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三国、老西游、老水浒中,偏离原著最多的是不是老水浒?

回答
关于《老三国》、《老西游》、《老水浒》三部电视剧在偏离原著程度上的对比,我的观点是:老水浒偏离原著的程度确实相对更甚一些,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改编上。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1. 人物塑造的侧重点与改编:

《老三国演义》(1994年版):
忠实度: 《老三国》在人物塑造上总体而言是非常忠实于原著的。它力求还原书中人物的性格、经历和政治抱负。例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雄、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等都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呈现。
改编之处(相对较少): 有些次要人物的戏份有所增减,个别情节的顺序或表现方式略有调整,但核心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基本遵循原著。例如,为了戏剧性,可能会增加一些对话或场景,但不会根本上颠覆人物的性格特征。
侧重点: 更侧重于展现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和历史格局,人物的性格是服务于这个宏大叙事的。

《老西游记》(1986年版):
忠实度: 《老西游记》在保留故事主线和人物基本设定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改编,但整体基调和核心精神是贴合原著的。
改编之处(较为显著,但核心不变):
神魔色彩与世俗化: 电视剧在展现神魔世界的奇幻的同时,也注入了更多世俗化的元素和情感。比如师徒四人的感情更加生动,唐僧的慈悲,孙悟空的顽皮与忠诚,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勤恳都得到了突出。
情节的精简与整合: 为了电视剧的篇幅和可看性,一些原著中重复或略显冗长的章节被精简或整合。例如,一些妖怪的背景故事可能会有所简化。
人物形象的强化: 一些角色的性格被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鲜明。例如,孙悟空的英雄主义色彩,猪八戒的喜剧色彩。
寓意的解读: 电视剧可能会通过某些场景或对白,对原著的某些寓意进行更直接的解读,使其更易于理解。
侧重点: 更侧重于神魔世界的奇幻想象和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磨难与成长,充满了童趣和励志色彩。

《老水浒传》(1998年版):
忠实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人物情感和部分情节上): 《老水浒传》在保留了原著的大致故事框架和主要事件的基础上,对许多人物的形象、动机和某些情节进行了较大的改编,有时甚至与原著的意图有所不同。
改编之处(较为突出):
人物的“脸谱化”与情感的增强: 电视剧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和观众的代入感,对许多人物进行了更为鲜明的“脸谱化”处理。比如,宋江的“招安”思想在剧中被赋予了更复杂的内心挣扎和情感驱动,不再仅仅是原著中那种“替天行道”的政治考量,而是带有更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渴望功名色彩的解读。林冲的隐忍和爆发,武松的血性,鲁智深的豪爽,在电视剧中都被放大和戏剧化了。
情感的极端化与道德的模糊: 为了展现好汉们的“义薄云天”,电视剧有时会将人物的情感处理得更为极端和炽热,例如对兄弟情谊的强调甚至超越了国家大义。同时,一些人物的善恶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例如宋江后期的“招安”行为,在剧中被赋予了更多无奈和悲情的色彩,但其对梁山事业的破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或合理化了。
情节的删减与修改以服务于戏剧冲突: 一些在原著中重要的情节,如部分山寨间的战争、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等,可能被精简或修改,以更聚焦于梁山好汉的个人命运和集体叙事。
对“招安”主题的独特解读: 《老水浒》对宋江“招安”的态度进行了比较独立的诠释。原著中,宋江的“招安”有其政治上的考量,也包含着对自身前途的规划。而电视剧则更侧重于表现宋江在“造反”与“归顺”之间的痛苦抉择,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体制的复杂情感,甚至暗示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意味,这与原著中那种更多是基于“江湖豪情”与“政治现实”交织而成的“招安”有所不同。
结局的处理: 电视剧在结局的处理上,虽然也遵循了原著中大部分好汉的悲剧命运,但对某些人物的结局,以及整体的悲剧氛围的渲染,可能与原著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 改编的哲学思想与侧重点:

《老三国》: 更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权力斗争、历史兴衰的探讨,人物的行为和命运都与宏大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老西游》: 更侧重于对佛教因果报应、人性善恶、修心养性的探讨,通过取经过程展现了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的普遍主题。
《老水浒》: 更侧重于对“义”、“忠”、“孝”等传统价值观的解构与重塑,对个体在混乱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江湖道义与国家法度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对“忠义”的复杂性进行了更具争议性的探讨。它更多地是在表现“英雄末路”的悲剧,以及这种悲剧背后个人选择和时代洪流的裹挟。

总结来说:

《老三国》的改编是“忠实于精神,略微调整于形式”。
《老西游》的改编是在“保留核心,强化艺术感染力”。
《老水浒》的改编则是在“保留框架,大幅调整人物情感和行为逻辑,以服务于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更具现代视角的解读”。

为什么说《老水浒》偏离得更多?

主要是因为《老水浒》在对核心人物(尤其是宋江)的动机和价值判断上,以及对“招安”这一关键主题的解读上,与原著相比,有更明显的差异。原著中的人物行为逻辑虽然复杂,但其“人设”是相对稳定的。而《老水浒》则通过强烈的戏剧化处理,让一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更加矛盾和复杂,有时甚至让观众对原著作者的原意产生疑问。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老水浒》就是“不好”的。作为一部成功的电视剧,《老水浒》通过其精湛的制作和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荧幕形象,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但从“偏离原著程度”这个角度来看,它确实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解读上,与其他两部相比,进行了更为大胆和个人化的改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实如此。

央水编剧杨争光本人就是反水浒的。最早提出把水浒传踢出四大名著的人里面,他就是其中之一。

央水的整体基调,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批水浒那一套。都九十年代了,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呢。

