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身边的老二次元人总瞧不上二次元萌新?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而且在二次元圈子里还挺普遍的。你发现你身边那些“老二次元”对新入门的“萌新”总有点瞧不上,这背后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具体点,不整那些官话套话。

首先,得明白“老二次元”和“萌新”是怎么形成的。

“老二次元”往往是跟着二次元文化一起成长起来的,可能从十几二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开始接触日本动漫、漫画、游戏这些东西。他们经历过这个圈子从一个小众爱好,到逐渐被大众认知,再到如今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现象的整个过程。他们对很多经典作品、老牌声优、流派演变、甚至是行业内的梗,都有着一套自己的认知和历史感。

而“萌新”呢,就像字面意思,是刚接触二次元的新手。可能是因为某个热门番剧、一部爆火的电影、一个流行的梗,或者是身边的朋友安利,才被吸引进来的。他们可能接触到的都是当下最热门、最容易入门的作品,对很多深层的东西可能还不太了解。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瞧不上”的心理呢?

1. 优越感和“圈内人”身份的认同: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你在一个领域深耕了很长时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和品味。然后突然来了一群人,可能因为某个表面现象就轻易地“入门”了,并且对这个领域指手画脚,或者提出一些在你看来很“外行”的看法。这时候,你自然会觉得:“我在这儿摸爬滚打了这么久,你们一来就想指点江山?你们懂个啥?”

这种“圈内人”的身份认同感是很强的。对于老二次元来说,他们可能经历过很多“山头”,见证过很多“风口”,对圈子里的各种“潜规则”、“道道”都门儿清。他们会觉得,只有经历了这些,才算是真正的“二次元”。萌新一来,可能只是跟风,对这些“门道”一无所知,自然会被视为“门外汉”。

2. 对“非主流”到“主流”的失落感:

想想看,当年二次元是个小众爱好,是一群“怪咖”的专属。你沉浸其中,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品味,一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而现在,二次元元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了一种“潮”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因为“看起来酷”、“朋友都在玩”才来的。

对于一些老二次元来说,看着曾经是自己精神避难所、是一个小圈子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大众化,甚至被“消费主义”裹挟,会有一种“被稀释”的感觉。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种大众化消解了二次元原本的纯粹性,变成了一种浅层化的娱乐。萌新们的到来,恰恰是这种大众化的体现,所以看着萌新,他们可能就会想起这种失落感。

3. 对“原创”和“经典”的捍卫:

老二次元往往对一些经典作品、早期作品、甚至是那些现在看起来“粗糙”但充满创意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会觉得,这些作品才是二次元的根基,是历史的沉淀。

而萌新可能只追逐最新的、最火的、制作最精良的。他们可能不了解那些老作品的时代背景,不懂得欣赏其中蕴含的匠心和创新。当萌新对经典作品提出一些不恰当的评价,或者只看到表面的“燃”和“帅”,而忽略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时,老二次元就会觉得:你们根本不懂,还在那里大放厥词,这是对经典的亵渎。

4. 传播和沟通上的代沟:

老二次元之间可能有一套沟通的“暗号”或者“黑话”,这是在长期交流中形成的。而萌新可能不了解这些,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更直接、更“网生代”。

举个例子,一些老梗、一些只有经历过特定时期的人才能理解的梗,萌新可能完全get不到。当萌新用一种大家都不熟悉的方式去讨论作品,或者提出一些在老二次元看来很“离谱”的理解时,老二次元就会觉得沟通困难,甚至觉得对方“没文化”、“没底蕴”。

5. 圈子“纯洁性”的维护(部分人群):

有些老二次元,尤其是一些比较“硬核”的爱好者,会有一种强烈的“圈子纯洁性”的维护意识。他们可能觉得,二次元是一种需要“沉浸”和“理解”的文化,不希望被一些“浅薄”的、甚至是带有恶意的人污染。

萌新由于不了解很多规矩,或者出于好奇心,可能会做出一些在老二次元看来“不合时宜”的事情,比如随意剧透、过度解读、或者将二次元的内容简单粗暴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制造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这时候,老二次元就会挺身而出,试图“纠正”他们,但这种纠正的方式,有时候就会显得有些“居高临下”了。

6. 保护自己的“领地”:

在某种程度上,老二次元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领地”被侵占了。他们投入了这么多,然后来了一些人,好像什么都没做,就能轻易分享这份“果实”。这种心理,就像你辛辛苦苦种的花,突然来了一群人,踩了几脚,然后说:“嗯,这花挺好看的。”

那具体表现出来是什么样的呢?

