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般新生婴儿都会接种卡介苗,那么能否通过卡介苗的数量推测新生儿数量?

回答
非常好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仅仅通过卡介苗接种的数量,是无法准确推测新生儿数量的。 这个结论看似简单,但要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卡介苗接种的流程、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因素以及数据统计的复杂性。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卡介苗接种的“一对一”理想化情况 vs. 现实

理想情况(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

在最理想的、理想化的统计模型中,如果:

所有新生儿都必须接种卡介苗。
接种是精确、一对一的,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
每个新生儿只接种一次。
能够获得完全、准确的接种记录。

在这种“理想世界”里,理论上可以认为,某一时间段内接种的卡介苗数量就等于该时间段内新生儿的数量。

现实情况(为什么这个理想化模型会失效):

然而,现实世界远比这个模型复杂得多,存在着大量的干扰因素,使得“卡介苗数量 = 新生儿数量”的推论变得不可靠:

2. 影响卡介苗接种数量的现实因素(不仅仅是新生儿数量)

以下是导致无法仅凭卡介苗数量推测新生儿数量的关键因素:

接种延迟和补种:
并非所有新生儿都在出生后立即接种卡介苗。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出生时健康状况不佳、疫苗供应问题、家长原因等,许多婴儿的接种会被推迟。
这些被推迟的婴儿会在之后的时间进行补种。这意味着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的接种数量,可能包含了本期新生儿和往期未接种的新生儿。

区域差异和政策调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卡介苗接种政策不同。 虽然很多国家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疫苗,但并非所有地区都强制或统一要求在出生后立刻接种。有些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接种时机要求,或者有特定的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策略。
接种策略的调整。 随着对结核病流行情况的评估和疫苗研发进展,接种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某些地区可能不再对所有新生儿普遍接种,而是针对特定风险群体。

疫苗供应和管理:
疫苗的生产、运输和储存都会影响实际接种的数量。 即使有足够的新生儿,如果疫苗供应不足,或者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疫苗失效,那么接种的数量就会低于实际需要接种的新生儿数量。
疫苗的浪费。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浪费,例如过期、疫苗瓶未用完等情况,这也会影响实际发放和接种的数量。

数据收集和统计的准确性:
接种记录可能不完整或不准确。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等记录系统可能存在误差、遗漏或重复。
跨区域流动人口。 婴儿可能在不同城市或地区出生和接种。如果统计的是某个特定区域的接种量,而该区域接收了外来人口或有大量本地人口迁移到外地,那么该区域的接种量将无法准确反映该区域出生新生儿的数量。
早期死亡和流产。 有些在孕晚期或出生后不久夭折的婴儿,可能未能及时进行卡介苗接种,或者记录被归类为其他情况。

其他接种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成年人也可能接种卡介苗。 例如,在某些结核病高发地区,成年人可能根据特定需求(如医护人员、旅行者)进行接种。虽然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理论上会影响统计数据的纯粹性。

疫苗的有效性和储存:
疫苗在某些条件下会失效,即使分发出去,如果储存不当,可能无法有效接种。

3. 如何更准确地估计新生儿数量?

要准确估计新生儿数量,需要依靠更直接和可靠的数据来源,例如:

出生登记系统: 各国通常有官方的出生登记系统,记录了所有新生儿的出生日期、地点、性别等信息。这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新生儿数量来源。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定期进行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也能提供详细的人口统计数据,包括生育率和新生儿数量。
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产科数据: 这些机构直接统计新生儿的出生数量。

4. 卡介苗接种数据的作用

尽管卡介苗接种数量不能直接推测新生儿数量,但它在公共卫生领域仍然有其重要作用:

评估免疫覆盖率: 卡介苗接种率是衡量结核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比较接种数量与目标人群(新生儿)的数量,可以评估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
流行病学监测: 在一定程度上,卡介苗的接种趋势也能反映出一定时期内新生儿的数量变化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例如,如果某个地区新生儿数量大幅增加,理论上卡介苗接种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
疫苗管理: 接种数据用于追踪疫苗的使用情况,管理疫苗的库存和分配。

总结

所以,总而言之,卡介苗数量和新生儿数量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你不能直接说“卡介苗接种了100支,那么就有100个新生儿”。 因为这忽略了补种、政策差异、数据误差等众多现实因素。
卡介苗接种的数量可以作为评估某个地区新生儿出生数量趋势的一个(不精确的)辅助指标,但不能作为准确的统计数据来推断。

