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哪吒本来就是正面形象啊。
哪吒的故事,比较出名的应该是取自封神演义。但是,在封神演义之前,就已经有哪吒这个角色了。在宋朝的三教搜神大全中,哪吒本来就是玉帝排下凡间除魔的。打龙王是因为下海洗澡的时候踩到了龙宫的屋顶于是龙王想杀他,打石记是因为石记是群魔之首而哪吒本身任务就是降魔。
是不是很正方?
封神演义,本质上就是个神仙同人志,中国版英灵战争。时间场景设置在商朝末,出场人物来自古今中外,有西方的佛祖,有来自春秋的老子,来自唐朝的李靖……他们的思想儒释道都有,虽然真实历史中儒释道在商朝通通不存在。虽然影响力很大,但权威性严重不足。封神演义小说可以作为封神演义衍生产品的原著,绝对不能作为哪吒形象的原著。
现在的人看哪吒,总有一种“正统哪吒形象来自封神演义”这种刻板印象,就像提到孙悟空必谈西游记。事实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并不是完全原创,而是吸收了当时已有的许多故事和传说然后汇编大成的故事。当我们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时,采用西游记影响很正常,但是如果按照更早的元朝孙悟空形象,孙悟空不但有女朋友而且还有老婆,以这个为蓝本也无可厚非。
关键,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我们谈孙悟空,当然是西游记最让吸引人。但是当我们谈哪吒,封神演义小说的哪吒就不是那么让人喜爱了:这完全是个不讲道理的熊孩子。老百姓喜爱的,是降妖除魔,为贫苦大众反抗无道的哪吒形象。
事实是,大多数时候,以正面形象出场的哪吒,是从古到今,口口相传,人们一致认同的哪吒。封神演义小说的哪吒,是陈仲琳作为一个小说作者二次创作的哪吒。饶是如此,在封神演义的相关衍生作品中,正面哪吒还是占据上风,把陈仲琳的创作赶跑了。这是人民的胜利,是大众的胜利,是正统的胜利。陈仲琳的反面哪吒的倒掉,完美诠释了,人民喜爱的,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哪咤闹陈塘关、孙悟空闹天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这三者本质上其实没太大区别
我们如果只通过单一个故事情节,来解构一个IP本身的定义,那对角色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有传播张力并不代表IP本身得完全是正面的意蕴
一个大IP之所以具备长期稳定的价值形象,底层逻辑是:
必须吻合人类跨时代共情共性的心理需求
孙悟空满足了我们对迎难而上的过程与想象,并让我们看到了笑对八十一难之后的果实
关云长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情义二字的理想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忠勇可以是什么模样
李哪咤满足了我们对永远不够精彩的轻狂岁月中的填充,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少年,凭借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是孤独英雄
而,只要曾经真正年轻过,这个孤独英雄,就会永远住在我们的心底,对一生所有的生活情节产生共鸣
你不必把西游记全本读完,但你可以望穿斗战胜佛背后的桀骜
你不必对三国演义如数家珍,但你会对关云长的每一个选择感同身受
你不必将神话经典逐一研究,但哪咤舞动法宝、年少伏魔的风采总会让心里头那个曾经的孤独英雄再度蠢蠢欲动....
而这恰恰是因为---
西游记不是IP,孙悟空才是IP
三国演义不是IP,关羽才是IP
封神榜不是IP,哪咤才是IP
角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生命
再多的故事和情节,都只是人性的反射
哪咤是不是熊孩子,是
孙悟空是不是泼猴,是
关羽是不是杀人逃犯,是
但,谁在乎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