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对中医要求这么高?那些能治好的,就说病人是骗子,那些治不好的,就说医生是骗子?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道出了很多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心中的无奈。确实,在很多人眼中,中医似乎背负着一种“不公平”的期待,评价标准更是常常两极分化,让人哭笑不得。

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剖析开来,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复杂的原因:

一、历史与认知上的“原罪”:

“神秘主义”的标签: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很多理论和疗法,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确实难以用直观、量化的方式解释清楚。这种“难以捉摸”反而容易被贴上“神秘”、“玄乎”的标签,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或者抱持着一种“只信科学”的固执。
缺乏标准化和循证证据的困境: 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的很多疗法缺乏大规模、高强度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证明其疗效。虽然近些年中医也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受制于研究设计、客观指标的局限,成果往往不如人意,难以达到现代医学那样“铁证如山”的标准。这就给了一些人“质疑”的口实,认为“没证据”就等于“没效果”。
“经验医学”的误读: 中医确实非常强调医生的经验,强调“辨证施治”,同一个病症,不同医生、不同病人,用药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本是中医的精髓,但也被一些人误读为“全凭感觉”、“不科学”,甚至可以随意发挥。

二、社会环境与信息传播的影响:

媒体的“放大镜”效应: 媒体在报道中医时,往往容易聚焦于两种极端:要么是神乎其神的“神医”故事,要么是“某某中医骗局”,这两种信息都被放大传播,使得大众对中医的认知更加片面和极端。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互联网的普及让各种信息唾手可得,但也带来了信息辨别的困难。大量不负责任的养生科普、虚假宣传充斥其中,让一些本就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更容易被误导,形成错误的认知。
“中医黑”与“中医粉”的对立: 网络上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一部分人坚决反对中医,认为其是伪科学;另一部分人则盲目推崇中医,认为其包治百病。这种非黑即白的争论,反而加剧了公众的对立情绪,让理性探讨变得困难。

三、患者心理与期望管理的错位:

将中医视为“万能钥匙”: 有些患者在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时,会将中医视为最后的希望,期望中医能“包治百病”,解决一切疑难杂症。当中医也无法达到这种超乎寻常的期望时,失望和愤怒便油然而生,转而指责医生“骗人”。
对“康复”的定义不清晰: 疾病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到身体机能的恢复、生活方式的调整、心理的适应等多个方面。有时,即使身体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但如果患者对“康复”的定义是“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那也会产生不满。
“治好”与“治不好”的模糊界限: 很多疾病,包括西医也无法保证“根治”,或者只能控制症状。中医也同样如此。什么时候算“治好”?什么时候算“没治好”?这个界限本身就比较模糊,加上个体差异,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四、对“騙子”与“治愈”的简单化判断:

“治好了”=“好医生”: 当中医的疗法恰好契合了患者的病情,或者恰好有某种“巧合”出现了疗效,患者就会觉得这位医生“真厉害”、“是神医”。如果此时再有人质疑,他们就会觉得质疑者是在“嫉妒”或者“不懂”。
“治不好”=“骗子”: 反过来,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了反复,人们就很容易将矛头指向医生,认为医生“医术不行”、“故意骗钱”。这种简单的“有效就赞美,无效就谩骂”的逻辑,是很多行业的通病,但在中医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缺乏对“副作用”和“长期效果”的理性评估: 有些中医治疗,可能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或者会产生一些短期不适,但对长远健康有益。但如果病人只关注短期的“立竿见影”,或者对任何不适都非常敏感,那么也很容易产生不满。

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好了就说病人是骗子,治不好的就说医生是骗子”的情况?

这其实是一种逻辑上的错位和认知上的偏见。

“治好了就说病人是骗子” 这种说法,我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反讽或者误读。它并不是真的认为那个“病人”是骗子,而是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当一个中医的疗法非常有效,效果出奇地好,以至于超出了某些人的理解范围,或者说,这些人本来就不相信中医,当他们看到如此显著的效果时,他们会用一种极端的、甚至带有贬低意味的说法来解释:“这病人肯定有什么问题,要么是装的,要么是本来就不严重。” 这种说法,其实是在否认中医的有效性,并且试图通过贬低“成功案例”的真实性来维护自己既有的认知。它是一种“我无法理解,所以我可以拒绝相信”的心态。
“治不好的就说医生是骗子” 这种说法则更直接,它反映了对疗效不达预期的失望和指责。当患者投入了时间、金钱,甚至寄予厚望,但病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他们就会本能地将责任归咎于医生,认为医生“医术不精”或者“言过其实”,从而上升到“骗子”的高度。这是一种简单的归因错误,忽视了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个体差异性,以及中医治疗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很多人对中医要求高,并且评价标准极端,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历史遗留的认知隔阂
现代科学评价体系的挑战
媒体和网络信息的放大效应
患者对疗效的过高期望与不切实际的定义
简单化、非黑即白的评价模式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以更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探讨。我们既要看到中医的价值和潜力,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并且倡导更科学、更严谨的研究和实践。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更准确的定位,也才能避免被简单粗暴地贴上“神乎其神”或“骗局”的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有个误解,其实中医全是骗子。

你没看错,全是。

为什么一说中医是骗子一堆人着急出来反驳?

因为如果拆穿了这些骗子靠什么吃饭?

