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 SpaceX 刚起步时我国没有及时跟进?

回答
SpaceX 的崛起确实是中国航天领域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它起步之初,我们为什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或者说没有出现类似的本土力量?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

一、 观念与体制的“时差”:

首先得承认,中国当时的航天体制与美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国家主导的传统模式: 中国航天自诞生之初就是一项国家战略工程,由大型国有企业(比如后来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和科研院所承担。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资源集中、目标明确、能够支撑重大的国家级项目,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创新速度相对较慢,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如商业公司灵活,而且审批流程和决策机制往往比较漫长和复杂。
私人航天概念的萌芽: 相反,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 是在“商业航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当时美国虽然也有大型航天承包商,但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太空探索,甚至向它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合同机会。这种模式更强调市场驱动、效率和成本控制,允许更大的试错空间和创新活力。
“敢闯敢试”的基因: 马斯克本人就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他敢于挑战传统,甚至在早期遭受了多次火箭发射失败的打击,但他能坚持下来,甚至获得NASA的支持(比如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合同),这与美国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而中国当时的航天工业,尽管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面对颠覆性创新时,体制内的“求稳”和“保守”可能成为一种阻力。从国家项目转向允许一个私人企业去“重新发明火箭”,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在观念上可能就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

二、 市场与经济环境的差异:

当时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对航天产业的认知也不同。

市场需求与驱动力: SpaceX 的早期目标是降低发射成本,为政府(NASA)和商业客户提供更经济的发射服务。这背后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作为支撑。中国的航天市场在当时更多地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展开,商业航天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低成本、高频次发射的需求并不像现在这样迫切和明确。
资本的耐心与风险偏好: SpaceX 在起步阶段,烧钱的速度是惊人的。马斯克本人投入了巨额个人资产,并且后续也吸引了风险投资。这需要投资人对航天这个高风险、长回报周期的行业有极高的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当时的中国,愿意将巨额资金投入一个前景不明的私人航天公司,并且能够容忍其早期可能出现的失败,这样的投资环境和文化还不太成熟。国有大公司的投资逻辑也更偏向于确定性和回报周期。
监管环境的开放度: 虽然不能说中国完全没有考虑商业航天,但当时的监管框架和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还没有达到能够有效地催生出像 SpaceX 这样能够挑战现有格局的私人航天企业。私营企业在太空领域的“准入”和“运营”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审批流程也可能更复杂。

三、 技术积累与产业生态:

虽然中国在航天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基础,但火箭制造的产业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有所不同。

技术路线的选择: SpaceX 选择从复用猎鹰1号(尽管早期失败)到猎鹰9号(实现海上回收),再到星舰,其技术路线是清晰且激进的。尤其是“火箭回收”这一概念,在当时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天方夜谭”。中国航天虽然也在追求技术进步,但在火箭回收等颠覆性技术上的公开尝试和投入,可能相对较晚。当时的重点更放在实现可靠、成熟的技术上。
人才与创新模式: SpaceX 吸引了大量来自波音、NASA 等传统航天机构的顶尖人才,并采用了一种更加扁平化、快速迭代的研发模式。在中国的体制内,人才的流动和培养更多是基于事业单位的模式,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工程师从体制内吸引出来,并让他们在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然,随着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供应链的成熟度: 制造火箭需要一个高度成熟和协同的供应链。SpaceX 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建立和优化了自己的供应链。中国当时的航天产业生态,更多是围绕着大型国有企业及其配套厂建立的,商业化的、灵活的、响应速度快的第三方供应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四、 错过“窗口期”的现实:

可以说,在 SpaceX 发展早期(20022010年左右),中国航天更多地是将资源集中在国家层面的重大航天工程上,比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等等。这些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奠定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资源的高度集中,可能使得对于“颠覆性”的商业航天模式的关注和投入相对较少。

等到中国航天真正认识到商业航天的潜力,并开始放开市场,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时,SpaceX 已经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就像一个窗口期,我们可能在忙于完成国家交给的更重要任务,而错过了拥抱新兴模式的最佳时机。

