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最新 QS 大学排名中个别很水的澳大利亚大学排在 985 之前?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多留学爱好者和家长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为什么某些看起来“普通”的澳大利亚大学,在QS排名中能超越我们熟知的国内顶尖高校,比如985院校?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非常复杂的评价体系,以及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差异和侧重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QS世界大学排名并非绝对的权威和唯一的评判标准,它有自己独特的评价维度和侧重点,而这些维度可能与我们对大学“实力”的直观感受不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这个问题:

一、 QS排名的评价维度:理解“水”与“不水”的定义差异

QS排名主要考察六大指标,每一项都对最终的排名结果有显著影响:

学术声誉 (Academic Reputation) 40%: 这是QS排名中最重的权重。它通过对全球学者进行调查来评估大学的声望。这里的“声誉”更多的是指在国际学术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为什么澳洲大学可能得分高? 澳大利亚拥有几所历史悠久、研究实力强劲的大学,例如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这些大学在许多优势学科领域(如工程、医学、商科等)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在长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中,它们在“学术声誉”上的积累是比较可观的。
国内985的挑战: 虽然国内顶尖985院校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们在“全球学术声誉”的调查中,可能受限于语言、传播渠道以及国际学术界对这些院校特定学科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得分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其实际科研水平。而且,这个指标也容易受到“人情投票”和“学术圈子”的影响。

雇主声誉 (Employer Reputation) 10%: 这个指标评估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是通过对全球雇主进行调查来完成的。
为什么澳洲大学可能得分高? 澳大利亚的大学普遍非常注重职业导向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它们的课程设置往往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毕业生在国际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英联邦国家和亚洲地区。
国内985的优势与劣势: 国内985院校毕业生在中国本土的就业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很多毕业生进入了国家重要部门、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但要说在“全球雇主”中的声誉,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积累和传播。

师均论文引用数 (Citations per Faculty) 20%: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大学在科研产出上的效率和影响力,即每个教师平均能发表多少被引用的论文。
为什么澳洲大学可能得分高? 一方面,澳洲大学的研究人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发表率和国际合作水平,这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另一方面,部分澳洲大学在特定研究领域(如矿业工程、环境科学等)拥有全球领先的研究成果,自然能获得较高的引用。
国内985的挑战: 虽然国内985院校的科研产出总量非常惊人,但考虑到庞大的教师数量和一些研究领域可能存在“短平快”的研究模式,平均到每个教师的论文引用数可能不一定能“跑赢”一些在特定领域深耕、研究成果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澳洲大学。

师生比例 (Faculty Student Ratio) 20%: 这个指标反映了学校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学生获得的个性化关注程度。比例越低,说明教师越多,学生越能得到更多关注。
为什么澳洲大学可能得分高? 相比于国内一些大型综合性大学,许多澳大利亚大学的规模相对较小,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的比例可能更具优势。这意味着学生有机会与教授有更多互动,获得更精细化的指导。
国内985的劣势: 国内许多985院校由于招生规模较大,师生比例往往是一个挑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可能在采取各种措施,但这在排名指标上直接体现为劣势。

国际教师比例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 5%: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大学吸引和留住国际教师的能力,体现了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和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能力。
为什么澳洲大学可能得分高?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其高等教育体系也非常国际化,积极吸引和招聘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因此在这一项上通常表现出色。
国内985的挑战: 尽管国内高校也在大力推进国际化,吸引国际师资,但相较于澳洲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可能在比例上还有差距。

国际学生比例 (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 5%: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能力,同样体现了学校的国际化程度。
为什么澳洲大学可能得分高?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以其高质量和国际化的吸引力,一直是全球留学生的热门目的地,因此在国际学生比例上自然占据优势。
国内985的挑战: 国内高校也在努力吸引国际学生,但整体的国际化程度和吸引力相比澳大利亚成熟的留学市场,仍然有提升空间。

二、 “水”与“不水”的相对性:视角决定评价

我们通常认为的“水”可能是指:

教学内容“水”: 例如课程难度不高、理论脱离实际、毕业要求宽松等。
学术产出“水”: 例如论文质量不高、引用率低、研究成果缺乏原创性等。
就业前景“水”: 例如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等。