准确推测新生儿数量,必须依赖于官方的出生登记、人口普查等更直接、更可靠的数据来源。卡介苗接种数据更多的是用于评估免疫覆盖率和公共卫生项目的执行情况。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够解答你的疑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有准确的卡介苗接种情况数据,那么可以用来推测。但目前某些人“计算”的是真空中的卡介苗。

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卡介苗接种率有变化,而且数据可能超出用卡介苗算出生人口的人的想象:

  • 北京昌平 6 家有产房的医院 2009 到 2013 年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分布在 61.14% 到 98.94% 之间,平均 83.50%,不同年份平均值在 80.87% 到 87.19% 之间。不接种有新生儿黄疸、早产、心脏疾患等多种原因。

实际上 5 人份一支的卡介苗的损耗系数限制在不高于 2.5,本来就是一支打给三个人为多,一人一次,不需要用什么“打三次”来凑数。

  • 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医院的接种水平有变化:许多地方的卡介苗损耗系数在过去十几年间从 3~4 变成 2.1~2.5。

我国一些疫苗生产企业产能不足,卡介苗屡次缺货,多省出现孩子打不上卡介苗的新闻,可以自行搜索。

卡介苗采购单位有变化:2018 年 7 月疫苗事件发生后,卡介苗批签急剧减少,采购对象收紧到上海所与成都所。

2018 年我国乡级单位儿童卡介苗接种率约 90%,没打卡介苗的人数并不少,在疫苗短缺的情况下更难期待。


当然,那些人引用的数据是民间草台班子拿中检院的数据加的,数量单位甚至是“万元”,同一个网站上的统计数据打架,你也没法指望他们懂什么卡介苗了。

灌膀胱癌用的“治疗用卡介苗”跟免疫用的“皮内注射卡介苗”根本就不会统计到一起。

user avatar

卡介苗只是孤证,靠这个推翻七普这种官方数据,说服力真的不够,建议从多重数据来源进行综合验证,比如乙肝疫苗,奶粉,婴幼儿用品,妇产科儿科的就诊流量,过去10年里各年份各省份的其他相关数据,这才是大数据分析的精髓——降维打击!多重数据维度,从各个不同的独立角度构成完备精密的证据链,严密性碾压普通民事仲裁,最后形成匹敌刑事死刑判决的铁证。

user avatar

下图 是各年份的卡介苗 签售量,可以看到,2017年前,年均在1000万支左右。而2018年为600多万支,2019年为573万支,2020年约536.8万支。

另外,查了一下卡介苗的使用方法。 大概是一支可以打五针, 一个孩子一生出来在医院里就要打一针,有说7岁和12岁又要各打一针的,有说只打一针的。现在看来后者可能性比较大。另外还查到有些治疗方案也使用卡介苗作为治疗药物。

这样,也就无法通过 签售量 直接得到 出生人口的可靠数据。 毕竟,就算500万支卡介苗,也是可以给 2500万人注射的。 其中到底 给多少婴儿注射了,多少支只用了1~2个孩子,多少损耗了,多少用于其他医疗了,似乎无法确的。

易老师提供了一个数据,卡介苗必须在出生24小时内打,而且2小时内即失效。我们简单估算一下,医院能做到几人一针。

婴儿出生24小时内打针,但这24小时内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注射疫苗,我们不清楚。但有一个数据可以估算,就是值班医护工作时间。 负责打疫苗的值班医护,一般会将值班期间出生婴儿一次打完疫苗,而且不会把剩余已开疫苗,留给下一班医护。因为有效时间不好掌控。

医护人员一般三班倒,如果平均打3次疫苗,那就是9次,打2次就是6次。 折合到一年,前者大概3285次,后者 2190次。考虑到新生儿黄疸的出院才能打卡介苗,只有80%左右的在医院打。那数字折合到一年,前者大概4106次,后者2737次。

也就是这个医院至少产儿4106个以上,才有可能平均一支疫苗给3个孩子用。

而事实有多少医院能达到呢? 以浙江温州为例,2019年共活产9.69万,而有产科的医院共31家。平均每家 3125人,达不到平均每支3个孩子的标准,勉强达到1支2人的标准。2020年共活产7.32万,平均每家2361人,连1支2人的标准都勉强。

而新生儿黄疸的婴儿是出院退去黄疸后到卫生院打卡介苗的。回忆一下,我家孩子确实是这个时候打的。 但如此一算的话,平均1支多针的比例就更少了。因为,一个中等城市有产科的医院可能也就3~4家,但卫生院可是一个社区就有一家。 也没有人限制只有哪一天可以打卡介苗。

