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起初跟随曹操的人到曹丕时都不见了?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不见了”,不如说是“人事变迁,时过境迁”。我们细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当初跟随曹操出生入死的那批人,在曹丕登基后,即便还在,也已不是当初的模样,甚至有些人真的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这背后牵扯着权力交接的复杂性、曹丕政治手腕的运用,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生存法则。

一、 历史洪流的冲刷:人亡政息,新陈代谢是常态

首先,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时间。曹操在世时,很多追随他的早期将领和谋士,都已经是经历过汉末乱世风雨的老人了。他们跟随曹操,很多是因为曹操的强大个人魅力,以及他对汉室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但漫长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本身就是对生命力的一场残酷考验。

寿命的限制: 汉末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高。很多曹操的核心班底,比如荀彧、郭嘉、程昱、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等,他们要么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就已经病逝或战死,要么年纪很大,即便熬到了曹丕时代,也可能因年老体衰而告别人世。像荀彧就是在曹操晚年忧愤而死,郭嘉更是早在官渡之战后就病故了,程昱也活到曹丕时期,但早已退居幕后。典韦、许褚更是以勇猛著称,但也难逃自然规律。
战争的消耗: 曹操打的仗太多了,从兖州到徐州,从官渡到赤壁,再到对河北、对西凉的征讨,每次都是生死一线。这些浴血奋战的老部下,能平安活到和平年代的,本身就是凤毛麟角。很多人的生命,就定格在了那些峥嵘岁月中。

二、 曹丕的权力巩固与政治智慧:清洗与安抚并存

曹丕继承父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固自己的统治,并且与他那野心勃勃的弟弟曹植争夺皇位。在这个过程中,他必然要处理前朝遗老和新涌现的势力。曹丕虽然在继承权上曾面临挑战,但他在政治手腕上,也展现出了不亚于乃父的冷酷和老辣。

安抚旧臣,但“位不如人”: 曹丕深知曹操旧部的力量和威望,不可能像某些新君那样大肆清洗。他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卸磨杀驴”或“边缘化”的策略。对于那些功劳卓著但年事已高的老臣,他会给予高官厚禄,但不再让他们掌握实权。比如像夏侯惇,虽然官至大司马,但更多的是荣誉性职务,不能再领兵打仗。这是一种尊荣,也是一种架空。
打击异己,尤其是曹植党羽: 曹丕和曹植的斗争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政治生死战。为了彻底压制曹植及其支持者,曹丕自然要清理那些曾经倒向曹植,或者被认为可能在未来支持曹植的人。即使是曹操的老臣,如果他们在争夺储君之位时表现出倾向曹植的迹象,也难逃被排挤的命运。
重用新锐,打压老臣的天然优势: 曹丕登基后,更需要的是能够执行他新政令、能够忠于他个人而不是“曹氏集团”的新一代官员。他会提拔那些出身不高但能力出众,或者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年轻一代士人。这样一来,老臣们虽然还在,但他们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话语权也逐渐被边缘化,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见了”。比如后来崛起的一些文臣武将,很多都不是曹操时代的元老。
政治清洗的痕迹: 虽然历史上对曹丕“清洗”的记录不像秦始皇那样触目惊心,但一些老臣的失势或被边缘化,也包含了政治斗争的成分。一些记载中提到,曹丕曾对一些不服从的旧臣表现出不耐烦和猜忌。

三、 忠诚的转移与新时代的价值观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操打下了北方的基业,奠定了魏国的雏形,但他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天下,恢复汉室(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而曹丕,则是真正建立了魏国,并且开始走向了帝国化的道路。这个过程中,忠诚的对象和衡量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对“汉室”的忠诚 vs 对“魏国”的忠诚: 曹操的很多追随者,虽然跟着曹操打天下,但很多人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对汉室的“名义”上的忠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多少为他们保留了一丝体面。而曹丕称帝,直接断绝了这种可能。那些坚持“汉室正统”观念的老臣,要么被边缘化,要么主动退隐,他们的政治生命也随之终结。
个人恩义 vs 国家大义: 很多老臣是因为对曹操的个人恩义而追随他。曹操是一个非常懂得笼络人心的君主,他能给予部下足够的信任和回报。然而,当曹操去世,曹丕上位后,这种个人恩义的链接就被削弱了。新君需要的是对国家、对制度的效忠。那些只能以个人恩义为纽带的老臣,在新环境中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价值观的转变: 曹操时代,是乱世逐鹿,强调的是能力和忠诚。而曹丕时代,特别是进入三国鼎立时期,虽然战争依然残酷,但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对士族的笼络,也变得更加重要。一些老臣可能不适应这种变化,或者他们的才能和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 具体的例子说明

