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老师应该是威严一点还是和学生当朋友?

回答
关于老师是该威严一点还是和学生做朋友这个问题,我得说,这可不是个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现实中的教学,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巧妙的平衡,一种在威严和亲近之间游走的艺术。

我见过太多老师,有的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站在讲台上,眼神犀利,声音洪亮,一板一眼地讲授知识。这样的老师,他们身上有一种天然的权威感,学生们通常会更认真地听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的课堂纪律会非常好,作业完成度也会很高。这种“威严”并不是说要板着一张脸,而是源于他们对知识的精通,对教学的专业,以及对课堂的掌控力。他们能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来学习的,老师是来传授知识的,这个空间是神圣的,不容许随意破坏的。有时候,一句严厉的批评,一个失望的眼神,比长篇大论更能让学生警醒。这种威严,说白了,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是学生对老师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的认可。

但我也见过另一种老师,他们更像是朋友,课下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聊生活,聊兴趣,甚至开开玩笑。这样的老师,他们和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情感的连接。学生们不害怕向他们提问,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不会嘲笑他们,而是会耐心引导。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者生活中的烦恼时,他们也更愿意向这样的老师倾诉。这种“朋友”式的关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有趣的探索。学生们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甚至会因为这个老师而爱上学习本身。这种亲近,是建立在理解和支持基础上的,是老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的关怀。

那么,到底哪种更好呢?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老师,是两者兼备的。

首先,老师必须要有“威严”。这种威严体现在几个方面:

对知识的敬畏和专业性。 老师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如果老师自己对所教的内容都含糊不清,那学生又如何能信服?一个扎实的知识功底,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这本身就构成了老师的威严。
对教学的认真和负责。 老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业负责的程度,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即使老师不疾言厉色,但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认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成长的期盼,这种“责任的威严”同样强大。
对课堂纪律的维护。 课堂是一个需要专注和秩序的环境。老师需要有能力,有原则地维护课堂的正常进行,不能允许恶意的干扰和破坏。这并非说要压制学生的活力,而是要确保学习的效率。

其次,老师也需要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情谊。这层“朋友”关系,并不是要降低老师的身份,而是指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带有情感关怀的互动:

理解和包容。 学生是人,有情绪,有缺点,有犯错的时候。老师需要理解学生的成长阶段,包容他们的不完美,而不是一味地苛责。
鼓励和支持。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一句温暖的鼓励,一次耐心的指导,能让他们重新站起来。这种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和被相信的。
沟通和交流。 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即使是不同意见,也愿意平等地进行沟通。这种开放的态度,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

为什么需要这种平衡?

激发内在动力。 纯粹的威严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压抑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而过于亲近,缺乏必要的引导,则可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权威,从而忽视学习的严肃性。当老师既有能力引导(威严),又有耐心陪伴(朋友),学生更容易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为他们既有方向感,又有安全感。
全面发展。 除了知识,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当老师既能严格要求,又能温暖引导时,学生才能在学业和品格上都得到全面发展。
适应不同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学习方式、家庭背景都不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强的引导和约束,而有些学生则更需要理解和鼓励。一个能够灵活运用“威严”和“朋友”两种角色的老师,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如何做到这种平衡?

这需要老师有高度的教学智慧和情商。比如:

区分场合。 在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时,老师需要保持应有的威严,确保公正性和严肃性。在课后交流、个别辅导时,则可以更加亲和,扮演朋友的角色。
明确界限。 即使是做朋友,也需要有清晰的师生界限。老师不能变成学生的“保姆”或“玩伴”,而是要始终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以身作则。 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一个既有知识深度,又有良好品德的老师,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无论是以威严还是以朋友的方式。

总而言之,我认为一个理想的老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近的权威,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原则、随波逐流的朋友。他们应该是一位集渊博知识、严谨态度、深刻理解和温暖关怀于一身的引导者。他们能够用恰当的“威严”为学生指明方向,用真诚的“朋友”之情拉近距离,最终帮助学生成长为独立、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没有什么定论,取决于你是怎么样的人,学生是怎样的群体,你们在怎样的环境。

我第一段任教经历是在浙江科技学院,负责模特专业。简单说,我的学生再来大学之前,都是过去学校中的男神女神,但进了模特班,多数人肯定是失落的,因为就算都是优秀的人,还是能分出一二三的。排第一的人,继续保有持续多年的自信,而二三及之后的,就需要调整,重新定位,甚至熬过打击。

