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最近很火的“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

回答
看到“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说实话,这句话挺火的,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

首先,我得承认,这句话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表达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保护,试图减轻他们可能因为攻击性行为而被误解的担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试图强调抑郁症患者内心承受的痛苦,以及他们更多地将这种痛苦内化,而不是向外发泄。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如此。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将自己深深的痛苦、自责、无价值感转向自身,表现为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伤自残的行为。这种“向内攻击”确实是抑郁症的一个常见表现,也确实不会直接伤害到他人。

然而,作为一名对心理健康有一定了解的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接触过抑郁症患者或者听过他们故事的人,我觉得这句话过于简化了,甚至是带有误导性的。

第一点,“只伤害自己”这个说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准确的,并且忽略了抑郁症带来的复杂影响。

亲近的人同样会承受巨大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伴侣,他们并不能完全置身事外。看到自己爱的人饱受折磨,他们会感到无助、焦虑、内疚、疲惫,甚至可能因为患者的情绪波动、行为改变而产生负面情绪。比如,患者的易怒、沉默、拒绝交流,都会让关心他们的人感到受伤和疏远。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照顾、支持,这是一种巨大的情感消耗。说“只伤害自己”,简直是对这些无私付出者的忽视。
社会功能受损带来的间接伤害: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无法处理日常琐事。这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可能对家庭的经济造成负担。工作上的失误、学业上的退步,也可能间接影响到团队或集体。
失控时的潜在风险: 虽然不是主流,但少数情况下,当抑郁症严重到一定程度,或者伴随其他精神状况时,患者也可能因为思维的扭曲、情绪的失控,做出一些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我们不能因为绝大多数患者是“向内攻击”的,就否认这种极少数的可能性。将“伤害别人”的可能性完全排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简化。
情绪的“溢出”: 即使是原本“温和”的表现,比如长期的低落、烦躁、易怒、过度依赖,这些情绪也会像潮水一样“溢出”到周围环境中,影响到他人。例如,一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父母,可能会疏于照顾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一个抑郁的朋友,可能会因为过度倾诉而让听者不堪重负。这些不是直接的攻击,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伤害”,是一种情感上的消耗和拖累。

第二点,“温柔的疾病”这个说法,是对抑郁症本质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对患者痛苦的“美化”。

“温柔”的反面是痛苦和煎熬: 抑郁症不是什么浪漫的哀愁,它是一种疾病,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它的核心是持续的低落情绪、失去兴趣和乐趣、精力不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思维迟缓、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等。这些症状带来的痛苦,是深不见底的绝望,是日复一日的煎熬,是一种连呼吸都觉得费力的沉重。将这种疾病称为“温柔”,是对患者内心正在经历的巨大苦难的一种轻描淡写。
“温柔”掩盖了求助的必要性: 如果将抑郁症定义为一种“温柔”的疾病,可能会让人觉得它不是那么严重,不需要太过专业的干预。这反而会阻碍患者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心理帮助。很多人正是在这种“内化的痛苦”中逐渐沉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患者的误导和自我怀疑: 对于正在经历抑郁的患者来说,听到“只伤害自己”可能会让他们更加自责——“你看,我连伤害别人都做不到,我真是个废物。”这种将痛苦内化又被冠以“温柔”标签的说法,可能会让他们更深地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不受欢迎”,为什么自己会“给大家添麻烦”,而这句话却提供了一种看似积极的解释,但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理解和面对疾病真相的权利。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会火起来呢?