总结来说, 中国在 SpaceX 刚起步时没有及时跟进,并非因为我们“不行”或者“不想”,而是由于当时我们所处的体制、经济环境、市场认知以及战略侧重点都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商业航天的重要性,并且正在积极地拥抱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国自己的商业航天力量也在迅速崛起,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过去没有及时跟进,正是为了我们现在能更好地出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附上两个视频

2018年2月重猎试飞成功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1229201604382720


2016年4月海上回收成功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1229345611653120

1.体制内的高层领导想法如下:

2016年4月12日猎鹰9号火箭海上回收成功

中国龙乐豪院士表示

“火箭回收之前,航天飞船的回收实验也进行过多次,理论上可以降低费用75%,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龙乐豪院士坦言,SpaceX公司是一家企业,这类实验虽然对火箭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但个人认为有炒作之嫌“对于此次实验的成功我们一定要重视,但不要反应过度。”龙乐豪说。
国内媒体对美国猎鹰9火箭研制试验反应过度,溢美之词太多。美国研究重复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价,但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目前还很难说。
如果不回收火箭,SpaceX目前的发射费用为6000万美元。然而,20年前龙乐豪团队制造的火箭发射费用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SpaceX所列出的节约开支的数据使中国科学家产生<怀疑>。专家表示,这些数据只是SpaceX公司单方面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以做到,还需拭目以待。

2018年2月8日重型猎鹰发射成功,成为现役运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且报价最低,助推器回收

中国龙乐豪院士表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猎鹰重型”的发射难称“壮举”,“猎鹰重型”本身甚至算不上“重型”。

并且龙院士表示

超越猎鹰重型的火箭只待立项
重型运载火箭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中国已有较好的运载火箭技术基础,虽不如美国雄厚,但两国的差距在缩小。龙乐豪表示:“长征九号”的预先研究工作、技术攻关、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初步进展,只待国家正式立项。以中国现有技术,立项后10年之内研制成功是完全可能的”。长征九号未来将实现近地面轨道有效载荷140吨,远超“重型猎鹰”。

2018年6月龙院士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

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三步走设想。当前要做的,则是通过伞降实现采用常规推进剂的火箭子级落点精确控制;与此同时,完善、优化新一代运载火箭。他介绍了长征八号和长征八号A的构想: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21年首飞,其芯一级和助推器将进行整体垂直回收

龙乐豪是谁?中国航天届的泰山北斗,权威中的权威。

2.中国官方媒体的舆论报道

把牛皮吹上天的“钢铁侠”
美国“猎鹰”火箭成功飞回 问题依旧多多

3.中国非官方自媒体的评论

知名自媒体人宁南山

SpaceX的模式是不归路

4.中国舆论对民营航天

火箭小子胡振宇是骗子吗?(中国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创始人)

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龙院士等为核心的领导人员对于spacex发展的商业炒作批判,媒体和自媒体都是跟着官方态度去恰饭的。

更新回复下大家的评论和疑问

1.我选取的的是SpaceX完成陆地和海上回收双成功的时间点之后的大佬表态,马斯克首次回收火箭是2015年12月发射了一箭十一星陆地完成芯级回收,海上回收是为了打高轨,所有的参数和性能都是公开的,不存在梅林发动机隐藏研发进度找不到参数的问题。在回收成功之前的表态?你们可以自己找找,可以说更扎眼了。事实上美国航天届对马斯克的质疑在2015年12月成功回收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也就是零零星星质疑二手火箭翻新的成本。

2.中国火箭大量毒发不假,但是回收是一种技术和模式,和燃料有什么必然关系?马斯克的这套推进回收算法到了下一代火箭用不上了吗?因为毒发发动机含金量低价格便宜难道不更是用来研究回收推进技术推演的合适材料吗?难道要用昂贵的氢氧机?