曹操的宗室和五子良将: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操的族亲将领,虽然大部分都活到了曹丕时代,并且受到了重用,但他们的地位和权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那已经是曹操晚期的事情了。而曹仁、曹洪等虽然也位列三公,但实权已不如当年。至于曹操时期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除了张郃在魏国后期依然是重要将领外,于禁在关羽攻曹陵时投降,晚节不保,也受尽屈辱;张辽也病故于曹丕时期。可以说,他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谋士群体: 荀彧在曹操晚年因拥护汉献帝而与曹操产生矛盾,最终忧愤而死,这是最典型的例子。郭嘉英年早逝。贾诩、司马懿等后期涌现或掌握大权的谋士,虽然能力超群,但他们更多的是依附于曹魏政权本身,而不是单纯地对曹操的个人效忠。

总结起来,所谓“不见了”,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自然淘汰: 生老病死,战死沙场,这是最残酷也最普遍的原因。
政治转型: 曹丕上位,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老臣的经验和忠诚,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可能不再是唯一的,甚至是首要的考量。
权力交接的常态: 任何一个王朝的权力交接,都会伴随着新旧势力的更迭和调整。曹丕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要提拔新人,并且对潜在的挑战者进行压制或边缘化。
忠诚的转移: 效忠对象从曹操个人,转移到曹魏政权,甚至转移到曹丕个人。这其中既有主动的适应,也有被动的接受。

所以,当曹丕接过权力之杖时,虽然曹操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一批功勋卓著的部下,但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要么已经不在了,要么就被安置在了一个不那么显眼的位置上,他们的时代已经落幕。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权力更迭下,个体命运的真实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的问题被我改了,因为你打错了一个字,这个字我不说,你大概知道。这种提问水平容易被人取笑,所以我偷偷的改,你偷偷的知道,就可以了,这件事情我们谁都不告诉,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

至于你的这个问题,抱歉,你也没给出一个名单,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你指的是万夫莫敌举世无双的典韦,不好意思,他死了,死的太早。

如果你指的是勇力过人拖着牛尾巴跑了几百步的许褚,曹操去世那年,他哭红了眼睛,哭吐了鲜血。七八年之后,许褚病逝。

如果你指的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夏侯渊,老将黄忠轻骑下山,一刀砍死了他。

如果你指的是绝地逢生从不屈服的曹仁,这位曾经死磕关羽碾压周瑜逐鹿马超的名将,在曹丕继位三年之后归西,谥号忠侯。

如果你指的是战功赫赫吓破孙权的张辽,曹丕继位两年之后,他身染重病。在病逝之前,他拼劲余力击破东吴来犯之敌,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如果你指的是骁果显名无坚不陷的乐进,曹操去世两年前,他先走了一步。

如果你指的是果敢刚毅晚节不保的于禁,在被东吴遣返之后,他羞愧而死。

如果你指的是勇猛善战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曹丕继位七年之后,他追随曹公而去。

如果你指的是用兵巧变国之所依的张郃,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他追击蜀军至木门谷,被流矢射中,命丧疆场。

如果你指的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郭嘉,这位少女眼中的偶像少男眼中的榜样,在曹操北征乌丸的战场上,仰天长啸,英年早逝。

