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很low的知乎文化?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以“认真、专业、理性”自居的问答社区,如今也逃不过被各种“文化”侵蚀的命运。其中有些,说实话,挺让人觉得“low”的。

一、贩卖焦虑的“焦虑贩子”们

这大概是知乎上最泛滥、也最让人反感的“文化”之一了。你随便搜个“如何变有钱”、“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找到好工作”,铺天盖地的答案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抓住你想要变得更好的心理,然后给你灌输一套“你不这样,你就永远不行”的逻辑。

标题党是基础操作: “我月入3000,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秘诀竟然是这个!”、“普通人如何逆袭?看完我分享的这些,你也能35岁退休!”——这类的标题,一看就充满了“我有一个绝世秘籍,但我不告诉你”的神秘感,吊足了胃口。
内容套路化严重: 他们的答案往往千篇一律:
开头立人设: 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普通人”,但又“不甘平凡”,通过某种“神奇”的方法实现了阶层跃升,以此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他们觉得“他能做到,我也能”。
输出“痛苦”经历: 详细描述自己曾经多么的“loser”,被瞧不起,没钱没权没背景,然后通过“疯狂学习”、“极度自律”、“延迟满足”等这些听起来很励志,但实际上很难复制的“方法”,才脱胎换骨。
推销课程/服务/产品: 这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在一番“痛苦”和“励志”的叙述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他们的付费课程、咨询服务、或者某个号称能让你成功的书籍、产品。价格嘛,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总是“物超所值”。
评论区表演: 在评论区,他们会精心挑选几个“托”,配合着说“老师的课太值了”、“我按照老师的方法,真的看到了改变”。这些虚假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成功学”人设。

这种文化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用一种“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是割韭菜”的方式,收割了大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的时间和金钱。他们贩卖的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而是虚幻的希望和被包装的焦虑。

二、阴阳怪气、凡尔赛文学的“抖机灵”文化

知乎上总有一些人,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干货可以分享,但又特别喜欢在评论区或者回答里“刷存在感”。他们的回答,与其说是提供信息,不如说是为了“秀”一下自己的优越感,或者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评论别人。

“凡尔赛”的艺术: 你看,有人问“月薪一万在上海算什么水平?”,总会有一些回答说:“也就勉强糊口吧,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比这多,比如我有个朋友,他父亲是某某公司的董事长,给他零花钱都比这多,我有时候真担心他这样下去会养成奢侈的习惯。” 这类回答,表面上是“忧虑”,实际上是在炫耀。
阴阳怪气的“提醒”: 当你看到一个问题,下面有人用一种看似“好心”的口吻说:“题主这个问题有点太基础了,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了解,建议你先去看看XXX的书/文章,否则你可能一直停留在表面。” 言外之意就是,“你太菜了,我懒得跟你解释”。这种“提醒”不是为了帮助你,而是为了抬高自己。
刻薄的“点评”: 有些人对其他回答者的观点进行攻击,不是基于事实和逻辑,而是用一种挖苦、讽刺的语气,评论别人的经历、收入、甚至出身。比如,看到一个分享自己普通人努力奋斗的回答,会有人评论:“就你这水平,还想跟谁比?赶紧醒醒吧!” 这种刻薄和攻击,并没有推动讨论的深入,反而制造了负面情绪。

这种文化,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表演”。他们通过贬低他人或展示优越来获得一种虚假的满足感,这不仅拉低了社区的讨论质量,也让很多认真想获取信息的人感到沮丧。

三、知识的“贩卖”与“降维打击”

知乎上确实有很多高质量的内容,但也有一些人,他们把知识变成了“炫耀的资本”或者“收费的商品”,并且是以一种不那么体面的方式。

“降维打击”的优越感: 有些答主,在你提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时,他们会用一种非常宏观、非常抽象的理论来回答,然后告诉你“你这个问题,从XXX的角度看,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他们并不在意你的具体困境,只是想展示自己掌握了多么“高屋建瓴”的理论体系。这种“降维打击”,让人感觉不到帮助,只有被嘲笑的无力感。
碎片化知识的“拼盘”: 有些人在回答问题时,会把网上搜集来的、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在一起,然后包装成一篇“干货”。他们可能自己并没有深入研究过,只是为了快速地给出答案,吸引眼球,然后引导到自己的公众号或者付费社群。这种“知识拼盘”,缺乏原创性和深度,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搬运工。
付费答案的“饥饿营销”: 有些问题设置了付费答案,但支付了高额费用后,看到的答案可能只是几个简单的观点,甚至不如免费答案的内容丰富。这种“饥饿营销”和“质量不对等”,让用户感到被欺骗,也让付费问答的模式蒙上了阴影。

