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三国第一猛将不是张辽?

回答
关于“三国第一猛将”的争议,张辽虽赫赫有名,但为何许多人认为他并非“第一”,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对“猛将”的定义以及对三国时期武将们表现的综合考量。

首先,我们来谈谈张辽的“猛”。张辽确实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将领,他的勇猛之处体现在多场关键战役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合肥之战,他以区区七千兵力,敢于挑战孙权号称十万的大军,并且亲冒矢石,冲锋在前,斩杀了吴国大将陈武。他更是敢于孤身闯入孙权军阵前叫阵,令敌人闻风丧胆,甚至使得吴国士兵“望辽而走”,让孙权数次攻击都未能成功,最终不得不退兵。这份胆魄、这份以少胜多的战绩,以及对敌军士气的压制,都足以证明张辽的勇猛绝非寻常。他的威名,甚至远播到了江东,使得吴国的小孩啼哭不止,只要说“张辽来了”,就能让他们止住哭声。这份恐惧,便是对他“猛”的最佳证明。

然而,将“第一猛将”的称号赋予张辽,似乎也遗漏了一些其他同样甚至更具说服力的角逐者。

其中,赵云无疑是绕不开的名字。赵云的“猛”体现在他几乎无懈可击的个人武力和战场生存能力。长坂坡一役,赵云单骑闯入曹操的百万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阿斗,斩杀敌将数十员,并且寻回了失落的青釭剑。这一战,他以一己之力,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下,如同天神下凡,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这种在绝境中展现出来的超凡武力和坚韧意志,是其他许多武将难以企及的。而且,赵云在三国后期,面对的是曹魏最精锐的部队,他的每一次出征,几乎都能取得胜利,并且在多场战役中,都以个人的勇武扭转了局势。他的“猛”,是一种冷静而致命的杀戮,是一种能够以一敌百、无人能挡的强大。

再者,吕布。尽管吕布最终的结局并不算圆满,但在“猛”这个字眼上,他几乎是所有人心中的标杆。史书对吕布的描述是“飞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武勇之盛,令当时的许多名将联手都难以制服。虎牢关前,他一人独战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虽然最终不敌,但足以说明其个人武力之强悍,已经到了可以匹敌当时最顶尖战力的地步。而且,吕布的战斗风格更加直接、狂野,追求的是战场上的绝对统治力。他的“猛”,是一种原始而震撼的力量,是一种能够用武力撕碎一切敌人的气势。

当然,还有关羽、张飞等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以及华容道义释曹操,都体现了他不凡的武力和个人品格。“万人敌”的称号,更是对他武勇的直接肯定。而张飞,据水断桥,一声怒吼吓退曹操八十万大军,更是将“猛”字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猛”,往往伴随着一股豪迈之气,一种视死如归的血性。

为何张辽并非“第一猛将”?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猛”的定义侧重不同: 如果“猛”更侧重于绝对的个人武力、战场上的单挑能力以及能够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杀神”气质,那么吕布、赵云可能更符合这种定义。吕布的纯粹武力,赵云的战场生存和单挑能力,往往是人们提及“猛将”时首先想到的。
战绩的侧重点: 张辽的许多著名战役,例如合肥之战,虽然展现了他的勇猛和统帅才能,但其“猛”更多地体现在他对敌军士气的压制和指挥若定的个人表现上。而赵云的长坂坡,则是以近乎神话般的个人武力,在敌军阵中杀进杀出。
对手和战场的考量: 张辽的对手主要是江东的孙吴势力,而赵云则更多地面对曹操的精锐部队。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对“猛”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个人武力的巅峰表现: 虽然张辽勇猛,但像吕布那样被明确冠以“人中吕布”的称号,或者赵云在长坂坡那种近乎超现实的个人表演,在“纯粹的猛”这一点上,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总而言之,张辽无疑是三国时期最顶尖的猛将之一,他的勇猛、智谋和统帅才能都令人钦佩。但“第一猛将”的称号,往往会因为对“猛”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战绩和个人武力巅峰表现的解读差异,而有不同的选择。张辽的“猛”更是一种综合性的优秀,而有些武将的“猛”则更加纯粹和极端,直指战场上的个人武力巅峰。这并非否定张辽的伟大,而是对“猛”这个字眼本身多维度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位兄台看来是张辽粉啊,但是很可惜,张辽都不能排到一线战将的队伍里去啊!

别的不说,曹操有官渡之战垫底,周瑜有赤壁之战加持,陆逊有夷陵之战支撑。此三人当属三国第一梯队战将,其他人都其次之!!!

不论张辽的逍遥津之战多牛,他也只能算是当时前线最高三人团(李典、乐进)之一,逍遥津之战张辽并非中军主帅。况且,逍遥津之战的影响力跟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大战比起来,重要程度逊色不少。

