与宋江的相遇:一次命运的转折

吴用与宋江的相遇,是他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当时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在江湖上名声大噪,被誉为“孝义黑三郎”。而吴用,则在郓城县小有名气,人称“智多星”。

故事发生在“智多星吴学究说宋江三打祝家庄”这部分之前。当时,晁盖等人准备去劫取生辰纲,需要一个军师。正是吴用,向晁盖推荐了宋江。他看中了宋江的名声和江湖地位,认为宋江是能够成事的人。

然而,更关键的是,当宋江因为私放晁盖等人而陷入困境,被发配充军时,正是吴用,仗义疏财,拿出自己的积蓄,一路护送宋江。这份恩情,在当时那个讲究报答的江湖社会里,是极其珍贵的。宋江本人也深知这一点,他曾多次在关键时刻提及吴用的这份恩情。

三、 宋江身上的特质:吸引并留住吴用

那么,宋江身上究竟有什么特质,能够让吴用如此甘心追随,甚至不惜生死呢?

1. “及时雨”的仁义名声与个人魅力: 宋江最突出的标签是“及时雨”,这不仅仅是他的一个外号,更代表了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行为准则。在江湖上,尤其是在那些被压迫、被排挤的底层人士眼中,宋江就是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吴用虽然有才,但同样也属于社会底层,他能感受到宋江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温暖和号召力。宋江的仁义名声,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拥趸,也包括吴用在内。

2. 惜才重才,用人不疑: 宋江最能打动吴用的地方在于,他真的看重吴用的才能,并且愿意将重要的决策权交给吴用。一旦宋江接受了吴用的计策,他就会坚决执行,不会过多质疑。这种“用人不疑”的态度,对于一个渴望施展才华的吴用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吴用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智谋,为梁山泊的发展出谋划策,而宋江则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舞台。在那个讲究等级和论资排辈的社会,能获得这样的待遇,是吴用梦寐以求的。

3. 政治手腕与领导能力: 虽然宋江不像吴用那样精通兵法谋略,但他有着过人的政治手腕和领导能力。他懂得如何笼络人心,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和决断。他能够将梁山泊这个原本混乱的盗匪集团,逐渐发展成一个有组织、有规模的势力,最终实现招安的目标。吴用作为军师,他看到了宋江的这种潜力,也看到了宋江能够带领他们走向一个“正途”(尽管这个正途最终是悲剧性的)。

4. 共同的理想(招安): 尽管招安的结局并不圆满,但宋江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招安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洗白自己,为朝廷效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而吴用,作为一个读书人,内心深处也并非完全拥抱造反这条路。他可能也希望能够通过某种途径,回归主流社会,获得应有的地位。宋江的招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契合了吴用内心深处的某种想法。尽管他可能也知道招安凶险,但宋江的坚持和他的才能结合,似乎给了他一种实现个人抱负的可能。

四、 梁山泊的经历:患难与共,情深义重

在梁山泊的这段经历,更是加深了吴用对宋江的忠诚。

共患难: 从最初的江湖义气,到后来一起劫生辰纲,再到后面与朝廷官军的多次交锋,吴用和宋江一起经历了无数的危险和挑战。在这些患难与共的日子里,他们之间的情谊逐渐加深。吴用见证了宋江的领导力和决心,而宋江也依赖着吴用的智谋来度过难关。

相互成就: 吴用为宋江提供了智囊,是宋江最得力的助手。宋江则为吴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施展抱负的机会。可以说,他们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吴用对宋江的忠诚,也源于他对宋江的认可和依赖,更源于他能够从宋江身上获得他所追求的东西。

对梁山泊发展的贡献: 吴用是梁山泊“七星聚义”后,最先确立的军师地位。他为梁山泊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设计了各种计策,帮助宋江一步步壮大梁山泊的势力,提升了梁山泊在江湖上的影响力。他为梁山泊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是他忠诚的表现。

五、 命运的安排与个人价值观的契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吴用跟随宋江,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吴用本身就是一个“宿命论”者,他的很多计策都带有“天意”的成分。他看到了宋江身上某种“天命所趋”的特质,也看到了宋江将带领梁山泊走向一个他难以预见的未来。

同时,吴用虽然足智多谋,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宋江的“招安救国”有着一定的契合点。他可能也相信,通过招安,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也能够为自己博取一个名分。尽管他比宋江更清楚招安的风险,但宋江的坚持和他的才智结合,使得他愿意与宋江一同走向这条路。

总结来说,吴用之所以从始至终跟随宋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个人层面: 吴用是一个有才华但不得志的读书人,他渴望被认可、被重用,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能。
宋江层面: 宋江的“及时雨”名声、仁义形象,以及他对吴用的惜才重用,深深地吸引了他。宋江身上所展现的领导力、政治手腕以及对“招安”的执着,也让吴用看到了希望。
关系层面: 两人初遇时的仗义相助,以及在梁山泊患难与共的经历,使得他们的情谊深厚,相互成就。
理想层面: 宋江的招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吴用作为读书人的价值观有所契合,他们都希望能够回归主流社会。