我想,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出于一种保护欲,一种想要缓解患者社会污名的愿望。在过去,抑郁症常常被贴上“想不开”、“没出息”、“装的”等负面标签,甚至与暴力、攻击性联系起来。这句话或许是想为抑郁症患者“辩护”,让他们在社会上能获得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另外,它也触及了很多人在面对抑郁症时的困惑和无助。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抑郁症患者,他们害怕被情绪伤害,也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这句话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认知框架,让他们觉得“嗯,他们不会伤害我”,从而感到一些安全和轻松。

但真正有效和有益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疾病更深入的认知上。

我们应该认识到: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 就像身体疾病一样,它不是意志力的强弱问题。
抑郁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种痛苦是真实的,并且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到他们身边的人。
理解和支持比轻易的定义更重要。 我们需要的是 empaty (同理心),而不是标签化。

所以,对于这句话,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不完全准确、带有误导性但可能出发点是善意的尝试。它试图简化一个复杂的问题,以期达到某种保护和缓解的目的,但结果却是模糊了真相,甚至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与其说“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我更愿意说:“抑郁症患者承受着深刻而内化的痛苦,他们承受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重担,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专业的帮助,而不是将他们简化为‘只伤害自己’的标签。” 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沟通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提问下面,诸多回答已经表露了对这种观念的反感,我在这里就不抓着不放了。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为什么不可以美化抑郁症。

这个角度其实很简单粗暴,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那就是:

美化抑郁症,最受伤的只会是抑郁症患者!

我做抑郁症救助以来,已经接触过无数位患者,目前我的救助群已经有上千人的规模。

再加上我在其他平台发文后,在评论区和患者们的互动,我说我直接接触过数以千计的郁友,应该并不夸张。

在和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我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有一部分(虽不占多数,但仍旧不少)的患者,对自己患病的态度非常奇怪:

1.觉得自己有抑郁症,所以所有人都要让着自己;

2.觉得自己有抑郁症,所以其他人即使无意的伤害也要狠狠唾弃;

3.觉得自己有抑郁症,所以自己才是最懂抑郁症的人,别人给的疗建议都不如自我感觉有效;

4.任何治疗建议,只要超出已有认知,就会认为别人在害自己、歧视自己、对自己有偏见;

5.喜欢比惨,不允许别人用坚强、好转……积极词汇评价自己,只允许别人说自己多么可怜;

6.经常以“你得过抑郁症么“为起手式,攻击医生、救助志愿者、以及其他试图给予帮助的人;

7.只和患者做朋友,将世界看成是错的,认为只有患者才是”最善良“、”最温柔“、”最纯洁“的人

……

我不否认,这些患者做出这些行为,有一定疾病的影响在里面。

但毫无疑问,大众媒体中经常提及的”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抑郁症患者都是折翼天使“、”抑郁症患者都是最善良的人“等话语,也是他们形成这些思想的强力助推!

毕竟,抑郁症患者都有安全感缺乏、自我评价极低的共同点。

这些言论正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救命稻草,让他们能够有一点理由相信:

自己其实根本没那么不堪,错的只是这个世界。

可只要仔细想想,如果一种疾病能成为”美好“、”善良“的试金石,那中国已经有9500万的患者,我们能说中国就只有这9500万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善良吗?

9500万,这个人群基数就意味着它的病患群体必然三教九流,啥人都有……

根本和什么”美好“、”纯洁“、”善良“没什么绝对、直接的关系。

相信那些美化抑郁症的言论,其实根本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为作为一种疾病,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挂念非常重要。

而这些患者正在被这些”美化抑郁症“的宣传而耽误,无法树立正确的治疗观,甚至还会抵触治疗。

并且,由于这些”美化抑郁症“的话术会一定程度上”合理化“抑郁症,使得很多患者甚至装病的”患者“在普通人面前倾向于故意展示自己的”病娇“。

这毫无疑问会加重社会对抑郁症群体的偏见。

然后,整个抑郁症群体,都会因为这样的偏见陷入更深的抑郁之中,然后再以这些”美化抑郁症“的些许言语获得自我安慰,以求暂时的慰藉。

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偏见,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我对这些美化抑郁症的言论简直深恶痛绝!

如果一个患者在为眼前的苦而郁郁寡欢,我们要做的绝不可以是无限地提供糖来让他们感觉不到苦。

因为这只会让他们在甜味中沉沦,同时忽略掉苦的危害。

最后温水煮青蛙,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千万别再美化抑郁症了!