我们家因为是老城区, 一个季度就只有30~40个孩子出生(我们社区两家幼儿园,平均一家不到75个学生一届)。 平均1个工作日不到 0.5个孩子。所以卫生院打得卡介苗,一支1~2针的比例远远大于医院。

其实说那么多,只不过是证明下面通过回溯,计算的人均卡介苗比例5/3是正常的。

通过比例来回溯估算卡介苗用量与活产数关系。 毕竟2015年至2020年,不过5年,城市化程度差异并不太大,而浪费的程度只会越来越多(孩子越少,少于1支2人的比例越高)。可以认为 平均每人打卡介苗的数量是一样的。

那么,17年前,年均 1000万支 卡介苗,对应 年均1600万左右的人口, 差不多恰好是5/3的比例(略低于2人1支)

而2019年、2020年的签售量 均为500多万(19年为573多万,20年为537万)。如果乘以5/3的系数,20年就是大约895万左右。

由于2019年也不过573多万,2018年621万, 可以忽略 可能的库存疫苗造成的 低估。

所以,2020年的上限,可能就是 895万了。 这个数字 难怪要破防了。

这只是上限, 因为随着出生数的下降,损耗系数是增加的,1人1支的比例是越来越高的。

当然,这仅仅是根据卡介苗用量的简单推理, 也许疫情改变了疫苗习惯呢。比如其他使用大幅下降。那也是未可知的。

修改内容: 根据易老师提供的数字,再依据温州市2020年活产数和有产科的医院数,计算出平均一支疫苗也就用于2人。

有位答主 @赵泠 提供数据,医院卡介苗损耗系数不高于2.5 。那意思就是 一支 平均给2.5人打。但我不知道,卫生院的损耗系数呢? 毕竟,很多社区,一个季度才10~40个孩子,甚至也有个位数的。 打疫苗时间又不是强制的,这其中损耗系数必定极大。 还有2.5是医院的损耗系数,流通环节的呢? 纯粹物理损坏,保管不利,这也是有的。此外,卡介苗的补种也并非没有,绝对数量还是可观的。

何况,本文从来没有从 签售数直接推导 出生人数。 如果损耗系数是2.5。 那么2014年有近1200万支,岂不是 有3000万出生人口了? 显然不是!