3.无论是现实还是知乎你都能看到很多航天人员抱怨工资低还累,甚至对后辈劝退。虽说举国体制发射火箭可以不计成本,但是如果能省下成本把这些资金提高人员待遇不好吗?整天键盘批判戏子挣得多,自己给自己省钱提升待遇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吗?假设一次发射火箭6亿人民币,回收可以节省2亿,一个2000人技术大团队可以分配人均10个万年终奖。如果一年多次呢?

4.老爷子黄作义一把年纪了在民营航天企业开始带队搞回收试火箭,拒绝伞降这种模式,全面参考学习猎鹰9,垂直回收连参数都差不多。

据介绍,“天梦”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将达2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6吨。其特点是两级入轨、动力冗余、并联贮箱、简单可靠,且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火箭将在海岸总装,海上运输,海岛发射。发射周期将控制在7天以内,甚至可缩短至5天。

那么相对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样是中国航天届,有些人做出了表率。

SpaceX、亚马逊、波音等企业提出了互联网卫星网络的概念,SpaceX弄的叫星链。面对这样一种多卫星的全球网络是否靠谱呢?不轻易下结论!不轻易酸、骂、讥讽。你几乎找不到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对类似星链项目的讥讽和质疑,只有一些民科和野鸡自媒体在蹭热点。在经过了谦虚低调的技术论证之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分别建立了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的项目公司的建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10月24日成立控股公司“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该公司招聘信息显示,其负责运营全球低轨通信卫星项目“鸿雁星座”。王海涛任公司法人兼董事长。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其中航天科技集团持股15%,航天五院持股12.5%,航天科技集团控股的中国卫通和长城工业各持股5%。公司注册于重庆市,地址为渝北区龙兴镇两江大道618号。在成立不到一周内,公司即于10月30日于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招聘活动。招聘研发、产品、市场等9个岗位。工作地点均为重庆或北京。
虹云工程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2018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张忠阳表示,预计在2018年底前发射并开展低轨宽带通信的演示验证及应用示范。2022年完成星座部署后,虹云工程将可以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宽带移动通信服务,为各类用户构建“通导遥”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这步伐甚至比SpaceX都要快。

