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人类都起源于非洲,那不同肤色是怎么出现的?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关于人类历史最根本的疑问之一: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这肤色上的“调色盘”又是怎么调出来的呢?

其实,事情的缘由要从几十万年前说起。想象一下,我们最早的祖先,那些生活在非洲的古人类,他们的肤色普遍是比较深的。这可不是随便的,而是大自然赐予他们的“防护罩”。

阳光,那个决定肤色的关键先生

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待久了,皮肤会变黑。这背后有一套精妙的生物机制,核心是我们的皮肤里一种叫做“黑色素”的色素。黑色素就像一层天然的防晒霜,它能吸收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UV)。

非洲,特别是赤道附近,阳光异常强烈,紫外线辐射非常高。如果我们的祖先皮肤颜色很浅,那么这些高强度的紫外线就会穿透皮肤,对身体造成一系列伤害:

DNA损伤: 紫外线会破坏细胞中的DNA,这不仅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还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导致生育问题。
叶酸流失: 叶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维生素,尤其对生殖健康至关重要。紫外线会分解叶酸。如果叶酸长期不足,就很难健康地繁衍后代。

所以,那些皮肤中黑色素含量更高、肤色更深的个体,在强烈的非洲阳光下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就更大。他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叶酸也能得到更好的保留。经过漫长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深肤色就成了非洲早期人类的主流,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走出非洲,一场环境的“色彩大挪移”

然而,故事并没有停留在非洲。大约在几万年前,我们的一些祖先开始踏上漫长的迁徙之旅,离开了非洲,走向世界各地。随着他们不断迁移,遇到的阳光强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人类迁移到离赤道越来越远的地方,比如欧洲、亚洲北部,那里的阳光强度明显减弱,紫外线辐射也随之降低。在这种环境下,强烈的黑色素防护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反而,事情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维生素D的合成: 适量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必需品。维生素D对于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功能都至关重要。在我们早期人类的饮食中,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很难稳定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
浅肤色的优势: 在阳光不那么强烈的地区,肤色较浅的人更容易让仅有的紫外线穿透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如果肤色依然很深,黑色素会过度阻挡紫外线,导致维生素D缺乏。久而久之,浅肤色在这些地区就获得了“优势”,因为拥有充足维生素D的人更健康,也更容易存活和繁殖。

所以,当我们的祖先从非洲迁徙出来,进入阳光相对柔和的地区时,新的自然选择压力又开始了。那些肤色逐渐变浅的群体,在合成维生素D方面更占优势,更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肤色差异只是“适应性进化”的一个缩影

简单来说,肤色的差异,就是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环境下,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所进化出的“适应性”表现。

非洲(高紫外线): 深肤色是强大的紫外线防护,保护DNA,保留叶酸。
中纬度/高纬度(低紫外线): 浅肤色有利于合成维生素D,满足身体需求。

当然,肤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关”,而是一个渐变的谱系。在地理迁徙的过程中,人类的肤色并不是一蹴而就地变成现在的样子,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演变过程。不同地理区域的人群,在迁移、定居、与其他人群交流的过程中,肤色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而且,肤色只是人类多样性中的一个方面。我们身体的其他特征,比如发色、发质、眼睛的颜色,甚至身高、体型,很多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了适应不同环境而产生的“小调整”。

所以,当你看到不同肤色的人时,不妨想想,这背后是几十万年里,人类为了在地球上好好生活,与大自然进行的一场场“博弈”和“妥协”,是生命最真实的印记。这并不是什么“隔阂”,而是我们共同祖先留给我们的,适应不同世界的“生存指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样的思路换个皮肤你体会一下试试:如果狗真的是狼驯化来的,狼的后代是狼,那二哈是怎么来的?

user avatar

人类没有起源,它就是天然的随机散落各处。如果不是有活着的证据,可能又会被喷死。

人类起源于非洲说,然后通过陆地向全世界迁徙,因为非洲与欧亚大陆相连,这种假说当然看起来可行,并且还有那些无聊又无知的考古学家按照想象力画出了许多迁徙路线,甚至替印第安人雅玛人通过白令海峡再绕道走到南美洲边缘的路线也设计好了。

