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朗普和拜登,谁更敌视中国,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

回答
评估特朗普和拜登谁更“敌视”中国,以及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这涉及到对两国领导人过往政策、言论、战略意图的分析,以及对中国自身发展需求和全球格局演变的考量。

一、 特朗普与中国:更直接、更具破坏性的对抗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可以用“交易型对抗”来形容。他将中美关系的核心视为经济利益的交换,并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和施压的手段来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主要政策和特点:

贸易战: 这是特朗普政府最显著的对华政策。他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行为(如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巨额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工人和企业的利益。因此,他启动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贸易战,并迫使中国进行谈判。
目的: 缩小贸易逆差,迫使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保护美国产业。
手段: 大规模关税、出口管制、投资限制。
影响: 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企业成本增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同时也迫使中国开始思考如何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发展国内产业和自主技术。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抗: 特朗普政府也强调中美在民主与专制、人权等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来争取国际盟友的支持,孤立中国。
新疆、香港问题: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在新疆的人权状况和香港的自由状况表达了强烈的批评,并采取了制裁措施。
“中国威胁论”: 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频繁提及“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描绘成对美国乃至全球秩序的挑战者。
科技领域限制: 特朗普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获取美国先进技术,例如限制华为的业务,并推动“清洁网络”倡议。
目的: 阻止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超越美国,维护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
影响: 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科技领域的“脱钩”趋势,迫使中国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
多边主义的挑战: 特朗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削弱了多边国际机制,例如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质疑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这使得中国在某些国际场合有机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削弱了全球合作应对挑战的整体能力。
战略模糊到明确: 相较于特朗普之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在中美战略竞争问题上的表述更为直接和明确,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

从中国角度看,特朗普上台的“利弊”:

潜在的“利”:

刺激内部改革和转型: 特朗普的贸易战和科技限制,在短期内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但也迫使中国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建设和科技自主创新,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促使中国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扮演了更积极的角色,赢得了部分国家的支持和认同。
暴露美国国内矛盾: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和国内政治极化,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关注,也暴露了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一些局限性。
加速“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更加积极地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结算中的使用。

潜在的“弊”:

直接的经济损失: 贸易战带来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和部分产业的发展。
科技供应链的风险: 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限制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发展,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国际环境的恶化: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言辞和政策,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使得一些原本可以合作的领域变得更加困难。
全球化进程受阻: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倾向,阻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利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进一步拓展市场。

二、 拜登与中国:更系统化、更联盟化的围堵

拜登的对华政策可以用“战略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以竞争为主,并高度依赖盟友体系”来形容。他承认中美关系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可能性,但更倾向于通过联合盟友、多边机制以及在特定领域(如人权、民主)施压的方式来应对中国。

拜登政府对中国的主要政策和特点:

强调盟友体系: 拜登认为美国不能单独对抗中国,必须联合盟友来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他积极修复与欧洲和亚洲盟友的关系,并推动建立新的合作框架。
例如: 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加强与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成立“印太战略”,推动“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
目的: 集体力量制衡中国,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竞争与合作并存(但合作空间有限): 拜登政府表示愿意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军控等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但同时也强调在中美关系中,竞争将是主导。
合作的门槛: 合作的前提往往是中国首先在人权、贸易行为等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使得实质性的合作并不容易。
科技竞争的延续和深化: 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在科技领域的限制措施,并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紧。例如,在半导体领域继续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
目的: 保持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防止中国利用技术威胁国家安全。
影响: 继续加剧科技领域的“脱钩”风险,但同时可能推动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加大国产化力度。
“民主与专制”的叙事: 拜登政府将中美关系置于“民主对抗专制”的大框架下,这使得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的批评更加系统化和常态化。
新疆、香港、台湾问题: 拜登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与特朗普政府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坚定,并将其视为盟友合作的重点。
多边主义的回归: 拜登政府积极参与和重塑多边国际机制,例如重返世界卫生组织,并试图通过这些机制来规范中国的行为,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
更具战略性和系统性: 相较于特朗普的“交易式”对抗,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更加系统化、长期化,并试图构建一个全面的战略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从中国角度看,拜登上台的“利弊”:

潜在的“利”:

可预测性增强: 相较于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拜登政府的政策变化相对较为稳定和可预测,这有利于中国进行战略规划和应对。
合作的可能性(有限): 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领域,拜登政府确实表现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这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分散美国精力: 拜登政府试图团结盟友共同对抗中国,但也可能因此在处理与盟友关系、协调各国立场上耗费大量精力,为中国争取一定的战略回旋空间。
避免大规模直接冲突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较于特朗普可能采取的更具煽动性的言论,拜登政府的表述相对更审慎,降低了因误判或言语失误引发直接冲突的风险。

潜在的“弊”:

更广泛和更稳固的联盟压力: 拜登政府积极联合盟友形成的“围堵”态势,对中国构成了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挑战。盟友的共同行动,例如在科技标准、供应链重塑、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可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压力。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抗的加剧: 拜登政府将中美竞争定义为“民主与专制”的较量,这使得中国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面临的外部压力更大,也更难以在这些领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科技领域竞争的持续升级: 拜登政府在科技领域的限制可能会更加深入和持久,特别是对中国关键技术的获取进行严密监控和封锁,对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构成严峻挑战。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制约增加: 拜登政府通过多边机制试图规范中国行为,增加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推行自身议程的难度。

三、 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利”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中国希望实现什么目标。

如果“有利”指的是: 短期内相对稳定、有更多合作空间,且能为中国内部转型和发展争取更多时间。 那么拜登上台可能相对“有利”。因为拜登政府的策略更具系统性,且在特定领域存在合作的可能,可以避免特朗普那种极端且不确定的对抗。中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专注于内部经济改革、科技自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

如果“有利”指的是: 美国出现内部分裂,全球秩序出现动荡,中国有机会抓住机会填补权力真空,以及外部压力能够更有效地刺激中国内部改革和“独立自主”。 那么特朗普上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的。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孤立主义政策,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给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战略空间。同时,特朗普的强硬政策也能成为中国进行内部改革和民族主义动员的催化剂。

综合来看,大多数中国观察家和战略家可能更倾向于认为:

特朗普的上台,虽然短期内可能制造混乱,但其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和单边性,可能更容易暴露美国的弱点,并为中国提供战略机遇。 特朗普的“交易型”对抗,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有松动的空间。
拜登的上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更“温和”,但其联合盟友、系统化围堵的策略,对中国构成的长期挑战更加严峻和系统。 拜登政府试图构建一个更广泛的反华联盟,并在意识形态、科技、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施压,这使得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困难。

然而,这种判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特朗普的判断可能过于乐观: 特朗普的政策执行起来可能比预期的更具破坏性,而且其不可预测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对拜登的挑战可能低估: 拜登政府的联盟策略如果成功实施,将对中国构成严重的战略压力,而且其对华竞争的决心和能力也不容小觑。

最终谁上台“更有利”,还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战略选择和应对能力。

面对特朗普,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对贸易和科技摩擦,同时利用美国国内矛盾和全球秩序的变化争取主动。
面对拜登,中国需要更有效地处理与盟友的关系,展现合作的诚意和能力,同时坚定推进科技自主和经济转型,以应对更具系统性的挑战。

总而言之,特朗普更倾向于“破坏性”和“交易性”的对抗,而拜登则更倾向于“系统性”和“联盟性”的围堵。 对于中国来说,特朗普的上台可能带来更多的短期混乱和潜在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拜登的上台则可能意味着更持久、更全面的战略竞争,对中国构成的长期压力更大,但可预测性也相对较强。哪种情况“更有利”,需要从更长远和更复杂的视角来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跳开中美关系本身,来看这个问题。

现在美国面临这么几个难题:

1、新冠疫情如何收场?

2、东北亚核、导弹问题,如何解决?

