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完结了,还作死地拉着经典干嘛
老三国的那一幕,有以下数个明确的指向性,大家也可以在下面补充,我先抛砖引玉了
第一,符合曹老板的英雄气
这一幕,让陈琳念讨曹檄文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之前的段落呈互相关照作用,用来突显曹操英雄气概的。
前面,曹操官渡大胜,缴获大批自己阵营里写给袁绍的投降书信,看都不都看,全部付之一炬。
这是啥,是人杰,是英雄。
他有容人的雅量与豪气,宋代的赵匡胤有次坐着车出游,有人暗杀,一箭射在赵匡胤的马车上,全体侍卫都紧张死了,赵匡胤怎么做的,大大方方站出来,让左右闪开,也不让人去追,去找。就站那扯开嗓子就喊,老子就是赵匡胤,老子是天命之人,你丫射我啊,老子站着让你射,你丫肯定射不死我。
虽说有一定作秀成分,但赵匡胤这种英雄豪气也是跃然纸上。
回看老三国,重点不是让陈琳读檄文,而是曹老板其后说的话。
这段话是怎么说的?在什么场景下说的?
诸将大惊,集体跪倒,让曹老板不要让陈琳念下去了。这是为啥,因为下面的人觉得不妥,不知道老板这是唱哪出。然后曹老板才说
念!为何不念?当年此文传至许都,我方患头风,卧病在床。此文读过,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才能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与其决一死战。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却又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补天哉!
司马懿念的时候,可有人觉得不妥?司马懿念出师表的时候,可有与之匹配的感怀?
曹老板虽然让陈琳念檄文,但自己却是鄙夷袁绍的。吴秀波那却甘为诸葛亮之妾妇。这逼格论起来,岂不是高下立判?
第二,论关系
曹老板年少的时候跟袁绍是什么感情?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偷鸡摸狗主谋曹操,主犯袁绍。洛阳恶少暴走族的核心人物。
现在故友让自己打败了,气死了,人躺在里面了。让陈琳念这篇檄文,未尝不是曹操对故友的怀念,现在你死了,我来看你。我知道你心里有气,所以我让陈琳念这篇檄文,也让你出出气。除此以外,我也不知道该对你说什么好了。
你司马懿跟诸葛亮有这交情?
口口声声说诸葛亮是自己的老师,你就整这出?你是二皮脸呢,二皮脸呢,还是二皮脸呢?
第三,人文关怀
在满足人物性格塑造以后,还要向观众传递价值,这才是文艺作品要做的
二十万人的大军(当然这水分也大,估计也就在三万左右。也不少了。),血战之后,多少战士尸沉沙场,多少战士魂归西天,多少战士夜枕青山。
战争不能只看到胜利的英雄,那下面的累累白骨也要被看见,也要有反思。但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人物的精气神与对战争的反思,功业的渴望,以及普世的人文关怀完美融为一体。
敢问,大军师司马懿里的那一段有这一层意思吗?
恰似泼皮无赖一般,效妇人状,在那跟神经病一样手舞足蹈地念出师表,你能从中看到一丝的有正能量的价值?
活儿砸了,就别逮着经典捆绑了好不啦?
人家一场戏能完成三重意义的展示,到你这就剩下所谓成功者对失败者泼皮无赖式的冷嘲热讽,你还好意思比?
这剧已经完结了,就别费劲巴力的找补了,你找补不回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