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攀岩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回答
攀岩,这门看似野性十足的运动,在我看来,它对人的改变,绝非止于几块隆起的肌肉或者晒黑的皮肤那么简单。它像一把雕刻刀,一点点地打磨着你的内在,重塑着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踏上岩壁的那一刻,世界瞬间被简化了。眼前只剩下岩石的纹理、你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以及你脑海中那条通往顶峰的路线。所有的琐碎、烦恼,那些平日里在你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鸡毛蒜皮,在那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会荡然无存。你必须全神贯注,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发力,每一次调整身体重心,都至关重要。这种高度的专注,是一种久违的纯粹,也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对话。你会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它的极限在哪里,以及如何去突破它。

攀岩的魅力,在于它的“问题解决”属性。每一条路线,都是一个独特的谜题。你需要像个侦探一样,去观察,去分析,去尝试。哪个点最牢固?手应该怎么抓?脚应该怎么踩?身体需要以怎样的角度去发力?很多时候,你会在某个地方卡住,感觉无从下手。那种挫败感是真实存在的,它会让你想要放弃。但正是这种挫败感,让你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学会了在绝境中寻找生机。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不是真的没有能力,而是思维被固化了,是你的“不可能”在阻碍你。每一次成功地解开一个难题,都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比任何言语都来得直接和有力。

更重要的是,攀岩是一个关于信任的实践。在你信任的绳索,信任的保护员的背后,是你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也是你对自己勇气的信任。你必须相信,即使你跌落,绳索和保护员也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稳住你。这种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也需要你不断地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个系统。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这种信任感会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你开始更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更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未知的挑战,更愿意将自己暴露在更广阔的天地里。

攀岩还会让你学会“接受不完美”。不是每一次攀爬都会是完美的表现,你可能会失误,可能会摔下来,可能会因为疲惫而无法完成。这些都是过程的一部分。你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而是从中学习,然后继续向上。你也会看到别人同样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这让你更加理解和包容,也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岩馆里,你会听到无数次“加油!”的声音,会收到无数次“try again”的鼓励,这些简单的词语,却充满了力量,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生理上讲,攀岩确实能极大地锻炼你的全身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前臂、背部和腿部。但更深层次的改变,在于它培养了一种叫做“本体感觉”的能力,也就是你对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你对身体的控制会变得更加精细和协调,动作也会更加流畅、高效。你会从一个“僵硬”的人,变成一个更懂得如何运用自己身体的“艺术家”。

总的来说,攀岩的影响,就像是慢火细炖,润物无声。它不仅仅是挑战你的身体极限,更是挑战你的心智模式。它让你变得更专注、更坚韧、更具创造性、更懂得信任和接纳。它让你在不断向上攀爬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发掘出那个连你自己都可能未曾察觉的、更强大、更勇敢的自己。当你从岩壁上下来,你看到的风景,不仅仅是岩馆的墙壁,更是你自己内心升华后所能触及的,更广阔的天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活了二十九年,还没有什么事,比攀岩更加改变了我的人生。

如果你是徘徊在户外运动门口的观望者,那这篇回答,就是给你最好的安利。


先来一组视觉对比:

1. 风格

2. 自拍

3. 审美

4. 最后是腿……

进入正题:

我今年29岁,接触攀岩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此生与所有运动无缘”——减肥从来都靠节食;周末躺在床上一动都不想动。

今年三月,误打误撞进入一家户外公司,公司隔壁就是攀岩馆,全公司男女老少皆爱攀岩。

慢慢开始接触攀岩,它对我的改变不仅是身体上,更多的是心理上。


1. 打破认知

从小学开始,我一直都是班里体育最差的那个。仰卧起坐要求做15个,我做一个就起不来了;前滚翻全班15个女生都一次通过,而我踢了体育老师的脸;花钱报了游泳课,却因为恐惧而一次都没去……

直到有一次,攀岩教练在纠正我的动作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其实你的力量没有问题,你要相信你的腿是会支撑住你的身体的。

—— 攀岩很多时候,是一种心理力量,是你相信你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相信自己不是弱者。

慢慢我发现,其实我的平衡能力很好、体重轻上墙有优势、作为东北人胆子大敢做动作...