3、如何对待俄罗斯,美国举国上下与俄罗斯过不去,懂王一举之力压了4年,拜登怎么办?

4、美国巨额国债怎么解决?

这4个问题未来几年可能都会压得美国喘不过气来,不解决是不行的。但是却都没那么容易解决。

这4个问题都在懂王执政期间出现或极剧恶化的。

所以,你说谁有利?

懂王对我们不利,但是对美国的破坏更大啊!

现在大家预测拜登方向不会变、手段会有不同,但是如果大家稍加思考一下,就能发现:

美国要解决上面4个问题,都无论如何离不开中国的协助


所以,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美国总统,都不至于不顾自身死活地与我们死磕到底。


特朗普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user avatar

川普更敌视中国,拜登上台对中国最有利。

川普的敌视来自一股执念,那就是中国居然敢顶撞他、跟他对着干!把贸易战里川普的前后态度捋一下,就可以发现他在18年10月以前完全不把中国放眼里,19年之后就完全不提贸易战很容易赢了,但同时也放任国务院在香港闹事,甚至在打台湾牌、琢磨对华动武的可行性。所以这股敌视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性格原因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得到化解,所以可以预料,川普如果再干4年,是必然会对中国越来越疯狂的。

另外一点,川普在集中火力对付中国的时候,也在逐步缓和与欧洲的关系,比如传说中的对欧贸易制裁一直就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在今年6月还和欧盟签了一个1亿多的海产品自贸协议,金额不大,但显示了川普也在试图改善与欧洲的关系。

川普的另一个危险性在于,他像一头眼红的斗牛,即使最后免不了失败,但他带着美国这么庞大的体量一下子全压上来,中国还真不一定顶得住。在预言他将导致美国衰落前,还真得好好评估一下自己的身子骨是否结实。

拜登也不会回到2000年代的中美关系时期,但他上台比川普的对美杀伤力更大。川普尽管也撕裂了美国,但团结了美国爱国者的凝聚力,如果他继续干下去,未来的美国会不会重新爆发出凝聚力带来的奋斗是个很大的可能性,我想谁都不会否认,强大凝聚力的美国是个更难对付的美国。但拜登无法带来这样的凝聚力,恰恰相反,他的亲白左政策会撕裂美国的凝聚力,让美国更加“多元化”,大家更加因为美国现有的实力而团结在星条旗下,一旦美国的实力出现明显的衰退,我们完全可以期待那些非法移民们、少数族群们在种群问题上更加火上浇油。

要知道,不少美国技术人员都是极客型人物,白左们唯立场论的风气是他们极其讨厌的,既然已经发生了语音识别技术方面的大佬因厌恶白左跑到中国小米的事情,就不会出现更多的极客们逃离美国吗?

美国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是谁上台也改变不了的,拜登以及他的副手哈里斯只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族群的分解和细化,这样的美国可比上下一心的红脖子美国脆弱多了。

中美斗争是长期的,很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会出结果的,那么出来一个让美国更加分化的总统不好吗?

还有一点,在涉及到美国利益的时候,民主党政府是不介意与中国合作的,前有克林顿突然放中国入世(据参加过对美入世谈判的人说,与美方的谈判过程极为艰难,中国方面几乎不对在2000年以前完成谈判抱有信心,但1997/98年某日,克林顿突然召见中国驻美大使,见面后主动提到可以帮助中国加入世贸,此后对美谈判异常顺利)、后有中国与黑XX政府抛开欧盟制定《巴黎协定》以及一起抵制欧盟的航空碳税。所以从实务角度来说,拜登上台后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更大而且方式也可以更灵活。

user avatar

中美对抗是国力对抗,而不是政策对抗。

美国对于中国的政策变化,不管是激进还是缓和,都不能改变中美之间的斗争态势。这只不过是马上进攻,还是做好后勤准备再发动进攻;是尽快进入决战状态,还是先进行火力试探,积小胜为大胜的区别。

所谓朝三暮四,也就是特朗普和拜登。

这两者的区别有多大?

