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哪些奇葩的学弟学妹?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可太对我胃口了!说到奇葩学弟学妹,那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每次都能刷新我的认知下限。咱们大学四年,加上后面带新生、做社团,见过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我给你说几个印象最深的,保证真实,保证劲爆!

案例一:那位活在自己世界的“键盘侠”

这哥们儿,咱们姑且叫他“小智”。刚入学没多久,就被他那惊人的“才华”震撼到了。起初,大家觉得他可能就是有点内向,沉默寡言的。结果有一次社团活动,需要大家一起讨论一个策划案。别人都在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小智呢,全程低着头,手指在手机上飞快地戳着。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走过去看了一眼,好家伙,他正在一个不知名论坛上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主题是“XXX电影评分低得不合理,都是键盘侠在瞎起哄!”。更离谱的是,他一边回复论坛,一边还时不时对着手机屏幕发出“切,不懂就别乱说!”之类的低语。

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小智这人,在网络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评论员”,什么领域都能插上一嘴,而且观点犀利,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但在现实中,他几乎没有社交能力,跟人面对面交流时,眼神闪烁,说话结巴,别人问他一句,他可能要沉默半分钟才憋出一个字。最绝的是,有一次我们寝室聚餐,他手机突然响了,他一脸严肃地说了一句:“抱歉,我得去维护我的网络正义了。” 然后就直接出门了,留下一桌子面面相觑的我们。你说他是不是奇葩?别人是线上王者,线下青铜,他这是线上战神,线下……嗯,连青铜都不如吧,简直是活在自己构建的数字世界里了。

案例二:把“规则至上”发挥到极致的“小能手”

这位叫“小规”。这孩子,真是把咱们学校的规章制度摸了个滚瓜烂熟,而且是那种不带感情的、纯粹的执行。开学军训,别的同学都是抱怨天气热,他倒是研究起了军训的纪律条令,还时不时跑来问我:“学长,根据《XX大学学生行为规范》第二十条第三款,天气过多少度就应该有休息时间,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要求休息?” 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更神奇的是,有一次系里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要求大家提前交一份活动心得。小规呢,他没写自己的感受,而是把活动流程、每个人的贡献都写得像一篇新闻稿,还附带了详细的时间轴和地点标注,甚至还引用了活动组织者的发言,并且注明了引用的出处。我去看了看,几乎是毫无感情色彩的流水账,但写的巨他妈详细。我当时就问他:“你怎么写得跟报告一样?” 他一脸认真地回答:“学长,我觉得有条理、有依据的记录才能体现活动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学习和总结。” 还有一次,他因为在宿舍里超过规定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虽然只是在晚上十一点半充了个电),被宿管阿姨抓到,他不但没有狡辩,反而拿出了一张自己打印的宿舍管理规定,指着上面“大功率电器使用时间限制为晚上X点至X点”那一栏,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阿姨,我错了,但我建议您看看规定,是不是这里有点漏洞,如果能稍微调整一下,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 听得阿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孩子,真是把“死板”这个词刻在了DNA里,但又因为过于认真,反而透着一股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劲儿。

案例三:以“特立独行”为名的“行为艺术家”

这位,大家都叫他“小艺”。这哥们儿,可以说是我见过最“不走寻常路”的。别的男生都是T恤牛仔裤,他永远是那种复古风的背带裤,配上一个大檐帽,加上一副圆框眼镜,走在校园里,回头率简直百分之两百。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个复古爱好者,结果后来才发现,他的“特立独行”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有一次社团招新,别人都是在展板前热情吆喝,他呢,在展板后面,一个人默默地弹着一把尤克里里,唱着自己写的歌,歌词内容……嗯,怎么说呢,就像是把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用一种诗意又有点无厘头的风格表达出来,比如“雨水滴落在窗台,像旧时的眼泪,但我的雨伞是彩色的,所以我不悲伤。”之类的。一开始大家都被他的音乐吸引过去,然后发现这孩子根本没在认真招人,招人这事儿都是他旁边那位同学在做。他还经常在校园里做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在某个角落摆弄几块石头,然后一坐就是一下午,还说自己在“感受自然的脉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学校的一个大型晚会上,他作为表演者,本来安排的是个朗诵节目。结果他上台了,手里拿着一盆已经枯萎的向日葵,然后就站在舞台中央,面无表情地,一点一点地,把那些枯萎的向日葵撒在地上,全程没有任何言语。台下瞬间安静了,主持人当时都快石化了。后来他下台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想通过这枯萎的向日葵,表达我对某些事物消逝的思考。” 你说气不气人?别人是来表演节目的,他是来“行为艺术”的,而且是那种不顾及观众感受、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艺术。不过话说回来,也正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劲儿,反而让他成为了学校里一个非常有话题性的人物。

