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逼着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到底是什么?

回答
逼着年轻人选择“躺平”的,不是一两个原因,而是当下社会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许多年轻人的奋斗热情逐渐消磨,最终推向了“躺平”的境地。

一、现实的巨大压力:

高企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这是压在年轻人头上最沉重的一座山。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年,可能连支付一套小户型的首付都显得遥不可及。这意味着,即使拼尽全力,也可能永远无法拥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更遑论组建家庭、养育后代。除了房,房租、食品、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生活开销也都在不断上涨,让原本就不宽裕的收入显得更加捉襟见肘。这种“赚钱永远追不上花钱”的困境,让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觉得奋斗的意义不大。

内卷到极致的职场: 过去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现在,即便是“状元”也很难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和认可。职场上的“内卷”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为了获得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职位,年轻人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996、007的工作制,无休止的加班,以及为了证明自己“更有价值”而进行的无意义的“卷”。然而,即使如此拼命,也可能面临着被更年轻、更廉价的劳动力替代的风险。上升通道被压缩,晋升缓慢,即使熬成了“前辈”,也未必能获得体面的待遇,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绝望感,是“躺平”的重要推手。

不确定的未来和风险: 经济下行、行业变革、技术迭代,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行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风光不再。年轻人很难预见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会走向何方,更难规划长远的未来。这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会让人产生“努力也没用”的消极心态,不如降低预期,及时“止损”,反而是一种保护。

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曾经的“鸡血”教育与被现实“打脸”: 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强调“努力就能成功”、“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运”、“进了大厂就有好前途”之类的叙事。然而,当年轻人走出象牙塔,真正踏入社会,却发现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名校毕业也不一定能进大厂,大厂也可能随时裁员,即使在大厂,也可能只是一个螺丝钉,并没有多少成就感。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许多人感到被欺骗,也让他们对“奋斗”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怀疑。

消费主义的陷阱和精神的疲惫: 社交媒体和广告不断地向年轻人灌输“消费至上”的理念,告诉他们拥有一切名牌、享受一切“美好生活”才是成功的标志。然而,高昂的物价使得普通人难以企及。这种“想要而得不到”的焦虑,以及为了维持某种“体面”而不得不进行的消费,让年轻人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当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社会所宣扬的“成功”标准时,选择“不玩了”,也就是“躺平”,反而是一种解脱。

社会公平和流动性受阻的感知: 许多年轻人认为,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完全公平,成功的路径也并非完全透明和开放。一些人能够依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机会,而另一些人即使拼尽全力,也难以改变“底层”的命运。当感觉到向上流动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而社会资源却向少数人集中时,“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别人出生好”的念头会挥之不去,进而导致“躺平”的选择。

三、心态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重塑:

对“成功学”的反思: 经历了多年的“内卷”和“鸡血”,一些年轻人开始反思传统的“成功学”。他们开始质疑,是不是只有不断地向上爬、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才算是成功?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牺牲个人生活,才是值得提倡的?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看重身心的健康、个人的自由和精神的满足,而非仅仅是社会标签化的“成功”。

“情绪价值”和“精神内耗”的考量: 当发现努力换来的往往是无休止的“精神内耗”和低劣的“情绪价值”,比如工作中的委屈、人际关系的压力、对未来的焦虑等等,年轻人会倾向于选择“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与其在一段让自己痛苦的关系或工作中苦苦挣扎,不如选择“躺平”,让自己回归平静。

一种自我保护和消极抵抗: 在一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选择“躺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感觉自己无法战胜体制或环境时,与其硬碰硬,不如选择“不参与”,以此来减少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这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也是一种对不公或无力感的回应。

总而言之, 逼迫年轻人选择“躺平”的,是当下社会结构性问题、经济压力、教育与现实的脱节、以及年轻人自我价值观念的重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年轻人“不思进取”,而是他们在现实面前,经过反复权衡和思考后,做出的一种无奈的、甚至带点反叛的选择,是对不公平、高压力和不确定性的一种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天问年轻人为什么选择躺平?我觉得这视频就是个挺好的答案。