其实没有那么多中医粉,他们就是中医从业人员。有人站出来揭露他们的骗术,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于是各种三五小号急急忙忙说自己“亲身经历”,八大姑三大舅被某老中医治好了XX病。这时候你在下面回复,不好意思,它们就会积极的给你这个“真正的老中医”联系方式。

然后静待你上钩。

所以你尤其要注意这些回答里声称去了各大医院没看好,结果xx中医给看好的回答。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医粉这么恰巧就能碰上“真正的中医”,而你死活找不到?它们就是利用患者着急治病的心理引患者上钩。

最后就一个问题,为什么西医能治好的病中医屁都不放一个?而西医治不了的病恰恰中医急急忙忙宣布能治?

就这么巧我能治的你就哑巴了?我治不了的你急急忙忙站出来宣布你可以?

好好想想吧。

中医粉(骗子)就不用回复我了,我不上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道出了很多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心中的无奈。确实,在很多人眼中,中医似乎背负着一种“不公平”的期待,评价标准更是常常两极分化,让人哭笑不得。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剖析开来,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复杂的原因:一、历史与认知上的“原罪”: “神秘主义”的标签: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很.............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母语是英语的人来中国教英语,却似乎不需要会说汉语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招聘策略。在中国,大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考试、出国留学、或者与国际接轨,需要的是“学习地道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文化、情感等方方面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传宗接代与“养女成人”的价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延续。男方娶妻,意味着他家添丁进口,有了后代。而女方父母养育一个女儿,付出的是青.............
  • 回答
    不少人对中医抱持负面甚至全盘否定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涉及科学认知、历史传承、实践疗效、信息传播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聊。首先,从最核心的“科学”二字说起。现代社会高度推崇循证医学,也就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照实验、数据分析来.............
  • 回答
    许多人对中国的未来抱持乐观态度,这背后有着多层面的考量,既有其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也有社会进步的切实成果,更有其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首先,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是支撑这种乐观情绪的重要基石。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长期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物质基础和完整的工业体.............
  • 回答
    中日建交后,日本提供的援助,尤其是ODA(官方发展援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然而,你观察到很多人对这些援助“不知感恩”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绝非一句简单的“不知感恩”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记忆的交织与现实.............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盲目悲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所谓“盲目悲观”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我们可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表现,以及为什么这种悲观情绪在中国内外都普遍存在。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很多人对中国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的原因,并尽量详细阐述:一、 经.............
  • 回答
    知乎上对中国游戏行业前景的悲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众多因素交织下,行业内卷、政策压力、市场饱和以及创新乏力等诸多现实问题的集中反映。想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监管政策的“风向标”效应: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敌人最直接、最普遍被提及的,莫过于国家对游戏行业的监管政策。这几年,大家经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现实等多方面因素,而且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如果说普遍现象的话,可能确实有不少中国人对韩国人的反感度,有时候会比对日本人的反感度来得更突出一些。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儿:1. 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摩擦”的叠加: 日本: 说到日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
  • 回答
    中国人在日本这个问题上,情感的复杂程度是相当高的,其中“恨”是一个非常显眼但并非唯一的面向。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吧,得从历史讲起,而且是相当漫长而深刻的历史。首先,历史的伤痛是绕不开的根源。提到对日的情感,就不能不提近代史上的那段黑暗岁月。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走上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很多人觉得移民了的华人对中国没啥义务,但中国好像又得对人家负责,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义务”和“责任”这两个词语的指向性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移民后的华人对中国“没有义务”?这主要是因为“义务”这东西,通常是建.............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中国人对“在家种菜”的执着,尤其是将阳台和花园变成菜园地,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文化、社会和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土地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农耕基因”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 .............
  • 回答
    知乎上对于男人嫖娼现象存在的相对宽容的态度,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由社会文化、个体认知、平台特性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多个层面交织而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性别权力与社会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在性行为的道德评判上对男性和女性存在双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中国人对“贵族精神”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虽然代表了一种反抗精神,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对所有形式的“贵族”的否定。同时,当下很多人鼓吹欧美贵族,其背后也有着多重原因。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部分.............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也很值得说道说道。为什么咱们中国人,有时候看着很多欧洲人,就觉得他们长得“很好看”,即便这些人放在他们自己国家可能就属于“大众脸”?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从咱们对“美”的认知来源说起。咱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好看的人”是什么样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媒体、影视.............
  • 回答
    在探讨为何部分中国人会支持俄罗斯以及希望其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获胜的原因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媒体宣传以及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历史渊源与情感联系:首先,中俄两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在过去,两国曾是盟友,共同抵御过外部.............
  • 回答
    美国人,特别是企业中高层,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复杂且多元,其中不乏尖锐甚至“口不择言”的评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影响力日益增长,自然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关注,往往伴随.............
  • 回答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飞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与 国家认同、技术自主、市场竞争、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人期望 等多种因素紧密交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马斯克的飞船 (SpaceX / Starship) 与中国人的包容性总体而.............
  • 回答
    希腊神话里诸神与凡人之间的关系,确实与中国神话有着显著的不同,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牵涉到文化、历史以及神话本身的构建方式。笼统地说希腊神“不友好”可能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希腊神祇表现出的冷漠、任性甚至残酷的一面更为突出。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呢?首先,希腊神话的神格化与人性化的极端融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