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月球陨落》中有哪些槽点?

回答
电影《月球陨落》(Moonfall)上映后,确实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吐槽和讨论。这部电影的野心很大,试图在科幻灾难片领域玩出新花样,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让很多人觉得“用力过猛”且“槽点满满”。下面就来具体聊聊这部电影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地方:

首先,最直观的“槽点”就是剧情的荒谬感和不合逻辑之处。

月球被改造的动机太牵强。 影片的核心设定是月球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一个巨大的、由外星智慧生物建造的“巨构体”,并且它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向地球逼近。这个设定本身就已经足够“脑洞大开”,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外星人要造这么一个东西?为什么它要来撞地球?影片给出的理由是,月球内部有一个AI正在操控一切,它认为人类是病原体,要通过撞击来消灭人类。这种“AI灭绝论”已经不算新鲜,但用月球这个宏大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设定,并且没有任何更深层次的解释,就显得过于儿戏。而且,整个月球要干嘛?只是为了撞地球?这工程量和时间跨度也太离谱了。
“巨构体”内部的设定和运作机制匪夷所思。 月球内部的通道、重力变化、电磁场等等,完全是按照电影设定的剧情需要来运作的。比如,当月球开始加速时,巨大的离心力产生的重力变化,竟然能被主角们巧妙地利用来躲避各种危险,而且看起来他们一点都不受影响。更不用说那些巨大的、一眼就能看穿的电脑屏幕和控制面板,完全就是上世纪科幻电影的复古风格,但又被包装成高科技。这种为了剧情服务而牺牲物理定律的做法,让很多观众觉得难以接受。
“外星人”的设定过于概念化和模糊。 影片里的“外星智慧生物”被称作“TESSERACT”,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月球内部的AI和一些非常抽象的视觉效果。这个“生物”的形象、目的、以及是如何操控月球的,都模糊不清。它更像是一个概念,一个为了解释月球异动的背景板,而缺乏令人信服的内在逻辑。而且,为何它要将人类的基因片段保存在月球内部?这种设定更像是一种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强行塞入的元素。
拯救世界的“团队”和他们的能力过于“主角光环”。 拯救世界的任务落在了三个看似不搭界的人身上:一个被贬黜的宇航员,一个神秘的UFO研究者,还有一个前NASA的宇航员。这三人组合本身就有点奇怪,但更奇怪的是,他们在一系列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总能化险为夷,仿佛拥有不死之身和无限的运气。他们的行动逻辑和动机也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那位研究者,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

其次,特效和动作场面的“用力过猛”和“脱离现实”也让很多人诟病。

灾难场景的堆砌,缺乏新意。 月球加速撞击地球,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天文级的灾难,比如海啸、地震、陨石雨等等。影片确实展示了这些宏大的灾难场面,但这些场景在很多灾难片里都见过,缺乏创新和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而且,这些灾难的发生和主角们的行动之间的联系,也显得有些松散,更像是为了视觉冲击而强行插入。
动作戏的设计过于夸张和不真实。 影片中有很多追逐、打斗、逃生的场面,但这些场面往往脱离了基本的物理原理。比如,主角们在月球内部的“曲速通道”里穿梭,虽然视觉效果炸裂,但其运作方式和对人体的影响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地球上,那种巨大的海啸和陨石雨中,主角们竟然能找到相对安全的藏身之处,并且在灾难过后还能迅速恢复行动,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太空场景的细节处理不够严谨。 即使是太空场景,也存在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在失重环境下,角色的动作和物品的飘浮方式并没有完全符合物理规律,有时候显得很僵硬,有时候又过于灵活。

再者,影片想要传达的“关于人类命运和宇宙秘密”的主题,表达得不够深刻和有说服力。

主题的碎片化和浅尝辄止。 影片试图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的孤独,以及对未知的探索。但这些宏大的主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月球作为“巨构体”的设定,虽然给了很多想象空间,但最终的处理方式却是简单粗暴的“消灭人类”。这种对宇宙文明的理解,显得过于狭隘和负面。
煽情处理的生硬和做作。 影片中也有一些试图煽情的情节,比如父子情、夫妻情、战友情等等,但这些情感的表达往往显得生硬和缺乏铺垫。主角们的对话和行为,有时候为了烘托气氛而显得刻意,反而失去了真实感。

