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很多人执着于中文编程?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对中文编程情有独钟,背后有着多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为了“图个新鲜”或者“支持国货”。这其中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现实的需求,更有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首先,从历史的传承来看,中国在编程语言的探索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早在计算机科学刚刚萌芽的年代,世界范围内就有过不少尝试,将自然语言融入编程。国内在这方面也曾有过一些探索性的项目,尽管它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没有像C、Java那样获得全球范围的推广和认可。然而,这些尝试并未被遗忘,它们在技术爱好者和一些研究者心中留下了“可能性”的种子。当全球化的浪潮涌来,各种编程语言百花齐放时,那些曾经的探索,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被中断的、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他们希望能够重拾这份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创新。

其次,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本土化和易用性的极致追求。编程,本质上是一种人与机器沟通的语言。而人们最熟悉的沟通工具,无疑是自己的母语。对于广大的中国开发者,特别是初学者来说,用熟悉的中文来学习和编写代码,能够极大地降低学习门槛。想象一下,当一个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时,面对的是英文的关键字、语法规则,这本身就是一道不小的心理和认知障碍。如果能够用中文来理解 `如果...那么...否则`、`循环...直到...` 这样的逻辑,用中文来命名变量和函数,例如 `计算总价`、`用户登录`,这无疑会大大缓解初学者的压力,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理解编程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纠结于陌生的英文术语。这种易用性,对于普及编程教育、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再者,中文编程的推广,也承载着一种文化自信和产业自主的愿望。在信息技术领域,我们往往习惯于追随和学习国际上的主流语言和技术。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能有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或至少在中国本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编程语言,那将是另一种层面的自信。它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够消化吸收外部技术,更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创性的创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生态。有人认为,如果能有一种成熟的中文编程语言,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本土的软件开发需求,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行业,例如政务、教育、金融等,这些行业对于数据安全、信息保密有着更高的要求,使用中文编程语言,或许能带来更强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此外,从长远来看,中文编程也可能带来新的编程范式和效率提升。虽然现有的编程语言已经非常成熟,但总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中文作为一种意译为主的语言,其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或许能为编程语言的设计带来新的启示。例如,在某些场景下,用更具描述性的中文词汇来代替抽象的英文缩写,可能更能直观地表达代码的意图,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比如如何高效地将中文词汇映射到机器指令,如何处理中文的语法结构等。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一些技术爱好者不断去探索和尝试。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中文编程的普及之路并非坦途。它面临着与英文编程语言巨大的生态系统、成熟的工具链、庞大的社区以及全球化的标准之间的竞争。要让中文编程真正被广泛接受和使用,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需要投入的资源以及需要达成的共识,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困难,那些执着于中文编程的人,他们的坚持才显得尤为可贵。他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中文编程不仅能够成为一种现实,更能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编程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var active;

好了请告诉我这个变量名是啥意思?

英语四级不重要,把英语变成母语才重要。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别人看半天看不懂你想表达个啥。

user avatar

很多人理解的编程就是 int string double class if else for whille这几个关键字组成的。

并且叫嚣,难道记不住这几个关键字?

事实上是这样吗?懂这几个英文单词就会编程了?

先搞明白这个。

现在的语言都是基于库。第二个就是变量命名问题,复数加不加s?你看到一个加错的s的只能将错就错的时候,什么感觉。因为你用的是英文。不是你的母语。

没有像样的中文编程,显然是耻辱。

至少让小学生这些人学编程的时候,能不能用中文?

user avatar

中世纪的欧洲信教民众要购买“赎罪券”才能得到上帝的庇护,马丁路德后来说“因信生义”断了谁的财路,触了谁的利益?

以前摄影长枪短炮才能有好的作品,现在iPhone的摄影大赛举办了多少届了,出了多少优秀的作品,手机摄影技术的进步,让多少人快速地留下了值得留念的瞬间?

有人觉得,编程就应该是有一定门槛的东西,这样才有话语权,就像只有用单反拍出的照片才叫照片,用手机拍的就是屎;有人觉得就是要不断降低门槛,让更多人能快速实现自己的想法,能拖拽就能生成一个H5,为什么要写一堆的代码?