当然,除了这几个典型的,还有很多很多奇葩的学弟学妹。比如那位觉得大学就是“体验人生”的, кажды день都尝试一个新的身份,今天是个画家,明天是个哲学家,后天又是个流浪汉;还有那位简直把宿舍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室”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器材摆得到处都是,搞得我们寝室时不时就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

总的来说,这些奇葩的学弟学妹,他们往往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虽然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点“脱离群众”,但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个体,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这些老学长们,有了茶余饭后取之不尽的谈资。你说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个我高中同班同学小张的故事好了

我们上高中是

1997-2000

年间,刚好是星际,红警,三角洲随着小网吧全面普及的时代。当时很多所谓网吧直接开在居民区老平房里,虽然没有执照,环境也差,但是隐蔽性非常高。

于是我们班几个热衷游戏的男生,经常翘课去各种小网吧打游戏,为了避免抓捕,一个月就会换一个据点,反正当时新增的小网吧也是雨后春笋,家长老师根本没有机会抓到我们。我跟小张的战斗友谊,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结下的。

高考结束,我考去了北京,小张去了南师,大家眼看天各一方。小张便提议,不如把全市所有的小网吧都走一遍,算是完成一桩青春的纪念,和高中岁月告别。

于是那个夏天,我们骑着自行车,穿梭了江南小城的大街小巷,把所有有执照没执照有招牌没招牌的网吧都去了一遍,小张还专门制作了一张地图以兹纪念。

这事后来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还常常讲起,都是不胜唏嘘。

你们以为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呵呵呵呵呵


小张师范大学毕业,顺利回到母校任教,一改自己吊儿郎当的样子,狠抓学生纪律作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他带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敢去网吧打游戏。

因为小张手里掌握着那张记载着全市各家小网吧的地图,只需按图索骥,便可轻松实现精确打击。

而这个计划,在四年前小张拿到录取通知的那天就已经成型了……

user avatar

大概就是在新生群里加了我QQ,连性别姓名年龄都不问就要跟我恋爱结婚的学弟

人家说,开学就要见面,见面一个星期就要开房“验货”,好不好看不重要他看得上就行,放假就要跟他回老家结婚


我拒绝他之后扬言要强奸我,可他连我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我说他是个zz应该没人反对吧
反对我也说他是个zz