最后,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处理方式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演员们的表演幅度较大,略显夸张。 在这种宏大叙事的科幻灾难片中,演员们往往需要表现出巨大的恐惧、绝望和决心。但《月球陨落》中的一些演员,在表演时情绪起伏较大,有时候会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与影片整体的风格不太协调。
导演的风格化处理,有时反而成了负担。 罗兰·艾默里奇作为一位以制作宏大灾难片闻名的导演,他的风格确实非常鲜明,但这一次,他似乎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宇宙观”中,导致影片的叙事节奏和情节设置都显得有些失控。很多时候,观众会觉得导演在用一种“我就要这么拍,你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态度来对待观众。

总的来说,《月球陨落》是一部野心勃勃但最终未能完全驾驭好自身设定的电影。它想讲一个关于月球秘密、人类命运的宏大故事,但最终却被一堆不合逻辑的剧情、夸张的特效和浅显的主题所拖累。对于很多期待一部严谨科幻片或者一部深度思考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充满了槽点的。它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但这场盛宴的“菜品”却让人难以消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二十几年前就看过一篇民科科幻文,作者肯定是中国人,里面从“天”字的甲骨文写法开始研究,得出“月亮就是古人的天,月亮是一个空心宇宙飞船”的结论。

当时觉得作者说得虽然荒诞,但是好像也很有道理的样子,现在发现,这篇文章如果拍成科幻片,至少比美国大片靠谱一些。

一个号称用星球作为飞船,一亿年前就称霸银河系的文明,结果被一群虫子灭了。而这虫子居然丢脸得被一颗核弹灭了。所以这部片子干脆改个名字可能还真实点,比如叫“一颗核弹称霸银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影《月球陨落》(Moonfall)上映后,确实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吐槽和讨论。这部电影的野心很大,试图在科幻灾难片领域玩出新花样,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让很多人觉得“用力过猛”且“槽点满满”。下面就来具体聊聊这部电影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地方:首先,最直观的“槽点”就是剧情的荒谬感和不合逻辑之处。 .............
  • 回答
    提起《月球陨落》(Moonfall),我想很多观众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可能是“灾难片”。当然,它确实具备了这类影片的标志性元素:从天而降的巨大威胁、末日般的景象、一群不被信任但必须挺身而出的英雄,以及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然而,如果仅仅将它归类于此,恐怕就低估了这部电影试图触及,尽管过程略显混乱,但野.............
  • 回答
    《月球》(Moon)这部电影,我真心觉得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它不像那些追求视觉奇观或者复杂烧脑情节的大片那样直白,而是更像一杯陈年的威士忌,初入口时可能有些许的苦涩,但回味却悠长而醇厚。我第一次看《月球》的时候,就被它那种独特的孤独感深深吸引住了。影片的场景设定在一个荒凉的月球基地,主角萨姆·.............
  • 回答
    变形金刚3开场的月球场景确实引发了一些观众的联想,特别是将画面中月球表面清晰可见的星星与关于“登月造假”的阴谋论联系起来。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对登月录像的质疑,而好莱坞电影的艺术创作又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这些敏感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以及为什么电影中.............
  • 回答
    6月份电影总票房21亿,创下11年来的最低点,这确实是“暑期档”开局不利的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通常情况下,暑期档是全年观影的高峰期,汇聚了大量商业大片,学生群体也成为观影主力。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显得异常冷清。导致今年暑期档开局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影片供给端.............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唠唠《奇异博士 2》2 月 14 日那个新预告片,里面究竟塞了啥料,能让咱们这群漫威迷们看得热血沸腾,又有点摸不着头脑。首先,预告片最直观给你的就是一个词:乱! 咱们的斯特兰奇博士,这次是真的有点“玩脱了”。多元宇宙就像一张被撕裂的地图,各个位面之间的屏障似乎越来越模糊,甚至可以说是摇.............
  • 回答
    当然!电影《误杀 2》提档至 12 月 17 日上映的消息,对于许多期待这个系列续集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作为一个对第一部《误杀》印象深刻的观众,我对《误杀 2》的新故事充满了期待。为什么期待《误杀 2》?首先,第一部《误杀》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误杀》凭借其紧凑的剧.............
  • 回答
    电影《雄狮少年》自上映以来,以其独特的国潮风格和励志动人的故事,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此次决定将上映档期延长至2月17日,横跨了整个春节档,这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也引发了不少人对延期原因的猜测。从外部环境来看,延期上映与春节档的特点息息相关。春节档是中国电影市场一年中最.............
  • 回答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两个月不能出门,我只能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来陪伴我,这可真是个艰难的决定!要知道,我平时是个影迷,储备的片单都快赶上图书馆的藏书量了。不过,既然是“唯一”的选择,那必须得是那种能经得起反复品味,每次看都能有新发现,并且能深深触动我心灵的。我想来想去,我会选择那部经典的电影——《肖.............