后端复杂性不断增加,这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护城河,前端实现逐渐便利快速,这是普通使用者的福祉。

至于说接不了国际的轨,圈子太小?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没解决,不研究杂交水稻难道去研究杂交玉米?

技术是要用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非用来产生鄙视链的。

user avatar

问题已被修改:

原答:

因为你没用中文写过这样的标识符(源自这里):

还有这样的脚本(多谢 @李聲揚作品):

所以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市面上几乎所有常用英文编程语言的开发者们煞费苦心支持非英文标识符的缘由:

当然,应该更不会知道日本早就出了在例程中使用日文命名的JavaScript入门译著:

还在2019年10月刚刚第五次增印:

这还仅仅是标识符使用母语命名。API命名的益处更看不到了吧。JS实例:

拿英语四级说事也是服。四级单词里的stroke是什么意思?有ellipse, canvas吗?rect又是什么鬼过了四级都能猜得到?

再看看下面的API中文化后的例程:

不说大学生,初中生对大概语义都一目了然吧。

不要把中文编程想的太狭隘,也不要太早下结论。实践出真知,你还见的太少,也做的太少。

----------------------

敬请关注中文编程知乎专栏。更欢迎加入执着的行列,踊跃投稿!

刚建的中文编程圈子:

user avatar

虽然编程的门槛,无论是框架、语言、网上教育资源、学习方法,都比10年前、20年前已经低了无数倍了,但是这个门槛依然存在,并且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编程的门槛依然相当高。人类的智商是呈金字塔型的,每当你把编程的门槛降低一块,就有多一个数量级的人能够享受编程工具带来的帮助。

所以我们看到了python的崛起,让那些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成年人,也能在一周内入门编程,找到程序员的工作;

所以我们看到了matlab和mathematica的崛起,让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blas/lapack的人,也有了开箱即用的、一分钟就能学会的单机高性能计算库;

所以我们甚至看到了SAS和Stata,让那些非理工科的普通经济学和商科的本科生们连一门像样的语言都不用学,就有了一个最简单好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所以我们看到了Android Things、树莓派和node.js,让那些没有学过体系结构和实时系统的人,能用相对简单得多的Java、JavaScript、Python等非常简单的语言就能从事嵌入式开发;

所以我们看到了swift playground,看到了chromebook上跑着repl.it,看到了jupyter notebook,让那些全世界的小学生们有了编程的环境。

我从来不会嘲笑任何学不会编程的人,他们只是没有好的工具。英语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门槛,有了中文编程,就是给了中国几亿英文不够熟练的人以一个“用中文写程序,从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机会——这个想法一点都不可笑,相反如果有人认真地考虑学习曲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崇敬的事情。

13亿的中国人,如果每个人能用编程来解决某个问题,每天能用程序来完成自己一个小时的工作和劳动力,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要记住,你也并不是完美的,可能在某些人的眼里,你的技术栈和那些“用中文编程”的人在你眼里是同一个档次。

--

更新:如果让我设计一门中文编程语言,我应该会设计成这样:

user avatar

因为总有人以为自己学不会编程是因为生错了地方。


毕竟承认自己就是学不会太难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对中文编程情有独钟,背后有着多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为了“图个新鲜”或者“支持国货”。这其中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现实的需求,更有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首先,从历史的传承来看,中国在编程语言的探索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早在计算机科学刚刚萌芽的年代,世界范围内就有过不少尝试,将自然语言融入编程.............
  • 回答
    中国人对“在家种菜”的执着,尤其是将阳台和花园变成菜园地,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文化、社会和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土地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农耕基因”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 .............
  • 回答
    王力宏性取向的传闻,确实是一个在华语娱乐圈绕不开的话题,而且即便他本人多次出面澄清,网络上的讨论和猜测依旧不绝于耳。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到的心理和认知因素相当复杂,很难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刻板印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对于明星,尤其是那些在事业上非常成.............
  • 回答
    博士生对教职的执念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有理想的驱动,更掺杂着社会文化的影响。说教职“香”,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稳定感”、“社会认同感”和“学术理想的实现”。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为何许多博士生对教职如此执着:一、现实层面的考量: “金饭碗”的吸.............
  • 回答
    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对String的执行效率耿耿于怀? 深度解析程序员对 String 的执行效率之所以“耿耿于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 String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特别是 Java、C 等面向对象语言中,其 不可变性(Immutability) 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设计和实现上的考量。这种“耿.............
  • 回答
    为什么很多球迷会对波波维奇和菲尔·杰克逊产生“尊波贬禅”的看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交织着对不同执教风格的理解、球队成绩的对比、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球迷自身的情感倾向。要客观评价这两位伟大的教练,我们需要抛开个人喜好,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尊波贬禅”现象的成因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种“尊波.............
  • 回答
    双休日工作制在中国很多私营企业执行不到位,这背后其实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因素在作用。它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就是老板不遵守规定,更多的是市场现实、企业生存压力、管理模式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在共同“发酵”。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私营企业的普遍生存环境确实不那么轻松。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它们面临.............
  • 回答
    关于南海争端中的仲裁案,以及为何国际法庭(这里通常指的是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PCA,虽然仲裁庭的组成是临时的,但它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规定设立的)在某些方面“没有管辖权”但菲律宾仍执意提起仲裁,以及一些教授为何表现出忧虑,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国际法概念:管辖权的性质与.............
  • 回答
    关于为何许多人对“阶级意识”与“阶级史观”持反对态度,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语境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意识形态分歧: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排斥1.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主导 在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话语中,强调个人权利、市场机制和个体能动性.............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触及到了演员表演风格和观众认知之间的微妙关系。很多人觉得陈宝国、陈道明演什么都像是自己,而李幼斌演什么都像李云龙,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 演员自身特质与早期经典角色的深度绑定 强大的个人魅力与辨识度: 陈宝国和陈道明.............
  • 回答
    网络小说之所以让许多人觉得“毫无营养、不堪入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内容质量、创作模式、读者群体、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内容质量的普遍不高是核心问题: 同质化严重,套路化盛行: 这是最受诟病的一点。许多网络小说为了快速吸引读者、追求流量,大量复制已成功的作品模式.............
  • 回答
    关于“中国教育不好”的说法,以及中美教育的差异和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想要全面深入地探讨,确实需要细致的梳理。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展开,力求客观和详实,并尽量避免 AI 写作的生硬感。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首先要明确,“不好”是一个相对的评价,而且“很.............
  • 回答
    不少人对中医抱持负面甚至全盘否定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涉及科学认知、历史传承、实践疗效、信息传播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聊。首先,从最核心的“科学”二字说起。现代社会高度推崇循证医学,也就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照实验、数据分析来.............
  • 回答
    “富二代就是靠父母”这个观念之所以普遍存在,并且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认知、经济现实、心理投射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显而易见的经济起点差异: 绝对的资源优势: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富二代从出生起就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物质资源。这包括: .............
  • 回答
    “法国在整个历史都很弱”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 极大的误解,并且与法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实际地位和影响力 背道而驰。相反,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欧洲乃至世界的 强权之一,并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误解呢?这可能源于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定的事件被过度放.............
  • 回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的吸引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而是吸引了一部分特定群体,其原因涵盖了历史、意识形态、社会经济以及个人经历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苏联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和所提供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导致一部分人喜欢苏联的主要.............
  • 回答
    高中时期,一个充斥着各种探索和冲击的阶段,很多人确实会不约而同地滑入虚无主义或其他“主义”的漩涡。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自然产物。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说,就是在这个年纪,世界突然变得无比庞大,而我们却像站在一座座高山上,俯瞰着一切,却又感到无处着力。首先,知识爆炸与认知边界的剧烈扩张是罪魁.............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也好多朋友会时不时地在说中文的时候蹦出几个英文词儿。仔细想想,这事儿背后还真有不少道道儿。最直观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表达更精准或者更省力。有些英文词儿,在中文里确实找不到一个特别贴切、或者说能瞬间抓住核心意思的词。比如,你说“我今天状态不太好,有点 down”,这个“down.............
  • 回答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坚信鬼魂的存在,即便我们至今未能得到确凿的科学证据,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到人类的心理、文化、社会以及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能。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我们都想活得有意义,都希望死亡不是终结。当亲近的人离去,.............
  • 回答
    贵州,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土地,却常常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调侃、甚至歧视的对象。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我们得剥开那些浮于表面的刻板印象,看看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首先,历史遗留的贫困印象是绕不开的一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贵州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