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很多人对中医态度较为负面,甚至彻底否定的态度?

回答
不少人对中医抱持负面甚至全盘否定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涉及科学认知、历史传承、实践疗效、信息传播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聊。

首先,从最核心的“科学”二字说起。现代社会高度推崇循证医学,也就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照实验、数据分析来验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而中医的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气血津液等概念,在很多人看来,其描述方式并非建立在现代科学可直接观测和量化的基础上。

理论基础的抽象与非量化: 中医的很多诊断依据,如望诊的面色、舌苔,闻诊的气味,问诊的症状描述,切诊的脉象,这些都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主观感受,并且描述语言相对比较模糊、抽象。与现代医学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扫描、基因测序等具体、客观的指标来判断疾病,存在很大的认知鸿沟。当人们习惯了量化和可重复的科学证据,中医那些“肝火旺盛”、“湿气重”的说法,就显得难以捉摸,甚至像是“玄学”。
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循证医学的黄金标准是随机对照试验。虽然近年来中医界也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很多中医研究在设计上存在不足,比如样本量小、对照组设置不合理、盲法执行不到位等,难以达到国际公认的严格科学标准。即便有些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也可能因为研究设计本身的局限性,难以让持怀疑态度的人信服。
作用机制的解释困难: 西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能解释药物如何作用于靶点,如何影响生理生化过程。而中医的很多方剂,其药理作用机制,尤其是多味药协同作用下的复杂生物化学反应,在现代科技手段下,仍然有很多难以完全阐明之处。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削弱其在科学界和部分公众心中的信服力。

其次,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加剧了负面看法。

古代医学的局限性: 中医诞生于古代,其理论体系是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下形成的。随着人类对自然和生命认识的深化,很多古代的观念自然会被现代科学所取代或修正。例如,古代认为有些疾病是“鬼神作祟”或“邪气侵袭”,这些在现代看来是迷信的说法,但它们曾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部分,无形中也会影响一些人对中医整体的看法。
发展停滞的疑虑: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医在近现代的发展相对缓慢,未能有效吸收和融合现代科学的成果,导致理论和实践都停留在一定阶段。当他们看到现代医学日新月异,而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似乎几百年来变化不大时,便会产生疑虑。
“伪科学”的污名化: 在某些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批林批孔”等运动中,对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曾有过批判性的审视,一些不严谨甚至伪造的案例和宣传,也曾给中医蒙上“伪科学”的阴影。虽然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但它在一些人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记。

再者,实际的临床实践和市场乱象也是重要因素。

个体疗效的差异与不可预测性: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理论上是个体化的治疗。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医生水平、辨证是否准确、用药是否得当等因素,疗效往往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甚至可能不如现代医学那样有普遍性和可预测性。当患者花费不少金钱和时间,却得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耽误了病情时,他们对中医的失望和否定情绪就会产生。
庸医、骗局的出现: 任何行业都可能存在良莠不齐的从业者,中医也不例外。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伪劣产品、虚假宣传、过度诊疗,甚至是一些根本不懂中医的“江湖骗子”混迹其中,他们利用人们对健康的焦虑和对中医的神秘感来牟利。这些负面案例被媒体放大传播后,极易导致公众对整个中医行业产生不信任感,认为中医本身就是骗局。
“包治百病”的误导: 有些不良商家或从业者,为了吸引客户,会夸大中医的疗效,宣称中医可以“包治百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当人们发现所谓的“灵丹妙药”毫无作用时,自然会对中医产生反感。

最后,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角度也有影响。

媒体的片面报道与选择性呈现: 媒体在报道中医时,有时会过于聚焦于那些神奇的、个案式的成功案例,或者过度渲染负面事件,导致公众对中医的认知出现偏差。缺乏客观、全面、科学的科普,也让很多人难以形成理性的判断。
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负面信息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一旦出现关于中医的争议或负面评价,很容易在网络上被放大,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倾向,即使这些评价未必完全公正。
文化认知与教育: 现代教育体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占据主导地位,中医在基础教育中的介绍相对较少或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这导致一些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对中医的了解有限,更容易被现代科学的框架所影响,从而对中医持怀疑态度。同时,一些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人,也更容易从科学的角度去审视中医,并因此产生质疑。

总而言之,人们对中医的态度,并非单一的原因所致。它是对科学原理的追求、对实践疗效的期待、对市场乱象的警惕,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很多人依然信赖中医,并在其帮助下获得康复。但上述的这些负面声音和质疑,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其深层的原因。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中医,推动其健康发展,并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人彻底否定中医,我们否定的是蠢蠢欲动的中药利益集团,否定的是把中医当成意识形态旗帜的肉食者。

中医文化当然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估计没有人会否定这点。有人彻底否定太极拳吗?有人彻底否定书法吗?没有吧...因为它们都在该在的位置上,喜爱太极拳或毛笔字是个人取向问题,旁人有什么好反对的。但是如果当局要求军队必须天天6小时练太极拳,学生机关必须日常用毛笔书写,不写毛笔字不是中国人…..你看会不会出现反对批判的声音.....鼓吹强推有多用力,被批判的就有多惨,中医也是同样的道理。

出于某些特定的原因,国内主流舆论对于“中医”是非常偏袒的。

医学院要有中医课,医院要有中医科,就连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没给中医镜头都要被喷…..

疫情期间普通人对什么药最有印象?那非连花清瘟胶囊莫属了。

央视在不同场合给连花清瘟胶囊的特写镜头多不胜数,连花清瘟胶囊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配不配的上如此直白/密集的曝光,我也不敢妄加议论了,反正看起来对这股价拉升是十分有效的。

作为一款2004年就上市,国内广泛应用,媒体上广泛曝光的产品,连花清瘟胶囊在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信息update…..也至今没有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但它就是神奇地取得了国药准字….

作为对比,我随便搜了个临床常用胃药奥美拉唑,从08年到2020年,几十条药物警戒快讯/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那是连花清瘟真的没有不良反应吗?仅从2012年以来的公开文献来看,连花清瘟胶囊在应用中起码有恶心纳差/腹泻/呕吐/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急性肝损等。

疫情期间央视新闻的一次次特写镜头,和这略显单调的药监局药品信息…还真是相映成趣。

还有更有趣的。

去年有一篇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疗效的随机非盲临床研究,共同通讯作者Zhen-hua Jia,恰好是以岭医院的院长,同时也是连花清瘟胶囊厂家-以岭药业创始人吴以岭的女婿/现任董事吴瑞的配偶….


