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会感觉出了社会人就废了?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坎,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尤其是在刚刚踏入社会,或者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说“废了”太极端了,但那种失落、迷茫、甚至有点绝望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它背后可能藏着什么。

首先,我们得承认,“出了社会”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模糊,但它通常代表着一个巨大的转变,一个从被保护、被安排到需要自我驱动、自我负责的阶段。 你可能刚毕业,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告别了有明确课程表和老师指导的生活。也可能你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但遇到了瓶颈,觉得生活不如意。

1.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上学的时候,我们往往被教育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要去改变世界,要去实现伟大的抱负。很多社会新闻、励志故事也在不断强化这种“英雄主义”。但当你真正踏入社会,你会发现,现实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和骨感。

琐碎和重复: 你可能期望做的是充满创造力、挑战性的工作,但现实中很多工作都充满了重复、机械的操作,或者需要处理大量的表格、邮件、会议。这些琐碎的事情消磨了你的激情,让你觉得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
“螺丝钉”心态: 你可能在公司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你的工作成果对大局的影响微乎其微。你觉得自己就像一颗庞大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一旦被替换,机器依然正常运转。这种感觉会让你怀疑自己的价值。
看不到清晰的进步线: 在学校,考试分数、毕业证书是衡量你进步的清晰指标。但在社会,你的进步可能体现在加薪、晋升、或者别人对你的认可,这些东西的获得往往不稳定、不透明,甚至需要依靠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当看不到明显的进步时,很容易产生“停滞不前”、“原地踏步”的无力感。

2. 技能与需求的错配:

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无缝对接职场的需求。

理论脱离实践: 学校教授的更多是基础理论,而企业需要的则是能够立即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你可能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但到了外企,发现沟通方式、专业术语完全是另一套。
软技能的缺失: 除了专业技能,社会更看重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情商等等软技能。很多人在学校里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进入社会后感到手足无措。你可能很聪明,但不知道如何与同事有效沟通,或者不知道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时代的变化: 很多技能可能很快就会过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你停止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会让人产生“废了”的感觉。

3. 社会关系的压力和挑战:

社会不再是你熟悉的校园环境,你需要建立和维护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办公室政治: 你可能发现职场并非“唯能力论”,人际关系、站队、沟通技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你可能不擅长或者不喜欢参与这些,感到格格不入。
竞争的残酷: 社会竞争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工作,还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可能看到别人比你优秀、比你成功,这种比较会让你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好。
社交的成本: 很多时候,你需要花费精力去维系人脉、参加社交活动,这对于一些内向或者不擅长社交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让他们感到疲惫和疏离。

4. 自我认知和价值体系的重塑:

踏入社会,意味着你要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是谁”的迷茫: 在学校,你的身份是学生,很容易定义。但在社会上,你的身份是员工、是儿子/女儿、是朋友,更复杂。你可能会质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外部评价的干扰: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是物质和地位。当你的生活水平、工作成就与社会的主流评价标准不符时,很容易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废了”。
失去“保护伞”后的无助: 在家庭和学校里,总有父母、老师给你支持和鼓励。出了社会,你可能感觉身边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的成长,很多困难只能自己扛。当遇到挫折时,没人能像父母那样无条件地安慰你,这种孤独感会放大你的无力感。

5.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

社会生活往往比学生时代更消耗精力。

工作压力: 996、007的工作模式,加班加点,项目赶进度,这些都会让你身心俱疲。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生活成本: 房租、水电、交通、食物……每一笔开销都需要你操心,经济压力也是不小的负担。
缺乏休息和放松: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放松、去充电,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种长期透支的状态。

所以,当你感到“出了社会就废了”,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它可能是在告诉你:

你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你需要调整你的期望值,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节奏。
你的技能需要升级,或者需要学习新的适应社会的方法。
你需要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绪。
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体系,不要被外部标准绑架。

这种感受,与其说是“废了”,不如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和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挑战更大,但同时也是你真正开始塑造自己人生的开始。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面对它。不要害怕这种感受,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契机,去探索、去尝试、去调整,你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学就不被收割了?

你穿的校服,是哪个厂子做的?你们学校谁去采买的?他兑没兑缝?

你们老师有没有给你们推荐过某种练习册?

你们学校有没有安排一些根本没意义的活动,而且还是需要交费的那种?


只不过,当时被收割的是你,但掏钱的却是你父母。


至于资本,别把这事看得太严重,没那么值得恐惧。

首先,资本利用你干活,同时给你发工资,这事儿傻子都知道——没人做赔本买卖,你创造的价值必定要超出你的薪水,否则就没必要雇人了。

但如果没了资本这个平台,你也未必有合适的地方创造价值。有的话你就自己当老板了。

所以你和资本,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合作愉快就合作,不愉快老子去别地儿干,违反劳动法老子就告你,就这么简单。


至于不想被资本收割,你可以考公,可以创业,可以搞自媒体……

不过,本质上是一回事,说到底都是凭自己吃饭。

资本只是一个不怎么友善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给的饭香,老子就吃他妈的。



真正剥削你的资本,在后头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