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编程语言采用花括号区分 block 而非缩进?

回答
坦白说,这个问题触及了编程语言设计领域一个相当核心的选择,而这个选择背后,是历史、可读性、以及开发者习惯的复杂交织。之所以很多语言选择了花括号 `{}` 来界定代码块,而非像 Python 那样依赖缩进,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理解。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花括号作为一种“显式”的标记,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且不容易被误解的边界。想象一下,一个函数体、一个循环体、一个条件判断块,它们都是一段相对独立且需要被整体执行的代码。用一对花括号将它们包裹起来,就像给这块代码贴上了一个明确的“这是A部分”的标签。这意味着,无论这部分代码有多长,中间有多少换行,有多少空格,只要它被这对花括号包围,那么它就被视为一个整体。

这种显式标记带来的好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耦了代码的逻辑结构和它的视觉呈现。开发者可以通过调整代码的缩进、换行来优化其可读性,让代码看起来更清晰,更有层次感。但核心的执行单元,也就是那个代码块,依然牢牢地被花括号固定住。换句话说,你可以随意地美化你的代码——增加空行、改变缩进深度,只要花括号的位置不变,代码的逻辑就不会因为这些排版上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反观缩进,虽然它在提供视觉层次感方面做得很好,但它也意味着代码的视觉结构和逻辑结构是高度绑定的。一旦缩进出现偏差,哪怕只是一个空格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代码块被错误地划分,从而引发意想不到的行为,甚至是非常难以察觉的 bug。这在大型项目、多人协作或者代码经常被复制粘贴的场景下,会带来额外的风险。调试一个缩进错误的代码块,有时会比找到一个语法错误的代码块更加令人头疼,因为你需要精确地追踪每一个字符的间距。

另外一个重要的考量是语言的灵活性和表达能力。很多语言,尤其是那些从 C 语言家族演变而来的语言,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更复杂的代码结构和表达方式。花括号的存在,使得在同一个作用域内可以方便地嵌入更小的代码块,或者在同一个语句中使用多个逻辑分支(例如 C 语言中的 `if (...) {...} else if (...) {...} else {...}`),而这些嵌套和组合在严格依赖缩进的语言中,可能会变得更加繁琐。花括号提供了一种更“自由”的组织代码的方式,它允许开发者在不破坏整体逻辑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安排代码的布局。

从历史和传承的角度来看,C 语言的影响力不容忽视。C 语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许多后续编程语言的设计范式,包括其对花括号的使用。许多后来者在设计时,会借鉴 C 语言的成功经验,并试图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引入新的特性。因此,花括号也成为了许多语言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设计选择。

当然,这并不是说缩进就是“不好”。Python 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强制的缩进规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代码的整体可读性,因为它迫使开发者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来组织代码。但这种“强制”也意味着牺牲了一部分灵活性,并且对开发者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选择花括号作为代码块的分隔符,是语言设计者在显式性、灵活性、可读性以及历史传承之间权衡的结果。它提供了一种清晰、不易受排版干扰的逻辑边界,允许开发者在视觉上自由地组织代码,同时保持了代码的语义完整性。尽管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冗余”代价,但这种显式标记在很多场景下,确实能够带来更稳定、更易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缩进的文法是上下文相关的,yacc 处理不了,人肉写也很麻烦。