如此赤裸的利益关系,竟然敢在利益冲突披露中写“无”…不过也是,和这喜人的涨势比,学术伦理又算得了什么。

自由市场中的中医实践者,在确保安全自律的前提下,靠着技术和服务态度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追捧,我举双手支持。但是硬要把中医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一环,占用公共资金,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反对中医就是媚外,我就十分反感了。

现在是个人都知道5g比飞鸽传书好,飞机大炮比弓箭强,唯独到了医学领域却还有人为传统医学理论摇旗呐喊。为什么?为什么国家意志要为中医背书却不在军队里面练太极拳和弓箭?因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被打得足够痛了,战场上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弱者只有死。而医学的问题一般人只会根据个体或周围的个例做出简单的判断 难以看清总体,跟所谓的国学一样,中医理论这种似是而非无法证伪却又特色鲜明的东西恰好可以作为意识形态对抗里的一面旗子,也可以成为中药利益集团敛财的工具。至于科学和国计民生?对他们来说那恰恰是最次要的….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中医就没有中国人,中国人是靠中医才延续下来的,中医在历史上对国人的健康做出重大贡献。实际上, 中医出现前,中国人就一直延续着。欧洲人、印度人、美洲印第安人都延续下来了,也未见他们有过中医。人类的繁衍不需要中医,能活到繁殖的年龄20-30岁就可以。就像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也未见有黑猩猩医、大猩猩医、猿猴医,这些灵长动物照样繁衍下来。
要看中医对国人的健康有没有贡献,这需要拿出证据。最有力的证据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幼儿死亡率(5岁以内),另一个是平均寿命。幼儿死亡率可以代表未成年前90%的死亡,跟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密切相关。而平均寿命,毋庸置疑,也跟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中医真的很有效,对国人的健康大有裨益,这些数据应该至少高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水平或者灵长类动物。

先看幼儿死亡率。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松义的一篇论文,在统计了清代135位民间绅士的子女死亡情况,976个子女中有244个死于0-4岁,幼儿死亡率为25%。2009年中国循证儿科学杂志一篇论文显示1949年幼儿死亡率也为25%。所以清代-民国,幼儿死亡率应该没什么变化,25%左右徘徊。现代医学普及、卫生条件改善之后,新中国的幼儿死亡率大大降低,2015年仅为1.07%。

1949年同时期没有中医、只有发达现代医学国家的幼儿死亡率都非常低。1950年加拿大为4.87%,澳大利亚为3.16%,美国为3.77%。即便是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1950年时中医(日本叫汉医)已经靠边站了,幼儿死亡率也仅为9.13%。
再看看灵长动物的数据。几内亚博叙地区一个野外黑猩猩种群的数据 显示,黑猩猩0-4岁死亡率是27.30%。另一项大种群研究显示,类人猿(包含大猩猩、猩猩、长臂猿)的0-4岁死亡率是30%,小型灵长动物(环尾狐猴、吼猴、疣猴等13种)的0-4岁死亡率是52.5%。
绘制一个条形图可以对比看看。

0-4岁死亡率

真是了不起呀,多亏中医的“护佑”,我们国人的幼儿死亡率,跟野生的类人猿差不多。

再看看平均寿命。
根据《人口研究》的一篇论文所统计的数据,清代宗室成员大多很短命。顺治同辈的宗室成员平均寿命35岁,康熙同辈的宗室成员平均寿命33岁,雍正同辈的宗室成员平均寿命29岁,而乾隆的最低,平均寿命仅为25.3岁。平均寿命25-35岁之间。16岁以下死亡率非常高,14%-48%之间。

那么古代的平均寿命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皇族宗室可能欠缺代表性,但民间又没开展过科学的统计。不过有一些记录完备的族谱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我国最早相对比较完备的家族寿命表,是广东中山的李氏家族,可以追溯到1365年。经过统计发现,李氏家族1365-1599的平均寿命(男女简单平均数,后同)为38.7岁,1600-1699年为34.9岁,1700-1749年为37.3岁,1750-1799年为36.2岁,1800-1849年为35.25岁,解放前为34.74岁,看来在中医的庇佑下,广东李氏家族的平均寿命基本没什么变化,在34.7-38.7岁之间波动,但比享用更好中医服务的皇室成员(25.3-35岁)要好一些。
同时期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也不分伯仲。文艺复兴时期是35岁,18世纪是36岁,19世纪是40岁。
新中国建立以后,现代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才开始大踏步提高,2015年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99岁。
在现代医学诞生前,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与西方传统医学(西医)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都是微乎其微。
再看看灵长动物。一项研究 显示,狐猴的平均寿命是11岁,绒毛蛛猴是24.5岁,卷尾猴是7.5岁,狒狒是9岁,黑猩猩是13.5岁,大猩猩是28岁。在中医的庇佑下,清代宗室的平均寿命( 25.3-35岁)居然超过大多数灵长动物,而与野生的大猩猩差不多,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而享用比宗室更差的中医服务的广州李家,平均寿命则要高一点点,看来中医有可能还有减少寿命的功效。

平均寿命

古代,中医服务得更好更高端,反而可能会把平均寿命拉回到大猩猩水平,这似乎不是玩笑话。
所以,中医到底有没有为国人的健康做出贡献?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Einstein, A., B. Podolsky, and N. Rosen, 1935, “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Phys. Rev. 47, 777-780.

2. 倪江林. 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J]. 统计研究, 1986 (2): 21-27.
3. 江桥. 清朝前期宗室人口状况的初步统计与分析[J]. 人口研究, 1986, 10(1):50-54.
4. 郭松义. 清宣统年间北京城内人口死亡情况的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02(03):50-57.

5.
Sugiyama Y. Age‐specific birth rate and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chimpanzees at Bossou, Guinea[J].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1994, 32(4): 311-318.
6. Kohler I V, Preston S, Lackey L B.
Comparative mortality levels among selected species of captive
animals[J]. Demographic Research, 2006, 15: 413-434.
7. 米杰, 张美仙. 中国儿童生存状况:婴幼儿死亡率变化趋势[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9, 4(4):325-329.