希望所有救助工作者,都将之当做最重要的救助原则!!

user avatar

这话实属放屁!自己家有抑郁症患者的人最了解,抑郁症患者最烦人!但是他烦人是因为生病了,他也不想的。

那些说抑郁症患者温柔的,要么是患者本人,怕被歧视为求自保所以这么说。要么是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因为他讨厌抑郁症患者,所以故意歪曲事实,想创造一种“你行为失常根本不是因为生病,你就是自己矫情/自私/奇葩/坏”的舆论环境,好方便他毫无心理负担的歧视伤害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好好的承认抑郁症跟其它疾病一样可怕,一样烦人,一样破坏性极大,然后尽量给予抑郁症患者一些宽容,帮助他们早日走出阴霾不行吗?

某些抑郁症患者,请不要担心说出自己的病情会遭受伤害,承认接受自己的病情,是治疗的第一步,即使你负能量、偏执、狂躁、强迫、啰嗦、冷漠、“自私”,这也是病情引起的。接受自己的病情并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第二步。虽然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身边人极大的善意耐心确实对你们很有帮助,但是这两步是只有你们自己才能做的努力,加油!

user avatar

这种话听听就好了。我可不可以写:白血病/尿毒症/阑尾炎/癌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归根结底众所周知,抑郁症是一种病。和什么心肝脾胃肾的疾病一样,一样让人痛苦,一样要支付很多药费。不同的是,抑郁症和精神,情绪有关。也不需要被捐献什么。

抑郁症温柔吗?我觉得不,一点都不温柔。因为没有感同身受,所以温柔这样的字眼从来不适合抑郁症。

因为害怕戒断反应所以从来不敢随便停药,断药后的行为自己都觉得可怕,但是药物的副作用有让人懊恼。因为糟糕的情绪所以经常伤害到关心自己的人。

是的,可能有人认为得抑郁症这样的人活得敏感且谨慎,懂得伪装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愿意伤害别人。内心其实比谁都柔软,善良。这就是人们期待的抑郁症患者的样子是吗?

美化一种疾病和歧视一种疾病一样可耻。

但凡你在心身科的住院楼层能感受一番,你都不会写出这样句子。你会看到有人打架,当然,这也是偶尔才有的事。你会听到有人大哭,原因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触发事件。有些化妆品瓶子是玻璃的,所以就被收起来放到护士站。病人出去要请假。家属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眼里有泪光。后悔是谈话的常用词汇。这些事情在这一层理所应当,但这些事情并不温柔。没有岁月静好,没有阳光不燥,不是每个人都面带微笑。相反,你在这里看到的患者大多麻木冷漠,每个人都像是被隔离在一个孤岛上,自己把心门牢牢锁着,写着请勿靠近,他人勿扰。

吃药,住院,治疗,高昂的药费谁替你出的?你的父母。或者你已经有能力支付一部分。但你无法负担父母的那份担心。间接的你伤害了你的父母。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抑郁症有很多表现,不单单是沉默,压抑。而其他表现出来的病态又何尝不会伤害到别人?

有时候抑郁症会让自己边缘化,感情变得淡漠,不是抑郁症病人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请问,如何定义伤害这个尺度??不像一部分艾滋病人一样报复这个社会??

从古到今,只要是疾病,它哪里温柔过?

——————————分界线————————

2020.1.2又开始碎碎念了。

妈妈经常打电话问我,最近有没有很正常。

我说嗯。

然而,我真的不记得自己正常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一个多月前我脑子里突然不聒噪了,我很不习惯,直到它又开始聒噪起来,直到头又开始疼起来,我才安心。当疾病带来的东西突然消失一阵子,我竟然会不知所措,就很莫名其妙,对吧。

至于问题中“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我这几个月有一点点认同了。

因为我真的不想活着了啊。因为不想活,才想到死,先后顺序不能乱的说。

然而,家人好不容易不再那么担心我了,我如果不在了,他们可能会好一阵子缓不过来吧。弟弟前几天还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呢。

而且我真的很怕疼的啊,但我好像一直没找到什么不疼的方法,跳楼跳河躺马路什么的一定很麻烦别人,无论是清理的人还是路人,一定会有心理阴影,我不觉得摔下去还能完完整整的。我不想麻烦或者给别人留下心理阴影。