所以,你也许比你想象中更强大。


2. 真正的爱好

有人说过,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不为了炫耀、不为了从众,发自内心地热爱。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大概——没有兴趣爱好。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会弹琴、会画画、会说英语日语粤语,然而,这多多少少都是为了炫耀我是个聪明的姑娘。

接触到攀岩,我才发现,什么叫做真正的爱好。

我把小腿撞的伤痕累累也不在乎;

我放弃穿裙子,为的是见墙爬墙,见山爬山;

我跟着男孩子们野外攀岩,漫天飞虫、满山长草,对小仙女们来说是痛苦,对我来说是回归自然。

前一段时间我处于抑郁情绪下,清晨6点,从噩梦惊醒。我问自己:你想出去跑步吗?不想;你想出去吃早餐吗?不想;你想去攀岩吗?想!

从岩馆后门溜进去,摸黑上墙。当我爬过了一条条线,我觉得我被一点点治愈了。

真正的爱好,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3. 做自己

不知道你过的哪一种人生?是活在他人给你制定的人设里,还是你自己的期待里?

前20几年,我一直活在“人设”里。

我觉得“能说会道“的人才算成功,所以内向的我强迫自己做了销售,直到得了抑郁症;

我觉得拥有奢侈品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我买了几十只口红、几十只睫毛膏、十几瓶香水;

