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过的最大误区,莫过于制定太具体太详细的计划表。
几年前,有张清华特奖学霸(马冬晗)的计划表在网上引发关注。马师姐把一天24小时分为了13块,每个时间块都有对应的明确任务。
我深感佩服,便效仿设定了以2小时为单位的计划表。后发现行不通,不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也无法估计好完成某项任务的所需时间。
试行一段时间,发现难以为继,于是放弃。感慨到自己和马师姐的差距,也好奇世上真有人能够制定如此详细的计划表行事吗?
直到我研究生期间,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马师姐,才解决了这个疑问。马师姐告诉我,网上流传的并不是她的计划表,而是记录表。她提前打好空白的表格,然后每天晚上填入今天所做的工作。
细想之后,发觉这才是更科学的方法,我们不但要为未来做规划,同时也要为过去做总结。未来的规划不需详细,但过去的总结可以细致,并以总结指导规划,形成良性循环。
占坑,之后更新点自己的心得。
最常见的误区是以为时间管理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完全错误。
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时间管理智慧必须是建立在与资本家进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
否则你的时间只有资本家管理,轮不到你自己管理。
学好上班摸鱼的技巧。把被迫卖出去的时间再一点点抠回来。再用这些时间提高自己与资本家的议价资本。
这不仅能有效地帮助你管理时间,而且还能增强你的动力,鼓舞你的斗志。因为上班摸鱼成了一种人生理想。上班摸鱼不再是消极的偷懒,而成了一种积极的抗争。
觉得时间不够,时间总有剩余。觉得时间充足,时间往往不够。
觉得很多事情都重要,事情只会越来越多。觉得眼下的事情最重要,事情会总能一件件干完。
你不管理时间,时间是一分一秒过去,你管理它,它也是一分一秒过去。与其费心管理时间,不如集中精力做完眼下的事情。许多时间都是浪费在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中断上面,手上的事情一旦中断,你要继续的时候就得重新整理思路,进行准备,甚至还会造成差错。做事的时候一心一意,减少中断和错误,就是最合理地利用时间,上午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今天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最后花的时间肯定比拖到明天要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