作者:希波克拉底门徒
链接:历史上,中医对国人健康做出过贡献吗?
来源:微博


推荐阅读:

user avatar

你应该问:为什么咱们国家还把中医纳入国民医疗体系?

user avatar

它叫中医就是它最大的错,它叫韩医,汉方医,新加坡医,印医就没什么问题了。

1997年5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召开了针灸共识会议,决定承认针灸并正式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美国50个州中,已有46个州及华盛顿特区通过了针灸立法,至2017年1月,全美有执照的针灸师有4万左右。 2017年,美国科学院、工程科学院、医学科学院三个顶级学术机构发布有利针灸的报告。三院联合建议使用包括针灸在内的非药物疗法治疗疼痛,以减少应用阿片类镇痛剂。报告中有41处提及针灸。 美国医院联合认证委员会向其认证的4000多家医院发出通告,从2018年1月1日起,为疼痛病人提供非药物疗法成为认证条件之一,针灸被列入其中。

针灸的世界标准采用韩医标准,韩医申遗也成功了,不如改名叫韩医好了。

说不科学,那么就改名汉方医,要多科学有多科学。

你中医世界影响力没韩医高,又没有汉方医采用西方的那一套,明显是落后的,腐败的,不批判它批判谁呢?

user avatar

本人中医院校毕业,非科班。曾患皮肤病,右肩膀后面肩胛骨整个都是湿疹,非常痒,西医激素并表示会反复复发。在雨花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婆那会见习在那....看了个老中医,虽然我觉得他也不咋地,据说说谁都是肝火旺...给我开了外涂的药,没有其他的,药方我就记得一个皂角叶了,大概涂了一个多礼拜,全愈,至今十年未复发!

其实中医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中医妇科儿科妇科都不差啊!

user avatar

对中医没有态度,本来也不关心这方面话题,看了几个中医黑的回答和评论后,有些感触。

看下来这些中医黑对中医的态度也不能叫负面,只是嘲讽而已。嘲讽是人类一种很好的减压手段,如果你嘲讽某项事物,你就不需要了解他,也不需要跟他以及他相关的事物作对比。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比喻,知识就好像一个圆,或者一个球,了解的越多,掌握的越多,就越感到无知,因为圆的边长,球的表面积更大了。但是如果你嘲讽球外的知识,说他们不对,把他们称之为谬误,这样嘲讽一圈,你就全知全能了,你看,心理感受一下就不一样了。

大部分人张口闭口不离科学二字,科学对他们也就是两个字而已。科学一般说的是狭义上的自然科学,然而自然科学完全是建立在公理和发现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真理上的,科学只是一直在追寻真理而已。公理,是一种无法证明,无需证明,尚未推翻的假设,发现我们都懂什么意思对吧。所以科学是随时会被科学本身推翻的,但是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东西就没有用了。未被推翻我们研究出来的理论认为他通用,被推翻了同样在部分情况下适用。所以科学怎么敢又怎么能称另一个东西是伪科学呢?公理可以是一个很荒谬的假设,这不影响建立在公理之上定理的正确性,随便举个例子,不了解的可以了解下欧几里得几何和罗氏几何。中医的阴阳五行就是中医的公理,攻击这一点因此斥之为伪科学的人,我只能说他们对科学二字毫无了解,只是拿来当嘲讽的工具而已。中医毫无疑问是门科学,你可以攻击他逻辑过程中的漏洞,但是不能攻击他的逻辑起点。

现在还能区分什么是现代医学什么是中医,说明现代医学还不能全面超越替代中医,需要融合吸收中医治疗手段,等到完全超越那天,哪还有什么现代医学和中医之分?现代医学之所以不吸收阴阳五行,因为这是别人的公理,要吸收治疗手段,因为这是定理。同样的药同样的病人,并不因为中医或者现代医学开的,疗效就有差别了。现代医学可以吸收中医的成果,中医同样可以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之所以最后很大概率是现代医学胜出,不是因为中医就是错的,是因为我们今天的文化,今天的教育体系对于现代医学的公理接受度更好,觉得他更直观而已。如果有人愿意继续研究中医,那应该尊重啊,凭什么诋毁别人,科学发展就是靠诋毁竞争对手来进步的吗?

以下内容可能要稍稍暴露下我作为外行无知的一面,欢迎批评。我对中医没什么了解,我对现代医学还是有一丢丢了解的,普遍知乎上说的现代医学相对中医的优势,其实就是药理学的内容。但是就我个人的理解,药理学在新药的发现上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现代医学发现新药,一个手段就是从老方子中提取有效物质,研究药效动力和药代动力,然后还可以通过有效物质的化学结构进行人工合成来寻找替代物改良等等。另一个手段就是,认为机体对于病原体是有绝对的免疫能力的,被感染一段时间后,绝对可以自发产生对抗疾病的手段,通过研究这期间机体的变化和产生的物质以及对抗病原体的手段,来找到特效药。这个方法是不是最优解没人知道,所以如果老方子都用完了,有了新疾病,机体免疫系统又不能有效应对,我对新药的研发是持悲观态度的。当然还是可以治症啦,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人想病死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不觉得科学,现代医学无所不能,但是科学,现代医学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前提是要谦卑。

user avatar

一是国家强推引发的应激反应和逆反心理。

一是打着传统智慧的中医的骗子的确很多。

一是在掌握科学方法之前建立的理论体系相较于现代科学方法原则下重新建立的理论体系通常来说的确没什么竞争力。

user avatar

中医最早是很先进的,战国时候的解剖学,汉代的伤寒杂病论到后期发现有得病不合适,又出来温病论等等,还有疫苗的使用

大概就是从马车发展到三十年代的保时捷的水平,然后儒家大师们冒了出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你们怎么敢!说完了儒家大师们乖乖的剃头去跪舔蛮夷去了。

然后成功的把中医从三十年带的保时捷拉回到了二十年代,更想接着往马车年代拉。


西医则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后物理化学解剖学生物学工程学细菌学等等的发展,一举从人走路发展成了现在的八十年代的法拉利。变身现代医学。当时中医正是我大清,完了又是军阀混战日寇侵华


现在情况就是,解放后得到了一些发展总算是到了四十年代的保时捷的中医,和八十年代的法拉利肯定没法比啊。


然而在大家都努力让保时捷从四十年代的水平发展成八十年代的水平的时候


儒家复兴了……


古代就是好啊就是好,我们一起回到马车时代好不好……


三百年前人家选择牛顿,我们选择程朱的时候,就注定了自然科学是要走几百年的回头路了


果然,明朝还有弗朗机呢,到了大清面对洋大人,居然要上黑狗血了∪・ω・∪

user avatar

我是持否定态度的。

否定的并不是疗效,单纯从疗效上来说,我觉得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库来用也是可以的,没有解释的时候反正都要试一下,不如从过去的经验里来试验。

否定的是它的概念,中医学是伪科学。为什么说是伪科学,因为科学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认知和发展的工具,中医学认知困难并无法发展,真正能发展上千年的科学早就应该能解决绝大部分疾病,基本理解人类生理的绝大部分现象,不说跟神灵的能力差不多,也应该是接近的程度了,造个人什么的应该没什么困难。