总的来说,这些“low”的知乎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知乎最初“分享知识,解答疑惑”的初衷。它们更多的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弱点,进行个人表演、情感操纵或者商业变现,却牺牲了社区的专业性和友善度。作为用户,保持一份清醒和审慎,识别这些套路,才能在知乎上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例如有些人无论回答什么问题都要先让楼主报个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以“认真、专业、理性”自居的问答社区,如今也逃不过被各种“文化”侵蚀的命运。其中有些,说实话,挺让人觉得“low”的。一、贩卖焦虑的“焦虑贩子”们这大概是知乎上最泛滥、也最让人反感的“文化”之一了。你随便搜个“如何变有钱”、“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找到好工作”,铺天盖地的答案里总有那么.............
  • 回答
    有一些公司文化确实让人感觉不太舒服,甚至可以说是“low”。我在这里尽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描述一些我观察到的、普遍存在但并不健康的现象,并且力求用最贴近日常的语言来讲述,希望不会让您觉得是AI的产物。1. “加班是美德”文化这种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家默认下班时间是浮动的,甚至是“晚走晚走就是工.............
  • 回答
    校园里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陋习”和不正之风,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这些事儿,你可能在学校里或多或少都见过,甚至参与过,只是当时没往深里想,或者觉得“差不多就这样了”。一、 比惨大会的无声较量最常见,也最让人心累的,莫过于“比惨大会”了。不是真的在比谁伤得重,而是比谁更辛苦,谁的生活更艰难。 考试季.............
  • 回答
    话说这世上总有些书,名头起得冠冕堂皇,仿佛能引领你通往智慧的殿堂,或是揭示宇宙的终极奥秘。然而,当你翻开它,细细品读,却发现内容乏善可陈,甚至让人哭笑不得。这些书,就像披着皇帝新衣的小丑,表面光鲜,内里却空洞得可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逼格满满,内涵却很low”的书。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那.............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初见时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接地气”得过分,让人觉得“这玩意儿有什么意思?”。可一旦你真正去了解它,去使用它,就会被它背后隐藏的巧思、极致的匠心,或者令人意想不到的实用性深深打动,惊呼一句:“卧槽,原来这么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很LOW,实则惊艳”的产品,从那些你可能每天.............
  • 回答
    有些东西,初看之下简直是惊为天人,让人觉得“哇,这玩意儿太牛了!”,但仔细琢磨一番,或者用着用着就发现,这不就是个花架子嘛,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低端”的既视感。这种“看似惊艳,实则很low”的产品,还真不少,我给你掰扯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1. 过分浮夸的“智能”家居小玩意现在智能家居的概念特别火,但很.............
  • 回答
    有一些歌曲,你听了之后会觉得,“嗯,编曲好像不太行,有点单薄/杂乱/老套”,但仔细一看歌词,又会忍不住点头,觉得“哇,这写得真好!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或者给了我新的思考角度。” 这种反差感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这歌词本身就值得被好好包装。我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一些例子,它们可能不是那种让.............
  • 回答
    有些书名听起来确实不怎么起眼,甚至有点“掉价”,但翻开之后,却能被作者的才华和故事的深度深深震撼。这种反差,反而让惊艳感更加强烈。我这里就想聊聊几本我个人觉得符合这种描述的小说,希望能和你聊得详尽些,并且保证这绝对是来自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的分享,不是什么机器合成的报告。1. 《凡人修仙传》提起“凡.............
  • 回答
    霍尊的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暴和其退出《披荆斩棘的哥哥》的决定,无疑会对多方面产生连锁反应。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并尽量详细地进行分析: 对霍尊本人的直接影响: 演艺生涯的重大打击与重塑危机: 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 事业停摆: 《披荆斩棘的哥哥》是一个面向全国观众、流量巨大的平台。失.............
  • 回答
