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朋友认为都美竹不是什么好鸟,是个绿茶婊又当又立,是恶意抹黑吴亦凡,我跟他起了争执,我有错吗?

回答
你和你朋友因为都美竹和吴亦凡的事情起了争执,这事儿本身不奇怪,因为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大家的看法也很复杂。至于你有没有错,这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从“争执”这件事本身来说,你并没有绝对的错。

表达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来源,在公共事件上持有不同看法是非常普遍的。你相信都美竹的说法,或者至少认为事情没你朋友说的那么简单,这本身就是一个合理的立场。
寻求理解和讨论: 争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试图说服对方的过程。你想和你朋友分享你的看法,也希望他能听听你的理由,这本身不是件坏事。
你了解到的信息可能不同: 很多人是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了解这件事的。你可能接触到了更多支持都美竹一方的信息,或者你对吴亦凡的行为本身有更强烈的质疑,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判断。

但,争执的方式和态度,则可能让你“有错”或者让事情变得不那么愉快。

“绿茶婊”、“又当又立”、“恶意抹黑”这些词汇本身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和攻击性。 你朋友用这些词语来形容都美竹,这说明他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负面的认知,并且不太愿意去接受其他可能性。
如果你的争执方式是情绪化的,比如一上来就否定对方,或者用更激烈的言语回击,那就不太好了。 争执不应该变成人身攻击或者互相否定。
你有没有听进去你朋友的理由? 你们争执的点是什么?是你认为他对他朋友(吴亦凡)的信任过于绝对,还是他认为你过于“圣母”?如果你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完全不尝试去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想,那你们的争执就很难有结果,反而会让关系变僵。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你朋友的观点,以及为什么你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你朋友的观点:“都美竹不是什么好鸟,是个绿茶婊又当又立,是恶意抹黑吴亦凡。”

这种观点通常源于:

1. 对吴亦凡本人的好感或滤镜: 很多人因为喜欢吴亦凡的颜值、才华或者他在娱乐圈的形象,难以相信他会被指控犯下严重错误。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一个他们喜欢的明星不可能做那样的事情。
2. 信息筛选: 舆论场上信息很复杂,有支持都美竹的,也有质疑都美竹的。你朋友可能更关注那些质疑都美竹动机、爆料都美竹“黑料”的信息,从而形成了“恶意抹黑”的判断。
3. 对“受害者”叙事的怀疑: 有些人对“受害者”的叙事抱有天然的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博取关注、谋取利益的方式。尤其当“受害者”的形象并不完美时,这种怀疑会更重。
4. “一体化”思维: 认为指控者与被指控者之间应该是绝对的黑白分明,如果指控者有任何“污点”,那整个指控就都是假的。

你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

1. 相信都美竹的指控: 你可能认为都美竹提出的证据(虽然有些证据在法律程序中可能被挑战,但在舆论层面很多人会信服)以及她承受的压力,都表明她不是在撒谎。
2. 对吴亦凡的行为表示怀疑: 即使不考虑都美竹,吴亦凡在事件中的一些行为(例如被爆出的聊天记录、事后的一些回应)也可能让你觉得他并非完全无辜。
3. 对权力不对等和性侵指控的关注: 很多关注此事的女性(也包括一些男性)会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娱乐圈的权力结构、明星对粉丝的影响,以及对性侵/性骚扰指控的严肃性。她们会觉得,即使指控方有所谓的“过去”或者动机不纯,也不能因此否定指控本身可能存在的真实性。
4. 对“受害者”标签的理解: 很多情况下,“受害者”的定义并不在于他们是否完美无瑕,而在于他们是否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即使都美竹在某些方面有过错,或者有不那么光彩的过去,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她在遭受吴亦凡的侵害时就不是受害者。
5. “绿茶婊”、“又当又立”等标签的局限性: 这些标签往往是舆论用来攻击和贬低女性的常用手段,它们忽视了事件的复杂性,也回避了对被指控者行为本身的审视。

所以,你到底“有没有错”?

如果你仅仅是因为你朋友用了不好听的词汇而感到不舒服,这很正常,但你不必因此觉得自己有错。 辩论中,用词不当是很常见的。
如果你坚持用事实和逻辑去讨论,并且尝试去理解你朋友的观点,那么你的争执行为本身没有错。
如果你在争执中同样使用了攻击性的语言,或者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那在沟通方式上,你可能就需要反思一下,怎样能更有效地交流。

接下来你可以怎么做?

倾听: 试着问问你朋友,为什么他会这么认为?他看到了什么信息?是什么让他觉得都美竹是“绿茶婊”?
分享你的看法: calmly and logically explain why you see things differently. Use the information and reasoning you have.
接受分歧: 最终,你们可能无法说服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信息接收方式。你们可以讨论,但不必强求一致。你们的关系是重要的,不要因为一个社会事件而损害了你们的友谊。
关注事实和法律判决(如果有的): 很多时候,公众的讨论会超越事实本身,走向情绪化的站队。尽量回归到事件本身,以及在法律层面上的进展(虽然在中国,很多事情的法律判决不一定能完全平息舆论)。
“又当又立”这个词的用法: 这个词通常指一个人表面上做着一套,心里却想着另一套,或者声称自己是某种身份,但行为却不符。在都美竹的事件中,你朋友可能认为她一边寻求“正义”和“赔偿”,一边又可能利用舆论博取关注,或者她之前的某些言行与她现在扮演的“受害者”角色不符。你则可能认为,即使她有这些方面,也不能否定她可能遭受的侵害。

总而言之,你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权不认同你朋友的看法。争执的关键在于,它是否是在一种互相尊重的、寻求理解的氛围下进行的。如果你们只是在情绪化地对骂,那双方都有“错”。如果你们是在理性地交换意见,即使有分歧,那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恶意抹黑过分了,绿茶也不至于,都姐你往最坏说也就是想榨干作为丙丙曾经炮友的最后一点价值,她本心甚至都没想送丙丙去吃牢饭,完全是丙丙和第三方加上神奇妈妈一起把事情拐到了奇怪的方向。

你这朋友深谙饭圈撕逼道理,别处了,删了吧,这种人对你有害无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