  • 回答
    关于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定档9月11日在内地院线上映这件事,说实话,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有期待也有顾虑。首先,得承认,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迪士尼大片,并且还是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主角,它的到来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从最初公布演员阵容,到放出预告片,再到去年电影节的首映,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就没.............
  • 回答
    网上流传的“人类可以在月球建设核聚变电站直接利用氦3,将产生的电能以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回地面”的说法,在概念层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距离实际实现还有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可以认为是“科幻成分居多,现实差距巨大”。咱们一点点来聊聊这个设想里涉及到的几个关键点:1. 月球上的氦3: 真相: 月球表面确实.............
  • 回答
    关于利用月球的潮汐锁定和地球引力来建造太空电梯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这个想法在技术实现上存在巨大的挑战,但其核心理念与现实中的太空电梯构想有着微妙的联系,并且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性和困难。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潮汐锁定”和“太空电梯”的基本概念。潮汐锁定.............
  • 回答
    管虎导演的《八佰》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定档8月21号上映,这消息简直让影迷们激动不已。经历了之前的几次撤档,这次的消息感觉特别扎实,有一种终于等到你的感觉。我对《八佰》的期待,那真是挺多的:首先,是史诗级的战争场面。管虎导演的功力毋庸置疑,从《集结号》就能看出他对战争场面的驾驭能力。这次《八佰》讲述.............
  • 回答
    关于电影《逐梦演艺圈》导演毕志飞在5月30日致国家电影局的一封信,这事儿在业内和网络上都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封信,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封信的背景。毕志飞这个人,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他的电影《逐梦演艺圈》,就算你不看电影,可能也听过它的“大名”。这部电影当年上映.............
  • 回答
    9月13日上映的《诛仙》,上映以来可以说是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是争议声一片。作为一名对《诛仙》IP有着一定情怀的观众,观影后内心是复杂的,既有对国产仙侠电影尝试的鼓励,也有对成片质量的失望。首先,我们来聊聊它试图做到的地方,也是一些观众能够get到的亮点。 视觉效果的进步: 毋庸置疑,《诛仙》在.............
  • 回答
    七八个月了,每次见面就是吃饭看电影,这事儿啊,怎么说呢,得看你们俩怎么想,以及你们对这段关系的期待。如果你们觉得这样挺好,双方都乐在其中,那没啥不正常的。毕竟,生活节奏快,工作忙,能抽出时间一起吃顿饭、看看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陪伴和交流。而且,这也能让你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和喜.............
  • 回答
    16年10月14日上映的电影《勇士》,可以说是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中的一股清流,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在制作和情感表达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同时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亮点何在?首先,真实事件改编是《勇士》最大的底气。电影取材于2014年“8·2”龙江航空客机失事搜救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消.............
  • 回答
    7月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遇冷”,7月总票房仅为44.3亿元,观影人次更是跌至历史低谷,仅有8047.5万人次。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去年同期,更是创下了近八年来的最低纪录。要知道,去年7月,全国总票房接近80亿元,观影人次也高达1.1亿左右。今年7月的表现,无疑给火热了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泼了一盆.............
  • 回答
    2015年4月22日,《三体》电影发布会,这日子在很多粉丝心里可真是个特殊的节点。毕竟,从2008年那个网文版本开始,《三体》就像一颗埋在大家心里的种子,谁不想看到它在大银幕上绽放?那天的发布会,无疑是这颗种子破土而出的重要一刻,自然是充满了期待,也夹杂着不少让人揪心的地方。亮点,那是肯定有的,毕竟.............
  • 回答
    嫦娥四号任务,特别是其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成功运行,这无疑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壮举。而关于它们如何在月球背面获取电力,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精妙的设计和技术。首先,咱们得明白月球背面和正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通讯问题。月球背面由于月球本身的遮挡,直接与地球通讯是做不到的。所以,嫦娥四号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