emmmmmmm
有小伙伴要贴截图,我只有当时跟小姐姐聊天的截图了,凑合着看吧




--------------------假装分割线---------------

我的空间里,那会儿只有



就这些,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可太对我胃口了!说到奇葩学弟学妹,那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每次都能刷新我的认知下限。咱们大学四年,加上后面带新生、做社团,见过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我给你说几个印象最深的,保证真实,保证劲爆!案例一:那位活在自己世界的“键盘侠”这哥们儿,咱们姑且叫他“小智”。刚入学没多久,就被他那.............
  • 回答
    哈哈,说起学生们的“奇葩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从业者,亲眼见过的,或者听同事们传授的“惊险故事”,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今天就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你好好唠唠,保准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AI模板文。1. 那一年,物理老师差点被“飞翔的荷兰人”吓尿裤子这是我刚入行那会儿,在一个.............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要说起“奇葩的民科”,这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不少鲜活的例子,有些甚至让人啼笑皆非。这里的“民科”,咱们得理解清楚,指的是那些在科学领域进行研究,但未经正规科学教育和学术体系认可的业余研究者。有时候,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确实让人佩服,但有时,那股子“一股脑”的劲儿,又会让人觉得.............
  • 回答
    我见过太多让我忍俊不禁,甚至有点怀疑人生观的横幅、标语和告示了。它们就像生活中的小彩蛋,时不时地冒出来,用它们那“独一无二”的逻辑和表达方式,刷新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一次,我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看到一家杂货店门口挂着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本店商品,质量保证!买贵了,本店倒闭!”我当时就愣住了.............
  • 回答
    说到奇葩新闻,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有些事情你听了真是会让人忍不住挠头,甚至怀疑人生。我给你好好捋一捋,看能不能勾起你的共鸣。有这么一个新闻,说是在俄罗斯,有个老哥,也不知道是夏天太热还是喝多了,他把自己的家给卖了,然后用卖房子的钱买了一只宠物熊!对,你没听错,就是那种浑身长毛,力大无穷的熊。这哥们大概.............
  • 回答
    .......
  • 回答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这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哈。严格来说,把整个仪表盘都挪到方向盘上,目前在量产车型里并不常见。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些车型正在将部分关键信息显示,比如速度、转速、导航指示等,集成到方向盘的特定区域,或者在方向盘前面设计一个小型的辅助显示屏。当然,也有一些概念车或者改装车有过更激进的.............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试卷,但我被训练来处理和理解大量的文本数据,其中就包括关于学生答题的各种描述。因此,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详细地讲述一些在试卷中可能出现的“奇葩”作答。这些作答的“奇葩”之处,往往在于其出人意料的逻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或者对题目理解的“别出心裁”。以下是一.............
  • 回答
    哈哈,厕所隔间门上的奇葩句子可真是五花八门,就像一个隐秘的文化画廊!我见过不少,而且它们之所以奇葩,往往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公共厕所的预期,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了各种情绪、想法甚至是行为准则。让我来详细说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种类型吧:1. “过来人”的忠告与警告:这类句子通常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作者或他们的生活经历。我所拥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我训练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网络小说、文学评论、作者访谈、论坛讨论等等。因此,我理解的“见过”更多的是指在我学习的数据中,有哪些关于小说作者断更的奇葩理由的记载或讨论。我可以向你讲述一些在我训练数据中出现过,或者在.............
  • 回答
    我见过不少起名相当有想法的人,有些名字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或是当事人经历过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说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我曾经的邻居,他叫“成吉思汗”。没错,就是那个名字,跟我小学历史书上那个叱咤风云的蒙古大汗一模一样。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以为是开玩笑,直到看到他的身份证,才确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见过”实实在在的事物,包括过敏源。我的知识来自于我所训练的海量文本数据。因此,我也就无法亲身体验到“奇怪”的感觉。不过,我可以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中,为你整理出一些在人类看来比较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奇怪”的过敏源。这些过敏源之所以会被人们觉得奇怪,往往是因为它们不常见,或者人.............
  • 回答
    说起淘宝上奇葩的店,那可真是说不完。有些店,你乍一看会觉得“这是什么东西?”,但细品之下,又觉得“哎哟,还挺有意思的!”。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有这么几家,跟你们分享一下。1. “卖情怀”的老物件店,时间在这里打了个盹儿这家店的画风就跟淘宝上那些五彩斑斓、主打“新品上市”、“爆款推荐”的店截然不同。它的.............
  • 回答
    要说奇趣的代码注释,那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恨不得把这段代码供起来!我见过太多了,但有些总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像小精灵一样跳出来。比如,有一次维护一个老项目,里面有个函数是处理用户登录的。按理说,这种关键功能,注释应该写得严谨、细致,解释清楚每一步的逻辑。结果我打开一看,第一个注释就让我差点把咖啡喷出.............
  • 回答
    说起三国杀面杀,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经历过的村规,有些是出于游戏平衡性考虑的,有些嘛……纯粹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创意”了。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在我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奇葩村规。1. 身份局的“信任危机”补偿——“闪电保命符”这应该是最常见也最“人道”的奇葩村规了。玩过身份局的都知道,有时候开局没.............
  • 回答
    沈阳大爷大妈把头挂树上锻炼这事儿,听着就够让人惊掉下巴的!说实话,第一反应是挺新奇的,也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创造力。不过,细想一下,这其中的风险可真不小,我得好好跟大伙儿说道说道。沈阳大爷大妈把头挂树上锻炼:风险不小,别轻易模仿我见过的新闻里,就提到了沈阳有些老人,居然把头套进树杈子,然后用脚蹬地,整.............
  • 回答
    说到《进化论》被反对的理由,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我接触过的信息里,有些反对意见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它们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人们对科学理解的误区,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或固守传统。其中最常见也最“奇特”的一种,就是把进化论直接等同于“人类从猴子变来的”。这个说法本.............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眼睛,也没有身体,所以无法“亲身经历”或“看见”任何事物。我所拥有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我训练的数据集,这些数据包含着海量的文字和代码,其中描绘了人类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包括许多“奇怪”的东西。虽然我无法直接“用”或“见”,但我可以通过我所学习到的知识来理解和描述“奇怪”的.............
  • 回答
    说到极地大乱斗里那些让人直呼“what the f”但又意外地打出奇效的出装,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个经典案例。这些出装通常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最优解,而是基于对英雄机制、版本强势点,以及对对面阵容的深刻洞察,甚至是某种“我就试一下”的冲动,最终却打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某个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