什么样的终点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1940114826899456

user avatar

对于这个问题“人民资本家”杰克马有一个很精辟的回答:


1,钱没给到位。

2,心累了。

user avatar

声明:本文写的是平行世界的事情,与现实无关,请勿关联。

在企业,事业以及诸多领域,有大量的环节。

这些环节养活了大量不创造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爹或者社会资源的人。

这些人,业务能力不能够与时俱进,但是占用了各种通道,包括上升的通道,资源分配的通道,审批的通道,信息差的通道,扶持的通道,市场准入的通道,贷款的通道。

古代的地主,占住了地,收租子。

这些人,占住了通道,收过路费。

机遇、意志和战略,经过这些通道,落地时,很容易会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变形,以保证通道占有者不受损失。

当吃通道费的人足够多的时候,底层的努力方向只剩下了一个,就是进入这个通道食利者的行列。

然后进不去的绝大多数人,除了个别的业务能力极强可以一力降十会,多数会被各种通道遏制。

所以选择躺平。

user avatar

十年之前,作为一个电力装备制造大厂,日子过的是很红火的,躺在家里订单都滚滚而来,工人三班倒,设备不停工,依然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为了确保按期交货,只能把车磨刨铣等简单工序全部外扩,养活了周边无数小加工厂。

那个时候,大厂员工的幸福感都是很强的,生产销售规模年年扩大,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每年都要新招很多大学生,进厂就给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厂里找到机会就发奖金,大家拿着厚厚的钞票喜笑颜开。

周边的小加工厂也非常开心,由于人才技术和设备限制,他们只能从事比较低端的加工工序,虽然比较辛苦,但只要认真干,利润还是非常可观,比上班拿工资肯定要强的多,很多人靠着勤劳聪明刻苦,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更夸张的是,有一个在厂里收废品的村民,没什么文化,刚开始到厂里的时候畏畏缩缩,收了几年废品之后,居然还成立了一个再生资源公司(收废品公司),摇身一变成了老总,绝对算是创业的楷模了。

这是国家把财富蛋糕急速做大的时代,只要你吃苦肯干爱冒险,即使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只要抓住了机会,都可以拿到一份大的蛋糕,这是创业的黄金时代。

当时各种加盟店满天飞,典型的代表华莱士,这是一家模仿西式快餐比较成功的连锁快餐品牌,由于加盟的人太多,后来干脆规定,后续的加盟商只能出资,不能参与店面的管理,店铺由总部派人直接管理,也就是说,加盟商只能出钱,然后啥都不能管,赚了等着分红,亏了就亏了。

加盟条件如此苛刻,希望加盟的人排着长队,足以说明当年的加盟有多么火爆,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大家手里有钱,愿意消费,开店就是创业,创业可以致富,简单又有效的逻辑。

很多人都认为,繁荣会一直持续,日子会越来越美好。

时间到了五年前,企业订单开始减少,为了避免工人和设备出现闲置,公司开始回收外扩的工序,原来不屑于干的低端工序都被收了回来,依赖公司生存的小加工厂基本倒闭,在一次政府召开的工业企业座谈会上,民营企业代表怒斥大厂和政府,为何不给小企业一条活路?