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我没有及时回复,然后他就问我是否还健在。当时看到消息的时候我在买饭,就忍不住想哭,但人很多啊,我就把羽绒服的大帽子戴上偷偷哭。泪点就是很奇怪是吧。然后我就想,如果我没了,我的朋友会不会一想起我就觉得好遗憾?虽然朋友就那么三四个,但我不忍心。

还有就是,我养了一只小乌龟。虽然它冬眠了,但总会醒来吧,万一我不在了,春天肯定没人给它喂食,这对它也算是一种伤害吧,明明养它了,却想要不负责任的把它丢下,我不忍心啊。

有时候我站在人群里想,这么多的人,为什么偏偏是我。然而我转念一想,如果神明非要让一定数量的人类生病的话,那就是我吧,毕竟我比别人有经验了。哈哈。

新的一年了,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的,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要好好的。多么糟糕的疾病,慢慢就习惯了吧,也就不会觉得痛苦,然后就会更珍惜健康的日子,懂得感情的难能可贵。这也算一种获得吧。

至于温柔这个词,我该怎么想,才能用它来修饰疾病这个名词?


————————分界线——————

2.10 ,0:29

所有回答中这个问题获赞最多,借这个问题说个题外话。

正在吃药的小朋友们,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断药!!

不要随随便便断药!!

不要随随便便断药!!

虽然我知道这个理,但是寒假状态一直很好,所以我悄悄停药了,一开始真的没问题,除了失眠,(不清楚到底是因为在家太闲所以觉少还是因为停药了),总之就是我想睡但是身体逼着我猝死的那种节奏,头疼背疼胡思乱想,大半夜悄悄自言自语还觉得自己想法很不错。

然后刚才继续失眠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我的心脏又愤怒又恶心,想要把自己撕碎,然后一刀插在心脏上。

类似于这样↓

然后再这样↓

(但我心里绝对不是企鹅这么可爱的角色,而是类似于这种↓)

想深呼吸,一瞬间感觉整个人爆炸了。

就是那种深呼吸的同时想自己一刀插在心脏上而且感觉到恶心的状态。后来慢慢就又正常了。

虽然问题不大,但一下子还是很不舒服。 我用两次断药的作死经历保证,医生不说停药,你就继续吃。肯定是你还没彻底好。

然后我吃了两倍的药,一时间睡不着拿起手机如实写了刚才的感觉,大半夜挺吓自己。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断药啊孩子们!!!!!!!!

告辞。

user avatar

抑郁症这个东西和感冒还不一样

它的内核是一样的,但是在在外的体现多种多样。

有些人伤害自己,有些人伤害别人。

不管伤害谁,都是充满了对生命的压抑,戾气,与辜负。所以,温柔嘛,就算真的是也是一种病态的温柔,我倒不以为它温柔,对自己不温柔对别人好不算,对,就不算。(这里比较主观了,不要太计较)

不过第一个回答还是最高赞中提到的抑郁症父母承担费用这个东西,不敢苟同。

部分抑郁症患者父母承担费用是现实,但你用词并不严谨,那独立承担费用的那部分?

强调抑郁症给家人带来负担,那实质上的疾病就不会给家人带来负担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态,谁能逃过,没有人主观愿意生病,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说你对你的家人是负担?emmm,我不喜欢太尖锐的文字,但你既然这么说,我同样用你的方式还回去。

另外,关于抑郁症的成因,你怎么知道原生家庭不背锅???

