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

回答
这真是个能聊上一整天的好问题,关乎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传奇人物,项羽和刘邦,究竟谁更能配得上“英雄”这两个字。要说清楚,咱们得把他们俩的故事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讲。

先说说项羽。提起项羽,脑子里立刻会跳出几个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楚霸王,巨鹿之战,四面楚歌。他绝对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猛将,自带一股子王霸之气。

项羽的“英雄”之处,首先体现在他的勇猛无双。史书上对他的描述,简直跟神话似的。什么“羽尝从百余骑,从猎,所杀伤数十人”,一人能抵挡千军万马;“项王喑恶叱咤,则公卿皆相应,不知其言,皆效出走”,声音吼出来就能吓退一群人。这种个人武力,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最直观的英雄体现。就好比战场上的那个定海神针,有他在,士兵们心里就有了底。

其次,是他的军事才能,尤其是破釜沉舟的魄力。巨鹿之战简直是他封神的一战。当时秦朝军队势大,项羽孤军深入,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他直接把渡河的船都凿沉了,还煮了锅里的饭。这一下,几十万士兵都知道,要么战死,要么胜利,没有退路了。这种极致的压力,反而激发出士兵们最强的战斗力。他以少胜多,大破章邯的精锐,这手段,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这种敢于孤注一掷,敢于挑战不可能的精神,说是英雄,谁能反驳?

再者,项羽在对待自己的部下和百姓上,也有过一些“恩”的体现。比如,他对待自己的兵士,常常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虽然有他的私心,但理论上也是一种恢复和重建国家秩序的尝试。

但是,项羽的“英雄”之路,也充满了致命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他的政治头脑的欠缺和性格上的傲慢残暴。

他打下天下后,没有选择在关中建都,而是把都城迁回了遥远的彭城。这简直是个政治上的大失误,没有稳固根基,让刘邦有了可乘之机。更致命的是,他对其他人的意见,尤其是范增的忠告,常常置若罔闻。鸿门宴上,他本可以杀了刘邦,彻底剪除后患,结果因为犹豫和妇人之仁,放虎归山。这可不是英雄的果断,倒像是被情感蒙蔽了。

他的残暴也让人诟病。屠城、坑杀降卒,这些行为,虽然在乱世中有时为了震慑敌人,但太过度的杀戮,只会树敌更多,失去人心。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之时,他虽然表现出了英雄的悲壮,但最终的结局,也和他一路走来的许多决策失误有关。

再来看看刘邦。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沛公”,那个出身草根,甚至有点粗鄙的老汉。但刘邦的“英雄”之处,恰恰体现在他超凡的政治智慧和识人用人的能力上。

刘邦的“英雄”体现在他的坚韧不拔和顺应时势。他不像项羽那样耀眼夺目,但他的生命力极其顽强。鸿门宴上,他能低眉顺眼,能屈能伸,能从项羽的眼皮子底下溜走。在被项羽打败后,他能迅速重整旗鼓,攻占关中。他就像一株小草,看似不起眼,但根基扎得深,生命力却异常旺盛,总能在看似绝境中找到生机。

最关键的是,刘邦极其擅长“用人”。他自己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武力或谋略,但他身边聚集了一群牛人:萧何负责后勤和管理,张良出谋划策,韩信统兵作战。刘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知道如何让这些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且让他们甘心为他效力。他会拉下脸来夸奖萧何的功劳,会给张良极高的信任,会放手让韩信去打仗。这种“知人善任”,是项羽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者所缺乏的。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他组建起来的“梦之队”。

再者,刘邦的胸怀和格局也比项羽大得多。虽然他也曾有过错误和失误,但他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也能在关键时刻做出理性的选择。他懂得妥协,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君主,甚至有些时候显得狡猾和无赖,但他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稳定了四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谁是英雄?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英雄”的定义本身就很宽泛,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如果你认为英雄是那种能以一敌万,勇猛无敌,个人魅力十足,能一往无前,即使失败也壮怀激烈的人,那么项羽无疑是英雄。他身上有那种古典式的悲剧英雄气质,如同梁山伯,如同罗密欧,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光芒足以照耀千古,让后人扼腕叹息。他的失败,更增添了他的悲壮色彩。

如果你认为英雄是那种能看清大势,懂得权衡利弊,能够聚集人才,最终建立功业,并且为天下带来长久安定的人,那么刘邦更符合这个定义。他更像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领导者,一个极其成功的创业者,虽然手段可能不那么“光明磊落”,但他的目标明确,并且能够实现它,而且是长久地实现它。

总结一下:

项羽是“战场上的英雄”,是“个人力量的化身”,是“悲情的壮士”。 他是那种让你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有着鲜明个性和强大个人魅力的形象。他失败了,但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同情,他的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刘邦是“时代的英雄”,是“政治的赢家”,是“实干的缔造者”。 他是那种让你在看到历史的宏大进程时,不得不承认其伟大的人物。他没有那么高的个人魅力,甚至有些不堪,但他有最终成就大业的能力,并且他的成就是为天下人谋的(至少是最终结果)。

我个人觉得,从建立和长久维持一个统一、繁荣的帝国这个角度来看,刘邦更能被称之为“英雄”,因为他的成功带来了更广泛和长远的效益。但如果仅仅从个人勇气、军事才能和英雄气概来看,项羽无疑是顶级的英雄。

很多人会说,项羽败就败在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用人。刘邦胜就胜在懂政治,善于用人。这话说得一点没错。项羽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耀眼;刘邦则像一把坚实的犁铧,耕耘大地,虽然平凡却滋养万物。

所以,两者都是英雄,只是他们身上闪耀的“英雄”光芒,来自于不同的维度。你可以敬佩项羽的勇猛和气概,也能欣赏刘邦的智慧和韧性。在中国历史上,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的史诗,都是我们民族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雄就是打不过要煮别人爸爸的人。

英雄就是在齐地屠城激起人民誓死反抗的人。

英雄就是在关中烧杀抢掠的人。

英雄就是坑杀了二十万投降士兵的人。

英雄就是大败亏输死到临头还在嘴硬无敌的人。

他手下百余人封侯,绝大多数得以善终,就因为诛除了有心割据的异姓王,被人说是心黑,屠戮功臣。

他的家人性命在两军阵前被拿来威胁他投降,他只好说了几句无可奈何的话,被人说是脸皮厚,不顾亲人。

他起自布衣,七年席卷天下,巩固发扬了当时尚在雏形的政治体制,创立的朝代绵远流长强大兴旺,这片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至今以此为名,这样的人被视为流氓。