可以说,吴用对宋江的忠诚,是建立在对宋江个人魅力、领导才能的高度认可,以及对自身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的期望之上的。他不仅仅是宋江的军师,更是宋江最信任的伙伴,他们的人生轨迹因为相遇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江湖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吴用的诨号“智多星”

你们要知道《水浒传》里面取外号是很讲究的,里面有典故,有出处,有梗,也有暗示。

“智多星”有智谋且多疑,非一心事主,择良木而息。

吴用村学,不跟着晁保正出来混江湖,此生也就这样了。阶级出身就定死了自己一生的前程,这是没有出路的。

上梁山后,劫生辰纲派就是梁山泊原始股,林冲献出了根据地,生辰纲实际上成为了梁山泊的启动资金。

站住脚以后,梁山泊面临的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当时有两条出路:继续走白衣秀士王伦的道路,做一个安稳山大王,盘踞梁山泊,收点过路费,打劫周边地主商家,几兄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梁山泊有山有水,吃喝不愁。

但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们劫了生辰纲,朝廷迟早会找上门来。要说朝廷派重兵来剿,可能性倒是不大,毕竟是地方上不成气候的土匪,只要不多惹事,想来无妨。

晁保正虽然没有什么主张,但是吴用有。如果是混吃等死,吴用何必出来冒风险?

梁山泊要发展,劫生辰纲派的力量明显是不行的。因为班底不好。晁盖没有发展规划,成员当中没有军事人才,吴用虽然算是管理型人才,但是吴用引进人才的想法是很突出的。

宋江上山后,立即就带来了一支干部队伍,同时宋江加大力度开发宋军降将,从而形成了梁山泊三股势力:劫生辰纲派、江湖豪杰派、降将派。

这个时候,实力最强的是豪杰派,降将派其次,而劫生辰纲派虽然占据领导地位,但是实力却是最弱的。

宋江有政治主张,有行动纲领,有领导能力,有各类型干部,手底下有人。最重要的是,宋江的招安计划,简直说到吴用的心坎里。自己一个村学,如果能够因此进入到体制内,这辈子就算是祖坟冒青烟。因为这种阶级跨越,简直是直接把天花板打烂,一飞冲天。