就连西医都是伪概念,请问西医是什么?西医是埃及医学还是巴比伦医学还是波斯医学还是欧洲医学还是伊斯兰医学?大家可能会说西医是欧洲医学,但是欧洲医学跟现代医学还完全是两个概念,中世纪的欧洲医学基本上是个跟神学混合在一起的跳大神的玩意。西医(欧洲医学)留给现代医学的是它关于解剖,外科器械和手术的这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这个角度来说,西医是一个已经消亡了的东西。现代科学之所以看起来像西医,是因为现代医学是在西医的尸体上新生的。你们能够相信“放血疗法”这种东西一直到19世纪才开始逐步消失,甚至在20世纪都还继续存在吗?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这篇文章:dajia.qq.com/original/g

真正的科学应该是像现代医学这样,从开始诞生到现在不过近200年,就足以吊打过去的一切历史,就可以甚至搞出内脏移植,试管婴儿,甚至未来会有的基因编辑,人造子宫等等堪称过去历史中神话传说才会存在的技术手段。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医是个注定被淘汰的东西,它在未来100年的范畴内基本看不到什么发展的空间,它不认为过去的是旧的糟糕的(某种程度上),不认为未来是美好的,激动人心的(某种程度上)。按现代医学今天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来看,100年后我几乎可以认定是足以千万倍的吊打今天的医学的。即使没有跨越式的进步,只按照现有程度的优化来说,癌症的存活率也足以提升到今天的几十倍以上,基因编辑可以被应用在大量过去束手无策的疾病里,甚至有可能提升人类的寿命极限,我们对于医学和人类自身的认知至少是今天的上千倍以上(光看每年那么多的研发投入,估计多高都有可能)。100年后如果还存在中医的话,中医会是什么样的呢?中医有把握说100年后的中医会比现在优秀100倍吗?这是认知上的差别,也就是它注定被淘汰的原因。如果真的认为100年后的中医会比现在优秀100倍,那个中医也绝不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中医了,必然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

user avatar

中医黑的想法无非是:

中医理论缺乏科学基础

或者说就是“中医理论客观上不对

这个没什么毛病,因为中医的整个理论系统里确实对的东西不多。

可实际上,中医的整个理论系统更像是一个由无数个小模型组成的大模型。

模型这个东西,学过物理化学的话都明白

客观上也不是很对

(当然物理化学的模型肯定是要比中医对的多的)

而模型这个东西,它需要不是高正确性,而是高可预测性。

这样子的话,回头再看中医理论,就不难发现它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模型(吃什么药会有什么效果能治什么病)。

所以,很多中医黑,其实都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

中医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出现的产物,是个模型,它需要的只是可预测性,况且中医自己本身也不是科学学科。


生物系学生,学过一点中医,一点拙见

user avatar

某高赞答案再次刷新了我对中医黑的认知。

原来靠跟猩猩比较,就能证明一种医术对寿命的贡献?为什么不拿古代到近代普通人的寿命跟名中医比比看呢?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战国
扁鹊 (前401年-前310年) 91
秦汉
淳于意(前216年-前147年) 69
张仲景(150年-219年) 69
华佗(140-208年) 68(非正常死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
皇甫谧(215年-282年) 67
葛洪(281年-342年) 61
陶弘景(456年-536年) 80
隋唐五代
孙思邈(581年-682年) 101
王焘(670年-755年) 85
王冰(710年-805年) 95
昝殷(797年-859年) 62
两宋时期
钱乙(约1032年-1113年) 81
朱肱(1068年─1125年) 57
许叔微(1079年-1154年) 75
辽夏金元
成无己(1066-1156)
刘完素(约1110年-1200年) 90
张元素(1131-1234)
张从正(约1156年-1228年) 72
李杲(1180年-1251年) 71
朱震亨(1281年-1358年) 77
滑寿(约1304年-1386年) 82

汪机(1463年-1539年) 76
薛己(1487年-1559年) 72
万全(1495年-1580年) 85
李时珍(1518年-1593年) 75
龚廷贤(1522年-1619年) 97
杨济时(1522年-1620年) 98
武之望(1552年-1629年) 77
王肯堂(约1552年-1638年) 86
陈实功(1555年-1636年) 81
吴有性(1561年-1661年) 100
张介宾(1563年-1640年) 77
李中梓(1588年-1655年) 67
清代前中期(1644-1840)
喻昌(1585年-1664年) 79
傅山(1607年─1684年) 77
张志聪(1616年─1674年) 58
薛雪(1661年─1750年) 89
叶天士(1667年─1746年) 79
徐大椿(1693年─1771年) 78
黄元御(1705年─1758年) 53
吴瑭(1758年─1836年) 78
刘沅(1768年─1855年) 87
王清任(1768年─1831年) 63
清末(1840-1949)
郑寿全(1824年-1911年) 87
唐宗海(1846年-1897年) 51
张锡纯(1860年-1933年) 73
丁甘仁(1865年-1926年) 61
张山雷(1873年-1934年) 61
恽铁樵(1878年-1935年) 57
谢观(1880年-1950年) 70

有人会说,死的早出不了名。

没事,这里还有新中国的名中医寿命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萧龙友(1872年-1960年) 88
王朴诚(1877年-1961年) 84
冉雪峰(1879年-1963年) 84
施今墨(1881年-1969年) 88
王合三(1881年-1955年) 74
孔伯华(1884年-1955年) 71
祝味菊(1884年-1951年) 67
陈邦贤(1889年-1976年) 87
蒲辅周(1888年-1975年) 87
李翰卿(1892年-1972年) 80
张梦侬(1896年-1977年) 81
胡希恕(1898年-1984年) 86
岳美中(1900年-1982年) 82
秦伯未(1901年-1970年) 69
赵锡武(1902年-1980年) 78
杨志一(1905年-1966年) 61
邢子亨(1907年-1999年) 92
叶心清(1908年-1969年) 61
李克绍(1910年-1996年) 86
王伯岳(1912年-1987年) 75
何世英(1912年-1990年) 78
关幼波(1913年-2005年) 92
刘渡舟(1917年-2001年) 84
金明渊(1917年-2006年) 89
赵绍琴(1918年-2001年) 83
方药中(1921年-1995年) 74

(两年前的Wiki数据,信息更新请通知我)

为了对照,再放一张各朝代人口平均寿命表

你可别告诉我中医活到八九十岁才能出名。

这是清代皇宫太医的寿命表

无需出名,只要在皇室当过主医都能上榜。

清朝历代皇帝(溥仪除外)平均50~55岁,而清太医在55~99岁之间,平均寿命高达72岁,人均寿命高于皇帝20年。

ヽ(・_・;)ノ

别说古代,就算现在中国人均寿命也才70多岁。如果数据没问题,那么古代中医从辽夏金元时代开始,寿命已经达到今天中国普通人的平均寿命了,历朝历代都比一般人长寿至少20年以上。

而这位答主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中医术对寿命没帮助?