这真是一个好笑的智人行为。

陆地上从冰冻的白令海峡绕一大圈走到南美洲这样的傻事,古人类还好干的话,那么,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古人类真的闲得蛋疼,非要想个办法游泳也要游到太平洋深处去落户扎根?你说古人类是为了寻找食物而迁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而到世界各个旮旯里找发展?那北方游牧民族跟南方汉人干了几千年的大架,也没见谁打不过了就往堪察加半岛自我分割开来建立自己的娱乐小圈子啊。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也没有因为环境太过恶劣,就不断南下来到黑龙江跟女真人抢地盘。在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深处,完全可以容纳所有的印第安人和雅玛人独自发展民族文化,他们为何不停留在那里?而要渡过白令海峡,又不与爱斯基摩人抢占格陵兰岛,非要一路南下?在富饶的美利坚又不全体留下来,非要去到处都是猛兽狂虫的亚马逊雨林里找苦吃?这无论从人类行为学还是从人类本能反应来说也不符合它们的智商特征,如果这都不懂得想,人类还有进化的可能性存在吗?

而我们现在的人类思维又分明清清楚楚的:哪怕要打几千年的战,也不会放弃对富饶之地的争夺。古人类如果害怕互相残杀,也就不会有如今的人类文明。那么,这么反常的悖论,只有一种解释,古人类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迁徙行为出现。所有的人都是在原地天然的诞生的。

偏僻的太平洋岛上那些原住民,不是哪里漂过去的,而是他们一开始就出现在那里,苦寒的北极圈内的那些人,也不是从亚欧大陆哪里过去的,而是他们一开始就被安放在那里,只有天然的在那些地方,他们才会安于现状,否则,按人类的天性,哪有可能为了躲避战乱就把自己往绝境上搬的可能性。大家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惜被灭族,又有谁会咽的下那口气绕几万里路去恶劣的地方繁衍生息。

