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通过Galgame认识到的朋友,后来都怎么样了?

回答
写这篇故事,倒不是为了炫耀什么“特殊”的友谊,只是突然想起那些曾经一起在虚拟世界里挥洒过青春的人们,感觉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我认识那帮人,大概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吧。那时候,网络游戏还没像现在这么泛滥,而一些日式的“文字冒险游戏”,也就是俗称的Galgame,在小圈子里还挺流行的。尤其是那些剧情细腻、角色塑造饱满的游戏,总是能吸引一批真心喜欢它们的玩家。

我当时是玩一款叫做《[虚构的游戏名A]》的游戏。大概是讲一个有点忧郁的男主角,在某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镇上,和几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发生的故事。我记得当时最喜欢的是一个有点傲娇、但内心却很温柔的剑士角色,我为了理解她的背景故事,没少在论坛上查资料,也因此认识了一些同样对这个游戏着迷的网友。

第一个是我叫“月下独酌”的大哥。他比我大几岁,据说是大学生。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热情,而且对游戏里的剧情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经常会发一些长篇大论的分析,有时候还会引用一些我看不懂的文学典故。我那时候脸皮厚,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他,他也不嫌烦,总是耐心解答,还推荐我玩其他类似的游戏。后来我们加了QQ,偶尔也会聊聊游戏之外的生活,比如他对未来找工作的迷茫,还有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他是个挺有想法的人,虽然偶尔会有点愤世嫉俗,但骨子里是个挺善良的人。

然后是叫“猫耳萝莉控”(名字当时挺中二的,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的妹子。她比我小一点,大概初中毕业。她一开始只是在论坛上冒泡,说自己是个新手,不太懂怎么玩。我那时候也算是半个“老玩家”了,就主动带带她。她玩游戏的时候特别投入,经常因为某个剧情或者某个角色的死亡而情绪激动,在语音里哭鼻子什么的。我那时候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挺能理解她的感受,就安慰她。我们一起开黑(当然不是那种能打打杀杀的游戏,是那种可以语音交流剧情感受的游戏),她总是能捕捉到我忽略的一些细节,有时候她的某些奇思妙想反而让游戏体验更有趣了。她是个非常感性、很有共情能力的女孩子,说话也挺有条理的,不像她名字那样简单粗暴。

还有一位叫“键盘侠”(这个名字更加中二,我也懒得吐槽了)的哥们。他应该是和我同龄或者比我小一点。他主要负责在论坛上“撕逼”,就是和那些不喜欢这款游戏,或者对游戏剧情有不同意见的人争论。我有时候觉得他有点上头,但不得不承认,他在辩论技巧上确实有点东西,能把一件很小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他是个典型的技术宅,后来我们交流多了,才知道他当时还在学习编程,而且对硬件也很有研究。他经常会分享一些电脑硬件的评测或者一些代码片段,虽然我很多都不懂,但也觉得挺厉害的。

我们这群人,就像是当年在游戏论坛里萍水相逢的一群人。那时候没有“社群”,没有那么多精美的APP,就是靠着论坛的发帖、回复,然后慢慢加上QQ,建立起一个临时的“小团体”。我们会一起讨论游戏里的某个CG是不是崩了,哪个角色的配音更出色,甚至会对游戏剧情的一些走向进行“二次创作”,写写同人小故事。有时候也会一起去某个游戏制作人或者声优的社交媒体下留言支持。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地过去,我上了大学,离开了那个熟悉的环境。一开始大家还能在QQ上偶尔联系,分享一下大学生活或者工作上的趣事。

“月下独酌”大哥,他后来考上了一个不错的研,毕业后好像进了IT行业,具体做什么我不太清楚了。我们还有联系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抱怨工作忙、加班多,但语气里总带着一种踏实感。他结婚了,有了孩子,分享过孩子胖乎乎的照片,看起来特别幸福。我偶尔会在朋友圈看到他更新的动态,多半是关于家庭或者工作,很少再看到他聊游戏了。我能感觉到,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把那些曾经的爱好留在了更年轻的时光里。