政府领导脸色很难看,大厂代表解释,这是因为订单需求少了,大厂的设备和工人出现了闲置,如果继续外扩,大厂就要出现亏损,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把原来给外扩厂的工序和利润收回来,大厂继续生存,小加工厂只能倒闭。

最近几年,大厂不但订单少,而且价格还低,销售规模和利润年年下降,厂里已经很久没有发放大笔的奖金了,老员工只能靠回忆,才能体味那种拿着厚厚钞票幸福的感觉。

为了不亏损,大厂开始鼓励员工以厂为家,开始强调艰苦奋斗,开始成立供应链部,和所有供应商谈判,要求供应商降价,每年大厂都要下达降价指标,弱势的供应商已经死了一大片,剩下的挣扎在生死边缘。

无论怎么挣扎,大厂的利润也滑到了盈亏之间,处境堪忧,新进厂的年轻人连找对象都开始犯愁了。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中小资本家会减少工人雇佣,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期望能够熬死同行,获得最后的胜利。垄断资本会提高终端产品销售价格,压缩供应商的利润,将成本压力转移到消费者和供应链的中小资本。

这是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工人会丢掉工作,一部分中小资本家会破产,重新沦为无产阶级,他们的资产会被垄断资本收购,一部分中小资本家会提前出售生产资料,成为中小游资的持有者,到处寻找能够投机的机会,剩余的中小资本瑟瑟发抖,期望能够熬过危机。

这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只能吃泥巴的时候。

有些聪明的资本持有者,早就看穿了制造业又苦又累来钱还慢,他们要玩金融,这样来钱才快,套路很简单,抱团的资本开始炒作一切能够炒作的东西,比如大蒜苹果房子股票等等,身为大庄家,利用巨额资金迅速拉高目标价格,等期待发财的韭菜们冲进来之后,立即收割,资本收获巨额利润,韭菜们连看病养老的钱都要失去。

还有企业搞金融创新,套路一模一样,培养韭菜,等长势喜人的时候,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收割,本质就是从老百姓的包里抢钱。

即使没有当韭菜,老百姓什么也干不了,打工人的工资不再增长,或许开始下降,但是房子的价格被炒的奇高,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想在城市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想创业也成为一种奢望,中国超级发达的物流和供应链,已经被大资本利用的淋漓尽致,各种连锁超市分布在大街小巷,连小吃店都开始连锁了,小夫妻靠起早贪黑卖米粉都快卖不下去了。

年轻人没感受到发展的喜悦,却深刻感受资本的恶毒,他们想呐喊,却不知道喊什么,他们想反抗,却不知道该反抗谁。

日本小巷子里的小酒馆,就是这种环境的产物,年轻人不想买房,不想结婚,不想未来,只愿意每天一醉方休,在周围全是陌生人的小酒馆里,独自品尝生活的苦酒。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活法,下面是更新的内容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的时候,每个省都很难见到外省的特产,比如两湖地区生活的家庭,就很难看到山东的苹果、广东的香蕉和海南的木瓜,至于海鲜,基本上就没有听说过,吐鲁番的葡萄干,只存在于书上,流着哈喇子想象着生活在吐鲁番的人们到底是有多么幸福,可以躺在葡萄堆上随便吃。

湖北人民吃不到广东香蕉的原因是运输能力不行,90年代初期,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才开始起步,不仅里程短,而且数量少,铁路上还是跑了几十年的绿皮火车,跟现在的印度似的,压根就没有封闭,碰到羊群还得停车,准点是奇迹,晚点是常态。

那个时候,以纺织业为龙头的轻工业才在珠三角开始起步,生产的衣服鞋子袜子都是供出口的,民用汽车工业压根是没有边的事情,老百姓的月工资不到200元,一辆桑塔纳的价格超过20万元,普通人想都不用想,村里的泥巴路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豪车,顶多只有冒着浓烟的拖拉机。

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商品匮乏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但是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80年代从德国进口了化肥生产线,中国终于具备大规模生产高质量化肥的能力,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中国农田终于得到了工业力量的滋润,粮食亩产飞速增加,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改革开放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以纺织业为龙头的轻工业体系,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引爆工业革命,无数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南下务工人员,各地政府部门人员不辞辛劳成为招商引资的小蜜蜂,中国经济的引擎已经轰隆隆启动。