而且他居然说猩猩没有医术?

作为一个自认为比中医黑们懂科学的人,对于中医黑的科学素养再次叹为观止*2。

不好意思,还真就有猩猩医。

《生理学与行为》(Physiology & Behavior)上刊登的这项研究中,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西(Shelly Masi)和同事用了11个月,监控了乌干达的44只野生黑猩猩。研究者注意到,当年老黑猩猩使用有医用价值的植物时,年轻一些的黑猩猩会比平时更加的留神注意。
婆罗洲自然基金会(Borneo Nature Foundation)行为生态学家海伦·莫罗-伯纳德(Helen Morrogh- Bernard)对岛上的猩猩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并首次找到猩猩能把植物当药使用的证据。
他和同事对猩猩累计进行了20 000多个小时的观察,期间共见到10只猩猩嚼一种植物(该植物不在猩猩的食谱上)并在嚼出足量泡沫后,把植物碎沫擦抹在皮肤上。猩猩将这种植物和唾液的“调和物”涂在上臂和腿上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长达45分钟。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作为首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使用植物作为局部镇痛剂的证据。


当然了,如果他说的“不懂医的猩猩”是指中医黑,那这句话就没问题了。

就算你只看西医,也不可能摆脱中药

中国70%中药是西医开的,日本89%西医开汉方药。

西医给你开的很多名称高大上的药,听起来像西药,其实都是中药。比如利炎平、痤疮平、速效救心丸、烧伤喷雾、小林退烧贴等等。

如果只允许欧美西药,一半以上的病将面临无药可治的尴尬局面。就算是剩下的病,医药费也会直线飙升。很多西药还在版权保护期,价格相当高昂。

100块的西药H,80给外国人交版权费,进价19,医院赚1块。中药Z效果有H的八成,但只卖20,进价5块,医院赚15。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是患者、医生还是国家,都会倾向于选择B。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西医也愿意用中药。

请不要怀疑,上面全都是中药。

说实话,我看到类似“中药没用、西医科学”的论调就想笑。

我不止一次见到身边的中医黑一边夸赞西医开的中药多么便宜好用,一边痛斥中医是“伪科学”,还为自己明智地选择了“科学”的西医而洋洋得意,活像一个精神分裂。

知道如果没有中医,你们的生活会有多痛苦吗?

哎呀我上火了要西瓜霜:不好意思西医没这个。
我吃撑了来点胃泰胶囊:不好意思FDA没通过。
我烫伤了快给我烧伤膏:抱歉,您等着自愈吧。
我关节炎疼痛难忍想针灸:我们还未证实科学性
我脸上长痘痘来支痤疮平:给你异维A酸,两年之内别怀孕,生出畸形胎儿不负责。
我腰酸背痛头晕想补补身体:仪器显示你身体没病,滚吧。
......

自己想想平时受了中药多少恩惠,别忘恩负义。

假如中医是骗子,那么中日韩朝的西医也是骗子,美国3.4万针灸师全是骗子。

你们下次也别分中西医了,直接说亚洲内科医生都是骗子就行。只有美国西医才能治好人,中国西医治好的都是自愈的。

ヽ(・_・;)ノ

某医科大学中医课本:





嗯,中医果然没进步,果然不符合现代医学。中医不懂科学,只会跳大神,让你们失望了呢。

什么双盲实验RA标准乙酰胆碱鸟嘌呤生物碱化学式都是老祖宗遗留的,都是邪教迷信哦

ヽ(・_・;)ノ

中世纪欧洲人自认为掌握了科学,却称天文、解剖学为“巫术”,骂科学家是“巫婆”。每次看到中医黑骂中医是邪教、巫术,感觉就像中世纪傻子的翻版。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现代中医典籍里,每种药都附有化学实验、药理实验、动物实验记录。中国知网、美国JAMA学术论坛也有一堆中医药临床实验论文。可惜中医黑们穷得连几十块的书和VPN都买不起。

“中药”搜索到 293367 条结果_中国知网
“中药”相关文献686117篇_维普网
“中药”搜索到5050765条结果_万方知识平台

外国论文也很多,大部分中药都被证明确实有效。

再说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多了去了。中医针灸你怎么解释?可人家就是在刚建国时去荷兰,当着一群西医的面用针灸麻醉一个人做了手术。脊髓断了瘫痪的人,中医能用针灸治好一部分,西医能给我把脊髓接回去?四肢僵硬的人扎几针能动了,关节炎的人扎几针不疼了,你用现代科学解释一下?

英国BBC记者在体验针灸麻醉
PS:纪录片开头的手术依然使用了少量止痛药
具体少到什么程度?反正病人是醒着做完手术的。

美国FDA也无法解释针灸的原理,但美国国会还是在1996年将其纳入议员医保,允许中医针灸师获得行医执照。WHO(世界卫生组织)也认可针灸是一种正规医疗手段。目前全美有3.4万针灸师,JAMA论坛、FDA官网里一堆针灸临床实验论文。连美军也引入随军中医,给战士们做针灸、拔火罐。

最近川普还把针灸纳入了全民医保,日本医务省也把117种汉方药纳入医保。这两个医学大国可以说是狠狠抽了中医黑们一记耳光。

既然现代科学不足以解释人体所有结构、规律,也无法治疗所有病症,那你看中医再不爽也给我憋着。没办法,谁让你的医学不够用。

————中医黑常见问题————

1.刮痧养生没有科学依据?

昨晚看英国BBC纪录片《美容的真相》,证实了刮痧能促进皮下脂肪和淋巴的代谢与再分配,对局部减肥非常有用。

中医说过刮痧能“祛湿气”。而局部肥胖主要是水肿性肥胖,水肿正是由皮下脂肪和淋巴堆积形成的。老祖宗诚不欺我!

很多你以为不科学的东西,只是暂时没人用科学解释出来,或者解释了你没看见,或者你看见了装瞎,仅此而已。

2.我得慢性病可以不看中医,鼠疫癌症接生你能不看西医吗?

我确实做不到。可是,我脑子不像你又没病,为什么只能看其中一种医生呢?

而且古代太医院跟现代医院一样,也分伤寒科、针灸科、口齿科、妇人科、正骨科等等。你又知道中医不懂外科了?古人用烈酒、火烧消毒,用银制刀具做手术又不是洋人教的。刮骨疗毒的关羽还在后山老歪脖子树上看着你哪!