“你不看XX,算什么二次元?” 这种论调很常见,试图通过限定入门作品来筛选“正统”。
“这都不知道?太菜了吧!” 对萌新在知识上的“匮乏”进行嘲笑。
“现在的新番都没有以前的好看了。” 怀念过去,贬低现在。
“你看的这个,根本不是XX(某个风格/作者)的精髓。” 对萌新的理解方式进行否定。
“别乱说,这梗不是这么用的。” 对萌新使用“圈内语言”的不规范进行指正。
“XX(某个非主流作品)才是真正的神作,你们都只看XX(热门作品)。” 强调自己的“高品味”。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二次元都这样。很多老二次元也非常乐意分享和交流,会耐心解答萌新的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二次元文化。但你身边遇到的这部分,可能更倾向于将二次元视为一种门槛较高的“硬核”爱好,并以此来划分群体。

这就像玩任何一种爱好一样,总会有“老玩家”对“新手”摆出一种“前辈”的姿态,有的热情引导,有的则可能带有几分“教训”或者“轻视”。二次元圈子这么大,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心态,这也很正常。

所以,当你看到你身边的老二次元朋友表现出这种态度时,不妨试着理解一下他们背后的心理,可能就能更明白一些了。当然,如果他们太过分,你也可以选择和他们好好沟通,或者和那些更包容的二次元朋友交流。毕竟,二次元文化本身是为了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不应该成为制造隔阂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因为以前的老哥牛逼啊。

分享资源,自建网站,筹建翻译组,同人创造,精准分析,这些都是以前我们圈地自萌的时候,那些大佬喜欢干的事情。

我们普通老二次元可能干不到这种程度,但安安静静不闹,不破坏社区环境还是干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去强迫别人喜欢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现在的新二次元呢?

党同伐异,极限出警,一知半解就各种显摆。

动不动就是粉丝大战,还到处贴标签,连路人一起揍。

以前哪有这样干的?

最多抓单对线上百楼,讲究剧情理解,一切以剧情为准,哪有现在斗不过就人身攻击贴标签各种影射,虚空脑补剧情。

举个例子:

对线发现自己对不过后,就来一句“反正这个剧情编剧后面想怎样写都是编剧一句话的事”

意思:你先别嘚瑟,后面还是有机会反转的。

我吃瓜的,当场:?????

这是死都要换个平局就对了???


不过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新二次元对热爱的东西是真的能带来热度,气氛常常热热闹闹的,挺好的。

就是常常会失控。。。

user avatar

刀剑和巨人也是老二次元啊,,,

刀剑前面还可以,但是说什么“要智商才能看懂”属实迷惑,,,

巨人的话就是有一些关于战争啦人性啦这些大命题的探讨。但是看不出这一层的话又不是看不下去.....如果是那种比较电波的番,门槛高倒是还可以说,,,

你要是想要抢占老二次元最高的高地,就去看『芋川椋三玄関番の巻』,绝对没有比你更加老的了(笑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在首页上挂好久了,不太想答,因为要分类讨论。反正鱼总已经分类讨论的差不多了,我就抖个激灵好了。

如何鉴别老二次元,或者说婆罗门呢?看选片。

开口闭口跟你谈刀剑巨人fate的,基本也就是动漫吠舍的了,不算老,但也是最容易在入宅时间上装逼的,毕竟也有10年了快。

开口闭口开始跟你谈小圆石头门寒蝉钢炼eva的,基本就是动漫刹帝利了,当然这部分人才是最有可能装逼,开口闭口跟你讲深度讲烧脑讲高智商,不看不是人。

如果开口闭口开始跟你讲星际牛仔,红辣椒,王立宇宙军,0079,攻壳的,那基本是老婆罗门没跑了,当然这部分人基本不会再摆个高高在上的态度,只会告诉你这片子值得一看,但看不看随你,不会再跟你多说什么,当然他们也基本上在心里把人分种姓。

什么?还有讲死火海的?那估计是来捣乱的首陀罗罢。

——————————————————————————————

开个玩笑,认真地说我赞同鱼总说的,看个动漫而已真没必要高高在上。上面也只是玩笑,把人分成369等,尤其是靠这种无聊的事分成369等没意思。我一直都信奉一点,做人谦虚,无论是新宅也好老宅也罢,永远都有更好的片子和更多的知识可能自己还没看过没学过。