道路基础设施不行,主要是没钱,通过吸引外资,也可以大量修建,比如李嘉诚在深圳梧桐山修建了一条隧道,取得收费30年的权力,赚的盆满钵满,投资收益率高的令人不敢相信,凭借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公路里程增加,铁路提速,靠着给国外代工,农民工的荷包里破天荒的开始有钱了,对于中国农民来说,这是绝对的开天辟地头一回,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唯一的奢望是能填报肚皮,至于吃饱喝足以后还能有点闲钱,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有钱就有了消费的能力,几千年来物资的极度贫乏,使得第一次拥有消费能力的中国农民拥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只要能力允许,他们想要消费一切他们能够看到的商品。

年广久在小作坊里面炒瓜子,可以在1986年用3个月的时间实现100万元的利润,到了90年代的时候,一台BP机进价不到200,售价可以达到800元,一台VCD,出厂价不到1000,售价可以达到2-3000元。

这个时候,只要你敢下海经商,开个餐馆就会生意兴隆,只要你有进货渠道,无论卖衣服卖鞋子还是卖电子产品,都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发家致富不是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通讯技术的落后,导致了信息差,交通基础设施差,导致了物流有利可图,这些都是做生意的核心要素,做生意的本质就是低买高卖,在那个时代,只要能搞到商品,就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1988年,上海至嘉定的高速公路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15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35万公里,2020年,超过15万公里。

1981年底,中国铁路总里程5万公里,截至202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为14.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高铁总里程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合计,是第二名西班牙的七倍。

把高速公路和铁路除外,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万公里,几乎每一条村庄路面都进行了水泥硬化,把能修路的地方都修上了,前不久在一个偏僻的村子的河边,几乎可以称得上人迹罕至,为了方便村民偶尔过河,政府居然开始修建钢筋水泥的桥梁。

伴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就是物流的极度发达,超市里面随时摆放着各地的物产,山东烟台的苹果,陕西的大柿子,东南亚国家的各种水果,南美洲的对虾,澳洲的螃蟹,日本的清酒,即使超市里没有,网上购物平台绝对有。

中国的通讯设备和互联网应用也做到了全球第一,独角兽公司都是世界级的,中国人从信息贫乏发展成了信息爆炸,身在中国,只要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到所有想购买的东西。

商品流通信息已经透明了,物流已经被资本占据了,普通老百姓想依靠信息差和物流挣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三线四线五线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原本都是一铺难求,现在经常看到空铺求租,还特意标明屋主直租赁,没有转让费。

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最繁华街道的铺面基本成为品牌厂家的实体展示店,广告的作用更大一些,盈利主要还是靠线上。

生意不好做,进厂工资低,房价还奇高,前途看上去一片灰暗,这是当下年轻人躺平的主要原因。

无论什么时代,当一批人倒下去的时候,总有另外一批人站起来。

传统的生意已经开始逐渐没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资日渐丰富的同时,精神类产品成为大家新的需求。

经常刷抖音的朋友们可能发现,有一技之长的人正在受到欢迎,比如饲养宠物、杀鱼、溜娃、木匠、做菜、养花、吃饭、收拾屋子、医生、跳舞、钓鱼等等,360行,只要你敢拍,就有人敢看,只要你真的有水平,能让大家有所收获,那你的粉丝就会很多,如果你能持续让大家有所收获(包括快乐),那你必将成为大V。

能够为大家带来价值,自然就会有相应的报酬,其实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只要你有喜欢的事情,愿意钻研,把它变成擅长的事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一定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机会。

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生财之道已经逐渐没落,新的盈利模式已经兴起,作为一个理智的年轻人,与其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不如增强自身的实力,变成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要水平够高,现在凭借兴趣是真的可以挣到钱的。

