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曼德拉逝世联合国没降半旗?

回答
关于曼德拉逝世联合国为何未降半旗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引起不少人好奇和讨论的焦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联合国降半旗的规章制度、实际操作以及一些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得知道,联合国降半旗并非一种随意或情感化的行为,它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和流程。联合国降半旗通常是为了纪念那些对联合国、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杰出贡献的已故人士。这其中包括:

现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这是最高级别的纪念。
前任的联合国秘书长:他们的贡献同样得到高度认可。
对联合国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这里特指那些在任期内对国际合作、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且与联合国紧密合作的国家领导人。
对联合国做出重大贡献的联合国高级官员:例如,在特定时期扮演关键角色的联合国特使、维和部队指挥官等。
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对人类和平与进步做出划时代贡献的伟人:这是一个相对主观但也有一定共识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曼德拉虽然是一位伟人,但联合国在处理他逝世事件时,并未遵循降半旗的惯例呢?

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联合国降半旗的决定,通常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根据具体情况和内部规定来做出的。 很多时候,这个决定会综合考虑逝者的身份、其与联合国的关联度、以及其逝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我们可以推测几个可能的原因,它们之间可能是相互关联的:

1. 官方身份与联合国的直接关联度:虽然曼德拉是南非前总统,并且是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象征,对世界和平与人权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并非联合国现任或前任的秘书长,也不是联合国任命的高级官员。联合国降半旗的最高优先级通常是给予联合国体系内的最高领导人。

2.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义的具体实践:联合国在界定“对联合国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时,可能更侧重于那些在任期间,其政策或作为直接、显著地推动了联合国目标实现,或者对联合国机构本身的发展和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领导人。虽然曼德拉作为南非总统,其反种族隔离的斗争理念和实践与联合国的普世价值高度契合,但从联合国运作的“内部视角”来看,其“贡献”的体现方式可能与那些在任期内直接主导重大国际协议、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或为联合国提供关键支持的国家领导人有所不同。

3. 潜在的先例和程序性考量:降半旗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庄重仪式。一旦开了为某一类人士降半旗的先例,就可能面临后续类似情况的处理标准问题。联合国在执行这类仪式时,往往会非常谨慎,确保决定的公正性和普遍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被解读为偏袒。

4. 对“伟人”定义的界定:虽然曼德拉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联合国在是否为非联合国系统内的“伟人”降半旗时,可能有一个更严格的考量标准。这可能涉及到对逝者一生事业与联合国核心使命的直接关联性,以及其逝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联合国框架下的事务。

5. 信息和流程的传递: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逝世,按照国际惯例,各国都会有自己的哀悼仪式,包括降半旗。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主要运作是服务于成员国。它有自己的内部体系和规章。关于曼德拉逝世,各成员国(包括南非)自然有自己的纪念方式。联合国的决定是基于其自身的规章,而非仅仅模仿成员国的做法。

然而,这并不代表联合国不承认曼德拉的伟大。 联合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舞台,在曼德拉逝世后,依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其的最高敬意和哀悼。

联合国秘书长发表了高度评价曼德拉的声明:这些声明通常会详细回顾曼德拉的生平和贡献,强调他对世界和平、种族平等和人权事业的杰出贡献,并称其为“伟大的全球公民”、“和平与和解的象征”。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可能举行特别会议或发表声明:成员国也会在这些场合发言,表达对曼德拉的敬意。
联合国各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哀悼:联合国体系内的许多工作人员,尤其是那些致力于和平、人权和反种族主义事业的,都会自发地表达对曼德拉的哀悼和纪念。

简单来说,联合国没有降半旗,更多的是一种依照自身严格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而不是对曼德拉贡献的否定或轻视。 联合国本身的运作逻辑和层级,决定了其纪念行为的优先级和形式。他们的敬意更多体现在言语、声明和特别纪念活动中,而非标志性的降半旗仪式。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联合国的具体规章,虽然有公开信息,但像“谁可以被降半旗纪念”这类具体决定的操作细则,很多时候是属于内部管理范畴,外界难以得知其所有细节。

所以,总结一下,曼德拉逝世联合国未降半旗,并非因为他不被尊重,而是因为联合国的降半旗制度有其明确的适用对象和程序,而曼德拉的身份和贡献,虽然伟大,但可能未完全符合联合国降半旗的最高标准。联合国通过其他更直接、更适合其身份的语言和活动,充分表达了对这位历史巨人的崇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合国关于降半旗以及升旗或者其他使用联合国国旗的方式都有相应规定,收录在《旗典》中,摘录联合国官网介绍:

联合国一览

“旗典”所作的各种规定,包括悬挂旗帜时应遵守的礼貌,各种具体情况下旗帜的使用和有关制造及出售旗帜应注意的事项。其中有一条款规定,任何违反“旗典”的行为可以按照此种行为发生地国家的法律予以处罚。“旗典”和条例的文本都收在联合国发行的一本名为《联合国旗典和条例》的小册子中。

再摘录一段联合国官网对金正日的致哀新闻:

