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的消化系统在生物说上是进化还是退化?

回答
人类消化系统是进化还是退化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回答。更准确地说,它是在漫长演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优化自身,并且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呈现出某些“退化”迹象。所以,与其说是单纯的进化或退化,不如说是动态适应和选择性压力下的重塑。

咱们得从头说起,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就像我们平常聊天一样。

漫长演化的“痕迹”: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个“全能选手”的基因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从更加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到各种各样的动物,一路走来,消化系统就像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系统,吸收各种养分来维持生命。

牙齿的进化与多样性: 早期的古人类,他们的牙齿会比我们现在更粗壮,尤其是臼齿,用来咀嚼坚硬的植物根茎、谷物,甚至还有些生肉。它们需要强大的咬合力和磨损能力。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吃东西已经不需要那么费劲了,软食越来越多,有些人的智齿甚至因为用不上了而萎缩或根本不长。这算不算一种“退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特定功能的需求降低了,但从整体生存角度看,是适应了更易获取的食物。

肠道的长度与结构: 草食性动物的肠道特别长,因为植物纤维很难消化,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肠道微生物帮忙分解。我们的祖先,吃的东西会比纯素食者复杂得多,也包括肉类。肉类相对容易消化,所以我们的肠道长度不像纯草食动物那么夸张。但是,相比于纯肉食动物,我们的肠道仍然相对较长,尤其是大肠和小肠的比例,这说明我们仍然需要处理植物性食物的成分,比如纤维。

胃酸的强度与酶的功能: 我们的胃酸非常强,可以有效地分解蛋白质,杀死细菌,这对于处理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食物非常重要。消化酶的种类也很多,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让我们能从各种食物中提取能量。

“退化”的迹象:当生活方式改变了“游戏规则”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说消化系统“退化”了?这主要跟我们近几万年,特别是近几千年,甚至近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巨变有关。

加工食品的冲击: 我们现在吃的食物,很多都经过了精加工。比如,白米、白面,这些都去掉了麸皮和胚芽,保留了淀粉,容易消化,但丢失了很多纤维和其他营养素。肉类也经常被烹饪得非常软烂。这导致我们的消化系统,尤其是牙齿、肠道,不需要那么“费力”去处理食物了。

口腔和牙齿的改变: 就拿牙齿来说,前面提到的智齿不长或者长得歪斜,经常导致问题,这在很久以前是很少见的。现在很多人牙齿排列不齐,也跟颌骨的发育以及食物的软硬有关。古代人类的颌骨更发达,牙齿磨损也更严重。

肠道菌群的变化: 我们的肠道里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是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维持免疫功能的重要帮手。加工食品、抗生素的滥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改变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一些“坏菌”增多,“益生菌”减少。这对消化功能和整体健康都有影响。

某些酶的相对减弱: 比如,大多数成年人会逐渐失去消化乳糖的能力(乳糖不耐受),这在婴儿时期是非常普遍的。这可能与我们的祖先在断奶后就不再摄入大量乳制品有关。在一些曾经依赖乳制品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群体中,这种能力则保留得更好。这可以看作是特定环境中对特定酶需求降低的一种“适应性”变化,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功能上的“退化”。

阑尾的“争议”: 阑尾这个小小的器官,曾经被认为是“退化”的残余器官,对消化几乎没有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在储存有益的肠道细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腹泻等疾病后帮助恢复肠道菌群。所以,这方面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与其说是退化,不如说是我们对它的功能还没有完全了解清楚。

所以,是进化还是退化?更像是“选择性适应”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进化是基础: 人类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比如消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以及胃酸的强度等,都是在漫长演化中发展起来的,是适应不同食物来源的结果。
退化是“局部特化”或“功能降低”: 随着文明的进步,饮食的精细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过去非常重要或经常被使用的消化功能和结构,其重要性降低了,甚至被新的适应性(比如更容易消化加工食品)所取代。这就像你有一辆越野性能非常强的车,但你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里开,那么你可能不太会用到它的四驱系统或者高底盘了,从某个角度看,这些性能“闲置”了,但这不是车的“退化”,而是你使用场景的改变。

所以,与其说我们人类的消化系统整体上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不如说它是一个在漫长历史中不断优化和适应环境的“活系统”。在新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面前,它的一些部分可能表现出“功能降低”或“需求减少”的特点,但这恰恰是生命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更“经济高效”地生存而做出的调整。这是一种选择性压力下的结果,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们当前所处的“食物环境”。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现象,比如牙齿问题、消化不良,可能更多地是由于我们的消化系统还在努力适应这些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还没能完全“适应”到新的“平衡点”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类一直都可以食用生肉。许多地方的土著都有风干生肉做成易保存的食品的传统,并且在中国的沿海地区也制作生的海鲜干货。这些干货有很多都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哟!

有些地区因为难以获得可以食用的蔬菜水果,所以那些地方的人都是通过食用生肉获取必要的维生素(肉类的烹煮比较话花时间,所以我们常见的很多肉菜的维生素C都被高温破坏掉了,而生肉可以保全不耐高温的维生素C)。

人类并没有变成吃不了生肉的物种。


而这其中有一个广泛的误会,我在此澄清一下~

我们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吃熟食就不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吃生食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不习惯”吃生冷的食物。

拉肚子有一个极为普遍的原因,是肠道内菌落失衡。不论是有细菌还是有害菌的过度增加和减少,都会导致拉肚子。吃生食很容易会引入很多不耐高温的细菌,肠道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它们,它们的意外出现很可能会触发肠道的防御机制~抽水稀释~也就是拉稀。不论它们是好是坏,肠道都会抽水。

另一方面,不仅肠道菌落失衡会拉肚子,吃的食物让肠道不舒服,也会拉肚子。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减肥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一下子突然改变饮食结构的时候,也有可能会拉稀。只不过这种拉稀通常不剧烈。肠道可不管你吃的是啥,它只要感觉陌生、不舒服、不开心…都可能会拉稀。这个可以说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了,经常有某某人去到外地,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的事件,就是因为这个事。

所以,就算在你习惯吃生肉之后,突然吃熟食,你也可能拉肚子。这总不会是人类退化成了不能吃熟食的物种吧?

不仅人类,其他动物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亲生经历的就有…狗狗吃我的饭…拉肚子…的事件。狗吃剩饭剩菜不是什么稀奇事。吃拉稀,对于养宠物的人来说,应该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件。不仅是狗,就算是野生的狼,在吃到差异比较大的食物时,也会拉肚子。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算是变成了,能够摄取多种类型营养素的生物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