真的很麻烦,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白说,这个问题触及了编程语言设计领域一个相当核心的选择,而这个选择背后,是历史、可读性、以及开发者习惯的复杂交织。之所以很多语言选择了花括号 `{}` 来界定代码块,而非像 Python 那样依赖缩进,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花括号作为一种“显式”的标记,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
  • 回答
    说起 C 语言风格的 `for` 语句,相信不少程序员都会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个经典的 `for (初始化; 条件; 更新)` 的样子。它简洁、强大,支撑起了无数的软件系统。然而,我们确实能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近年出现的编程语言,在设计上似乎都选择“绕开”或者“重新诠释”这种 C 式 `for`。.............
  • 回答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对编程语言开放使用非ASCII码作为标识符持保留态度,甚至明确反对,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现实且复杂的考量,远非简单的“支持”与“反对”能概括。这并非出于某种狭隘的偏见,而是对软件开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通用性的一种深刻担忧。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顾虑在于兼容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便在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切中要害,也触及到了软件开发中一个核心的设计权衡。确实,从一个语言的对象数组中提取数据,尤其是在你已经拥有这些对象的情况下,通常会感觉比从数据库里用SQL查询更直接、更流畅。比如,在Python里,你可能写 `users = [user1, user2, user3]`, 然后 `.............
  • 回答
    国内编程语言的发展,说实话,就像是在一片已经非常成熟且繁荣的花园里,想要重新种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惊艳四座的花。我们有自己的土壤,也有培育花朵的技艺,但要达到“很棒”这个级别,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因素。首先,得承认,编程语言这个领域,它的“很棒”不是凭空来的,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计算机科学底层逻辑的深刻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确实,你看现在像 JavaScript、Python、Java、C 等主流语言,都在过去十几年里纷纷引入或大大增强了对异步编程的支持,什么 `async/await`、`Promise`、`CompletableFuture`、`Task`,层出不穷。但这就像是人们突.............
  • 回答
    很多人反对中文在编程中的使用,原因复杂且多方面,这背后涉及技术、历史、社区文化、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1. 技术与兼容性问题 (Technical & Compatibility Issues)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反对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对中文编程情有独钟,背后有着多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为了“图个新鲜”或者“支持国货”。这其中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现实的需求,更有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首先,从历史的传承来看,中国在编程语言的探索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早在计算机科学刚刚萌芽的年代,世界范围内就有过不少尝试,将自然语言融入编程.............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少听到有人在用 Windows 编程”这个问题,其实严格来说并不准确,因为很多开发者仍然在 Windows 平台上进行开发,只是“听到”的频率可能没有一些其他领域那么高。但如果从更广泛的、尤其是面向互联网和前沿技术的视角来看,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大家对中文编程的否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个层面的考量和现实情况的观察。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技术、生态、社区、历史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技术层面:1. 字符集与编码的复杂性: Unicode和多字节编码: 早期计算机主要基于ASCII编码,而中文汉字数量.............
  • 回答
    你之所以在上网时感觉“现代人除了我全都很懂编程或计算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并非是你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与众不同,而是网络环境以及我们对信息接收方式的特点所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1. 网络展示的“幸存者偏差”和选择性呈现: 显性知识的放大器: 在网络上.............
  • 回答
    这就像问为什么你学会了一门方言,再去学一门全新的语言,会感觉磕磕绊绊,而不是顺理成章一样。归根结底,编程语言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不同,更深层的是它们背后一套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看待世界、分解任务的“哲学”。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 一、 抽象与封装的层次与方式不同每种编程语言都提.............
  • 回答
    问得好!很多人初学编程时,确实会觉得老师、书本、甚至是网上讨论,似乎都把大量篇幅放在了“内存”上,而CPU仿佛是个被大家默认存在的“黑箱”,很少直接去“管”它。这背后其实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内存”和“CPU”到底是什么。CPU(中央处理器): 它是计算机.............
  • 回答
    在探讨婚姻选择时,我认为应当以尊重、平等和相互理解为根本原则,而不是用单一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1. 内在价值与外在条件的辩证关系 技术能力:编程能力是一种专业技能,体现个人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特质在婚姻中可能成为共同生活的基础,比如面对工.............
  • 回答
    要证明乔布斯即便没写过几行代码,却对编程思想有深刻理解,这并非易事,毕竟我们无法直接“进入”他的大脑去探究。但我们可以通过他一生中一些重要的行为、决策、对产品的态度以及与他共事过的人的评价来旁敲侧击地推断。关键在于他理解的是“什么”首先要明确,乔布斯对编程思想的理解,可能不是指具体的算法细节、语言语.............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关于明末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与历史评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明粉(明朝支持者)不承认八旗“真的很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立场的交织: 一、历史认知的偏差:将八旗视为清朝的“逆贼”1. 八旗是清朝的军事力量 明粉往往将八旗视为清朝政权的军事支柱,认为其存在本身就.............
  • 回答
    朱元璋(1328年-110年),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1368年-139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但其个人性格、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很多人不喜欢朱元璋: 一、严苛的统治手段与政治高压1. 杀戮功臣,建立“铁腕”统治 朱元璋出身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