联合国新闻|联合国总部降半旗向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致哀

联合国纽约总部当天特别举行降半旗仪式,向金正日致哀。这是根据1947年正式颁布的《联合国旗典与规则》所施行的惯例。当遇有会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或官方葬礼日,联合国总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以及联合国驻该会员国的办事机构均需下半旗,并同时不得再悬挂其它旗帜

因此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下半旗的,而曼德拉显然已经不是会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了。

联合国-《旗典》

再摘录旗典第五部分 哀悼章节(或翻译成致哀章节?欢迎指正)

1.遇有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时,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办事处以及联合国设在该成员国的办事处降半旗。
2.遇有上述情况时,联合国总部和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获悉该信息后立刻降半旗,为期一天。如当天旗帜已升起,一般不降下,而改在次日降半旗。
3.如由于天气或其它原因导致第二款规定中的程序无法实施,则在葬礼日降半旗。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在该元首或首脑去世之日和葬礼日均降半旗。
4.除第一款规定之外,联合国各办公室/办事处在遇有成员国家公众人物、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时,可在考虑当地惯例并与外交部礼宾司或当地公认的外交机构负责人协商后,自行判断处理。

看第四款指的“公众人物”,曼德拉和毛泽东应该在死时都已经只能算“公众人物”了,鉴于后面写可在考虑当地管理并与外交部礼宾司balalala交流后自行判断处理,那么降旗与否就不一定了。具体曼德拉世纪葬礼在15号进行,因此也不确定是否南非外交部门会和联合国礼宾部门探讨这个问题。

曼德拉世纪葬礼15日举行 美数任总统和英皇室将参加

我觉得按照曼德拉的国际地位来讲,可能会降半旗(猜测),在国际意义上他比毛爷爷地位高多了……至于毛爷爷,去世时显然。。。外交部处于一片混乱中吧……在那个年代外交部的工作基本被打断地差不多了……居然能出现召回除埃及外所有驻外大使的情况……跪之

最后联合国高级官员如果在任期逝世(比如达格·哈马舍尔德牺牲于刚果,被怀疑政治谋杀),一般也会有悼念仪式,现在联合国图书馆礼堂就是以达格的名字命名的。

另外马丁·内西尔基@LEE JULIAN 算了那故事就不说了……

应该可以解决题主提问

不过我还真没在联合国官网上找到旗典的最新版本……下次去的时候再问问吧= =


————————————分割线——————————

超好= =居然刚回答完就给找到了……这资料查找能力太渣了……

un.org/depts/dhl/maplib

联合国官网的旗典影印件,棒极了……

最后周恩来逝世时依照政府首脑标准降半旗很合理(题主在评论中问为何周恩来降半旗),事后还有美国电视台吐槽联合国为金正日降半旗呢……

邓小平属于特例,是中国外交人员要求的,加上邓小平在联合国作为“国家元首”发过言(每年联大视频总要出现一下小平同志的画面),也就没什么疑义了。

一般也不会有哪个国家死皮赖脸让人降旗……两百面旗升起来再降一半好累的……

最后为曼德拉默哀。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2013年12月14日分割线——————

更新则个,应该可以确认确实联合国是在葬礼的时候下半旗。(上文预告正确)