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区别。

特朗普是先声夺人,老拜登会求稳妥,在斗争上会寻求稳健,以拖代打。

民主党找拜登竞选,一个是目前民主党没有良将,二的一个现在是一个烂摊子,一般人根本搞不定,老拜登也不行,但是老拜登上台,会逐渐理顺矛盾,为后来者提供条件。作为过渡,拜登条件比较成熟。

所谓的敌视中国,这种话是非常幼稚的。

特朗普和拜登两人都不敌视中国。

特朗普经常说:他很热爱中国,其实这也有可能是真心话。

但是作为政治人物,作为美国的领袖,他必须要正视中美关系,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现在持鼎者是美国,但是中国已经在问鼎了。

美国该怎么回答?

美国愿意轻易将鼎交出来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鼎,要拿命来换。

美国就是这个态度。不管谁当家,都必须坚决予以维护,这是美国总统的天生使命。

这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私人感情一钱不值。

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朝三暮四的问题,大家回答的就是对这七个板栗的分配问题。

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就看清了中国问鼎的决心。但是奥巴马掣肘太多,绥靖思想比较严重,想的是等一等,一再延后决战时间,以扶持中国内部的反贼为上。

特朗普上台,属于内心比较焦急,长此以往,中原危矣。特朗普本人也完全不看好所谓的中国反贼,认为他们皆不可成事。秣马厉兵,寻求决战,要毕其功于一役。

说句实在话,在新冠疫情之前,特朗普打得还是有声有色,策划的几个战役,效果非常好,从打压中国的效果来说,确实取得了重大成果。

特朗普的是真的遇到了天命。所谓功亏一篑,天不助也。

老拜登如果当选,这算狗屎运。正常来说,老拜登也就是干完这届副总统,就该走人。

不过天命如此,庸碌之辈上台,有些方面也很难说。

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拜登上台的重要性在于美国目前的国内矛盾被新冠病毒激发出来,已然一发而不可收拾,国内需要有人重新调整外交政策,缓解国内矛盾,整理内部秩序,暂缓进攻。

这算是好事吗?

我看未必。

美国调整节奏,暂时以退为进,把触手缩回去,是为了尽快解决国内矛盾。

这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以利再战。

我前面一直在强调,中国问鼎。

有人一听这个词就紧张,赶忙说没有没有。中国没有这个兴趣。

这是自欺欺人。

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大部份人过上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问鼎,是无法实现的。

这种生活条件,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只能建立在战胜最强大的对手的基础之上。

这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这个前提,美国人能同意吗?

一个人不断进攻,另一个人将拳头收了回去。

你问一问学拳击的,看见对手将拳头收回去会不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比赛结束了?

特朗普和拜登都是美国利益的持剑人,他们只是方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

对于他们来说,谁不维护美国利益,谁就是逆贼。

为什么有人要拼了命来维护特朗普?

因为有一部分美国人受不了磨磨唧唧,要干就干的痛快。

为什么老拜登躺着都能赢?

说明美国国内的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要先解决国内矛盾,缓一缓。

如果要打一个比方,那就是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的三位主帅:老麦、老李以及老范。

现在老范还没出来,说的就是老麦和老李。

老麦没有想到中国会进攻;老特没有想到新冠大军的威力。

拜登或许不如老李能算七天,但是稳固防线,这拉锯的时间就长了。

管他朝三暮四,我只将革命进行到底。


禹铸九鼎,传之于周。

帝室倾危,人图问鼎。

鼎者,帝业。

问鼎者,欲取而代之。

帝恶,起兵讨伐问者。

问者倾全国之兵战于野,经数年,尸骸盈谷,终定天下,迎鼎还朝,霸业乃成。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这里面说的是耍猴的和猕猴的事情。猕猴以为朝四而暮三,皆悦。

我既不是耍猴的,也不想对着猕猴说这个问题。

我自认为在和一群有智慧的人交流。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朝四而暮三,那么我就谈一谈所谓谁更有利的问题。

本人对于中美关系的文章数十篇是有的,在这个问题上绝对能说出一番道理来。

众狙皆悦,我并不希望,如果你自愿,那就讲清楚。

这个是丑话说在前头。


这种生活条件,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只能建立在战胜最强大的对手的基础之上。

有人不理解。

这是奥巴马的原话:

2011年,奥巴马在访问澳大利亚之前接受采访。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上的责任。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

什么叫人类的悲剧和灾难?什么叫非常悲惨的境地?

