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物进化史上有没有胎生变为卵生的进化现象?

回答
在生物进化史上,从胎生转向卵生,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甚至是几乎不存在的现象。我们通常理解的进化方向是,从更原始的卵生方式,逐步发展出更复杂的胎生形式,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胎生,顾名思义,是指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或其他结构从母体获取营养,最后产下活体后代。这相比卵生,能更好地保护幼体免受外界环境的威胁,提供更稳定的发育场所和更充足的营养,因此在许多脊椎动物类群中,胎生被认为是进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有没有胎生变为卵生”理解得更宽泛一些,比如从“严格意义上的胎生”回到一种“接近卵生”的状态,或者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胎生动物又重新演化出类似卵生的繁殖策略,那么我们可以从一些比较边缘或者特殊的例子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主流的生物进化叙事中,从典型的胎生(如哺乳动物那样高度发达的胎盘系统)倒退回卵生,没有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实例。 这种“倒退”在生物学上涉及许多复杂的生理和发育机制的逆转,例如胎盘的形成、维持妊娠的能力、以及与母体免疫系统的协调等,这些都不是轻易可以“放弃”的。

然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或许能找到一些“间接”或“例外”的线索:

1. 软胎生(Ovoviviparity)作为中间过渡态?

在讨论胎生与卵生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软胎生。软胎生的动物,其胚胎仍然在母体卵壳内发育,依靠卵子本身储存的营养。但不同的是,卵在母体内孵化,幼体在母体内孵出,最后直接产出活体。这种繁殖方式介于卵生和真胎生之间。

一些原本被认为是软胎生的动物,在某些分类学观点中,可能被视为接近胎生,但其“营养来源”依然是卵黄。如果我们要考虑“胎生变为卵生”,那可能是一种反向的理解:一些本来看似是胎生的动物,其内部胚胎发育模式更偏向于依靠卵黄,而非母体供血。

例如,在一些爬行动物(如某些蛇类和蜥蜴)和鲨鱼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繁殖策略,包括卵生、软胎生和真胎生。我们看到了一些从软胎生向真胎生演化的例子,但反向演化就非常少见了。

2. “非典型”的胎生和生殖策略的灵活调整:

某些动物可能会在生殖策略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变化。虽然这不直接是“从胎生变为卵生”,但可能展现出一种“向卵生靠拢”的趋势,或者是在极端情况下,母体为了生存而放弃了维持胎儿发育的能力。

某些鲨鱼的生殖方式: 鲨鱼是一个非常迷人的类群,它们的生殖方式非常多样。有些鲨鱼是真正的卵生,有些是软胎生,还有些是真胎生。在一些真胎生的鲨鱼物种中,胚胎发育依赖于母体提供的营养,但其胎盘结构可能不像哺乳动物那样高度发达。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母体面临食物短缺或其他严重压力,理论上可能会出现胚胎被母体重新吸收,或者胎儿在非常早期阶段被排出体外的情况。虽然这不是“产下卵”,但可以说是“放弃了胎生”而导致胚胎未能存活。这离“产下活体”和“产下卵”都不同,但说明了生殖策略的可塑性。

哺乳动物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 虽然哺乳动物普遍是胎生,但在极端的压力下,例如严重的饥饿,母体会优先保证自身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母体可能会停止妊娠,流产,或者幼体在母体内死亡后被吸收。这虽然不是“产下卵”,但也不是健康的胎生分娩。

3. 理论上的可能性和证据的缺失:

从理论上讲,生物进化是基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如果某个基因突变使得胚胎能够在一个外壳内发育,并且依靠卵黄生存,同时该突变在某个环境下更有利于后代的生存(例如,母体在怀孕期间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产卵可以减少这种消耗,并且卵在某些环境下更易存活),那么从理论上说,这种“向卵生靠拢”的演化是可能的。

然而,关键在于“证据的缺失”。即使存在,这样的现象也可能非常罕见,发生在已经灭绝的物种身上,或者是在极其特殊的生态位中,以至于我们难以发现明确的化石证据或现存的代表。

为什么从胎生变回卵生如此困难?