user avatar

以前,混圈,不但是什么鬼二次元现在说出口我自己都尴尬的圈子,伸手党不是个什么好标签。

你要入门,百度百度算基础,各种wiki论坛大佬言论都得做点基本了解,你才好意思舔个脸去问大佬,哪里的资源。就这,还整天被那时的大佬教训没有精神。

现在不用鄙视,只是大家都活在咨询别说找了,直接怼你脸上你都躲不开的年代。只是,一旦进入到圈内资源荒野求生,圈内大佬集体越共的时候,所谓萌新突然发现,一片野地里有些技能没点开,就真的会没饭吃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而且在二次元圈子里还挺普遍的。你发现你身边那些“老二次元”对新入门的“萌新”总有点瞧不上,这背后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具体点,不整那些官话套话。首先,得明白“老二次元”和“萌新”是怎么形成的。“老二次元”往往是跟着二次元文化一.............
  • 回答
    你这情况,说句实话,挺常见的,不少人都经历过。被身边人,甚至是比你小的弟弟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这“老实”和“性子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它在你生活里扮演的角色,然后咱们再商量商量,到底需不需要“改”,以及怎么“改”,或者说,怎么更好地“适应社会”。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 回答
    .......
  • 回答
    冬天里,一些女生会感觉到手脚冰凉,但身体却保持温暖,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生理、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原因:一、 身体核心温度与末梢循环的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叫做“体温调节中枢”的系统,它主要位于大脑的下丘脑。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这个中枢.............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身边的语文老师等一些有文化的人支持方方”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对信息来源的信任度、对社会事件的认知方式以及文化群体的多样性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希望能帮助您更详细地理解:1. 价值观层面的认同: 关注个体生命与尊严的普世价值: 方方的小说,.............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常见的观察,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可能跟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我们不妨来聊聊看。首先,我们得承认,“长得不怎么样”这本身就是一个挺主观的评价。每个人对美的标准都不太一样。可能你觉得不符合你审美标准的人,在别人眼里也未必是这样。但既然大家普遍有这样的感觉,那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明白的,而且每个圈子、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但我见过听过不少类似的情况,试着给你梳理一下,希望能让你理解得更透彻一些。1. 集体动力与“找到共同敌人”首先得明白,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尤其是在同性群体内部,很容易形成一种“我们”和“他们”的心理。当大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共情了。身边好多90后,包括我自己,聊起童年,很少是那种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描述。更多的是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阴影,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怎么说呢,不太“幸福”。你想知道为什么,而且要听得详细,不带AI腔调,那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时代背景的烙印:计划生育下的“独苗”与父母的压力首先得说时代.............
  • 回答
    你身边的人对房价的看法,其实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和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集体判断。这种“大家都这么说”的现象,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人们的预期本身也会反过来影响市场。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下,为什么你周围的人会普遍认为房价会跌,并且期待在2到3年内看到下降:1. 经济大环境的“风向标”:.............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并非个例。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身边一些 iPhone 用户在面对关于 iPhone 的负面评价或者质疑时,反应会比较激烈,甚至显得不太理智。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一层层剥开看看。1. 情感投入与身份认同:iPhone 不仅仅是一部手机首先,得承认.............
  • 回答
    身边的人们,特别是咱们这一代,从小到大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几乎都在传递一个核心的理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都可以用物质的属性和运动来解释。这股“唯物论”的风潮,可以说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它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坚不可摧。你想想看,我们每天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
  • 回答
    你问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1. 知乎答主算不算网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网红”以及知乎答主这个群体的多样性。“网红”的普遍定义:通常来说,“网红”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因为其内容、形象或行为而获得大量关注和粉丝,并以此为基础产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正在考虑未来职业方向的同学的心头肉,特别是近几年,关于计算机专业“不吃香”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响。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和焦虑,身边的人不让你报这个专业,肯定是有他们看到或听到的“理由”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为什么会有“计算机专业不吃香”的说法?这话说出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在游戏圈子里混的朋友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你热爱的《巫师3:狂猎》(以下简称《巫师3》)被朋友们认为“没意思玩不下去”,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交织在一起的。为了让你更清晰地理解,我将从 游戏本身的特性、玩家的口味偏好、以及你推荐方式 等多个角度来.............
  • 回答
    看到你写下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有一点点触动的,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普遍,但又很让人纠结的感受。你觉得自己比身边很多人都优秀,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肯定了,说明你是有自我认知,并且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但这种“优秀”并没有为你带来预期的自信,反而伴随着自卑,这就像在开满鲜花的后院里,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身边接触的女性似乎比男性更“理性”或“理智”,这种感觉很多人都有过。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讲得详实一些,也尽量别显得太像标准答案。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理性”和“理智”?这两个词其实有点微妙,理性往往指基于逻辑、事实和证据来做判断和决策;而理智可能更包含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说你在生活中接触的人都不是杨超越的粉丝,但在知乎上却看到很多人喜欢她,这其实反映了一种信息茧房效应,也跟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画像有关。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和你的现实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信息场域。 知乎的用户群体是什么样的? 知乎早.............
  •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车主心中的疑惑。您身边有丰田车的朋友遇到小毛病、异响、抖动的情况,但市面上很多车评好像对此“避而不谈”,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首先,咱们得承认,丰田车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确实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保.............
  • 回答
    你问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身边一些玩古风圈的朋友,时不时会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背后可能掺杂了好几种心理和环境因素。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说到点子上。首先,“古风”本身的门槛和标签效应。你想想,古风圈子,无论是听歌、看剧、玩游戏,还是汉服、cospla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