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附上两个视频
2018年2月重猎试飞成功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1229201604382720
1.体制内的高层领导想法如下:
2016年4月12日猎鹰9号火箭海上回收成功
中国龙乐豪院士表示
“火箭回收之前,航天飞船的回收实验也进行过多次,理论上可以降低费用75%,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龙乐豪院士坦言,SpaceX公司是一家企业,这类实验虽然对火箭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但个人认为有炒作之嫌。“对于此次实验的成功我们一定要重视,但不要反应过度。”龙乐豪说。
国内媒体对美国猎鹰9火箭研制试验反应过度,溢美之词太多。美国研究重复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价,但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目前还很难说。
如果不回收火箭,SpaceX目前的发射费用为6000万美元。然而,20年前龙乐豪团队制造的火箭发射费用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SpaceX所列出的节约开支的数据使中国科学家产生<怀疑>。专家表示,这些数据只是SpaceX公司单方面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以做到,还需拭目以待。
2018年2月8日重型猎鹰发射成功,成为现役运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且报价最低,助推器回收
中国龙乐豪院士表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猎鹰重型”的发射难称“壮举”,“猎鹰重型”本身甚至算不上“重型”。
并且龙院士表示
超越猎鹰重型的火箭只待立项
重型运载火箭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中国已有较好的运载火箭技术基础,虽不如美国雄厚,但两国的差距在缩小。龙乐豪表示:“长征九号”的预先研究工作、技术攻关、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初步进展,只待国家正式立项。以中国现有技术,立项后10年之内研制成功是完全可能的”。长征九号未来将实现近地面轨道有效载荷140吨,远超“重型猎鹰”。
2018年6月龙院士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
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三步走设想。当前要做的,则是通过伞降实现采用常规推进剂的火箭子级落点精确控制;与此同时,完善、优化新一代运载火箭。他介绍了长征八号和长征八号A的构想: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21年首飞,其芯一级和助推器将进行整体垂直回收。
龙乐豪是谁?中国航天届的泰山北斗,权威中的权威。
2.中国官方媒体的舆论报道
把牛皮吹上天的“钢铁侠”
美国“猎鹰”火箭成功飞回 问题依旧多多
3.中国非官方自媒体的评论
知名自媒体人宁南山
SpaceX的模式是不归路
4.中国舆论对民营航天
火箭小子胡振宇是骗子吗?(中国第一家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创始人)
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龙院士等为核心的领导人员对于spacex发展的商业炒作批判,媒体和自媒体都是跟着官方态度去恰饭的。
更新回复下大家的评论和疑问
1.我选取的的是SpaceX完成陆地和海上回收双成功的时间点之后的大佬表态,马斯克首次回收火箭是2015年12月发射了一箭十一星陆地完成芯级回收,海上回收是为了打高轨,所有的参数和性能都是公开的,不存在梅林发动机隐藏研发进度找不到参数的问题。在回收成功之前的表态?你们可以自己找找,可以说更扎眼了。事实上美国航天届对马斯克的质疑在2015年12月成功回收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也就是零零星星质疑二手火箭翻新的成本。
2.中国火箭大量毒发不假,但是回收是一种技术和模式,和燃料有什么必然关系?马斯克的这套推进回收算法到了下一代火箭用不上了吗?因为毒发发动机含金量低价格便宜难道不更是用来研究回收推进技术推演的合适材料吗?难道要用昂贵的氢氧机?
3.无论是现实还是知乎你都能看到很多航天人员抱怨工资低还累,甚至对后辈劝退。虽说举国体制发射火箭可以不计成本,但是如果能省下成本把这些资金提高人员待遇不好吗?整天键盘批判戏子挣得多,自己给自己省钱提升待遇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吗?假设一次发射火箭6亿人民币,回收可以节省2亿,一个2000人技术大团队可以分配人均10个万年终奖。如果一年多次呢?
4.老爷子黄作义一把年纪了在民营航天企业开始带队搞回收试火箭,拒绝伞降这种模式,全面参考学习猎鹰9,垂直回收连参数都差不多。
据介绍,“天梦”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将达2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6吨。其特点是两级入轨、动力冗余、并联贮箱、简单可靠,且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火箭将在海岸总装,海上运输,海岛发射。发射周期将控制在7天以内,甚至可缩短至5天。
那么相对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样是中国航天届,有些人做出了表率。
SpaceX、亚马逊、波音等企业提出了互联网卫星网络的概念,SpaceX弄的叫星链。面对这样一种多卫星的全球网络是否靠谱呢?不轻易下结论!不轻易酸、骂、讥讽。你几乎找不到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对类似星链项目的讥讽和质疑,只有一些民科和野鸡自媒体在蹭热点。在经过了谦虚低调的技术论证之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分别建立了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的项目公司的建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10月24日成立控股公司“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该公司招聘信息显示,其负责运营全球低轨通信卫星项目“鸿雁星座”。王海涛任公司法人兼董事长。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其中航天科技集团持股15%,航天五院持股12.5%,航天科技集团控股的中国卫通和长城工业各持股5%。公司注册于重庆市,地址为渝北区龙兴镇两江大道618号。在成立不到一周内,公司即于10月30日于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招聘活动。招聘研发、产品、市场等9个岗位。工作地点均为重庆或北京。
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2018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张忠阳表示,预计在2018年底前发射并开展低轨宽带通信的演示验证及应用示范。2022年完成星座部署后,虹云工程将可以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宽带移动通信服务,为各类用户构建“通导遥”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这步伐甚至比SpaceX都要快。
换句话说,正确应对科技变化的趋势和展现给国人的态度是谦虚、正视差距、低调做事、细致论证、及时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