这也再次佐证作为一个国际机构。。。一言一行都是有章法的=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曼德拉逝世联合国为何未降半旗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引起不少人好奇和讨论的焦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联合国降半旗的规章制度、实际操作以及一些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得知道,联合国降半旗并非一种随意或情感化的行为,它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和流程。联合国降半旗通常是为了纪念那些对联合国、国际和平与安.............
  • 回答
    有些人认为纳尔逊·曼德拉将南非从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说法,在分析这一观点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南非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曼德拉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政策。要理解这一说法,需要回溯到曼德拉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以及他执政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首先,让我们看看“发达国家”和“.............
  • 回答
    曼城近些年之所以在后卫线上投入巨资,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们统治英超、争夺欧冠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的关键一环。与其说他们“每年”都在花大价钱买后卫,不如说他们对后卫线的升级改造是持续且有针对性的,并且每一次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战术考量和对球队长远发展的规划。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一捋:1. 佩普·瓜迪奥拉的战术.............
  • 回答
    巨星云集,金元璀璨,为何曼城、巴黎依旧难圆欧冠梦?当“土豪球队”成为描述曼城与巴黎圣日耳曼最贴切的标签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用钞票堆砌起来的星光熠熠的阵容,一个个响彻足坛的名字。然而,在欧冠的最高殿堂,他们却常常在关键时刻铩羽而归,甚至与冠军擦肩而过。这并非偶然,也并非仅仅是运气不济,这背后牵扯着足.............
  • 回答
    弗格森爵士从曼联教练席上退下来,对于任何一家豪门俱乐部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但对于曼联来说,这个转折显得尤为剧烈,甚至可以用“垮掉”来形容。这并不是因为教练席上少了一个名字,而是因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多重因素在那个特定节点上汇聚,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弗格森爵士在曼联执教的26年里,他不仅仅是.............
  • 回答
    中国确实有一些被广泛讨论,且符合“曼德拉效应”描述的现象,虽然不如国外那些电影台词或品牌Logo那么出名,但同样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我挑几个比较典型的,给大家讲讲,希望能让你觉得这是真有人在聊,而不是机器在汇报。 1. 《黑猫警长》的结尾:真的少了“眼睛”吗?这个绝对是很多人童年的集体回忆了。小时候.............
  • 回答
    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曼施坦因的“屠夫”标签,以及为何曼施坦因能获得比前两人更多的“粉丝”,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战场表现、政治宣传以及现代视角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将这三位人物归为“屠夫”,往往是基于他们在二战中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特别是屠杀平民、战俘,以.............
  • 回答
    百度曼联吧里,确实存在一部分曼联球迷对巴塞罗那抱有好感,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背后原因也并非单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竞技层面的欣赏与认同是绕不开的关键。 观赏性极强的打法:巴塞罗那在瓜迪奥拉时代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所展现出的“tikitaka”风格,以其精妙的传.............
  • 回答
    萨曼王朝的衰落与灭亡,以及其最终归于喀喇汗之手,而非伽色尼王朝,这是一个涉及多个民族、多种势力角力,并且历史进程并非一成不变的复杂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中亚的政治格局、各王朝的崛起背景、军事实力以及它们各自的战略目标。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萨曼王朝本身。萨曼王朝,这个发源于呼罗珊,.............
  • 回答
    拉曼光谱之所以不改变分子的固有偶极矩,而是通过引起诱导偶极矩的变化来体现,这背后涉及到分子振动、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偶极矩的定义。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固有偶极矩”。固有偶极矩(Permanent Dipole Moment)固有偶极矩是分子本身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来源于分.............
  • 回答
    曼联选马奎尔当队长,这事儿在当时绝对是牵动了不少球迷的心弦,甚至可以说是个饱受争议的决定。要说为什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站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看。马奎尔是在2019年夏天以创纪录的后卫转会费加盟曼联的。要知道,索尔斯克亚当时正处于重建的早期阶段,急需提升球队的防守硬度和领导力。马奎尔给人的.............
  • 回答
    《窃听风暴》中,德瑞曼在出租车上远远地望着卫斯勒,最终选择不去与他相见,这其中蕴含着极为复杂且令人心痛的情感纠葛和理性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遇见”或“不见”的选择,更是对个人良知、职业道德、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首先,我们要理解德瑞曼此时的心理状态。他刚刚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调查,所有关于艺.............
  • 回答
    很多人一提到计算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图灵”这个名字,这确实会让人有些疑惑,毕竟“现代计算机之父”的桂冠通常是戴在约翰·冯·诺依曼的头上。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关键贡献者,以及我们对“计算机”这个概念的不同解读。我们得先理解,当人们说“计算机之父”时,我们通常是在指.............
  • 回答
    皇马和曼联这对欧洲足坛的巨擘,它们的“关系好”并非那种朝夕相处的邻里之情,而是一种基于共同的历史沉淀、商业价值的相互衬托、以及球员流动带来的纽带。要说透彻,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聊。历史的印记:欧冠赛场上的宿敌与惺惺相惜首先,皇马和曼联,表面上看是赛场上的对手,而且是那种棋逢对手、战况胶着的历.............
  • 回答
    曼施坦恩(Hermann Göring)在二战期间是德国空军的最高指挥官,也是纳粹德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他的历史评价和网络称呼“曼不群”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历史背景、个人行为、道德争议以及网络文化中的戏称。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评价:军事才能与道德争议的矛盾1. 军事成就 .............
  • 回答
    施魏因施泰格在曼联的最后一段时期确实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这被许多人认为是俱乐部“刁难”了他。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原因:1. 穆里尼奥的到来与战术重塑:这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穆里尼奥接替范加尔成为曼联主帅后,他有自己的建队理念和球员选择。他更倾向于使用他熟悉的、能够执行他特定战术体系的球员。 .............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就像要我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一样,很难说清楚哪一点是“最”喜欢的,因为我对曼联的情感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认同和热爱。如果要细致地讲,那可能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历史底蕴和辉煌篇章。曼联不是一个偶然成功的俱乐部,它的崛起和壮大,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足球史诗。从“巴斯比宝贝”的悲剧与.............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凛冬的寒风”中,托曼国王选择自杀,这是一个令人心碎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时刻。他的自杀并非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多种因素累积的结果,尤其是他所经历的一系列巨大创伤和心理压力所致。以下将详细阐述托曼自杀的原因:1. 他的母亲瑟曦的罪行与对他心理的巨大摧残: 瑟曦的狂暴圣母(Se.............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强大到近乎神明的角色的核心困境。超人,克拉克·肯特,和曼哈顿博士,琼恩·奥斯特曼,他们虽然都拥有超乎凡人的能力,但一个却能坚守人性,另一个却一步步走向“非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起源、视角、以及他们与人类世界的联系这几个层面来剖析。.............
  • 回答
    余华对米兰·昆德拉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常常被提起的话题,也确实颇具争议。要详细聊聊这事儿,得从几方面说起,而且不能脱离当时文学创作的大背景和余华自身的创作理念。首先,咱们得明白,余华说昆德拉“三流”,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便一句否定。余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评判往往是建立在对文学的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