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最后为什么没有王进了?

回答
《水浒传》原著中,王进最终没有出现在梁山聚义的行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漏,而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结局,背后有着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王进的经历,以及他与整个梁山故事的联系。

王进的登场:一个被时代裹挟的“英雄”

王进,一个在《水浒传》开篇就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物。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却因为得罪了高俅,被诬陷,走上了逃亡之路。他带着老母亲,颠沛流离,最终在史家村遇到了鲁智深。

鲁智深之所以能成为那个“拳打镇关西”的侠义好汉,很大程度上是王进指点迷津的结果。王进看出鲁智深的好勇斗狠,也认识到其内心深处的正义感,于是将自己一身的本领传授给他,并传授了他“遇强不屈,遇弱必帮”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进是鲁智深成长的启蒙者,是将“江湖”的种子播撒进鲁智深心中的第一人。

王进的“消失”:主动的退出,还是被动的无奈?

在将鲁智深引上正轨后,王进和他的老母亲继续流浪。他们路过一个村庄,看到当地恶霸欺压百姓,王进出于义愤,出手相救,结果又因此结下仇怨,不得不再次逃亡。这次,他们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王进选择了隐姓埋名,与母亲过着耕读的生活。

这里,是他故事的终点。他没有去投奔任何官府,也没有主动寻求“替天行道”的机会。他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远离了那个让他备受压迫的社会,也远离了那个充满血雨腥风的江湖。

为何没有王进?细究其因

1. 性格特质与梁山精神的“不契合”:梁山好汉的聚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被逼上了绝路,怀揣着对当权者的仇恨和对“替天行道”的理想。他们骨子里带着一种叛逆、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血性。而王进,虽然武艺高强,但他更是一个有家有室、顾念老母的传统士大夫。在经历了高俅的迫害后,他最渴望的并非是轰轰烈烈的反抗,而是安稳的生活,是远离是非之地。他没有那种“舍身取义”的决绝,也没有那种“舍弃一切”的豪情。他对朝廷和官场已经心灰意冷,他的“江湖”止步于生存和保护母亲。

2. “英雄”的定义不同:在《水浒传》的世界里,“英雄”的定义是多元的。鲁智深是直率仗义的英雄,武松是快意恩仇的英雄,宋江是笼络人心、最终走向招安的“仁义”英雄。而王进,他的“英雄”更多体现在他一身的武艺和对徒弟的教导上。他代表的是一种“未竟的武侠梦”,是一种在奸臣当道下被埋没的良将。他的命运,更像是一个被时代淘汰的悲剧人物,而不是一个能够主动改变时代进程的梁山泊首领。

3. 作者叙事策略的需要:王进的故事,更多的是为鲁智深的出场和梁山好汉的形成铺垫。他是“引子”,是“触发器”。他的出现,激活了鲁智深身上的侠义精神,也间接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一旦他的主要作用发挥完毕,作者便让他“退场”,将笔墨聚焦到那些真正能够构成梁山大业的核心人物身上。如果王进也加入梁山,那么他复杂的家庭牵绊(老母亲)可能会成为一个阻碍,或者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的笔墨去处理,从而冲淡了其他人物的塑造。

4. 对“招安”主题的潜在影响:梁山最终走向招安,宋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王进,作为一个曾经的禁军教头,他对朝廷的仇恨并不如那些被逼上梁山的绿林好汉那样深切。他的“避世”选择,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他对官方体制的一种回避,而不是主动推翻。如果他加入梁山,他的立场和动机可能会与宋江的招安路线产生冲突,让故事的走向变得更加复杂。

5. “英雄末路”的象征意义:王进的结局,更像是一种“英雄末路”的象征。他有才华,有武艺,却因为官场的腐败和奸臣的陷害,无法施展抱负,最终只能隐姓埋名,归隐田园。这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正直有才能之士的命运。他的“消失”,恰恰凸显了梁山好汉们所处的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为何会选择“聚义”的原因。

总结

王进没有出现在梁山聚义的名单中,并非是因为作者遗忘了他。他的结局,是他性格、命运以及作者叙事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是一个被时代不幸埋没的优秀人才,他的故事在给予鲁智深启发后便走向了尾声。他没有融入梁山的体系,是因为他的内心追求与梁山的核心精神存在差异,他的“江湖”更倾向于一种个人化的避世,而非集体性的反抗。他的“退场”,恰恰丰富了《水浒传》的叙事层次,也象征着那个时代被压抑的英才的悲剧。他虽然没有登上梁山,但他在故事开篇所扮演的角色,对于理解整个《水浒传》的脉络,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三国演义》外,其余三大名著开篇都有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外之人,这是明清小说的结构美学。

他们早早堪破悲剧的命运,早早脱离;《西游记》是菩提祖师,《红楼梦》是甄士隐,而《水浒传》就是王进了。

王进如果在后文出现,那他要么上梁山,要么入官军,则不属于脱离悲剧之人。


有些明清小说还会有首尾呼应结构,《水浒传》就如此:——

《水浒传》以洪太尉纵魔为楔子,随后引出高俅。

高俅是苦难之源,是梁山故事之开篇;由高俅引出王进逃难。再引出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吴用、公孙胜,宋江等等。梁山故事结局是方腊平定,燕青浪迹江湖,李俊逃到暹罗,宋江卢俊义殒命。

王进与燕青李俊,一个在小说之首,两个在小说之尾,作为预知灾祸、认清时势、逃离险境、保全性命的代表,首尾呼应,具备结构美学。


另外,历史上确有王进的原型,据文献记载:禁军将领王进在京城得罪了上级,隐姓埋名逃到延安小种经略府。金军灭宋之时,王进又跟随种师中抗金,在太原保卫战中,与种师中一起为国捐躯。从这个考虑,施耐庵和罗贯中也不想他摊这趟混水吧


当然,王进为什么没上梁山,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因为他没有绰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