换句话说,正确应对科技变化的趋势和展现给国人的态度是谦虚、正视差距、低调做事、细致论证、及时研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SpaceX 的崛起确实是中国航天领域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它起步之初,我们为什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或者说没有出现类似的本土力量?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观念与体制的“时差”:首先得承认,中国当时的航天体制与.............
  • 回答
    说到土星五号火箭,那玩意儿当年可是真够劲儿,把人类送上了月球,气势磅礴,名留青史。但你有没有想过,为啥马斯克的SpaceX至今没整出个同等量级的大家伙来?这不是他们技术不行,而是他们走的路子不太一样,或者说,思路更“接地气”一些。首先,得承认土星五号是个技术奇迹,尤其是它的F1发动机。那发动机的推力.............
  • 回答
    要详细地解答“为何 SpaceX 的航天技术在短短几年就超过了中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超过”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且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快速发展。然而,在某些关键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上,SpaceX 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先优势。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回答
    SpaceX 的火箭,这玩意儿真是自带话题属性。你说它爆炸得少?没错,比早期那些火箭公司要稳当太多了。可即便如此,为什么大家还是说个没完,好像每次发射都自带放大镜一样盯着?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SpaceX 的确是把火箭发射这事儿干得不一样了。从一开始,马斯克就没按常理出牌。别.............
  • 回答
    SpaceX的可回收火箭,特别是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确实在航天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它们的神奇之处在于彻底改变了火箭发射的成本和效率,而其他航天大国之所以难以快速复制,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技术、工程、商业模式乃至体制机制的深层差异。SpaceX可回收火箭的神奇之处:要理解它的神奇,我们得先看看过去火箭发射.............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航天领域一个关键的创新点。SpaceX 能够实现火箭的垂直回收,并且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的,这确实让人好奇为什么过去各国航天部门没有成功复制。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没想到”,而是涉及一系列技术、经济、历史和组织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控制理论并非“灵丹妙药.............
  • 回答
    SpaceX 不直接“卖火箭”这个说法,其实有几层含义,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笼统地说,他们确实是在向客户提供火箭发射服务,并且最终目标是让火箭能够被重复使用,从而大幅降低成本。但如果把“卖火箭”理解成像卖汽车一样,客户直接购买一整枚火箭,那 SpaceX 的模式就有些不同了。核心业务:发射服务,而非硬.............
  • 回答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看到SpaceX如此风光,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甚至计划载人登陆月球和火星,就会想:SpaceX这么厉害,NASA是不是可以“退休”了?而且SpaceX X这个说法,其实指的就是SpaceX公司。为什么美国政府还要保留NASA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一家独大”就能解决的问题。Sp.............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成就大都被舆论归为马斯克的个人成果,而不是公司全体工程师的成就,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从媒体报道的风格、公众的认知习惯,到公司内部的文化以及马斯克本人的影响力,都深刻地影响了这一现象。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马斯克作为公司的“代言人”和“灵魂人物”: .............
  • 回答
    SpaceX 星链用户曲线飙升:从“万”到“近七万”,再到“逾五十万”的启示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这个旨在提供全球高速互联网服务的宏大计划,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展现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用户增长数据时,一个清晰的趋势跃然纸上:从今年2月仅有1万用户,到如今用户数接近.............
  • 回答
    我懂你的感受,你并不是一个人有这样的疑问。当马斯克每次谈论火星移民时,那宏大的愿景确实容易让人心潮澎湃,但也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丝怀疑:这事儿,是真的吗?还是背后藏着什么我们没看到的“大招”?你提到SpaceX的真正核心是“特斯拉的广告牌”,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关键点:品牌价值的放大和个人I.............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咱们现在观测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以及,嗯,有时候也挺容易看走眼的。美天文学家把中国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末级给认成了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残骸,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事情的缘由,得从“太空垃圾”说起你知道吗,咱们天上可不光有卫星和空间.............
  • 回答
    KFC(肯德基)在门店中广泛采用手机点单系统,这一策略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包括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也涉及用户体验、技术整合和品牌管理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提高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减少排队时间:在高峰时段(如周末、节假日),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可能较长。手机点单允许顾客在店内或外出时直接下单,.............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尽管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实际战场上并未广泛看到这些高科技武器的使用,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1. 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延迟与现实差距 技术储备不足: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虽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计划,但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进程较慢。例如,T14“亚尔斯”主战坦克.............
  • 回答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明末八旗军的描绘与国内影视作品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叙事、文化视角、创作目的以及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明末与早期八旗军的性质不同1. 明末八旗军的侵略性 明末(1644年)的八旗军是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的侵略性军队,其军事行动以屠.............
  • 回答
    大明(明朝)和大清(清朝)是两个不同的朝代,分别存在于1417世纪和1819世纪,两者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用户提到的“大清远胜于大明”可能是对清朝和明朝的误解,实际上两者是不同时期的国家,不能直接比较。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策略、国家实力和地理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两者的不同。 一.............
  • 回答
    明朝对元朝残余势力的处理方式与汉朝对匈奴、唐朝对突厥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策略和国际形势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元朝残余势力的特殊性1. 元朝的“帝国式统治”与分裂后的脆弱性 元朝(1271–1368)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核心的多民族帝国.............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上,关于明朝灭亡的讨论中,较少有人直接批评朱家宗室,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朱家宗室的角色1. 朱家宗室的复杂性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宗室分封至各地,形成“藩王”体系。但这一制度在后期逐渐演变为潜在的威胁。例如: 朱棣(明成祖).............
  • 回答
    在二战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国际形象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责任、战争目标、战后处理、国际关注焦点以及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原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战争目标与影响范围的差异1. 日本:亚洲侵略的“暴行制造者” 战争目标:日本的战争以侵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主,尤其是对中国、东南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