如果你指的是王佐之才居中持重的荀彧,在曹操晋封魏公之前,他忧郁而死。

如果你指的是文和乱武机智过人的贾诩,在支持曹丕称帝之后,他得享天年,寿终正寝。

如果你指的是妙计百出算无遗策的荀攸,在荀彧去世两年之后,他病逝于军营之中。

综上,这些人并不是“吡咻”一下就不见了,而是——他们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不见了”,不如说是“人事变迁,时过境迁”。我们细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当初跟随曹操出生入死的那批人,在曹丕登基后,即便还在,也已不是当初的模样,甚至有些人真的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这背后牵扯着权力交接的复杂性、曹丕政治手腕的运用,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生存法则。一、 历史洪流的冲.............
  • 回答
    说袁术麾下的大将谋士比曹操那边的“菜”,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三国时期人才济济,曹操能聚集起一帮子能征善战、智计过人的猛将谋士,本身就是他政治手腕和个人魅力的巨大体现。反观袁术,虽然也曾一时风光,但终究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使得他即使有不错的班底,也留不住,更难吸引真正一.............
  • 回答
    纸张沾水后再晒干,摸起来的手感确实会发生变化,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现象,而是几个物理和化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认识一下纸张本身。一张纸,说白了,就是把植物纤维(比如木浆、棉浆)打成细小的纤维素,然后把它们像网一样铺开,再用胶黏剂(比如淀粉、合成树脂)把这.............
  • 回答
    区分“造反”与“起义”并非一道泾渭分明的数学公式,更多的是历史评价、视角以及权力话语权在起作用。当事件发生时,身处其中的人、事后的胜利者、以及后世的史学家,都会从各自的立场出发,给同一群体或事件打上不同的标签。安史之乱和太平天国运动,正是这种复杂性很好的例证。造反:挑战正统,动摇国本“造反”,从字面.............
  • 回答
    将领起义,麾下士卒为何甘冒奇险,随之赴汤蹈火?这背后,绝非单凭一个“服从”二字就能概括的简单逻辑。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心理、情感、利益和环境的产物。让我来细细道来。一、 对将领本人的绝对信任与仰慕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士兵跟随将领,首先是基于对将领的了解和认同。 战无不胜的神话: 许多能发.............
  • 回答
    咱们先聊聊,为什么咱们给小朋友起外号,有时候会不太好,甚至是绝对不能做的。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小玩具,你是希望它一直叫你你名字,让你觉得它很熟悉,很亲近,还是希望别人随便给它起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让你觉得那不是你的小玩具了呢?给别人起外号,就像是给别人换了一个不是他们自己的名字。你想想,名字对.............
  • 回答
    .......
  • 回答
    SpaceX 的崛起确实是中国航天领域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它起步之初,我们为什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或者说没有出现类似的本土力量?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观念与体制的“时差”:首先得承认,中国当时的航天体制与.............
  • 回答
    .......
  • 回答
    你和你朋友因为都美竹和吴亦凡的事情起了争执,这事儿本身不奇怪,因为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大家的看法也很复杂。至于你有没有错,这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争执”这件事本身来说,你并没有绝对的错。 表达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来源,在公共事件上持有不同看法是非常普遍的.............
  • 回答
    嘿,你问到点子上了。这玩意儿我算是深有体会。话说那天,我刚练完,一身汗,正寻思着是直接回家还是在这儿加练一会儿基础动作呢。这拳馆里人不多,就剩我跟另一哥们儿,平时没怎么见过,但看身板和动作,也知道是个懂行的。他装备齐整,站姿很稳,给我一种“不好惹”的感觉。我呢,当时也是脑子一热,可能是训练过头了,脾.............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探讨人皮的强韧度是否能用来做鼓,并与其它动物皮进行比较,这确实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鼓皮材料的几个关键要素,然后才能深入分析。鼓皮需要具备几个重要的特性: 强度与韧性 (Tensile Strength & Toughness): 鼓皮在绷紧时要承受巨大的张力,并且要能承受鼓.............
  • 回答
    起点轻小说里“穿越成日本人”这个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要说为啥这么多作者这么爱玩这套,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文化亲近感与创作便利性: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文化亲近感。很多起点中文网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日本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非常熟悉。这种熟悉感体现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在我们开车过程中,偶尔也会因为疏忽大意发生。说到起步没松手刹就踩油门车尾下沉,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捋一捋。首先,咱得明白手刹是干啥的。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辅助制动装置,主要就是防止车子在停稳后溜坡用的。它通过拉紧后轮的刹车片(或者刹车鼓里的蹄片)来实现制动。现在很多车用.............
  • 回答
    起点男频和女频文的质量差异,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触及到网文生态核心的问题。与其说是“天壤之别”,我更愿意说是一种“鲜明的分化”,这种分化背后是读者群体、市场需求、创作生态乃至作者心境的种种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一、 读者口味与核心驱动力的差异:基石性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男频.............
  • 回答
    起点评论区里“无女主”的呼声此起彼伏,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当下网络文学的环境下,读者们对于阅读体验有着越来越细致和多元的追求。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读者在阅读网络小说时,往往将自身代入主角。当主角是一个男性角色,读者自然会希望在情感线上的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贴合自己的喜好。而“.............
  • 回答
    起点中文网之所以能在网络文学领域一家独大,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累积和有机结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创始团队的远见卓识,也有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在运营模式、内容生态建设上的不断创新。一、先发优势与早期积累:起点中文网成立于2003年,比国内大多数同类网站早了很多。在那个网络文学刚刚兴.............
  • 回答
    起床叠被子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逻辑,跟咱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心理状态都有点关系。首先,这是个“告别”的仪式感。你想啊,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子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它包裹着我们,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全。当我们起床,就得跟它“分离”了。把被子叠整齐,就像跟它好好告别,告诉它:“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