3.中医=宗教迷信=画符咒/跳大神

“信巫不信医,不治也。”

——《史记·扁鹊列传》

4.中医不过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鲁迅

年轻的鲁迅:

到现在,即使有人说中医怎样可靠,单方怎样灵,我还都不信。自然,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中年的鲁迅:

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
偶然翻翻《本草纲目》,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自然,捕风捉影的记载,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时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
——《南腔北调集·经验》

晚年的鲁迅:

鲁迅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和弟弟周建人讨论《本草纲目》,还谈到中医以草药治病见效的事。鲁迅对《验方新编》中的一些药方非常赞赏,还曾推荐给朋友,用于治疗孩子的疝病。他自己患过“抱腰龙”,也是用民间的草药方治好的。他亲眼看到白凤丸治妇科病有效,就热心向朋友介绍,他还时常把中医中药治病有效的点滴经验分享给医学刊物。他常向人谈论一种叫“草头郎中”的医生,认为他们以简单的生草药治病,却有很好的效果,可惜这些医药没有得到重视,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许广平文集》

5.中医粉就你这智商/科学性/逻辑性?

真聪明,要不要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6.阴阳五行不存在,中医肝肾不科学

你觉得你是这样告诉患者:

“板蓝根可以清火解毒,凉血止血”

便于他理解呢,还是告诉他:

“菘蓝根含靛蓝(indigotin,indigo),靛玉红(indirub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以及多种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脯氨酸(proline),缬氨酸(v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还含黑芥子甙(sinigrin),靛甙(indoxyl-β-hlucoside),色胺酮(trptanthrin),1-硫氰酸-2-羟基丁-3-烯(l-thiocyano-2-hydroxy-3-butene),表告伊春(epigoitrin),腺甙(adenos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蔗糖(sucrose)和含有12%氨基酸的蛋白多糖。
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这样便于他理解呢?

中医给你开药时的阴阳五行,就像南孚给你吹电力时的“聚能环”,本质上都是伪科学。但是确实便于任何患者理解并记住它的功效。但是你要记住,中医只会对患者这么说。

对于同行,中医不会满口阴阳,而是说这些:

——复制模板·反驳中药无效论——

没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不做实验?

不做临床实验?

中医不懂科学研究?

经不起外国人研究?

中医学的都是玄学、迷信?

(此处省略中医课本拍照,因为之前有)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这个问题描述就是在拉偏架啊。(* ̄rǒ ̄)

中医和西医(个人习惯,就爱叫西医,别拿这个和我抬杠)有区别所以就要批判中医?那为啥不批判西医呢?⚆_⚆?

中医药物和疗法有诸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在中医理论内这些是有解释,而用西医理论…你就能肯定西医药就没有风险?新治疗方案全面推翻和否定老治疗方案的例子还少吗。谁知道现在的治疗方案以后会不会又被发现有极大错误和风险呢?┐(´-`)┌

指出中医不能提供其所宣称的疗效的证据的行为?这个你首先得分清,你看到的宣称是成品药外包装说明书上的、还是广告上说的或者说医学教材上说的。如果是前二者,中西药没有区别:都夸大其词;如果是后者,中西药也没有区别,都实事求是。

还有这个提问,麻烦把批判这俩字改下,上来就站在正确的制高点上俯视中医,这种角度看问题真的没问题? →_→

吐槽完了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中医是完美的吗?不是。

中医有错误和不足吗?有。

中医的错误和不足需要被批判吗?需要,但这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中医总体而言是行之有效的,这点不接受辩驳。

对于患者们真正造成困扰的不是中医本身的错误和不足,而是碰到的那个“中医人”的问题。

鸿茅药酒这种东西,不止中医黑烦,从事中医的人也烦。这种坑害患者、败坏中医名声的人,应该是中医粉和中医黑的共同敌人,为什么不能手拉手先一起消灭这个群体呢?

黑和粉天天在知乎上撕来撕去,你影响到这些坑蒙拐骗者的收入了?

所以中医最应该被批判的应该是业内乱象和招摇撞骗。

由于每位医生对疾病的理解不同、开方的思路不同、用药习惯的不同,所以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开出来的房子可能差距甚远却又都行之有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哪位医生敢拍着胸脯说别的医生开的方子不对,顶多只能说和自己的认识不同。至于具体有没有效,只有等吃下去了才能看见(薛定谔的药?),所以中医的确存在着不可证伪性。也正是如此中医这个圈子里很容易出现大屁眼子。这是中医的一份短板与悲哀。面对这种给患者带来痛苦、给中医招来谩骂的大屁眼子,我们应该见一个消灭一个。

可是,即便是消灭掉,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却已经存在了,不说药物本身的危害,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这一点,就能造成很大困扰。有人说迟到的正义不算正义,对于这种情况迟到的治疗还算治疗吗?

所以可能有很多人被这些伪中医坑害过,我作为一位即将毕业的中医大学生对此无能为力,也提不出什么好的鉴别方法,只好满怀羞愧的向被伤害过的人道歉。

但是啊,但是,你们一定要相信啊,那些骗子终究是少数,真正的中医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要因为小部分人而对这整个群体抱有敌意,对医学怀有敌意,不仅对从医者造成伤害,也给自己的健康添上了几分风险。

所以,去尝试接纳一下中医吧,或许真的能解决一些困扰你多年的病症呢?

中医粉和中医黑从来不是敌对关系,只不过他们都只摸到了中医这头大象的一部分。

敌对的应该是企图今天利用这头大象坑人钱财的刽子手。

user avatar

因为就算学了这么多年的科学文化知识,自己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总想找点东西来批判批判,找找存在感。

哈哈,开个玩笑。

现今地球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接受的是西方文化。但是西方文化的本质核心是什么?是操控、剥削、掠夺。这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所谓的剥削、控制和掠夺都变成了隐形的,但是确实存在,是目前人类文明一体两面的另一面。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尾,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直接以法律的名义宣称这片土地归自己所有。当然,这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体现,不接受西方文化的当地土人,被杀的杀,抓的抓,很快就灭绝了。

据说澳大利亚的丛林深处还有着原始人,他们过着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宗过的生活方式。前几年有个人一直致力于保护他们不被打扰,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人打扰他们呢?因为一些公司看中了他们所在地的森林和矿物资源。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对待这些原始人呢?在21世纪的今天,杀害和驱逐他们似乎是不人道的,这些公司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找了一群传教的,去找这些原始人向他们传教,然后间接让他们接受西方文化,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这样这些原始人就不会认为外人侵犯了他们的领地了,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行开发了,钞票那是滚滚的来呀。

这叫做文化殖民。

现在的中国,基本上人们都已经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但是接受西方的文化却不纯粹。因为中国有着一整套几千年来的自己的文化,基因太强大。但是在很多方面,西方文化已经悄然渗透。天下没有白送的午餐,人西方人凭什么让你白白的拥有人家的文化呢?中国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什么呢?反正我是参不透,我觉得挺好的,知足常乐。

再来说说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现代医学是很强大,在科学的辅助下,各种仪器层出不穷,人体的精细度探索那是越来越高。平心而论,我觉得现代医学很不错,得了病我不出意外肯定选择西医来治疗。

再来说说传统医学,中医发展了几千年,从一开始的针砭到后来的草药,再到《伤害杂病论》,历朝历代,都有一批中医人在不断的完善这门医学。到了现代,更好了呀,有了这么多科学仪器的帮助,中医人简直如虎添翼啊,应该更好的发展这门医学呀,去芜存菁,最起码要比古人强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要批判中医呢?