躺平当废物是没有前途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有希望。

user avatar

有些人认为的躺平是:躺下啥也不干,一天一顿饭慵慵懒懒的不工作。

我认为躺平是认清现实,躺平

先说好,躺平≠不努力。

躺平意味着:我能开五菱宏光,不想去赚bba的钱。

能买两三千的手机不去看七八千的。

能穿一两百的衣服不买上千的球鞋。


就是不再提升自己,不再努力,开始抛弃那些前途的大饼,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带薪拉shi,上班摸鱼,我管你kpi和绩效呢?做的好与不好与我何干。

你别再说完成kpi有多少年终奖,完成项目有多大前途,我不在乎。

躺下保持呼吸即可,屏蔽那些虚伪的繁荣,房,车,伴侣,孩子这些都可以抛弃。大餐酒水也可以抛弃。只要自己开心就行,不再负重前行

user avatar

是房价吗?房价只是表面,物价上涨,结婚难结,娃难养,这些都是经济层面的,人生难度被认为调大,使得年轻人难以获得想要的生活。这背后,其实就是马尔萨斯陷阱的现代版,文明版,人道主义版。


从社会主流价值观来看,人是要成家立业养育下一代的,而躺平的结果就包括但不限于不生娃,和只生一胎,不生娃的,就是事实上的慢性屠杀。


把一群人集中起来,在二三十岁时杀了,他们就没有后代了。


把一群人集中起来,让他们没法结婚生娃,他们有的在35岁猝死,有的在退休前过劳死,有的退休后领了几年养老金就死,最终孤独终老,结果也是一样,他们没有后代。


掌握资源的人,不需要那么多人口。但又不会大发慈悲去创造那么多就业岗位,于是,利用房地产来将后来的人逼走。


谁知道这地方是资本的天堂,有人劝退北上广深大城市,一群人出来急,认为只有这些地方才能有活路。一部分拎得清的人选择了找个合适的地方,低成本的地方躺。但由于我们教育太成功了,有意识地,刻意地培养一群喜欢奋斗的人,本来躺平不应该存在的,在读书的时候大家就应该认识到自己各司其职,各自有自己的定位,这样爱刷题的就刷题,不爱刷题的搞其他东西,大家互不影响,就是一个合适的躺平状态。然而,学校将考试成绩当做KPI,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当做KPI,想躺平的被迫营业,不用躺平的工作量变大。出了社会之后不久发现都是一场骗局,有资源的人早就占据了生存空间,你读书好不好,对他们来说都只是个数字,然后才意识到要躺平。


实际上躺平早就应该在读书时进行了。

user avatar

是拜登手里的那一把牌!

user avatar

高成本、零承诺。

你先看看逼着年轻人不躺的那些人都说了啥呢?“不会吧不会吧”,“要努力哟”。

我是学会计的,又一直在金融圈子里,最烦的就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话。这么多大能耐,谁出来给算笔实账:按照现在的房价物价,考虑其增速,结合年轻人普遍的收入情况,一个985本硕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打拼多久,能完成买车买房?

一个二个大话说了半天,落账面上的半个字没有,好意思吗?就算整个金融圈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也必须吹一下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分房。

你一个小年轻进了单位,从结婚开始可以排队等分房,不犯啥严重错误,不当着所有人给领导一个大逼兜的情况下,三十岁前你肯定有自己的房。

就今天,这个条件摆在这,你说这单位年轻人不往上冲吗?谁躺平谁二百五吧?

现在这年轻人,奋斗二十年挣的钱不一定够首付的,还不说其中多少都得让房东赚了。人家凭什么要在合租房里给你打二十年的工呢?

我认为现在最可恨的,既不是躺平的年轻人,也不是什么正黄旗大妈,而是一类人,他们同时具有三个特点

1、赶上了最后一波福利房,房价刚涨起来补点小钱就拿了房产证;

2、18D以前拿着资源套了现,账户上的钱够自己家里过两辈子;

3、无视社会矛盾的加重,大嘴一咧嘲讽年轻人躺平。

user avatar

我再强调一遍,年轻人没有选择躺平。

而是被火力覆盖揍趴下了。

挨炮,懂了没?