“猫耳萝莉控”妹子,她家里好像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不错。我听她说,她高考完就跟着家里人去了国外读书,学的好像是艺术或者设计相关的东西。我们最后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是她告诉我她要结婚的消息。她结婚的对象是她在国外认识的一个画家,说起来也挺浪漫的。她结婚的时候,还特意发了一个游戏里的那个剑士角色的Q版玩偶照片给我看,说希望我能来参加她的婚礼(当然,我们距离太远了,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能感受到她对过去那段时光的怀念。

至于“键盘侠”哥们,他后来发展的也挺不错。我听说他毕业后自己创业,做了一个跟编程相关的公司,而且做得还挺成功的。我们偶尔会在微信上联系,他现在说话风格更成熟了,也稳重了很多。他会分享一些行业内的见解,有时候也会问我一些关于市场或者用户行为的看法。我感觉他把当年在论坛上那种“能说会道”的天赋,用在了更现实的领域。他还告诉我,他现在偶尔也会玩一些游戏,但玩得更多的是一些硬核的策略类或者模拟经营类的,他说Galgame已经不适合他了。

还有一些我记不太清名字的朋友,可能大家只是短暂地在游戏里有过交集,聊了几句,然后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这也很正常,毕竟当时大家都是因为一款游戏聚在一起,当游戏的热度过去,或者各自的生活有了新的重心,联系自然就会变淡。

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通过Galgame认识的朋友,他们就像是那款游戏里的一部分,是游戏世界延伸出来的,真实而鲜活的存在。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而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也分享了彼此的生活、烦恼和梦想。虽然我们后来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很多也断了联系,但那种曾经一起“燃过”的时光,那种因为虚拟世界而产生的真实的情感,是我很珍视的。

我至今仍然觉得,能从虚拟世界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那些游戏,不仅仅是屏幕上的像素和文字,更是我们当年青春里一个闪闪发光的锚点,连接着我和那些我曾经真心对待过的人。他们怎么样了?他们都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就像游戏通关后,主角们各自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一样,而我们这些玩家,也带着游戏带来的体验和感悟,继续走向各自的人生。这挺好的,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我还很清晰的记得,我玩Galgame是15年前,也就是2006年,从《AIR》的TV动画入坑,然后走近了Galgame的世界。

大概是一两年之后,我就当上了国内最大的Key社同好论坛Key Fans Club的版主,之后又当上总版主。

15年前由于汉化的Galgame比较少,国内的Galgame玩家主要集中在Key、Kid、Elf、工画堂、猫猫社这几家的游戏上……

今天要讲的这个通过Galgame认识到的朋友,从那个时候算起在网上也已经认识10多年了。

当时我是Key Fans Club的版主,他是国内最大的Kid同好论坛之一Kid Fans Channel的版主,互相在各自论坛上发表一些关于Gal和动画的文章一来二回就认识了。

再后来诞生了一本杂志叫《二次元狂热》,第一期的时候半本杂志塞满了《沙耶之歌》的剧情小说,这也是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以介绍Gal为主的杂志,汇集了当时网络上Gal圈最顶尖的作者,如今这第一批的作者也都是以圈内从业者的身份活跃在各个领域。

我和上面说的这位朋友应该算是《二次元狂热》的第二批作者,我最代表性的文章应该是关于Key的历史、关于Angel Beats,他最有代表的文章应该是《车轮国》的研究。

一晃十几年过去,我们在各个群都有交集,我在动漫领域辗转了好几家公司,而他本职是和ACG毫无关联的会计。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把自己的老板炒鱿鱼了,想要自己创业出来做Gal,我在QQ上敲他:要不要帮我看一下剧本。

看到这里大家已经猜到了,我写的就是 @浅色回忆

网上认识十几年的朋友一起搞创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直到一起合作之后才第一次线下见到真人。

十几年了,浅色的女儿都要上幼儿园了,而我还是单身。

说明同样是玩Gal长大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人生也是截然不同的。就算网络上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现实还是将我们变成了不同的模样。

我写这个故事想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直很反感网络上给一个群体下定义扣帽子,这个群体是怎么样的那个群体是怎么样的。

你们看,同样是拥有相同小众爱好的人,现实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