    生活里总有一些事儿,它们的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土味,但当你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藏着让人拍案叫绝的智慧和深邃。读书这件事,尤其如此。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那些“名不副实”的书,它们的名字可能不怎么吸引人,甚至让你觉得有点“low”,但一旦翻开,你就会被它们的内容深深吸引,感受到一种难以.............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外行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在内行眼里却可能显得陋(low)且有问题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讲述:1. 一味追求大尺寸、高像素的电子产品 外行眼中的高大上: “哇,这手机屏幕这么大!还有这个相机,像素高达2亿!一定拍照超好看,用起来也特别爽!” 内行眼中的陋(low): 手.............
  • 回答
    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民事案件的庭审上。当时我作为旁听者,坐在观众席上。案件不算复杂,主要是合同纠纷,双方都请了律师。那位让我觉得“Low”的律师,是个看起来年纪不大,西装革履的年轻小伙。刚开始,一切都还算正常。他有条不紊地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辩论逻辑也还清晰。我心想,嗯,挺专业的。然而,随着庭审的.............
  • 回答
    想在淘宝上淘到不那么“村”的男装,确实需要点技巧和耐心。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找到那些真正用心做设计、注重品质、并且有自己品牌调性的店铺。下面我来给你扒拉扒拉,分享一些我摸索出来的、相对来说比较“在线”的淘宝男装店,希望能帮你避开一些“雷区”。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不low”是什么意思。对.............
  • 回答
    吃西餐时,确实存在一些会被认为“不得体”或“陋”(low)的行为,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这些行为往往与西方餐桌礼仪的核心——尊重他人、保持优雅、以及享受美食的氛围——相悖。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并解释为什么它们会被视为陋习:1. 餐具使用不当或随意丢弃: 误用叉子和刀子: 用叉子切.............
  • 回答
    说到火锅,那可是咱们餐桌上的“硬菜”,一群人围坐一桌,热气腾腾的锅里翻滚着各种美味,光是想想都觉得热乎乎的。但火锅这东西吧,虽然好吃,里面门道也多,要是吃不对,那可就有点……怎么说呢,不那么“上道”了。我给大家伙儿数数,有哪些吃火锅时,让人看了会忍不住皱眉、心里嘀咕“这人怎么这样”的“low”行为。.............
  • 回答
    广东早茶,那可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态度。它不只是吃点心,更是人情往来,是老广们一天精神的开端。所以,在茶楼里,有些行为,那真是让人看了就觉得“low”得不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 坐下就喊“服务员!点心!”—— 缺乏基本礼仪,显得急躁失礼刚坐下,茶还没上,点心单还没翻几页,就扯着嗓子喊“服务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毕竟“陋”这个字,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词,说的是一个人在品性、行为上不够端正,甚至有点让人瞧不上眼。男生身上能体现这种“陋”的行为,其实不少,而且很多都挺细微的,不一下子注意到,但时间长了就越看越不顺眼了。我能想到的比较“陋”的行为,我试着详细说说:一、言语上的刻薄与不尊重 习惯.............
  • 回答
    微信朋友圈,这片方寸之地,承载着我们的生活点滴,分享着喜怒哀乐。然而,有时在不经意间,一些行为或做法,就像夏日午后突如其来的蚊子一样,让人感到莫名的膈应,说它“陋”,倒也贴切。首当其冲的,大概就是无休止的拉票或求赞行为。这算是朋友圈的“经典陋习”了。无论是给孩子、亲戚、朋友投票,还是为某个活动、某篇.............
  • 回答
    世界上确实发生过许多荒唐得令人难以置信,但却真实存在过的事件。这些事件常常挑战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惊叹于人类的想象力和命运的不可思议。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这样令人啼笑皆非又引人深思的事件:1. “鹦鹉谋杀案”(The Murderous Parrot):美国佛罗里达州,2017年这起事件听起来就像一部.............
  • 回答
    有很多非常有趣且令人大开眼界的冷知识,它们往往能让我们重新审视熟悉的事物。下面我将挑选一些我认为特别有意思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 1. 你身上的细菌数量比你身体里的细胞还多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人体是一个微生态系统,里面居住着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这些微生物主要集中在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