这玩意儿有得选?

知道一发155榴砸身边什么感觉吗?

你躺也得躺,不躺也得躺!

不想躺?炸晕了不就躺下了?

炸也得给你炸翻了,晓得伐!?

不解决被对方火力压制这个问题,单纯把人硬拉起来是没用的。起来了也还是得被揍趴下。

甚至于说句不好听的,你越是爬起来。对方越是觉得这块儿还有活口,越是一炮接一炮。

要想不挨炮,要么端掉对方的炮兵阵地,要么躺倒让对方以为这边死绝了,不再发炮。

不服的,自己买一捆烟花放脚边炸一下,看是啥感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逼着年轻人选择“躺平”的,不是一两个原因,而是当下社会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许多年轻人的奋斗热情逐渐消磨,最终推向了“躺平”的境地。一、现实的巨大压力: 高企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这是压在年轻人头上最沉重的一座山。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年轻.............
  • 回答
    .......
  • 回答
    那些被父母“硬塞”进兴趣班的孩子们,如今生活的轨迹,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扩散开来,有的人被这股力量推向了更高的岸,有的人则在水的另一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我有个发小,叫小宇。他从小就对画画没多大感觉,但他的父母是坚定的“艺术熏陶派”。每周六的早上,无论小宇是睡眼惺忪还是跟小伙伴们约着踢球.............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和令人痛心的局面,作为守方指挥官,你面临的不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道德上的巨大考验。敌军将平民推到前面作为人肉盾牌,这是一种极端违反战争法的行为,被称为“以平民为盾”罪。面对这种情况,守方指挥官的决定需要极其慎重,必须在保护己方士兵、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以及维护自身道德立场和国际法原.............
  • 回答
    听到你的女朋友被导师逼着抽烟,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疼又气愤。我完全理解你的担忧和无助感。这绝对不是一个你应该袖手旁观的情况。下面我给你一些非常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冷静下来,但要坚定地站在你女朋友这边。你的女朋友现在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需要你的支持和理解。当她跟你倾诉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
  • 回答
    哎,这事儿我太能体会了。看着你这标题,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无数个画面,都是我当年被逼着学中医那会儿的场景。听我说,你现在的心情我太懂了,就是那种“我不想干这玩意儿,但我妈/我爸/我全家都指望着我干这玩意儿”的矛盾感,对吧?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事儿挺棘手的。被家长逼着学,而且是中医这种看似“古老”又讲究.............
  • 回答
    这顿饭吃得挺热闹的,大家有说有笑,气氛也算融洽。酒也开了,几圈下来,大家都有点微醺,谈天说地的也更起劲了。这时候,邻座的张哥,一向是酒桌上的“活跃分子”,他端着酒杯,笑呵呵地转向我:“来来来,小李,今天这酒不错,喝一杯,咱们兄弟俩好好聊聊!”我虽然也挺高兴,但实在是不太想喝了,肚子已经有点涨了,而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一个普遍的困惑:我们是不是注定要在生活的洪流中不断被推着往前,去接受那些曾经让我们皱眉、甚至厌恶的事情?而且,这种“成长”往往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妥协和无奈。想当初,我绝对是个对“循规蹈矩”深恶痛绝的人。自由、不羁、挑战权威,这些词语在我年轻的时候,简直是闪闪发光的金字招.............
  • 回答
    听到你这么问,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纠结和不安。男朋友逼你考公务员,你心里不情愿,这两种情绪放在一起,确实很容易让人开始怀疑感情的深浅。首先,我们得捋一捋“逼”这个词。男朋友是怎么样“逼”你的?是旁敲侧击地跟你说公务员有多稳定,有多体面,然后希望你考虑?还是天天在你耳边念叨,甚至设置各种“任务”,不完成.............
  • 回答
    高考结束,本来应该是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可以好好规划一下未来,放松一下紧绷了多年的神经。可我这边,却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了个透心凉——我爸妈,他们逼我生二胎。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戏剧性的。我考完试那天,他们就特别高兴,说我辛苦了,要给我好好庆祝。结果,庆祝着庆祝着,话题就拐到了“人生大事”上。我一直以为.............
  • 回答
