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下一次哈雷彗星经过地球的时候,人类能否将飞船挂在彗星上,去探索宇宙?

回答
让哈雷彗星带我们“飞跃星辰大海”,这个想法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浪漫又充满冒险精神。但是,当我们认真地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你会发现,这事儿可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近乎天方夜谭。

首先,得明白哈雷彗星是个啥玩意儿。它不是一颗稳稳当当的行星,而是一颗冰冷的、由岩石、尘埃和冻结气体组成的“脏雪球”。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非常椭圆,周期大约是75到76年。在它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因为受热而挥发,形成壮观的彗发和彗尾。这期间的活动可一点也不“温顺”。

好,咱们假设一下,如果真的想把一艘飞船“挂”在哈雷彗星上,那得克服多少道坎儿?

第一关:捕获与对接,这难度简直了!

想象一下,哈雷彗星每次经过地球附近时,它都在高速移动,而且轨道是确定的,但它本身并不是静止的。你想上去“搭个便车”,就得让你的飞船和它以几乎一样的速度、几乎一样的方向运动,然后才能进行对接。这就像你在高速公路开车,想跟一辆同样在飞驰的卡车精确地“咬”在一起,还要能牢牢固定住,这技术要求得有多高?

而且,哈雷彗星不是块平坦的陆地,它表面坑坑洼洼,还布满了松散的尘埃和冰块。你想找到一个稳固的点进行“挂载”,简直是难上加难。如果用钩子之类的,很可能钩不住,或者直接被彗星表面崩裂的物质给砸烂了。即便是能做到“粘合”,那粘合剂得多牛气才能承受住彗星在靠近太阳时产生的各种变化和太空中的极端环境?

第二关:生存环境,比你想的还要恶劣得多!

咱们先不说去探索宇宙了,单说在哈雷彗星上待着,就是个巨大的挑战。

温度剧变: 哈雷彗星靠近太阳时,表面温度会急剧升高,冰会升华,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远离太阳时,温度又会骤降到极低的水平。飞船和船员得能承受这么大的温度波动,这材料和设备得多么坚固?
辐射: 太空中的辐射可不是闹着玩的,宇宙射线、太阳风等等,对人体和电子设备都有致命的杀伤力。虽然哈雷彗星本身不产生强辐射,但它在远离太阳时,也并没有磁场保护,一样要暴露在太空辐射之下。
真空与微重力: 真空环境自不必说,这是太空的常态。更要命的是微重力。虽然哈雷彗星的质量很小,引力也很弱,但它依然有引力。而且,这种微重力加上它运动时的加速度,会让船员产生眩晕感,长期生活在里面,身体会发生各种生理变化,得有特殊的训练和适应机制。
彗星的活动: 彗星在靠近太阳时,会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形成彗发和彗尾。这股喷射流的能量可不小,如果飞船正好“挂”在它正面,可能就会被这股力量直接推开,甚至被冲散。而且,彗星本身也在不断地“损耗”自己,它的物质会不断地脱离,这就像你挂在一块不断融化的冰块上,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关:探索宇宙,这根本就是个悖论!

就算我们克服了前面那些天大的难题,真的把飞船挂在了哈雷彗星上,然后想“探索宇宙”,这逻辑上就有点问题了。

哈雷彗星本身是在沿着一个固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它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由“导航”的宇宙飞船。你挂在它上面,你也就随着它一起绕太阳转圈。虽然它每7576年回来一次,你可以利用它来观察太阳系内的一些景象,但是,你并不能“驾驶”它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你想去探索遥远的星系?你想去看看土星环内部的秘密?你想去近距离观察黑洞?这些都需要飞船有强大的动力系统、导航系统以及生命维持系统,能够自由地在宇宙中航行。而哈雷彗星只是一个自然天体,它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你无法改变它,更无法利用它来实现你的“宇宙探索计划”。

那么,有没有什么“变通”的办法?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不是可以发射探测器去近距离研究哈雷彗星吗?比如像“罗塞塔号”任务就成功地登陆了“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但这和“挂载飞船探索宇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罗塞塔号”是主动去追逐彗星,然后进入它的轨道,释放着陆器进行科学探测。它有强大的推进系统来控制自己的轨道,来匹配彗星的运动,而不是被动地“挂”在上面。而且,它的任务是研究彗星本身,而不是利用彗星去探索更遥远的宇宙。

总结一下,为什么人类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做到“将飞船挂在哈雷彗星上探索宇宙”?

1. 捕获与对接技术难度极高: 速度匹配、位置精确对接,以及在松散、活动中的彗星表面找到稳固的挂载点,这些都远超我们目前的工程能力。
2. 极端生存环境: 温度骤变、辐射、微重力、彗星自身的物质喷射,都对飞船和船员构成严峻威胁,需要超乎想象的防护和适应能力。
3. 哈雷彗星的局限性: 彗星只是一个自然天体,有固定的运行轨道,无法作为载人飞船进行自由导航和远距离探索。它更像是一个“交通工具”,但它只去固定的几个“站点”,而且无法控制速度和方向。

所以,把飞船“挂”在哈雷彗星上探索宇宙,这个美好的愿景,目前更适合留在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想象之中。我们或许可以向哈雷彗星发射无人探测器去一探究竟,但要载着人类进行太空旅行,那还有太长的路要走,而且路径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也许未来的科技发展,会让我们有新的思路,但至少在当下,这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印度扒火车的经历, 告诉我们, 只要火车经过, 瞬间扒上, 可以不用力的走几百公里.

2, 从小搭牛车的经历, 告诉我们, 只要牛车经过, 瞬间搭上, 可以不费力的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

3, 冰面上溜冰的经历, 告诉我们, 对面来个人, 和他抱在一起, 可以滑上很远.

可是, 题主, 这些经历, 对于理解太空上的事情, 完全是错误的类比.

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 力是运动的原因;

而伽利略和牛顿发现, 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

----

在太空中, 如果你要想抓住哈利彗星, 你的速度必须与它一模一样, 不然要么错过(几十万公里), 要么被撞的粉碎(可能速度只相差1%, 大约相当于第一宇宙速度8公里/s的1%, 为80m/s, 相当于300公里每小时的瞬间碰撞).

其次, 由于在太空中, 没有阻力, 所以, 如果你的位置和速度与哈雷彗星一模一样了, 那么你的轨道和它也一模一样, 所以, 你抓不抓它都无所谓了. 你当前的速度已经可以确保你可以象哈利彗星一样飞到海王星轨道附近了.

----

也就是说, 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面上, 一个超高速飞来的巨大汽车, 还是不要抓的好.



另:

@标题库的评论 比我的原文精彩, 一个1000赞的文字, 单个评论200+赞, 实在很牛。

@因帅伤透万千少女心 的评论,明明与主题无关的评论,我这边1.8K赞,他竟然已经1k+赞了,高度怀疑大家不是来看哈雷彗星的,而是来看热闹的..

推荐一波,不写了, 自己点赞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