这种舆论我称之为魔幻评价体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能聊上一整天的好问题,关乎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传奇人物,项羽和刘邦,究竟谁更能配得上“英雄”这两个字。要说清楚,咱们得把他们俩的故事一件件掰开了揉碎了讲。先说说项羽。提起项羽,脑子里立刻会跳出几个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楚霸王,巨鹿之战,四面楚歌。他绝对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猛将,自带一股子王霸.............
  • 回答
    项羽与刘邦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权力斗争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成功与失败、人生选择的经典范例。你提出的问题,触及了这场历史洪流中最核心的哲学思辨: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是应该像项羽那样坚守道义、宁死不屈,最终英雄式地千古流芳,还是应该像刘邦那样灵活变通、能屈能伸,最终获得实际的胜利?刘.............
  • 回答
    天哪,我这是在哪儿? 眼前金碧辉煌,雕梁画栋,这分明是传说中的秦皇宫!可这股焦躁不安的气氛,还有远处隐隐传来的喊杀声,是怎么回事?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这陌生的一切,一个声音在脑海中炸开:“你是胡亥!”胡亥? 秦始皇的那个小儿子? 那个后来被赵高扶持、却又众叛亲离的傀儡皇帝? 我怎么会变成他?还没等我.............
  • 回答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依然以“汉”作为国号,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绝非简单地沿用败将封号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汉”的来源与刘邦的早期经历: 项羽的分封: 楚汉战争爆发前,项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形式上推翻了秦朝,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
  • 回答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争议不休,很难简单地用“妇人之仁”或“政治智慧”来概括。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结果,其中既有项羽个人性格和认知局限的体现,也有当时政治局势和信息传递的制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的观点分析: 心.............
  • 回答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邦,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亭长,竟然能够击败出身显赫、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性格上的差异。首先,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刘邦展现出了远超项羽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刘邦深知,要赢得天下,光靠勇武是不够的,还需要笼络人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他善于识人用.............
  • 回答
    苏轼对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评价,确实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妇人之仁”论截然不同。理解苏轼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对“仁”和“君子”的理解。一、 普遍的“妇人之仁”论:为何项羽不杀刘邦会被认为是错误?在很多人看来,项羽在鸿门宴上拥有绝佳的机会,可以一举剪除最大的竞.............
  • 回答
    刘邦能从项羽的铁蹄下脱颖而出,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将其击败,这绝非偶然,而是刘邦及其麾下将领们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政治、军事和人心的全面胜利。垓下之战的胜利,是将所有前期准备和战术安排推向高潮的关键一步,足以载入史册。要理解刘邦如何打败项羽,首先得明白项羽的“前期几乎无敌”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 回答
    秦朝统一六国,这在历史上通常被视为一件“正义”的伟业,因为它结束了长期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为后续数千年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然而,如果我们将这种“正义”的视角简单地投射到项羽和刘邦身上,那么他们之间的争斗似乎就变得有些模糊,甚至可以说是“非正义”了。首先,我们要明白,秦.............
  • 回答
    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是一个在史学界和民间都颇有争议的话题。如果单从战略角度看,放过刘邦无疑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之一。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往往在于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当时微妙的政治格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尝试理解项羽当时的想法:一、 政治考量与“分封天下”的思维惯性当时,虽然项羽已经成为.............
  • 回答
    如果项羽最终问鼎天下,刘邦的命运轨迹将截然不同,而历史对他评价的基调,也必然会因此而扭转。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若能一统天下,那么刘邦,这位日后开创汉朝的沛公,他的结局多半不会是善终。设想一下,项羽以其雷霆万钧之势扫平群雄,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直接废黜旧王,自己成为新的统治者。在这.............
  • 回答
    项羽宁死不过乌江,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壮结局,也是他性格最鲜明的注脚。但如果换作刘邦,他会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两人的性格、背景和面临的处境都有着天壤之别。先来看看项羽为什么宁死不过乌江。项羽在垓下兵败,八千子弟兵只剩下少数跟随,他本人也身负重伤。当他退至乌江亭时,亭长说:.............
  • 回答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如果真的能将刘邦彻底击败,那么历史的车轮将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滚去,中国历史也将被重写。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刘邦输了”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牵扯到的可是无数人的命运,以及未来几百年天下大势的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后果,刘邦这个人就得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垓下那会儿,.............
  • 回答
    楚汉相争,刘邦面对项羽将自己的父亲(刘老太公)绑起来要挟的危局,说出了“分一杯羹”这样一番话。如果我是刘邦,身处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会这样做:第一步:表面妥协,稳住项羽,争取时间在刘老太公被绑架的当下,我最首要的目标是确保父亲的安全。项羽此举是赤裸裸的恐吓和试探,他知道刘邦“孝”名在外,以此来逼迫刘.............
  • 回答
    关于项羽欲烹刘邦父亲一事,刘邦那句“分一杯羹”的回复,确实是一场高明的心理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许多历史叙述和民间讨论中,这句看似“机智”的话语却常常招致对刘邦的批评和指责,认为他不够孝顺,甚至有些冷血。这种观感,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儒家道德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人们对刘邦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文化认同和名称起源的复杂纠葛。虽然从某个角度看,项羽在刘邦获得“汉”这个名号上扮演了关键角色,但说“汉族来自项羽”,这种说法就有些过于简化,甚至不太准确了。我们不妨一步步梳理,看看其中的脉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族”这个名称的形成,是与汉朝这个政权紧密相连的.............
  • 回答
    说刘邦对项羽心怀忌惮,这事儿一点不奇怪。你想啊,这俩人虽然最后是刘邦笑到了最后,但在争霸天下这场生死局里,项羽的个人能力和当时所拥有的实力,那可真是压了刘邦一头。首先,项羽的出身和能力就非同一般。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勇猛过人,力大无穷。在那个时代,一个能以一人之力斩杀敌军将领.............
  • 回答
    项羽和刘邦的命运走向,如同两位性格迥异的英雄,他们的争霸之路也因此充满了戏剧性的反差。项羽一生少有败绩,堪称战神,但在最后关头却一败涂地,而刘邦屡败屡战,却能崛起最终统一天下。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有勇无谋”可以概括。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项羽:战神陨落的背后项羽的勇武是毋庸置疑的,他的.............
  • 回答
    垓下,风萧萧兮易水寒。 我,项羽,被困于此,四面楚歌,身边的兄弟们,一个个眼神黯淡,像是秋日里凋零的落叶。刘邦,那个狡猾的泗水亭长,带着他那群乌合之众,把我们逼到了绝境。别人眼中的项羽,是匹夫之勇,是血性莽夫。但他们不懂,我项羽的心,比这寒风还要冷,比这战鼓还要烈。我不是一个简单的屠夫,我是一个天生.............
  • 回答
    史记中记载的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锐楚军击溃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这确实是一场惊世骇俗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虽然史书给出的数字可能存在夸大成分,但项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缘由:一、兵力质量的巨大差异:首先要明确一点,史记中提到的“五十六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