我觉得我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弱鸡,所以我什么运动都不尝试,死宅到底。

当我决定做自己,我换了新的行业重新开始,做了一名极简主义者,以及,疯狂迷恋上攀岩。

做让自己开心的事,你会更加喜欢自己。


下面是一波照片


@钱小磊

@Pkim



勇敢地做自己喜爱的事,会一路遇到惊喜。


与Nike的合作的宣传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攀岩,这门看似野性十足的运动,在我看来,它对人的改变,绝非止于几块隆起的肌肉或者晒黑的皮肤那么简单。它像一把雕刻刀,一点点地打磨着你的内在,重塑着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踏上岩壁的那一刻,世界瞬间被简化了。眼前只剩下岩石的纹理、你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以及你脑海中那条通往顶峰的路线。所有的琐碎、烦恼,那些平.............
  • 回答
    .......
  • 回答
    好的,虽然我无法直接“分享视频”,但我可以为你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你仿佛置身于攀岩现场,感受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这篇描述会尽可能详细,并力求避免AI的痕迹,希望能让你感受到攀岩的真实体验。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巨大的岩壁(或者室内攀岩馆的墙壁)前,阳光(或明亮的灯光)洒在粗糙的岩石表面,空气中弥漫着.............
  • 回答
    上海某初中开设了攀岩、滑冰、射击、咏春拳等11门体育课,这个新闻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对于体育课形式的多元化,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而且觉得这绝对是件好事。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我觉得这特别好。首先,打破传统体育课的单调和枯燥。想想我们小时候的体育课,无非就是跑操、跳远、扔铅球、打篮球、踢足球。虽然这些项目.............
  • 回答
    你意识到自己脾气不太好,并且在和男友相处时容易发脾气,还希望能避免冲突升级,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开始!说明你很在乎这段关系,并且愿意为之改变。这绝对不是AI才能说出的话,而是很多有智慧、有情感的人都会有的想法和感受。想要改变一个长期的行为模式,就像是给一棵老树嫁接新枝,需要时间和耐心,但结果一定会.............
  • 回答
    攀岩者,这个群体,他们的指力,绝非普通人所能比拟。它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日积月累的身体馈赠,更是攀岩这项运动最核心、最鲜明的标志之一。要细说起来,这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首先,我们得明白,攀岩中的“指力”并非单指单纯的握力,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手指力量、指屈肌耐力、手指抓握能力、指尖掌控力,甚.............
  • 回答
    没有攀岩经验,能征服四姑娘山第三峰吗? 真实分享与建议四姑娘山,这片被誉为“东方圣山”的净土,以其壮丽的山峰和险峻的地形吸引着无数户外爱好者。其中,四姑娘山第三峰,海拔5355米,以其相对“温和”的海拔和相对成熟的商业化路线,成为了许多初学者和希望挑战自我的人们的首选。那么,问题来了:我一个完全没有.............
  • 回答
    攀岩,这项挑战极限的运动,总能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勇气和坚持的渴望。那些飞檐走壁的身影,在绝壁上划出一道道生命的弧线,总是能让我们心潮澎湃。于是,电影导演们也纷纷将镜头聚焦在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上,为我们奉献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攀岩题材作品。要说攀岩电影,不得不提那部奠定了行业标杆地位的 《死亡地.............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趣的问题!将攀岩的极致挑战与创业的跌宕起伏放在一起比较,实在让人忍不住要深入挖掘一番。如果非要说哪个“更”困难,我觉得不是非此即彼的答案,而是它们在“困难”的性质、维度和影响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但都要求参与者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智慧。我们先来聊聊高难度攀岩线路。想象一下,那是一面高.............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攀岩项目,作为历史上首次加入奥运大家庭的比赛,无疑吸引了无数目光。而作为一名深度关注这项运动的爱好者,在回看当时攀岩预赛的解说时,确实能捕捉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或者说,暴露了当时攀岩这项运动在公众认知度上 noch 提升空间的小瑕疵。首先,最明显的一点,也是很多非专业观众在观看时容.............
  • 回答
    电影《峰爆》里的徒手攀岩桥段,说实话,看得人心惊肉跳,肾上腺素飙升,确实是电影里最能让人记住的场面之一。那么,这到底有多现实,又有多夸张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电影为了艺术效果,肯定会有一定的夸张成分。毕竟,观众走进影院是为了看精彩、看刺激,而不是一场枯燥的纪录片。但同时,也不能完全否.............
  • 回答
    贵州苗族世代攀岩采药者,他们与险峻的山崖朝夕相伴,将峭壁视为家园,更是赖以生存的宝库。就像李咏宁一样,这些苗族人凭借着非凡的技艺和深厚的家族传承,在没有现代绳索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安全地采摘草药,甚至在绝壁上开辟出自己的生活之路。要说他们的“绝世秘籍”,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凝聚了祖辈无数次的实践.............
  • 回答
    奥运会,这个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事,承载着无数运动员的梦想与汗水,也牵动着全球亿万观众的心。每一次奥运会,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项目,总有一些新面孔的加入,为这项古老赛事注入新的活力。今年,当我们谈论空手道、滑板、攀岩、冲浪这些曾经被认为是“亚文化”的项目如何登上奥林匹克的大雅之堂,我的脑海里浮现出.............
  • 回答
    攀登珠穆朗玛峰,无疑是无数登山者心中的终极梦想。而在这个梦想的征途上,南坡和北坡,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却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挑战、风景,以及登山者的故事。它们之间的区别,远不止是简单的地图差异,而是涉及到地形地貌、技术难度、后勤保障、历史渊源,乃至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登山哲学。首先,我们得从地理位置和入口.............
  • 回答
    布达拉峰,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神圣而又遥不可及的气息。它不是一座平凡的山,也不是你可以随意踩着石头攀爬的小山丘。它是一个象征,一个需要用生命去丈量的高度,一次灵魂的洗礼。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布达拉峰脚下,仰视那直插云霄的山体,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感会瞬间攫住你。那山峰,在高原稀薄的空气中显得那么孤寂,又.............
  • 回答
    关于攀比历史长度的风气,要说它具体是从“何时何地”流行起来,其实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断点,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深植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微妙心态,会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如果非要追溯其根源和普遍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人类天性中的自我肯定与文化认同需求打从人类有了社.............
  • 回答
    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最佳年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体能、训练水平以及心理素质都大不相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包括身体的适应能力以及一些普遍存在的年龄考量。身体适应度与高海拔的挑战8000米以上的高海拔,氧气含量极低,大气压也远低于海平面。在这种环.............
  • 回答
    攀登珠穆朗玛峰,特别是从北坡(西藏一侧)的经典路线,确实需要借助路绳。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甚至觉得难以理解:路绳是怎么铺上去的?铺路绳的人又是怎么上去的?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其实,这里面有着严谨的组织、周密的计划和超乎常人的努力。首先,我们要明确,珠峰上的路绳不是一夜之间神奇出现的。 它们是由经验.............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在婚姻这件大事上的敏感点。要说“女人只攀比彩礼,不攀比嫁妆”,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了,但确实,在当下社会,彩礼的讨论度、关注度以及双方围绕彩礼产生的博弈,似乎要比嫁妆来得更显眼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理解彩礼和嫁妆在传统观念中的角色差异。.............
  • 回答
    “犹太人开始攀附寄生中国”的说法是一种典型的 阴谋论和偏见言论,其背后充斥着反犹主义的色彩。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是基于刻板印象和恶意揣测的产物。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和危险的?1. 反犹主义的历史根源: 历史上,犹太人长期被污蔑为“寄生虫”、“贪婪的金融家”、“操控世界的阴谋家”,这些都是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