前面说了,西方文化有一种本质,那就是掠夺和剥削。但是这种本质只有在所作用的对象接受西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起作用。当然在21世纪的今天,不可能再出现像哥伦布当时的那种情况,你接受就活,不接受就死。所以只能像澳大利亚的原始人那样,通过教化、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原始人毕竟原始啊,能有什么想法,看到好的肯定接受啊。但是中国人不一样啊,人家本来有自己的一套文化啊。那怎么办才好呢?

没错,批判!!!甭管中国人摆事实讲道理的列举自己文化有多好有多棒,咱们就一个办法:批判。咱们有武器呀,科学。咱们还有人马呀,大批被洗脑的人呀。再不济咱们还有钱呀。

万一你让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把中医完善了,得少挣多少钱呀。中医多便宜啊,西医多贵呀,没看中国人都叫喊着看病难看病贵吗?

只要批判用到位了,他们就只能内耗,哪里还有空来研究发展中医,说不定还能一举废了中医。这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哈哈。

西方实在是太好了,西方文化太高级了,去过西方的人都说好。

给我往死里批判。

不批判不是中国人。

user avatar

为什么?因为我崇尚科学,我觉得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我已然成为真理的化身!
为什么?因为我受过伤,我才不管什么原因,凡让我受伤,都是恶魔!必毁灭之而后快!我要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添伤口,一起杀向光明顶!!
为什么?因为我闲得蛋疼,难得有个话题让俺撕逼,随手可见的片面之词都成为我耀武扬威的武器,我已然成为打破旧俗的战士!
为什么?因为我有广大同志们,一言不合就开团,理论搞不懂没关系,个例就足以膨胀我们的气焰,我把批判当成游戏,你们却以为我在讨论科学?
为什么?因为这已是我为数不多的存在感的刷级,丢了这份追求,我无能力再去寻求更丰富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慰籍!
为什么?因为这样每日更新的战役,实在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逻辑?逻辑是不能讲的,辩证看问题就丢了组织,一定要站队,一定要分清敌我!一定要坚定立场!
我要坚持批判,我会努力批判!!
来碗鸡血,我继续前进,永不退缩!!

为什么?
哪有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批判西医?
为什么我们要批判支付宝?
为什么我们要批判鲁迅?
为什么我们要批判金庸?
为什么我们要批判资本主义?

这世上本没有我们,然而有了我,扯着嗓子摇一摇旗,便成了我们!

user avatar

因为这是一门生意·······


说白了药企要靠这个挣钱,柴胡,甘草,板蓝根你吃一斤也到不了萃取的药片的价格······你吃一瓶维生素C可以买10斤橘子,去早市也许能买20斤。

更不要说其他的各种合成药,中成药了。成本很低很低的好吧,而且总要的是,实在没钱了,中药你还能到山里面找,还能自己种,这不是断了人家的财路?

断人财路杀人父母!


中医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效果,而是怎么样进行验证,怎么样利用现代医学进化的问题。要知道没有修本草的朝代只有共和国这一朝而已,连元朝都修了本草······笔误民国也没有修本草

古代人认识有限说风邪,现代人还说风邪就不对了,中医之所以能称为医,是因为一直在与时俱进,而不是让儿孙们抱着几百年前的抄本照搬。还一个劲的给几百年前的东西洗白。中医被打压了两百年,打压的连话都不会说,路都不会走了,悲剧啊!

user avatar

说点题外话,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老头,他每次在出远门前都要往火堆里扔几块盐巴,如果盐巴被烧的啪啪作响,那就说明第二天是个大晴天,可以放心出门。如果不响,说明明天是雨天,要带把伞。

人们就好奇老头是怎么做到的,老头憨憨一笑,挠挠头说我也不知道啊,我爸爸当年就这么教我的。

不过众人也不在意,反正有老头能预测天气,对大家都有好处,有时候不准大家也就一笑而过,没有计较那么多。

后来村里通了网,有了天气预报,大家不但能知道明天天气怎么样,还能知道明天温度、湿度,这可比老头牛逼多了,于是大家都乐于看天气预报,也不去找老头了。

老头也乐的清闲,当初给乡亲们预测天气也是为了帮助大家,现在有了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不是更好吗。当然也有些老人家不习惯看天气预报,还是习惯去问老头明天天气怎么样。

按理说老头应该就这么平平淡淡过下去,可谁知村子里总有些人阴阳怪气的说老头搞封建迷信,说老头是搞邪教的,就是为了骗人。

老头听到这个流言涨红了脸,大声辩解这不是迷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

老祖宗?哈哈哈!

那些人大笑着。

老祖宗吃屎你也吃吗?

老子还说老子放个屁明天就下雨呢。

老头额角青筋绷起,握紧了双拳

但随即老头却无力的放下手,确实,他不明白为什么盐巴和下雨有关系,但这规律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多次得到验证。出错的时候也有,老头也不是神,不可能次次都对。

那些人嘴角带着嘲讽离去,准备回去大书特书,恨不得将老头踩到泥里才罢休。

老头颓然的坐在了地上,嘴里喃喃的骂道:这群忘了本的白眼狼,你们爷爷当初要不是在我这问天气,早就不知道淹死在哪个山沟里了。

后来过了很久很久,有一个人才发现,盐巴在干燥的时候用火烧,盐粒崩落,会发出啪啪的声音;而如果空气湿润,盐巴受潮,在火里就不会发出啪啪声。

人们纷纷称赞发现这个的人是个天才,居然能发现这么了不起的现象。

至于老头?