既然你说美化一种疾病和歧视一种疾病一样可耻。

那我秉承同样的观念还原客观,你说的部分存在但太绝对。

人这个东西,在不影响利益的时候大多没啥事,触碰到利益以后,就开始真实的一面了(不含贬义)。翻了一些回答,部分抑郁症患者可能挺让人闹心的,摊手。

所以,如果你是抑郁的人,请你温柔的照顾好自己,你是太阳,才会传递光芒。

user avatar

抑郁症患者也许不是最温柔的,但是这个问题回答下一片「抑郁症患者就是个祸害」的言论答者,你们也不温柔。

这个世界是相连的,比如有个回答里面说,因为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了,同事姐姐请假三个月,导致他们非常忙,公司混乱。

但你们没有想过,也许此时此刻,可能有一个抑郁症患者,看到你们的回答,看到那么多人满屏对抑郁症患者的嫌弃,厌恶这群人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困扰,他们会做何选择?他们会变好吗?还是加深了自杀的念头?

然后又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了,又一个家庭破碎了,可能又有一个部门或者公司以及一群陌生人受到影响。

然后又有新的受到影响的人上网发表厌恶抑郁症人群,认为他们害人。接着……(无限循环下去)

这是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变成的样子吗??

抑郁症有很多原因,不只是基因,也许是突然失业了,也许是长期熬夜,也许是长期受到了精神虐待,也许要追溯到童年。

怪生病的人没有意义,患者又去怪谁?

或许这句话只是某一类抑郁或者抑郁患者人群在网上对自己的自我安慰罢了,不然怎么办,天天告诉自己,「我就是个祸害,我该死」吗……

抑郁症会影响身边的人,会伤害身边的人,但是,继续嫌弃他们,这个世界会变好吗?不会!

最温柔的人,是那些我认识和不认识的那些在每天工作之余还花四五个小时去防自杀救助热线做志愿者的人,是那些专业的正在认真帮助抑郁症患者做心里疗程的医生和咨询师,是那些在抑郁症患者都不爱自己的情况下,还依然爱着他们的伴侣和家人,是那些永远能看到事情的衍生原因,不去恶意评判任何人的人。