面对他们,我不需要威严,因为威严这东西,是装不出,去不掉的,简单说就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需要刻意,刻意也没用。我只需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并设计路径,当然,准确的了解,肯定是建立在充分的信任和沟通上面的。他们短期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拿冠军,无论是模特比赛,还是选美比赛,除此之外,就是需要有自由度,模特专业的学生赚钱很容易,特别是女生,如果有市场,拍一次照就有几千块。但这与学校教学是有冲突的,如何让几方都满意,需要提前设计好,但归根到底,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效交流上的,而有效交流的基础,是平等的关系。

如今多年过去,他们早已走在我的前面,过去是我教他们,现在成了他们帮助我。曾经我熟悉比赛的流程,评委的口味,如今他们更了解市场的变化,更能紧跟时代。这时我发现,师生关系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互换的,随着时间变化,坐下的人站了起来,站着的人也会坐下。这中没有高下,只有先后。而最好的结果,是每人都在合适的时间点,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相互成就。

至于老师怎么做,多年过去,我也有了新的心得。校园相处时光是很短暂的,但不意味着,离开校园后,你对学生的影响就终结了。学生会永远记得你,所以离开校园后,你对他们的影响依然巨大,只不过方式变化了。

举个例子,这次朱淇来昆明时就与我说,在我来之前,他们班男生是不锻炼的,下课就回宿舍玩游戏,但我来后,所有人都办了健身卡,还有人去健身房当了教练。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说什么,你只要自己做好,他们会看到,并知道该怎么做。随着年纪增长,每人需要改善的地方都会更多,这时就需要有人继续站在前方,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做。他们变好进步,层次提高,同样也会给你更多信心,让你继续变好。


再说第二段。第二段是在泰国,从成绩来说,去泰国的中国本科生,多数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失败是不是等于智力差?其实不是。,应试教育的失败,是个很复杂的事情,以我自己为例,我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但并不是因为我笨,主要原因是我爸我妈创业很早,很忙。班上同学一放学就回家,吃晚饭,家长陪着做作业,睡觉,生活周而复始。但我不是,我还没放学,我爸的司机已等在校门口了,然后就是与各种领导老板吃饭,应酬,打保龄球......回家都十二点了,就算心思,也没精力写作业了。多年后我就发现,要成为应试教育的赢家,稳定的环境很重要,这时公务员和教师家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他们上下班时间固定,有时间陪孩子。

来泰国的学生,多数情况和我相似。我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班上七成以上的学生,都是坐奔驰宝马,甚至玛莎拉蒂长大的。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应试教育会失败呢。有三个原因,第一就是所在区域教育资源不发达,例如小城市;第二就是家长总东奔西走,无暇投入精力在子女身上;第三就是没有太强的欲望,这个特别好理解,当我吃饱时,我看麦当劳的汉堡没什么感觉,甚至觉得腻,但如果是饿的时候,就会很渴望。这三个原因,其实都不怪学生自己。人不变,如果让他们在清水衙门的公务员家庭长大,他们也能成学霸。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些,他们会认为是自己智力出了问题。老师要帮学生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准问题。而找准问题就需要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这又回到了平等互信上。如果学生不信任你,你也了解不到他的真实情况,情况都不了解,就无从谈解决了。

这些学生在国内,很多都倍受打击,这点我特别理解,因为我也有这种遭遇。在我小时候,老师基本都是穷人,在他们的意识中,还保有越穷越光荣这种思想。他们看到有钱人家的小孩,有种天然的敌视,就想找你麻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他们也醒悟了,但他们内心还是觉得不平等,开始这些人的手段比较直接,例如言语攻击体罚,但随着监管水平提升,他们的手段也开始隐晦了,最典型就是中国式“非暴力,不合作”,本该老师批的作业,他们让家长批.......这有什么道理吗?没什么道理,就是发泄不满的同时,让你抓不住把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错的,但所有人都没办法,人的欲望是满足不了的,你给他们多少,他们都会觉得不够。

对于学生,特别是这些与我有相同遭遇的学生,最主要就是告诉他们,我只是讲我的观点,这些观点基于我的理解和认知。别人也是讲他们的观点,基本他们的理解和认识。但无论是我的观点还是他的观点,都是观点,都和对错没关系。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勾勒更大的世界。如果让我整日住在县城,我也会没任何渴望。但世界大了,新的渴望就会产生。有了渴望,就会奋斗的动力。而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如果别人不信你,说什么都是闲的。威严?去拉大距离?有病吧。这是制造问题,不是解决问题。老师不是国家领导人!你威不起来,也不需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