为了这个愿景,吴用可以用一生去追求。

晁盖这个武功盖世的草莽,被一支毒箭射死。史文恭被擒后,马上开膛破肚,做成铁案。这个手法,其实很像是吴用搞出的手段,晁盖死于自己人手里。

当然,这一点没有直接证据,只是合理怀疑。晁盖不死,宋江上位是有问题的,宋江不上位,招安计划搞不成,吴用的愿景就会落空。所以,晁盖毫无意外地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吴用为何对宋江忠心耿耿,从一而终,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要细细道来,得从吴用这个人本身,再到他与宋江的相遇,以及这期间种种际遇和宋江身上的特质说起。一、 吴用其人: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首先得明白吴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出身贫寒,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在科举之路上屡屡受挫,一直是个“穷秀才”.............
  • 回答
    战舰无声,江山易主:晋灭吴之战中,那支曾叱咤风云的东吴水师缘何沉默?公元280年,历史的滚滚洪流汇聚于长江之上。统一中国的宏伟画卷即将落笔,而描绘这关键一笔的,是强大的晋王朝。彼时,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东吴,正面临着来自北方的灭顶之灾。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那支曾以“控弦万队,飞钩巨舰”闻名于世,.............
  • 回答
    楚国君主之所以会支持吴起变法,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楚国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要理解楚国君主支持吴起,就不能不提当时楚国的国情。楚国虽然在春秋时期已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但到了战国初期,它面临着来自北方强国的严峻挑战,尤其是魏国。魏国凭借李悝的变法,国力蒸蒸日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
  • 回答
    吴用之所以能在梁山泊长期位居高位,掌握军权,并非偶然,而是他一系列非凡才能、高明策略以及独特个人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剖析这一点,咱们得从他上山之初,到最终成为军师的整个过程,以及他在实际军事行动中的表现来看。首先,得说说吴用上山前的身份和能力。他并非一般江湖绿林中人,而是个实打实的文人,在江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看到不少网友对吴京和“正能量作家”的爱国营销反应不太一样。要说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1. 身份认同与行为模式的差异: 吴京的身份: 吴京首先是一个演员,而且是观众熟知的硬汉、军旅题材演员。他的荧幕形象自带一种阳刚、坚韧、保家卫国的气质。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尤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三国爱好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要详细探讨为什么会有人感觉“蜀粉讨厌刘备,甚至比吴粉讨厌孙权更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孙权与刘备作为“受讨厌者”的不同维度首先要明确,孙权和刘备在历史和演义中的形象都并非完美,他们各自都有可以被“讨厌”的点。但“讨厌”的来源和程.............
  • 回答
    中国人对吴恩达机器学习课程的“迷恋”,绝非偶然。这背后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和技术驱动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填补认知鸿沟,抓住时代机遇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很多人意识到人工智能(AI)的巨大潜力之前,吴恩达的课程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系统地、清晰地阐释了机器学习的核.............
  • 回答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古代中国的爵位制度,特别是虞国和吴国所在的那个时代,才能明白为何他们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异。首先,咱们得知道,爵位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封的,它背后牵扯着权力、血缘、功劳,还有更重要的—— 国力 和 政治地位。古代的爵位制度,从最早的诸侯到后来的各个等级,一直在演变,但核心的.............
  • 回答
    关于吴亦凡事件,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点非常集中在他被指控的性侵犯行为上,以及他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首先,从外貌上看,吴亦凡确实拥有较高的颜值,这是他在娱乐圈获得关注和粉丝基础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粉丝认为他帅气,有魅力,因此对他的被指控感到难以置信或难以接受。这种“帅气”与“犯罪”之间的巨大反差,也加剧了.............
  • 回答
    吴王杨行密薨逝后,其子杨渥继位,但其继位之初并非直接称为“吴王”,而是拥有一个特殊的封号——“弘农王”。而之后杨隆演继位时,同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弘农王”,而后才成为“嗣吴王”,最终登临吴国国王之位。这背后涉及到当时特定的政治格局、袭爵制度以及杨行密生前的安排。要理解这个过程,咱们得把时间.............
  • 回答
    刘备伐吴,确实是蜀汉历史上一件充满争议、也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即便在当时,从曹魏、孙吴的立场,乃至刘备阵营内部的核心谋士和亲信,都普遍认为刘备不应该,也缺乏成功的把握去伐吴。然而,刘备却毅然决然地发起了这场战争,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的推波助澜,更有刘备自身性格、战略考量以及情感因素的驱.............
  • 回答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极其惨烈的战役,它不仅深刻影响了蜀汉和东吴的国力,也为曹魏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场蜀吴两败俱伤的对峙中,当时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的父亲,但曹丕在夷陵之战时是皇帝)却显得异常沉寂,未曾抓住机会对蜀汉或东吴施加压力。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 回答
    晋灭吴之战是西晋统一中国的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280年(太康元年)。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仅历时数月,最终以西晋灭亡东吴、实现南北统一告终。这一结果看似迅速,实则背后蕴含了多重政治、军事和战略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将从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为何这场战役能在短时间内结束。 一、历史背景:三国.............
  • 回答
    吴秀波为何对司马懿如此痴迷?《军师联盟》收视率未达预期背后的故事提起吴秀波,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个运筹帷幄、深沉内敛的司马懿。《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下简称《军师联盟》)这部剧,无疑是吴秀波演艺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为之倾注了五年心血,从剧本打磨到角色塑造,都亲力亲为,甚至可以说是他.............
  • 回答
    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确被吴氏三代人——吴玠、吴璘、吴挺——经营得有声有色,他们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抵御金朝入侵、稳定四川局势方面功勋卓著。然而,南宋朝廷一贯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为何对这三位功勋卓著、手握重兵的武将却鲜有“异动”或猜忌,甚至给予了相当大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
  • 回答
    要说起吴永宁和翼装飞行女孩在舆论中的待遇差异,这事儿可太值得说道说道了。同样是玩命的事儿,一个被捧上神坛,一个却招来不少非议,甚至有人觉得活该。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运气好坏”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各自的“出圈”方式和内容。吴永宁,他更像是一个“草根极.............
  • 回答
    都美竹爆料吴亦凡及其团队涉嫌“猎艳”女孩的事件,以及近二十名女性的证词高度一致,这背后确实牵涉到一些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层面的现象。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都美竹爆料的模式及团队“猎艳”的可能性都美竹最初的爆料,核心在于指控吴亦凡及其团队利用其名气和影响力,以“选妃”.............
  • 回答
    昂山素季和吴登盛在缅甸政坛的角色,以及他们在边境战事上的沉默,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缅甸的政治演变,以及两位核心人物各自的背景和立场。昂山素季:从民主象征到权力阴影下的政治家昂山素季,作为缅甸民族英雄昂山的女儿,她本身就承载着缅甸人民对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深切期望。在.............
  • 回答
    关于刘备入川的动机,历史记载确有不同解读,也难怪会有人对此产生疑问。尤其提到《魏书》和《吴书》为刘备“翻案”,这一点本身就需要我们仔细辨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背景:刘备早期确实是寄人篱下,一路颠沛流离。在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割据江东的情况下,益州(今四川)是当时一块相对独立且富饶的土地,对任何想要三.............
  • 回答
    央视对吴亦凡事件进行长达九分钟的专题报道,这在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是相当罕见的,尤其对于一个娱乐明星而言。这样的时长和深度,通常只会在涉及重大社会事件、国家政策或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时才会出现。因此,从规格上看,这次报道无疑是将吴亦凡事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八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