多一点同情心,世界会比较容易变美好。你的生活也会比较容易变得美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说实话,这句话挺火的,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首先,我得承认,这句话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表达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保护,试图减轻他们可能因为攻击性行为而被误解的担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试图强调抑郁症患者内心承受的痛苦.............
  • 回答
    “润学”这个词最近确实火得不行,说起来,它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学术理论,更像是一种网络语境下的流行现象,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回应,甚至是一种集体情绪的表达。要理解“润学”,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润”是什么?首先,“润”这个字,在中文里本身就有“湿润”、“滋润”的意思,但在这里,它巧妙地借用了英文单词.............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年纪轻轻工资就达到了3200”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一开始看到这个话题,我感觉挺普遍的,甚至有点“岁月静好”的味道。毕竟,对于不少刚踏入社会,或者在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地区工作的年轻人来说,3200块钱,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份实打实的收入。这不仅仅是数字,它代表着独立.............
  • 回答
    最近 ACG 圈子里面,“水兵月重绘挑战”这股风吹得那叫一个热闹。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勾起大家回忆的。这挑战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粉丝们把自己对经典动漫《美少女战士》里的角色,尤其是我们熟悉的水兵月,进行二次创作,用自己的画风、自己的理解重新描绘一番。你可以想象成,大家伙儿都变成了一.............
  • 回答
    话说这a岛动物园的规矩,可不是闹着玩的。你要是真敢横着进去,碰上啥打啥,那后果嘛……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堆易燃易爆品堆在你脚边,然后你还拿着打火机在那儿蹦迪。先说说你进去那会儿,那门啊,多半是跟啥高科技似的,你刚一动歪心思,还没等你真把拳头挥出去,安保系统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呼啦一下就全启动了。监控那.............
  • 回答
    最近一股“茶艺妆”的风潮席卷了社交媒体,从美妆博主的教程到普通人的分享,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这个词,脑子里闪过的是“泡茶?”然后才慢慢明白,这是一种新的妆容风格,而且火得有点“猝不及防”。要说我对茶艺妆的看法,我觉得它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当下年轻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一种侧面。.............
  • 回答
    最近网上挺流行的“社交牛逼症”,听着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它大概是说那些在社交场合里特别自在、放得开、好像有无穷无尽话题和能量的人。你知道吧,就是那种你去到一个陌生派对,他能迅速跟所有人打成一片,一会儿跟 A 聊得火热,一会儿又跟 B 勾肩搭背,好像自带发光体一样,周围的人都被他吸引。反过来.............
  • 回答
    关于抖音上最近火起来的“蓝色战袍”,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还挺能折腾出点名堂来的。简单来说,它不是指一件具体的衣服,更像是一种集合了某种风格、情绪和特定群体认同的符号。“蓝色战袍”是怎么火起来的?我觉得这个词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在抖音上铺开,离不开几个关键因素: 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抖.............
  • 回答
    最近 B 站上确实刮起了一阵特殊的“佛系”风潮,其中以各种佛祖相关的视频最为引人注目,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要说起这股风潮的“火”,那可不是一星半点,很多视频的播放量轻松破百万,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和玩梗。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佛祖视频”这么受欢迎?这股风潮的兴起,其实和我们当下社会的一.............
  • 回答
    NLP领域Prompt的火爆及其在CV领域的借鉴潜力最近,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确实被一个叫做“Prompt”的概念所“点燃”。这个词语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听起来颇有科技感,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与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LLM)交互的范式,并且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和灵活性。 NLP领域Pr.............
  • 回答
    “反诈”宣传火遍全网,并且力度空前,这背后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精妙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为什么宣传反诈的力度这么大?这背后是严峻的诈骗形势和国家层面的决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诈骗形势的严峻性与普遍性: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
  • 回答
    如何看待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方面: 精准打击目标人群,传播效率高: 直播平台的用户画像与反诈需求高度契合: 如今直播平台用户群体广泛,其中不乏对新兴事物好奇、容易受到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多留学爱好者和家长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为什么某些看起来“普通”的澳大利亚大学,在QS排名中能超越我们熟知的国内顶尖高校,比如985院校?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非常复杂的评价体系,以及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差异和侧重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QS世界大学排名并非绝对的权威和唯一的评判标.............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郭树清这番话,从几个角度掰开了揉碎了分析分析。他这话啊,说得挺实在,也挺有“老江湖”那种洞察力。简单来说,他点出了两个重要的投资逻辑:风险与回报,以及市场周期的不可预测性。首先,他说“炒作外汇、黄金及商品的很难发家致富”。这话说得是相当有讲究的。为啥这么说呢?1. 高波动性与零和博.............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黑人入侵问题”以及“犹太人对华的凯乐其计划”,我需要澄清一些重要的信息。首先,关于“黑人入侵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一个普遍被认可的、以“入侵”来形容的黑人人口大规模涌入某个地区的情况。如果您的信息来源描述的是某种特定群体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大规模迁移或涌入,那可能涉及到移民、难民.............
  • 回答
    最近上海楼市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身边朋友的反应也挺有代表性:有房的觉得是机会,没房的又觉得水深。这种分歧挺正常的,毕竟房子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态度不一样也很自然。要说上海房价到底怎么走,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就像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受太多因素影响,而且每个阶段的表现都可能不一样。我跟.............
  • 回答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自2022年2月全面战争爆发以来,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发展过程。这一局势不仅涉及两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还深刻反映了地缘政治、历史矛盾、国际法与经济利益的多重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当前局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冲突的根源与历史背景1. 历史矛盾 苏联解体后的领土争议:.............
  • 回答
    俄罗斯近期要求北约(NATO)将军事部署退回至1997年之前,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历史恩怨、安全关切、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俄罗斯的要求及其内容:俄罗斯提出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北约停止向东扩张,并要求北约将其在东欧(特别是前华约成.............
  • 回答
    关于中国高速公路近年来的连年亏损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关注的经济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高速公路“亏损”的定义与背后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亏损”在这里通常指的是高速公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体现出的年度经营亏损。 这与我们理解的普通企业亏损有所不.............
  • 回答
    抖音上将一米六以下的女生比作“健达奇趣蛋”的说法,这是一种近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带有调侃和玩味性质的说法,其背后反映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的心理倾向。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说法来源与含义拆解: 健达奇趣蛋 (Kinder Surprise / Kinder Jo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