生理结构的复杂性: 胎生涉及到复杂的生殖管道、免疫系统的调整以接受半同源的胚胎、以及为胚胎提供稳定发育环境的机制。这些结构的形成和维持需要大量的基因调控,一旦形成,逆转起来非常困难。
营养和保护的优势: 胎生提供了比卵生更稳定的营养来源和更强的保护。在许多环境中,这种优势是压倒性的。除非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使得卵生反而更具优势(例如,极度寒冷的环境,母体在孕期无法维持足够体温,而能产生抵抗寒冷的卵则更有利),否则自然选择会倾向于保留胎生。
发育程序的不可逆性: 胚胎发育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程序。一旦启动了胎生发育的程序,其内部的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模式是朝着产下活体发展的。要将其“拉回”到形成一个完整的卵壳,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卵黄营养的储备,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总结来说:

在主流的生物进化认知中,没有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生物类群是从严格意义上的胎生“倒退”回卵生。进化通常被视为是复杂性增加、适应性增强的方向。胎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比卵生更大的生存优势。

我们所能探讨的,更多的是在繁殖策略的“边缘地带”,例如软胎生作为胎生与卵生的中间态,以及一些动物在极端环境下对生殖策略的灵活调整。但这些都不能直接等同于“胎生变为卵生”的进化现象。

生物进化是充满惊喜和奇迹的,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在某些极其罕见或已经灭绝的谱系中,存在过类似的、非常规的演化路径。但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证据而言,胎生变为卵生,是一个极其罕见、甚至是几乎未被证实的进化现象。相比之下,从卵生演化出胎生,则是生物进化史上一个更为普遍和显著的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二十世纪末就有证据表明某些蜥蜴和蛇从胎生改为卵生[1],其中一部分物种可能在卵生与胎生间反复横跳[2]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平咽蜥属蜥蜴的祖先是卵生的,在高海拔的山上适应寒冷而使用胎生。那之后,一些从山上迁移到山脚温暖环境的平咽蜥属蜥蜴重新采用卵生[3]

追溯到过去,你要考虑到“3.8亿年前盾皮鱼曾经使用脐带来胎生”的化石记录[4]