所以说

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就看清了中国问鼎的决心。

中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美国绝不答应。

你以为这是奥巴马的个人看法吗?

并不是,这是绝大部分美国人的共识。

特朗普也是这样认为的,只是特朗普太过于冒进,步子跨得太大,一部分美国人觉得扯着了蛋。

一部分美国人觉得特朗普才是主心骨。

而中国坚持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也是14亿中国人的追求。

当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的时候,斗争就会白热化。

什么叫做白热化?

金属物质一般遇到摄氏一千五百度以上的高温时,它的火焰炽热而发出白色的光,所以把这现象叫做白热化。喻指事情、局势发展到最激烈的阶段。例如:战斗趋于白热化。比赛进入白热化。

关键词:战斗、比赛。

肯定会产生结果,要么输,要么赢。

输,则一切皆成泡影。

赢,则实现伟大复兴。

这种生活条件,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只能建立在战胜最强大的对手的基础之上。

这是不是事物的本质?这场斗争可以避免吗?有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

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

所以

要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当然,有人很害怕,有人现在正在美国,无限希望中国最好是降低一些要求,劝降之风盛行。

此关键时刻,

“在言降者,有如此角。”

无他。

user avatar

先看拜登。我认为拜登作为美国总统有如下好处。第一个好处,拜登政府有一种很可能不同于特朗普政府从2020年4月以来反复宣告对华的根本目标。从各种论据和迹象来看,民主党大概率的目标主要也是用硬的方法,迫使中国回到较宽松的中央集群体制,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但是,实际上作用不大。因为对中国来说,这和特朗普相比,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区别。