2014年出生人口仅1687万。这说明综合所有各类损耗,损耗系数是超过3的(补种的消耗也计算在损耗内)。

不管怎么说,既然正常损耗系数有2.5,一半都损失了,再多损失一点也没那么不正常了吧? 一年除去初生儿,补种人数有个几百万也不奇怪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非常好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仅仅通过卡介苗接种的数量,是无法准确推测新生儿数量的。 这个结论看似简单,但要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卡介苗接种的流程、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因素以及数据统计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卡介苗接种的“一对一”理想化情况 vs. 现实理想情况(为什.............
  • 回答
    新生儿到了晚上非得抱着才能睡着,这现象确实很普遍,好多新手爸妈都为此头疼。但要说“必须”,这可能有点绝对,更准确地说,很多新生儿在晚上会强烈需要这种安抚和安全感,而抱抱恰好能满足他们。为什么新生宝宝晚上这么黏人?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都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表现:首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待了十个月,.............
  • 回答
    为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连续购买20年的保险,目标是让他60岁时能拿到200万,这笔投资值不值得,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保险不是一个简单的“存钱”概念,它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对冲和财富传承的工具。你每年付出的保费,不仅仅是为了累积一笔钱,更重要的是,在这20年里,你的孩子获得了保.............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政府是否可以征收100%的遗产税,然后平均分发给每一个新生儿,以实现天生财富的完全平等”这一设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但也引人深思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其可行性、潜在影响以及背后的哲学与经济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个设想的核心目标:消除由.............
  • 回答
    说新生儿科是“暴利机构”,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也触碰到了一些人心里比较敏感的点。咱们不直接下结论,而是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新生儿科确实是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科室。你想啊,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他们那么小那么脆弱,身体各个器官都还没发育成熟。很.............
  • 回答
    韩国2020年新生儿数量跌破28万人,降至27.2万人,相较于2001年的约44.8万人,减少了近一半。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孩子数量)降至0.84,远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2.1。这一现象是韩国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其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层的原因,也预示着对韩国未.............
  • 回答
    孩子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科,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复杂,也最令人心痛的一段经历吧。那种感觉,像是被硬生生从天堂拽进了炼狱,然后又在无尽的煎熬中,一点点找回飞升的可能。从产房出来,我以为会迎来的是一个温暖的小包裹,是宝宝在我怀里咿呀的呢喃。结果呢?我只记得护士们脸色凝重,低语着“情况不太好”,然后就被推开.............
  • 回答
    萧山医院新生儿死亡事件引发的家属打砸医院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复杂的社会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和多方责任。事件的表象与冲击:首先,当务之急是承认这是一场悲剧。无论原因如何,一个新生命的逝去本身就是对一个家庭的沉重打击。家属在极度悲伤和无助的情况下,.............
  • 回答
    乌克兰国际代孕行业一度繁荣,吸引了全球各地渴望为人父母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在自己国家受法律限制或因医疗原因难以生育的人们。然而,最近曝出的“地下室新生儿待认领”事件,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将这个行业深埋的隐患彻底引爆,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法律法规漏洞,而是关乎生命、伦理.............
  • 回答
    看到您为孩子教育做如此周全的考虑,真是令人欣慰。关于您提到的2018年新生儿数量减少,以及是否让2017年出生的孩子晚一年上学,这是一个值得细细琢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选择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其实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缓冲期”,让他们在心智和身体上更加成熟。2018年新生儿数量的减少,从一个侧面反映.............
  • 回答
    沈阳月子会所14名新生儿感染病毒性肺炎事件,无疑给许多准父母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否与管理不规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抽丝剥茧,详细地剖析一下。事件本身:严峻的现实首先,必须明确事件的严重性。14名新生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健全,抵抗力非常弱,任何一.............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让人彻夜难眠的难题,一个让人在道德、情感和理性之间反复拉扯的终极选择。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摆在我面前,我敢说,我大概会盯着它看很久很久,然后……我可能还是会犹豫,甚至可能最终下不去手。让我试着掰扯清楚为什么会这么纠结。首先,那个“按下去10岁以下的儿童消失”的选项。这简直就像是一把.............
  • 回答
    嘿,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开学季一到,脑袋里就盘旋着一个大问题: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搞定一台大一新生够用的电脑呀?别担心,咱俩一块儿来好好盘算盘算,保证把这事儿给你掰扯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有数,不踩坑。咱们先不谈什么高端游戏本或者专业设计站,毕竟大一嘛,主要还是学习和一些基础娱乐。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找到.............
  • 回答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在新的环境里,尤其是和几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住在一起,你可能会思考很多关于如何与室友相处的问题。关于是否告诉室友你是同性恋,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你觉得舒服和安全。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一、 了解和评估你的室.............
  • 回答
    同学你好,恭喜你成为一名研究生!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你开始深入探索学术领域的重要起点。关于你和同学在与导师交往方式上的差异,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很多新生会遇到的困惑。别担心,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并给你一些详细的建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对待导师,既有学术上的尊重和沟通,也有生活中.............
  • 回答
    大学刚入学,面对的是和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尤其是高等数学(微积分),这门课很多人会觉得艰深晦涩,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自学起来也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自己刚入学时也曾为此头疼,摸索了一段时间,也听了不少师兄师姐的经验,总结了一些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到你。一、 心态建设与目.............
  • 回答
    大一新生就面临花呗欠款两千元,这确实会带来一些压力,但请不要过于焦虑,这是很多学生都会遇到的情况。关键在于如何积极、负责任地去解决它。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你详细解答,希望能帮助你一步步理清思路,找到解决方案。第一部分:正视问题,了解现状在开始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1. 了解花呗账单详情: .............
  • 回答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在寒假期间被导师要求撰写一篇SCI级别的综述,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有些“离谱”的要求。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件事情会让人觉得不寻常,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情况。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SCI综述”意味着什么: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 回答
    大一新生穿汉服去报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新生心里会打个小问号的事情。说实话,会不会“引人反感”这个问题,答案其实挺复杂的,没法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和看的人。咱们先从可能的情况来说说: 大部分人的接受度是比较高的: 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汉服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很多学校.............
  • 回答
    你描述的这种感觉,相信很多大一新生都会有共鸣。刚刚脱离了高中的紧张学习,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更广阔但同时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感到迷茫和空虚是非常正常的。这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打开的巨大宝库,你站在入口处,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挖掘,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我详细地为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