最讽刺的是,央水搞了这么多魔改和删减,到头来最能被观众认可的、好评度最高的、央水粉整天挂在嘴边的,恰好是杨志卖刀到生辰纲再到武十回这几段最尊重原著,删减最小魔改最少的单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老三国》、《老西游》、《老水浒》三部电视剧在偏离原著程度上的对比,我的观点是:老水浒偏离原著的程度确实相对更甚一些,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改编上。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1. 人物塑造的侧重点与改编: 《老三国演义》(1994年版): 忠实度: 《老.............
  • 回答
    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和三星“老罗”的维权,两者都是消费者在遭遇产品或服务问题后,采取的争取合法权益的行动。虽然目的相似,都是为了“讨个说法”,但在过程、方式、社会影响以及最终结果的呈现上,却有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区别。要说清楚这两者的不同,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聊。首先,从事件的起因和核心矛盾上讲。西安奔驰女.............
  • 回答
    关于《老三国》是否超越原著《三国演义》,这个问题向来是观众和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抛开“超越”这个绝对的词汇,而是去探讨这部电视剧在改编和演绎上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它与原著之间异同之处,最终形成一个更具层次感的判断。首先,要明确的是,《老三国》是一部改编作品,它的生命力首先来自.............
  • 回答
    确实,《新三国》虽然在许多方面饱受争议,不如80版《三国演义》经典,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拥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细致地分析《新三国》的优点:一、 视觉效果与制作精良:史诗感的视觉呈现 宏大的战争场面: 《新三国》在战争场面的拍摄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精力。相较于老三国相对简陋的.............
  • 回答
    关于“新三国”比“老三国”长但内容却少了很多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尤其是区分《三国演义》(原著)与现代改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游戏等)之间的差异。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详细解释: 1. 原版《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与内容特点 文学性与虚构性:《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
  • 回答
    老三国与军师联盟:为何曹操念檄文是经典,而司马懿念檄文却贻笑大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对两部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历史背景、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的差异。简单来说,老三国之所以能成就经典,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历史的厚重感、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事件的戏剧性;而军师联盟的模仿则显得生硬和尴尬,.............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有人捧老三国并且贬新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学、文化、改编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解释: 一、“老三国”与“新三国”的界定1. “老三国”的核心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民.............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毕竟这两部剧,那可真是三国演义的两座里程碑,但风格又是截然不同的。我刚看完新三国没多久,又忍不住回去翻了翻老三国,那感觉嘛,就像是从一个热闹非凡、色彩斑斓的游乐园,一下子又沉浸到了一个古朴庄重、韵味十足的老宅子里。画风大变,从鲜艳到写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画面了。新三国,那色彩那叫一.............
  • 回答
    哎呀,说到新版《三国》,这话题可是太“热门”了,估计不少朋友跟我一样,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打鼓,纠结得不行。你说这新旧两版差了快二十年,时代不同了,审美也变了,总不能强求新版的跟老版一模一样吧?但话又说回来,老版《三国演义》在多少人心里的地位那可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就像咱们家门口的老槐树,年头久了.............
  • 回答
    这句歌词出自《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头曲,歌词朗朗上口,意境深远,初听之下或许有些晦涩,但细细品味,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曹操那份饱经风霜却依然昂扬的豪迈情怀。我们不妨将这句歌词拆开来理解:“汉武秋风辞意健” “汉武”:这里显然是指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在他统治的时期,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坎,也是近些年文化界、影视界甚至社会上常常被提起的话题。大家普遍感受到,虽然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科技手段也日新月异,为什么那些曾经深入人心、流传至今的经典,比如《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和《红楼梦》的旧版,似乎在当下的创作中越来越难觅踪迹?这其中原因复杂,绝非一概而论,但可以从.............
  • 回答
    “老不读三国”是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人生哲理。这句话并非绝对,而是有着特定的语境和劝诫意味。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老不读三国”的字面意思与直接解读:最直接的理解是:老年人不应该去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 为什么呢?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1. 《.............
  • 回答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它并非科学的论断,而是古人基于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部古典名著的理解,以及对不同人生阶段心智成熟度和接受能力的考量而总结出的一种告诫。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对这两部小说内容特点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读者阅读品味的引导。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这句话的含义.............
  • 回答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俗语流传已久,说的是年轻人不适合看《水浒传》,老年人不适合看《三国演义》。看似简单一句,背后却蕴含着对人生阅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塑造的深刻洞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说法,并且尽量说得接地气,没有那些生硬的“AI腔”。 少不看水浒:江湖义气,少年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平行时空。如果高希希版《三国演义》在九十年代播出,而我们熟知的央视版《三国演义》在2010年播出,那么老观众对央视版三国(以下简称“94版三国”)的评价,将会经历一个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转变。以下是基于这个假设,老观众可能会如何评价94版三国的详细分析:一.............
  • 回答
    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无疑是让无数人感到悲痛的。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名字和他的成就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共和国的丰碑上。然而,就在这位令人尊敬的袁老离开我们的这段时间里,网络上关于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儿媳妇,却出现了一些令人.............
  • 回答
    .......
  • 回答
    老罗,也就是罗永浩,他的身上总有一种特别的“老罗味儿”,那股子执拗、不服输,还有点理想主义的劲头,让他金句频出。如果非要挑出他最具代表性的三句话,那大概就是这几句了,它们精准地抓住了老罗的精髓,也让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首先,有一句几乎可以说是他个人标签的宣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句话简直是老.............
  • 回答
    .......
  • 回答
    老回因三星Note 4爆炸事件维权,在贵州安顺普定信访局遭遇局长指使十数名工作人员殴打,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起事件不仅仅是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的一个极端个案,更是折射出一些基层行政部门在面对公民诉求时,可能存在的粗暴、不当乃至违法行为。事件背景:老回,本名刘涛,是因三星Note 4手机爆炸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