第二,与特朗普相比,拜登远不那么狂野,远不那么粗俗,远不如特朗普易变。因此,可以期望这一点给美国对华政策和策略带来较多的可预料性,因此相应的稳定一些。民主党政府必定更担忧与中国经济发生重大军事冲突的可能,更注意中美之间较高层的外交沟通和对抗,或者说制止和防止两国脱钩。第三,拜登本人与民主党政府一再坚持反对对华关税战,为什么呢?他们一再声称关税战过大的损伤美国的商业,过大的损伤美国的消费者,而不是中国。还有与中国相似,拜登政府在原则上,请注意只是在原则上,笼统的利益于全球治理和全球多边体制,所以在实践中远不如欧洲在这方面的意愿和实力。拜登总统如果上台,对中国有哪些弊端?从中国方面看,拜登作为美国总统有如下弊端。拜登新当选后,在重大问题上不会和特朗普当局相比有重大区别。哪些问题?都是关键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南海问题,西藏问题、中国宗教状况和人权状况,甚至还可以加一句,在其中某些问题上,至少新疆问题、西藏问题、人权状况、宗教状况可能与特朗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对华脱钩,加上针对所谓中国被指控的在美颠覆情报活动的执法行动,我相信将以相似的烈度继续下去,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还有在相当大程度上,修补美国在欧洲的同盟者关系,修补美国在东亚太平洋的同盟关系,从而主导或促成欧洲方面也有很大的动力,与西方较为全面的反华统一战线,这个尽管不可能像奥巴马那个时候一样,美国和欧洲盟友、和东亚、太平洋的盟友这么好,但是基本上会有一个较全面的反华统一战线。还有两点是国内外观察家很早提到的,但我相信非常重要。拜登是民主党的中派,民主党现在没有右派,剩下的就是民主党的左派、激进派,就是特朗普讲的社会主义者,这部分的力量非常大,势力很大。如果拜登要竞选得胜,要比较顺利的执政,必须依赖民主党左派的势力。一旦民主党激进派支持,就意味着不得不在不同程度上靠近民主党左派关于中国的要求。而民主党左派关于中国的要求是什么呢?至少在对华根本目标方面,在美中外交沟通和对话方面,以及原则上利益和全球治理、全球多边主义方面,跟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没有根本区别,他们也要颠覆中国执政党,也不愿意和中国外交沟通和早日对话,他们不用这个词,但实际上也是美国第一,不和联合国、WTO、WHO合作。还有一点也是国内外学者很少提出,但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因为特朗普,现在美国留下一个极为严重的分裂美国,如果民主党在台上再严重的分裂,那民主党自信心都会失去,民主党垮了。所以,他一定程度上要制止严重分裂美国,使美国比较有内聚力,一定要在很大程度上随近白人草根、随近特朗普的选民基础。所以,不要幻想拜登像奥巴马时期作副总统那样,环境改变了,根本的背景已经改变了,现在是逆全球化。最后,现在已经有很多对华的法律制裁了,香港问题、新疆问题、南海问题上,法律制裁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心中的不满意也不能很快去推翻,你能推翻的只是行政命令,只是前总统的行政协议。但对华法律制裁,新总统有责任继续贯彻种种对华法律制裁。如果要否定它也必须经过法律程序,这种困难比较大。光是这一条,即使我们假定拜登心里对中国比较温和,也不行,何况他不一定比较温和。法律制裁很难改变,这是拜登一个重大权威,法律制裁是已经有特朗普和美国国会两党缔造的,两党几乎在绝大多数场合一致缔造的,这是一个重大权威。就美国对华行为而言,如果特朗普第二届新当选,我想大概会有一些差别。特朗普新一届行政班子上台,中美关系的情况会很糟糕。一是将由中美之间在西太平洋西部军事对抗更为增强,甚至有一些冲突的威胁。二是美国对华出口剧增,更蛮横的挤榨中国。同时,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维持,甚或增加中国对美出口征收的高关税。三是在新疆、香港、南海甚至西藏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加更多的制裁。四是对声称中国在美所谓颠覆性情报活动进一步升级执行行动。五是加剧高技术对华脱钩,没有悬念。最后特朗普连任一定会对华从事几乎全系列、更激烈的军备竞赛,甚至还有可能抵制北京冬奥会,虽然拜登当选可能也会采取同样的抵制行动。所以别有幻想,特朗普现在胜选的可能性小了,假如今后这十几天二十天发生新的事件,他居然当选了,那中美关系绝对非常恶化。如果拜登胜选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估计最重要的是迟早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重新谈判,谈判的方向是减少施加于中国的过分巨大的美国对华出口,使得它符合中国的真实需求和真实的履约能力,同时实质性的减少中国对美出口施加的高关税征收的出口量和税率,这个当然对中美之间关系的缓解,是有相当有好处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阶段中美贸易谈判主要目的就是所谓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过去也是特朗普要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但4月份以后特朗普本人和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反复表示他们将放弃,没有第二阶段的中美贸易谈判,是什么原因呢?比较难猜测。但是我想特朗普政府的超级鹰派比较懂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在经过抗疫以后,不管改革实际,就是完全的举国体制,除了深圳示范区,所有的市场经济改革都是从属于完全举国体制,所以他们不相信。但是拜登上台可能会谈,谈总比不谈好,暂时会有利于中美关系。拜登政府从事中美之间较高级别和较早的外交对华政策谈判,部分缓解中美之间高度紧张,还是有点重要。如果拜登上台、民主党上台,中美之间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民主党中派、左派对华态势一定较少黩武性,而且我相信会有旨在危机防止和危机管控的更多认同。不仅如此,如果有条件做互动,如果中国能放慢战略军力建设的高速度,那美国对华军备竞争很可能得到缓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