早就死了不知道多久了,谁在乎。

user avatar

知乎正在瑞典化。先说这句。

为什么要批判中医?正确答案,=是:政治正确。一切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必须予以批判。

知乎是科学的领地,科学是知乎的屋顶,知乎这座殿堂的所有构件必须符合科学的尺寸,任何不能用科学判定的建筑结构都必须予以销毁。

中医是不是科学呢?很显然不是。所以批判中医就是加入组织的一个途径。

客观指出中医跟现代医学的区别,指出中医药物和疗法有诸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指出中医不能提供其所宣称的疗效的证据等行为。---这些完全可以在百度搜索就可以完成的探险之旅,只要稍作组合就可以形成一部有理有据的煌煌大作。这种结论很明显的题目,在资料充分复制既得的情况下,属于送分式考试,人人皆可过关。这就有了某位直指教育部的答案,批判中医有什么意思?我一个20郎当岁的青年人,现代医学和我的关系很大么?我看关系不大,我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个社会像这样的送分题,是如此的稀少?

一方面坚持政治正确不动摇,一方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无能为力。

先来这一点,反正有个坑的意思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好玩的。

这里,批判中医指的是客观指出中医跟现代医学的区别,指出中医药物和疗法有诸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指出中医不能提供其所宣称的疗效的证据等行为。

先来分析一下:客观指出中医跟现代医学的区别-----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你看百度一下就行了)

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明显,现代医学不是单独创立出来的,它是从人类医学历史中经过总结发展出来的。

那么,中医是不是属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呢?没有明确说,但是屠呦呦在得到诺奖时说过一句: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这句话没有任何人反对,包括所有的医学界人士,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说明这句话是得到认可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诺奖是现代医学皇冠上的明珠,是奖励对于现代医学有贡献的人和他的成就,这代表一种认可,说明中医药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现代医学包含了中医药,中医药属于长期的医疗实践。现代医学是一个总的体系,它是不能和自己的一个子系统作比较的,你能说一条手臂可以和人体进行区别分析吗?

当然,这是可以抬杠的,就一个青蒿素就可以代表中医药了吗?也许就这一个有效而已,并不能说明其他的中医药也一样有效。但是不要忘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那么,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结束了吗?应该没有吧?我们对于人体的探索已经找到终点在哪里了吗?应该也没有吧?那么终点在哪里呢?或者说终点在什么地方?上方还下方,是左面还是右面,我们面对的前方是不是终点?在黑夜中探索,你怎么知道我们已知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就是通往成功的彼岸的唯一正确的一条路?或者反过来说:我们已知的方法是错误的,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根本就是一条邪路。

医学是致力于探索人体的奥秘,运用各种方法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这是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它将贯穿人类生存的全部历史。任何方法都值得一试。现代医学对于人类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又能知道呢?

医学仍是未知领域大于已知领域,在这一点上,各位能不能够取得共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少人对中医抱持负面甚至全盘否定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涉及科学认知、历史传承、实践疗效、信息传播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聊。首先,从最核心的“科学”二字说起。现代社会高度推崇循证医学,也就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照实验、数据分析来.............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生活和旅行,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普遍感受是,当地人对外国人普遍抱有友善和好奇的态度。这种友善体现在许多方面,从路人乐于助人,到商家提供周到的服务,再到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对外交流,都传递出一种欢迎外国人的信息。民间层面的善意:这种友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很多人觉得移民了的华人对中国没啥义务,但中国好像又得对人家负责,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义务”和“责任”这两个词语的指向性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移民后的华人对中国“没有义务”?这主要是因为“义务”这东西,通常是建.............
  • 回答
    在中国,一部分人对同性恋(Gay)存在偏见,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现象,不是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 儒家文化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价值观之一便是强调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道出了很多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心中的无奈。确实,在很多人眼中,中医似乎背负着一种“不公平”的期待,评价标准更是常常两极分化,让人哭笑不得。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剖析开来,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复杂的原因:一、历史与认知上的“原罪”: “神秘主义”的标签: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很.............
  • 回答
    中日建交后,日本提供的援助,尤其是ODA(官方发展援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然而,你观察到很多人对这些援助“不知感恩”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绝非一句简单的“不知感恩”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记忆的交织与现实.............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盲目悲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所谓“盲目悲观”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我们可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表现,以及为什么这种悲观情绪在中国内外都普遍存在。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很多人对中国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的原因,并尽量详细阐述:一、 经.............
  • 回答
    知乎上对中国游戏行业前景的悲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众多因素交织下,行业内卷、政策压力、市场饱和以及创新乏力等诸多现实问题的集中反映。想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监管政策的“风向标”效应: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敌人最直接、最普遍被提及的,莫过于国家对游戏行业的监管政策。这几年,大家经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现实等多方面因素,而且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如果说普遍现象的话,可能确实有不少中国人对韩国人的反感度,有时候会比对日本人的反感度来得更突出一些。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儿:1. 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摩擦”的叠加: 日本: 说到日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
  • 回答
    中国人在日本这个问题上,情感的复杂程度是相当高的,其中“恨”是一个非常显眼但并非唯一的面向。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吧,得从历史讲起,而且是相当漫长而深刻的历史。首先,历史的伤痛是绕不开的根源。提到对日的情感,就不能不提近代史上的那段黑暗岁月。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走上了.............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中国人对“在家种菜”的执着,尤其是将阳台和花园变成菜园地,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文化、社会和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土地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农耕基因”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 .............
  • 回答
    知乎上对于男人嫖娼现象存在的相对宽容的态度,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由社会文化、个体认知、平台特性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多个层面交织而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性别权力与社会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在性行为的道德评判上对男性和女性存在双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一些外国朋友对中国存在不少偏见。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先想想,偏见这东西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被过滤了,再加上一些自身固有的观念在作祟。对于中国这个体量巨大、历史悠久又变化极快的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尤其容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中国人对“贵族精神”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虽然代表了一种反抗精神,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对所有形式的“贵族”的否定。同时,当下很多人鼓吹欧美贵族,其背后也有着多重原因。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部分.............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也很值得说道说道。为什么咱们中国人,有时候看着很多欧洲人,就觉得他们长得“很好看”,即便这些人放在他们自己国家可能就属于“大众脸”?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从咱们对“美”的认知来源说起。咱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好看的人”是什么样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媒体、影视.............
  • 回答
    在探讨为何部分中国人会支持俄罗斯以及希望其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获胜的原因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媒体宣传以及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历史渊源与情感联系:首先,中俄两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在过去,两国曾是盟友,共同抵御过外部.............
  • 回答
    美国人,特别是企业中高层,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复杂且多元,其中不乏尖锐甚至“口不择言”的评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影响力日益增长,自然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关注,往往伴随.............
  • 回答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飞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与 国家认同、技术自主、市场竞争、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人期望 等多种因素紧密交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马斯克的飞船 (SpaceX / Starship) 与中国人的包容性总体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