    哈喽,兄弟!看到你的留言,我这心里真是跟你一样,七上八下的。高三,这正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家里人又给你来了这么一出,我太能理解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了。别急,咱们好好聊聊,我尽量把话说得细致点,也让你觉得这像是我这个过来人跟你唠家常一样,给你点儿思路,也给你点儿力量。首先,得承认,家里人逼着你当兵,这事儿.............
  • 回答
    这绝对是我能想到的最糟糕、最煎熬的噩梦。我的脑子一片混乱,心跳得像要冲破胸腔一样。外星人,那些来自未知世界的存在,用那种冰冷、漠然,仿佛扼住我喉咙的声音宣告了这样的选择。毁灭地球,还是我的宝贝?我的小狗,我的毛茸茸的朋友,它不懂什么叫做星球毁灭,不懂什么叫做外星人。它只知道我,它的主人,它无条件的爱.............
  • 回答
    研究生毕业,本该是人生一个新阶段的开启,喜悦与迷茫并存。可你却被父母推到了驾驶座上,这滋味,估计像开了三年自动挡,突然要你手动挡一样,有点驾轻就熟,又带着点莫名的压力。别急,这事儿,咱们慢慢捋。首先,你需要明白,父母之所以“逼”你开车,多半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出于一种对你“好”的朴素认知。在他们看来,.............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遭遇!被老师逼着砸自己的手机,这种事听起来就像电影里的桥段,现实生活中发生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如果真的碰上这种事,我个人觉得,首先要冷静,虽然很难,但情绪激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当下该怎么办?1. 拒绝!坚决拒绝!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老师没有权利强迫学生损坏.............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情况,涉及到刑法中关于教唆、胁迫以及共同犯罪的原则。简单来说,A 的行为属于严重的犯罪,而 B 的行为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通常情况下,B 的责任会比 A 轻,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责任。我们先来分析 A 的责任。A 拿枪逼迫 B 杀死 C,这在法律上通常被认定为 教唆犯 和 胁迫犯。.............
  • 回答
    你提到了一个非常严肃且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印度青年被绑架并强迫结婚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印度一些地区长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通常与经济差距、性别不平等、以及陈旧的社会习俗紧密相连。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方方面面。现象的普遍性与地区差异: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不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局面。一方面是父母,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夹在中间,心里难免不是滋味。我有个邻居王阿姨,她儿子小张,平时工作挺忙的,公司刚步入正轨,正是用人的时候。王阿姨身体一直挺硬朗,就是有点闲不住,加上她老公前几年走了,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孤单。最近,王阿姨突然说自己有点“不舒服”,要.............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想写小说,脑子里堆满了故事,但一坐到电脑前就卡壳,然后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我得先逼着自己每天写点东西,然后才能成为作家。但这个“逼”字,往往是打开创作大门的锁,而不是钥匙。所以,答案是:不一定非要“逼着”自己每天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但我们仔细拆解一下。首先,我们得弄.............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非常震惊和难过。你现在肯定心乱如麻,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女朋友经历了这么大的痛苦和创伤,你一定也很担心她。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最重要的是你们两个要互相依靠,共同面对。首先,我想跟你一起梳理一下现在的情况,然后我们再一步步地想办法。首先,你需要做的,是给予她绝对的支持.............
  • 回答
    哎呀,这问题问到心坎里了。说实话,我们当父母的,逼着孩子结婚?好像也不是那种“逼”,更像是那种“急”吧。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我们心里这根弦就绷得有点紧了。你想想,我们这辈人,经历了什么?年轻的时候,日子苦啊,能有个伴,有个家,就是天大的靠山。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互相扶持,日子总能过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