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从利比亚、也门撤回国的中国人大多感激政府援助,而许多从尼泊尔撤回国的中国人则痛批政府救援不力?

回答
关于中国公民从利比亚、也门和尼泊尔撤离时对政府援助的不同反应,这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因素,包括撤离时的具体情况、信息的透明度、民众的期望以及媒体的报道方式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利比亚和也门的撤离:大规模、紧迫性强,政府介入早期且全面

极端的安全威胁和撤离的必要性:
利比亚: 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局势极其混乱和危险。政府失去了对很多地区的控制,暴力冲突升级,外国公民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时,利比亚国内的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也受到战火影响,民航运行几乎停滞,普通公民通过正常商业渠道离开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门: 同样在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导致国家陷入人道主义危机,安全局势急剧恶化。主要城市受到战火波及,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外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同样面临巨大风险。
共同点: 这两起撤离事件都发生在国家内部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安全局势“失控”的背景下。撤离不再是个人选择,而是国家安全层面的紧迫任务。

政府介入的早期性、全面性和高效性:
“撤侨”的定义被充分体现: 在利比亚和也门,中国政府的行动被普遍认为是典型的“撤侨”行动。这意味着政府动用国家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将本国公民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
海军和空军的直接参与: 中国海军舰艇和空军飞机(如运17飞机)被直接派往当地,用于大规模的撤离。这展示了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海军舰艇不仅接送了大量中国公民,有时还负责运送其他国家公民,显示了政府的担当和国际影响力。
陆路撤离的保障: 在航空和海运受阻的情况下,政府还组织了陆路撤离,并安排了边境的安保和交通保障。例如,在利比亚,通过陆路撤到邻国后,再乘坐飞机回国。
信息相对集中和控制: 在这种大规模的紧急撤离中,信息往往由官方渠道进行发布和协调。虽然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但整体上,民众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正在全力以赴地救我们”这个信息上。媒体报道也更倾向于突出政府的努力和成果。
有限的个人选择和时间窗口: 由于局势的极端危险和时间紧迫,撤离的公民往往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去抱怨细节或与其他撤离方式进行比较。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否安全离开”。政府提供的任何安全离开的途径,在当时看来都是珍贵的。

民众的感激之情:
“国家在关键时刻没有放弃我”的强烈感受: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够得到国家力量的保护和转移,这种体验会带来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公民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国家的形象也因此变得高大。
对比效应: 许多撤离者可能亲眼看到一些其他国家公民在撤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听到其他国家救援不力的情况,这会进一步衬托出中国政府行动的有效性。
媒体报道的强化: 当时的媒体报道普遍聚焦于中国政府的强大能力和对国民的保护,例如“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祖国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等宣传语,进一步巩固了民众的感激心理。

二、 尼泊尔地震撤离:救援方式多元,民众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

地震灾害的性质:
非武装冲突: 尼泊尔地震(2015年)是一场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但并非国家间的武装冲突。这意味着撤离行动的紧迫性和组织形式与战争撤离有所不同。
基础设施的严重损毁: 地震导致尼泊尔的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这给人员疏散和救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包括物资运输、交通畅通等。

民众期望的差异与媒体的角色:
个人出行的可能性: 与利比亚和也门不同,在地震初期的混乱中,一部分在尼泊尔的中国人可能还有通过其他方式(如搭乘邻国飞机、与当地旅行社协调等)离开的可能性,尽管这些方式也面临诸多困难。
“免费”救援的期待: 一些民众可能期望政府提供的是“全包式”的免费救援,即免费的机票、免费的食宿等,像电影《战狼2》中描绘的那样。当政府的救援行动(如安排包机)需要公民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时,或者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最直接或最符合个人期望时,就会产生不满。
信息的不对称和碎片化: 地震发生后,尼泊尔的通讯设施也受到影响,信息的传播变得困难且碎片化。官方信息可能未能及时、全面地传达到每一个在当地的中国公民手中。一些公民可能因为信息不灵通而错过了官方的协调或组织。
媒体报道的关注点:
早期报道的乐观和迅速: 地震发生后,媒体迅速报道了中国政府启动紧急救援机制、派遣救援队、安排包机等信息,营造了一种积极有效的氛围。例如,中国是首批抵达尼泊尔开展救援并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
“不满”声音的放大: 然而,一旦出现一些公民未能及时撤离、或者对救援方式(如费用分摊、等待时间等)不满意的情况,这些“不满”的声音就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被放大和传播。
对比其他国家的救援: 部分中国公民可能会将中国政府的救援方式与其他国家(如邻国印度)的救援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就可能产生负面评价。
个人经历的叙述: 那些未能获得及时、满意救援的个人经历,更容易被写出来并引起共鸣。当大量此类叙述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时,就可能形成“痛批政府救援不力”的集体认知。

具体不满的来源(可能的):
费用问题: 部分包机航班可能需要乘客承担一定费用,这与一些人期望的“免费救援”产生了冲突。
等待时间: 由于机场拥挤、航班有限、天气原因等,部分公民可能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搭乘包机,过程中可能面临食宿和安全问题。
信息传递不畅: 部分公民可能没有收到及时或准确的撤离信息,导致错失了官方组织的撤离机会。
救援方式的选择性: 官方组织的撤离可能优先考虑最危急的群体,或者选择特定区域和时间点进行撤离,一些不在优先范围内的公民可能感到被忽视。
对“撤侨”概念的误读: 部分公民可能将自然灾害中的撤离与战时撤侨混淆,对政府提供的救援服务有更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