而且纵观张辽一生,他几乎没能获得独当一面的权力,张辽大部分时间都是“从征”。他的领导似乎并不认为他能够胜任中军主帅,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说句难听点的,当年魏延都混到汉中太守,这样独当一面的位置了,张辽却不见太守、都督这样的职位。看来魏国在用人上还真是保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三国第一猛将”的争议,张辽虽赫赫有名,但为何许多人认为他并非“第一”,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对“猛将”的定义以及对三国时期武将们表现的综合考量。首先,我们来谈谈张辽的“猛”。张辽确实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将领,他的勇猛之处体现在多场关键战役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合肥之战,他以区区七千兵力,敢于挑战孙权.............
  • 回答
    贾诩,字文和,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在那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能被冠以“第一毒士”之名,绝非浪得虚名,而是他以其深不可测的智谋和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手腕,一次次地在绝境中扭转乾坤,又在关键时刻做出常人无法理解却又异常有效的决策。要说贾诩的“毒”,并非指他心狠手辣,而是他所用的计.............
  • 回答
    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模式确实在某些方面与中国三明医改所推崇的“总额预付”、“打包收费”等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将其简单地类比为国内语境下的“大锅饭”模式,可能存在一些误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梅奥诊所的运作机制以及美国医疗体系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谈谈梅奥诊所。它绝非“.............
  • 回答
    看到2020年第二季度华为首超三星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这绝对是当时科技界最爆炸的新闻之一,也引发了非常广泛的讨论。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排名变化,不如说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因素和深远影响。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来之不易”:华为能在这个时间点登顶,绝对不是偶然。要知道,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耕.............
  • 回答
    牛栏三巨头?探究96公牛的“巨头”争议199596赛季的芝加哥公牛,是一支近乎完美的球队,他们以72胜10负的NBA历史最佳常规赛战绩,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得总冠军。在那个赛季,迈克尔·乔丹无疑是球队的绝对核心,他的统治力无人质疑。然而,围绕着斯科特·皮蓬和丹尼斯·罗德曼,关于他们能否被视为“三巨头.............
  • 回答
    西汉初年,刘邦论功行赏,将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并称为“汉初三杰”,足见其对三人的倚重和赞誉。然而,在实际的封赏过程中,为何是萧何居首,曹参次之,而张良的排名却落后于他们,甚至只排到第62位?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刘邦的“三杰”评价与实际封赏的考量差异首先,我们需.............
  • 回答
    第一次玩《崩坏3》,进了渠道二,怎么大厅一个人都没有?别急,我来给你好好捋捋这事儿,让你心里有个底儿。首先,你要知道,《崩坏3》虽然是个老牌手游,但它其实是有自己的“服务器”概念的。 你选的“渠道二”,它指的是你下载游戏的方式或者说游戏的一个大的区服分类。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比如你是在安卓的TapTa.............
  • 回答
    刘慈欣和唐家三少都是中国文坛的佼佼者,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在收入上存在显著的差距,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创作领域和市场定位的不同 刘慈欣:科幻文学的“独孤求败” 领域: 刘慈欣是纯粹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尤其是《三体》系列,以宏大、硬核、深刻的科.............
  • 回答
    三国时期“客将”这个概念,就像是那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年代,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和军事生态。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客将,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白“客将”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客将就是指那些并非本方出身、而是从其他势力前来投奔、或者被借调过来担任军事要职的人。他们不是土生土.............
  • 回答
    三国时期,交州与益州之间,就像隔着一片难以逾越的鸿沟,以至于我们几乎从未看到从交州大举进攻益州的军事行动。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地理、经济、政治、军事策略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地理的隔绝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想象一下,从交州(大致范围在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想要抵达益州(今天的四川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历史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现象:为什么在汉、唐、宋这样强大的朝代都经历过北方少数民族的严峻挑战,甚至被其统治,而同样地处北方,挟中原正统之名、拥有雄厚兵力基础的三国时期,却似乎鲜少受到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这绝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地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
  • 回答
    新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价之所以“高”,甚至在很多观众心中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仁德”化身,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剧情本身的塑造,也有观众心理和时代背景的投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一、剧情的侧重与改编:强化“仁德”标签1. 对“仁义”的极度放大和脸谱化: 很多观众提到刘备,首先想到的就是.............
  • 回答
    老三国与军师联盟:为何曹操念檄文是经典,而司马懿念檄文却贻笑大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对两部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历史背景、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的差异。简单来说,老三国之所以能成就经典,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历史的厚重感、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事件的戏剧性;而军师联盟的模仿则显得生硬和尴尬,.............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切中要害,它涉及到汉朝宗室继承、血缘关系以及历史记载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原因并非汉武帝绝嗣,而是 东汉三国时期活跃的知名汉室宗亲,他们与汉室的宗法联系,更多地是通过汉景帝的儿子们而非汉武帝的儿子们延续下来的。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 1. 汉朝的宗法制度与封国制度.............
  • 回答
    汉末三国时期,辽东公孙氏能够割据近50年,实属不易,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辽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战略价值: 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 辽东地区位于山海关以东,东临大海,南接渤海,北靠燕山山脉,西面是山海关和相对险峻的地理屏障。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
  • 回答
    新三国之所以被许多观众认为“诡异”,并非指其内容本身充满了灵异或超自然元素,而是指它在 叙事、人物塑造、历史改编、甚至是整体风格上,与传统的《三国演义》以及多数历史剧存在显著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脱节。 这种差异带来的“不适应感”和“违和感”被一些观众解读为“诡异”。以下我将详细阐述新三国何以呈现出这.............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苏联解体时拥有了重建国家主权的绝佳机会。但即便在此之前,三国在恢复独立的过程中就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历史轨迹、文化认同和社会政治诉求,这些差异使得直接合并并非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前的这段关键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随着戈尔.............
  • 回答
    关于吕蒙缺乏战略眼光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及与同时期其他名将的对比。最常被提及的论据,恐怕就是吕蒙在夺取荆州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白衣渡江”奇袭。从战术层面看,这无疑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通过伪装成贩卖货物的商船,避开了关羽在荆州水军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出其不意的突袭。然.............
  • 回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却觉得他更像一个伪君子,这种感受并非个例,而是许多人在阅读和理解《三国演义》过程中常见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我们阅历的增长、认知的深化以及对“仁君”和“伪君子”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演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长大后看待刘备会有这样的转变: 一.............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的确充斥着分裂与战乱,从春秋战国到五胡乱华,再到南北朝、五代十国,每一次大动荡都伴随着无数的生灵涂炭。然而,在这些动荡时期之中,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之所以能涌现出如此“海量”的人才,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相互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社会大变革与人才选拔机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