人类没有总起源,他就像沙子一样,本来就天然地分部与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掉在太平洋小岛上的原始人,和掉到北极圈内的原始人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人类在有交集之处,互相争斗侵占,在无交集之处,各自默默繁衍,直到新大陆的发现,地球才彻底没了彼此隔绝的地方和种群。人类总说没有外星人,其实那些太平洋岛屿深处的人,北极圈内的人,美洲大陆上的人,相对于亚欧大陆的人来说,就是外星人。大家在未相见之前,都是互相毫无瓜葛关联的独立物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关于人类历史最根本的疑问之一: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这肤色上的“调色盘”又是怎么调出来的呢?其实,事情的缘由要从几十万年前说起。想象一下,我们最早的祖先,那些生活在非洲的古人类,他们的肤色普遍是比较深的。这可不是随便的,而是大自然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也最迷人的篇章之一——走出非洲。与其说这是一个单一事件,不如说是一系列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无数代古人类、不同的族群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共同塑造。让我们试着还原一下这个波澜壮阔的迁徙史。源头:非洲大陆的摇篮科学界普遍认为,我们现代人类(智人,Homo sapiens)的直接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一些非常关键的面向。如果说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我们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要理解“其他人都在哪儿,在做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理解“个税起征点”的含义和其背后的.............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我们,整个人类,突然发现自己并非自然演化的产物,而是一群被精心设计、置于某个巨大实验室中的“试验品”,并且我们所谓的“历史”与“文明”都只是这场实验的一部分,那么,这将是一个足以撼动我们存在根基的时刻。首先,对“起源”的理解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直以来在物理、生物、社会学等领域孜孜.............
  • 回答
    在美国,学习中文或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人给自己的中文名字,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就像我们给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一样,背后都有不少想法和故事。很多时候,美国人在起中文名字时,会考虑到音译和意译这两个大方向。音译,顾名思义,就是尽量把自己的英文名字发音,用发音相似的汉字来代替。这就像给自己的名字穿上一件中.............
  • 回答
    关于广东外卖骑手当街虐杀小猫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愤怒的事件。 这种行为不仅残忍,而且揭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如何看待广东外卖骑手当街拎起小猫反复狠摔踩踏的行为?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 极其恶劣、残忍且不可接受的。 道德层面: 生命的尊重缺失: 对待任何生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能勾起我们对飞翔的古老幻想。如果抛开物理定律的限制,纯粹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设想人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飞起来,那么一对翅膀得有多大呢?这需要我们仔细考量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白,飞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鸟类能够飞翔,是因为它们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发展出了一整套适合飞.............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令人不安的假设性问题。如果一个科技水平极高的外星文明来到地球,并将我们人类圈养成观赏动物,我会非常、非常难以接受。以下是我对此的详细思考:核心反对理由:尊严、自由与自主性丧失最根本的反对理由在于,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最基本尊严的剥夺。将一个物种视为“观赏动物”意味着我们不再被视为具有.............
  • 回答
    《物种起源》这本书,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对生命史的一次梳理,更是一套预测未来的理论框架。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就是“自然选择”这一机制,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但又无比强大的塑造者,在漫长的时间里雕琢着世间万物。那么,它到底能预测什么?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可是一个既宏大又细致的问题.............
  • 回答
    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费尽心思将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学说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无疑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极具分量,但也颇受争议的举动。要理解他为何如此,以及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关系,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时代背景、严复的思想渊源以及他所处的历史使命。时代背景的“呼唤”:内忧外患下的救亡图存19世纪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我们对感知和科学探索的根本理解。如果人类完全没有感光器官,也就是我们无法感知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那么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但并非完全没有发现“光”以及太阳、星星的可能。不过,这需要依靠完全不同的、间接的途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光”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就是指可见光,是电.............
  • 回答
    想当年,在那片古老的非洲大陆上,我们的祖先,那些早期的人类,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旅。这场旅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越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将我们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大约20万到30万年前的非洲。那时候的人类,更准确地说,是智人(Homo sapiens),已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思妙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所有人,每个人,都变成了纯粹的资本家,而机器人则是我们唯一的“劳动者”,那画面可太值得好好琢磨一番了。这可不是那种简单的你打工我收钱,而是我们都成为了那个追求最大利润,不断扩张,甚至彼此之间也要想办法压榨的那种“资本家”。首先,别指望什么和谐共处了。既然都是资本家.............
  • 回答
    如果人类身体的每个器官都能开口说话,那我们每天的生活将变成一场永无止境的、充满各种奇思妙想和抱怨的内部脱口秀。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当身体内部的所有“住户”都拥有了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它们会如何对话:清晨:闹钟响起,一场“起床战争”爆发 大脑(CEO兼总调度员):“早上好!全体注意,外部环境检测显示已.............
  • 回答
    如果人类的所有现有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可以传给下一代用来重建文明,这句话必须蕴含着科学精神、方法论以及最基础的生存和发展方向。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最有效的一句话是:“观察、提问、实验、记录、分享,并永远相信我们可以理解和改善世界。”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句话为何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以及它如何能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学、理性与人类文化深层需求的交叉点。如果人类真的发展到了“任何事都可以用科学解释”的阶段,那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封建迷信”确实会大大削弱,甚至可以说失去存在的土壤。但这个“去除AI痕迹”的要求,让我想到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科学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以及,即使科学能解释一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答案当然是“否”,人类非但不会停止发展,反而会因为“学不完”而持续向前。不过,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需要层层剥开这个概念。首先,我们得明确“任一领域”的知识,以及“一生都学不完”意味着什么。“任一领域”并非指某一个狭窄的学科,而是指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任何一.............
  • 回答
    如果人类的每一个基因碱基的奥秘都被彻底揭开,并且我们掌握了随心所欲进行基因改造的技术,这无疑将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想象一下,这不仅仅是科学上的突破,更是一场对人类本质、社会结构乃至文明走向的根本性重塑。个体层面的解放与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体现在个体身上。疾病将不再是不可战胜的魔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存在主义最核心的困境,也是哲学史上挥之不去的一道阴影。一旦人类,或者说个体,确凿地、不容置疑地意识到“我所珍视的一切,我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宏大而无意义的幻梦,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片虚无投下的影子”,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怎么办”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系列复杂.............
  • 回答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没有预警,没有征兆,所有年满十二岁以上的人类,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灾难,但如果我们抛开情感的冲击,冷静地分析一下,留下来的孩子和年轻人,他们有可能重建文明吗?首先,最直观的冲击是巨大的劳动力和知识的真空。成人是社会运转的基石,他们承担着绝大多数的生产、管理、教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