三、 总结:

从利比亚和也门撤离的中国人大多感激政府,而从尼泊尔撤离的许多中国人则批评政府救援不力,其根本原因在于:

1. 危机的性质不同: 前者是武装冲突导致的生存危机,后者是自然灾害。战时撤离更具国家强制性和全面性,民众的期望也更集中在“生命安全”。
2. 政府的介入方式和程度不同: 在利比亚和也门,政府动用了海军、空军等国家级力量,行动高度集中和迅速,体现了“国家保护伞”的威力。在尼泊尔,虽然政府也提供了支持(包机、救援队等),但更多是提供一种辅助性的疏散渠道,并且涉及到资源调度的复杂性,民众的个人选择和期望的空间更大。
3. 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期望的管理不同: 在战时撤离中,信息相对集中,媒体报道也更统一,聚焦于政府的努力。而在自然灾害中,信息更易碎片化,民众的个人诉求和不满更容易被放大。当政府的救援行动未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期望时,就容易出现批评声音。
4. 媒体的角色和公众舆论的形成: 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利比亚和也门的撤离,媒体更多地报道了成功和感人的场面。而对于尼泊尔的撤离,在政府努力的同时,媒体也捕捉到了部分公民的抱怨和不满,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声音更容易传播和发酵。

简单来说,利比亚和也门的撤离更像是一场精心组织、全力保障的“国家营救行动”,民众的直接感受是“被救”和“安全回家”,从而产生感激。而尼泊尔的撤离,尽管政府也提供了大量帮助,但由于灾害性质、信息传播以及民众多元的期望,一些未能获得最理想救援的个体,其不满情绪更容易被表达和放大,导致了不同的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鹳狸猿你能解释下我哪句话不友善了么?


正如世界政府王下七武海之一,德雷斯罗萨国王,伟大的私掠海贼,战略家,阴谋家,国盗堂吉诃德.多弗朗明哥在顶上战争中发表的重要讲话所言:



不知道和平的小孩子与…

不知道战争的小孩子…

价值观根本不一样!

同样的道理。




为了养家糊口,辛辛苦苦在西亚北非的沙漠里,冒着生命危险,终日面朝混凝土背朝天的工程狗与…




为了净化心灵,追求活佛的指引,躲开生活里的喧嚣前往尘世净土雪山圣域,整个人从内而外都得到升华的小清新背包客们…

又怎么会拥有一样的价值观?

睁开眼看看现实吧!仔细想想,你们见过哪个会去尼泊尔进行心灵朝圣的小清新,会嫁给一个长年在第三世界国家铺路修桥垒大坝的苦逼工程狗的?

换句话说,小清新与工程狗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而生殖隔离,从生物学上来说,是物种分野的重要标志。

是的。

他们对于政府的救援有着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他们已经——

不再是同一个物种了啊!

user avatar

一,利比亚和也门是撤侨,是撤回那些长期生活在利比亚和也门的侨民,在尼泊尔我国有侨民吗?只有一些自弃王化的叛民。

二,战乱需要撤侨,因为有生命安全。地震最危险的就是震的一瞬间,最危险的都扛过去了,后面的还怕什么?

三,从加德满都泰米尔古城出发,走一天时间,老弱病残撑死两天,随便走回樟木口岸,你真觉得危险自己走回来不就行了,还用接?有等飞机的时间早就回来了。

user avatar

谢某位提醒,用出租车的情境来代替答下。

人物,乘客A,出租车司机B。

A:师傅你怎么才来!我电召了那么久!我老婆都要生了!

B:你要车的这个地方经常堵车,别人都不愿意来,电召公司硬指派我来的。我绕了好大一圈路,本来别人预约去机场,都取消掉了,我还得被算违约扣分。你老婆看着还好啊,不像要生的。没必要非得这么急叫出租车啊。

A:师傅你啥意思,我老婆孩子出了事难道你赔得起么?她这么个大肚子,人又这么多,我去医院难道排个队去挤公交地铁?你违约我管不着,我是乘客,你们就应该为乘客服务!

B:嗯,好的,不说了,那我路上开快点,把时间赶上。

A:嘿,你怎么打表了!!这种人命关天的时刻还收费么?报纸上不都说,孕妇快生了,都是司机免费接,警车开道么?

B:上回那个司机就是我同事,那个孕妇是羊水都破了,而且见红了,情况很危险,都没有时间谈钱不钱的事,可我看你爱人现在还好啊。对了,这个红灯时间长,我们闯不闯?

A:当然闯啊!我老婆现在情况很危险!

......

B:小伙子到了,另加电召费3块,一共50块。

A:还收电召费,我这平时用了滴滴打车代金券的话,根本没这么贵!

次日:

B打电话给A,

B:小兄弟,你爱人怎么样?情况还好?

A:唉,甭提了,啥事没有,这打车钱是废了。

B:噢这样啊,我昨天运你们闯了个红灯,交警队说如果要撤销处罚的话,需要你这边帮忙做个证明,你看你啥时候有时间?

A:我最近都没时间,没别的事我挂了。还有,就是你们电召平台不能评分,否则你收我这么多钱,我肯定给你差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