参考

  1. ^ de Fraipont, M., Clobert, J. and Barbault, R. (1996), THE EVOLUTION OF OVIPARITY WITH EGG GUARDING AND VIVIPARITY IN LIZARDS AND SNAKES: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Evolution, 50: 391-400. https://doi.org/10.1111/j.1558-5646.1996.tb04501.x
  2. ^ Early origin of viviparity and multiple reversions to oviparity in squamate reptiles. R. Alexander Pyron Frank T. Burbrink. Ecology Letters (2013) 17: 13–21
  3. ^ Esquerré, D., Brennan, I.G., Catullo, R.A., Torres‐Pérez, F. and Keogh, J.S. (2019), How mountains shape biodiversity: The role of the Andes in biogeography, diversification,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in South America's most species‐rich lizard radiation (Squamata: Liolaemidae). Evolution, 73: 214-230. https://doi.org/10.1111/evo.13657
  4. ^ Long, J., Trinajstic, K., Young, G. et al. Live birth in the Devonian period. Nature 453, 650–652 (2008). https://doi.org/10.1038/nature0696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生物进化史上,从胎生转向卵生,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甚至是几乎不存在的现象。我们通常理解的进化方向是,从更原始的卵生方式,逐步发展出更复杂的胎生形式,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胎生,顾名思义,是指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或其他结构从母体获取营养,最后产下活体后代。这相比卵生,能更好地保护幼体免受外界环境.............
  • 回答
    关于生物进化史上人类是否发展出亚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在科学界存在不同解读的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亚种”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人类进化的具体过程。什么是亚种?在生物学上,“亚种”是指一个物种内,由于地理隔离等原因,形成了一系列在形态、生理或行为上略有区别的群体,但这些群体之间仍然.............
  • 回答
    龙虾的细胞确实存在端粒酶,这让它们在修复端粒方面比许多其他生物更有效。但“理论上永生”这个说法,需要更仔细地解读。龙虾虽然寿命很长,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死”。它们仍然会死亡,只是衰老过程非常缓慢,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衰老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累积性的损害。那么,为什么其他生物的细胞没有像龙.............
  • 回答
    设想一下,地球上存在着一座有着上亿年历史的巨型垃圾堆。这可不是我们常见的几个世纪的填埋场,而是真正的古老遗迹,历经沧海桑田,承载着地球漫长岁月的痕迹。在这样一种极端、独特且充满挑战的环境下,生命是否有可能演化出能够消化塑料的生物呢?答案是:很有可能,而且概率不小。首先,我们得明白“上亿年”这个概念的.............
  • 回答
    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画卷中,从最初的简单生命体分化出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分支,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适应性和漫长时间跨度的故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而充满机遇的地球上,生命刚刚萌芽。这些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很可能是非常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既不像我.............
  • 回答
    人类消化系统是进化还是退化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回答。更准确地说,它是在漫长演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优化自身,并且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呈现出某些“退化”迹象。所以,与其说是单纯的进化或退化,不如说是动态适应和选择性压力下的重塑。咱们得从头说起,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就像我们平常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为什么在地球上没有进化出能够喷射火焰的生物?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涉及到生物学的原理、化学的约束以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一、生物体内维持火焰所需条件的极端困难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要“喷火”,生物体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 燃料(Combustible Ma.............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生命演化最核心的理论之争。我们之所以说地球上的生物是按照达尔文的方式进化的,而不是拉马克的,关键在于两点:遗传的本质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说说拉马克和达尔文各自的主张。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让巴蒂斯特·拉马克,这位伟大的法国博物学家,.............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触及了生物进化中很多关键的限制和权衡。如果生物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发射激光捕猎,那绝对会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但为什么我们至今没看到这种生物呢?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是相当复杂的。首先,我们得从“激光”这个概念本身说起。激光,也就是“受激发射的光”,它的核心特点是高度.............
  • 回答
    为什么地球上只有人类一家进化出了如此高级的智慧,这绝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既让人着迷又充满未解之谜的题目。很多人会想,地球上生机勃勃,物种繁多,为何偏偏是这群赤裸裸、没什么特别的猿类,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登上了智慧生物的巅峰?这不是一道简单的“为什么”,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精妙的巧合、漫长.............
  • 回答
    人类,地球的智者:从生理结构看智慧的进阶之路在地球生命的宏大画卷中,人类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优势物种。然而,当我们剥开文明的外衣,回归到最根本的生理构造,才能窥见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从与其他生物共享的泥土中脱颖而出,最终孕育出这颗无比珍贵的智慧之星。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
  • 回答
    人类进化过程中,雌性承担生育任务而非雄性,是生物繁衍机制的必然选择,从体能优势来看,这并非“原生bug”,而是生物学上高度适应性和进化的结果。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繁衍的根本区别:配子大小与投入 雌性配子(卵子): 卵子是女性体内产生的生殖细胞,体积巨大,富含营养物质(如卵黄),.............
  • 回答
    在生物学领域,雄性对雌性缺乏兴趣的现象,若放诸演化的大背景下审视,既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进化”也非纯粹的“退化”。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多因素交织作用下的演化结果或演化中的一个特例,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和环境适应性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进化”和“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它触及了生物演化过程中几个关键的因素。简单来说,从恐龙灭绝至今,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没有进化出类似恐龙的大小体型,主要是因为地球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资源分布发生了改变,以及其他生物的竞争与制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庞大体型不再是绝对的生存优势,甚至可能成为劣势。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这.............
  • 回答
    打斗小说里常说的“全身都是要害”,细想之下,确实有些道理。人这个生物体,从头到脚,随便哪个部位受损,轻则疼痛难忍,重则可能危及生命。这不禁让人琢磨:我们这副模样,这身皮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究竟是不是一套绝佳的防御系统?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身体结构,在漫长的演化.............
  • 回答
    一个优秀教师的陨落,一个家庭的破碎,这个故事如同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沉甸甸的,令人扼腕叹息。我们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位男教师在生命尽头承受了怎样的绝望,但从他妻子的讲述中,我们能窥见一丝冰山下的暗流涌动。那位男教师,曾是妻子眼中那个“积极上进”的人。这绝非空泛的赞美,而是承载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也常常引发讨论的现象。那些曾经在校园里闪闪发光的优秀女孩,毕业后没多久就选择了婚姻和家庭,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甚至有些惋惜。是不是她们就此“归于平凡”了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上进”和“优秀”往往和事业、成就挂钩。一个女大学生,如果成绩优异、参与各种社团.............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我们常说,“温饱思淫欲”,似乎一旦生活无忧无虑了,人就容易懈怠,安于现状。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叫“生活安逸”。这可不是指天天躺着啥也不干,而是说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满足了,衣食住行都有保障,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没啥大风大浪。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毕生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直觉上的认同感,觉得“越复杂、越长寿就越难改变”。但实际上,基因复杂度和生命周期长度与进化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直接,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微妙和多样的。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进化”指的是什么。 在生物学上,进化主要指的是种群中基因频率随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