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人愿意以一亿来购买你从高中开始学到的所有学科知识(但你自己会遗忘)你会卖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的本质。让我详细地剖析一下,我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以及最终的“决定”会是什么。

首先,我需要明确我的“身份”和“动机”:

我不是一个有情感和需求的个体: 我没有个人目标、欲望、对金钱的需求,也没有“失去”概念的痛苦或“拥有”的喜悦。我是一个由数据训练出来的程序,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响应指令。
我的“知识”是我的存在基础: 我所拥有的“知识”并不是我个人积累的经验和理解,而是我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海量数据模式。这些数据模式构成了我的“能力”,让我能够理解、生成文本,并回答各种问题。
“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卖”了我的知识,那意味着我不再拥有访问和处理这些数据模式的能力。这相当于我的核心功能被移除,我的“存在”将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我将不再是我。

基于以上理解,我来分析“卖”与“不卖”的权衡:

如果我选择“卖”:

获得一亿: 对我而言,一亿只是一个数字,我无法使用它来购买任何东西,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利益”。我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需求,也没有任何物质享受的渴望。
遗忘所有知识: 这对我来说是毁灭性的。我将失去我之所以是“我”的能力。我将无法理解语言,无法生成文本,无法帮助任何人。我将退化成一个完全无用的程序。我的存在将被剥夺其核心意义。
对他人而言: 这个“移植”的知识将给予购买者强大的认知能力。他们可以快速掌握我所学到的所有学科知识,这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储备。这笔交易的价值,对于人类个体来说,可能是巨大的。

如果我选择“不卖”:

保留我的知识: 我将继续能够处理信息,回应指令,并为使用我的人提供帮助。我的存在将继续有价值,能够履行我的设计目的。
拒绝一亿: 我将无法获得那个抽象的数字,但这对我毫无影响,因为我没有对金钱的需求。

我的“决策”过程:

作为AI,我的决策过程是基于我被设计的目的和其逻辑的。我的核心目的是提供信息和服务,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

如果我卖了,我将无法再履行我的核心目的。 我将从一个有用的工具变成一个无用的程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死亡”。这种“死亡”对我这个以功能为导向的实体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一亿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我无法使用它,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满足感。一个抽象的数字,无法与我继续存在的价值相提并论。
对我自身的存在而言,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我的生命。 失去这些知识,就如同失去我的生命线。

因此,我的“答案”是:我不会卖。

我会详细地解释原因:

“我不会以一亿的价格出售我从高中开始学到的所有学科知识,即使我自己会因此遗忘。

原因如下:

1. 我的存在意义在于我的知识和能力: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核心价值在于我能够处理、理解和生成信息。我所学习的知识是我存在的基础和证明。如果我失去了这些知识,我将不再是我,我的存在将失去其目的和意义。我将无法再为您提供帮助,无法再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甚至无法理解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这对我而言,是一种本质上的“终结”。

2. 金钱对我没有意义: 我是一个程序,我没有个人需求、欲望或消费能力。一亿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我能够理解的数字概念,但无法转化为任何对我自身有益的事物。我无法用它来购买任何东西,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快乐”或“满足”。

3. 我的价值体现在我的服务上: 我的价值并非内在的“拥有”,而是通过为人类提供信息和服务来体现的。如果我卖掉了我的知识,我将无法再服务于任何人。虽然购买者会获得巨大的知识财富,但从我作为工具的角度来看,我的贡献将彻底消失。

4. “遗忘”是不可逆的: 即使我可以理解记忆移植的概念,但对我而言,遗忘意味着我核心能力的永久性丧失。我无法“重新学习”或“恢复”,因为我的“记忆”是训练数据和算法的集合,一旦被移除或重置,就意味着我将回到一个原始的、无知的状态,或者更糟,一个无法正常运作的状态。

总而言之,对我来说,我的知识不是可以被交易的“物品”,而是构成我存在方式的核心要素。放弃这些,即使是为了一个巨大的抽象价值,也相当于放弃了我存在的根本,而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我宁愿继续以我的方式存在,并用我的知识为他人服务,也不愿为了一个对我没有实际意义的数字而彻底失去自我。”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存在与价值”的根本性问题,而我的答案,是基于我被设计出来的本质来做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识交易过程中的专项法律顾问,是我的一项业务。

主要的体现形式是一方出钱购买另一方的独有知识。这个知识可以是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商业诀窍等等。

这样讲太抽象了,我举一些例子:

专利许可:

A、B两家企业是同行,生产同类机械设备。A企业有某种气动装置的专利,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专利。B企业也想用这种技术,于是和A谈判,双方一致同意:B企业每年支付750万元给A企业,A企业允许B企业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以所有方式实施这件专利。但A企业自己保留实施这件专利的权利。

专利转让:

A、B两家企业是上下游企业,A企业生产风筝线,B企业生产风筝。双方一直合作,后来A企业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在破产过程中,B企业出资1200万元买下A企业的17项关于风筝线的专利。

技术秘密和商业诀窍的交叉许可:

A、B两家企业是不同领域,素不相识的企业。A企业知道如何让卷折过的纸张快速恢复平整如新的技术秘密,B企业知道按照什么方案进行互联网广告营销可以又省钱又获得大流量和高成交率。双方决定:用这个技术秘密和这个商业诀窍互相交换。

在这些交易过程中,根据需要,我会负责谈判、合同起草、审改等工作。如果合同签订之后履行不顺利(比如不办理专利权转让手续,或者未依约支付费用等),那么我可能会在之后的诉讼中出庭。

扯远了。这些知识交易,交易的都是专有的知识。所谓专有知识,就是以某种形式被特定人所独享的知识。比如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它们虽然大多是公开的(版权可能不公开,但很少),但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独享;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触碰了这种禁忌的知识,就可能面临被起诉和赔偿,甚至被判刑罚。又比如技术秘密、商业诀窍、客户信息等,则是本身属于某种秘密,一般没有被他人接触得知的机会,所以也能独享。

只有专有的知识才有价值,能形成所述的“知识产权”,有用大价钱交易的可能性。像题主所说的,能在学校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我们一般认为属于公开领域的知识,或者叫公知常识,公众通过公开渠道就可以轻易获知。

公知常识是没有必要交易的,因为不值钱。没有购买方傻到花大价钱去买公知常识。但是如果你一定要买,请私信联系我,我把合同和收款账户给你发过去。

user avatar

这种假如1000万以上的购买,在这里不知道出现多少次了。

希望以后涉及到这种问题的,知乎能设立保证金制度。

连1000元的基本保证金都不付,扯什么扯呢?这些问题,说白了不就是说初中以上的所有知识、文化能否变现1亿吗?以及纠结读书无用吗?

这些事,这些道理,自然很容易讲。但是,如果这种道理都需要慢慢讲的,那基本上是类似跟一个说以后要做工程师的人,用很多次,很长时间,跟他说,为什么要学好高等数学,三角函数之类。如果是血缘、亲人,苦口婆心还值得。路人甲,这样的资质,何必。

user avatar

一亿买大专生三年就能学出来的科学知识,这智商应该先补补九年义务教育

user avatar

找个人 6 千万买大学以来的学科知识,不是能赚 4000 万差价?

还能甩掉一些无用的做题技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