而QS排名所衡量的,很大程度上是大学在国际学术界和全球就业市场中的声誉与影响力,以及研究效率和国际化程度。

澳洲大学的“不水”之处:
研究实力: 很多澳洲大学在某些特定学科领域(如前文提到的矿业、环境、部分工程学科、甚至某些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实力是世界顶尖的,拥有很多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教授和研究项目。
国际化视野和教学: 澳洲大学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更符合国际化教育的理念。毕业生在海外就业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
科研投入与效率: 澳洲政府对高等教育和科研有持续的投入,大学的研究环境和资源相对较好,这有助于提高科研产出和效率。

国内985的“水”与“不水”:
“不水”之处: 国内985高校拥有中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和最优秀的学生群体,在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在某些前沿学科的研究上,国内985的实力早已不容小觑,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国际顶尖水平。
“水”的可能表现(相对而言):
师生比例: 学生数量庞大,导致个体关注度下降,某些课程可能更偏向于大班授课和理论灌输,而较少有深入的互动和个性化指导。
部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虽然总量惊人,但部分学科的论文发表和引用可能更集中在国内,国际学界的认知度有待提升。
教学方式的创新: 有些高校的教学方式可能还未能完全跟上国际前沿教育的步伐,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

三、 “个别很水的澳洲大学”的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QS排名中排在985前面的澳洲大学,大部分都是其本土的“八大名校”系列,例如: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 Sydney)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西澳大利亚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阿德莱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这些大学在澳大利亚本土都是享有极高声誉和实力的研究型大学,其整体实力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虽然在QS排名中,它们会根据上述指标的高低而有先后顺序,但将它们中的一些简单地称为“很水的大学”,可能是一种过于片面的判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个别”澳洲大学排名靠前,而国内某些985的综合排名相对靠后的情况呢?

1. 学科优势的侧重: 有些澳洲大学在某些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实力非常突出,而这些学科的国际声誉和论文引用数非常高,足以拉高其整体排名。而国内某些985大学可能在其他领域更强,或者整体发展更为均衡,但恰好在QS所侧重的某些指标上表现不如那些学科尖端的澳洲大学。
2. 国际化程度的差异: 如前所述,澳洲大学在吸引国际师生、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而这些是QS排名中占比不小的指标。国内高校近年来虽然在国际化方面飞速发展,但积累和基础仍需时间。
3. 研究效率与传播: 澳洲大学的研究成果更容易在国际学术界传播和被引用,这与其研究方向的国际热度、学术交流的便利性以及语言的优势有关。

四、 总结与建议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到:

理解排名的局限性: QS排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不是唯一标准。它侧重于研究、声誉和国际化,但对于大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体验、就业的本土适应性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的衡量相对较弱。
区分具体学科: 即使是同一所大学,不同学科的实力也可能存在差异。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更应该关注具体学科的排名和评价,而不是仅仅看综合排名。
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 中国的985高校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科研实力和教育水平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我们不能因为排名上的某些“错位”就否定这种进步。
理性看待“水”与“不水”: 很多时候,所谓的“水”是相对的,是不同评价体系下的不同解读。我们应该更全面地去了解一所大学的真实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标签。

总而言之,QS排名中某些澳洲大学能够排在一些国内985院校之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其在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均论文引用数、师生比例、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优势。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澳洲大学“很水”,也不意味着国内985院校就不如它们。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一种更开放、更理性的心态,去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评价体系,并结合自身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能说,我国目前的教育氛围养出了不少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 因为只有在中国,从小的教育氛围告诉你,越难考的大学越好。然而事实就是到了国际,大学的难进程度和大学的排名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举个美国的例子:像伦斯勒理工,伍斯特理工,罗斯霍曼这些学校你可能听都没听过,也没在排行榜上见过,甚至你可能觉得是野鸡大学。然而,进这些大学的难度,可能仅次于MIT,常春藤之类的学校,反而USnews上排名较高的UCSB会好进很多。

user avatar

只对比1949年以后:澳大利亚,不到3千万人口,至少拿了9个诺贝尔理科奖。“我们这里”,14亿人口,就出了一个屠呦呦。-------------- 如果说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水”的话,“我们”的“985”,简直是汪洋大海般的蒸馏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