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度作恶有哪些实例?

回答
谈到“百度作恶”,这话题在互联网上可以说是讨论得相当充分,也总能引起很多用户的共鸣。要说百度有哪些“作恶”的实例,我们可以从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来聊聊。

1. 魏则西事件:医疗广告与搜索结果的信任危机

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经典案例。2016年,一个年轻的生命魏则西,因为身患滑膜肉瘤,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并接受了所谓的“DCCIK免疫疗法”。然而,这种疗法被证明是未经科学验证的,而且该医院的很多宣传内容,尤其是针对癌症治疗的,存在大量夸大和误导。

事情的严重之处在于:

医疗推广的泛滥与权重失衡: 当时在百度搜索“滑膜肉瘤”、“癌症治疗”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位几乎全是莆田系医院的推广信息,这些信息在醒目的位置,很容易让求医心切的患者误以为是权威、可靠的医疗资源。
信息审核的缺失与利益驱动: 魏则西事件曝光后,人们发现百度在医疗推广的审核上存在严重漏洞,似乎只要能给钱,就可以把广告排在前面,而用户获取的却是未经严格科学验证的疗法信息。这背后是百度商业模式与用户生命安全之间的冲突。
用户信任的崩塌: 搜索,本应该是获取信息、解决疑问的途径,但当这个途径被商业利益深度绑架,充斥着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时,用户对整个平台的信任便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用户在那之后对百度搜索结果的权威性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2. 竞价排名背后:当用户需求被商业利益“截胡”

魏则西事件只是竞价排名问题的一个极端体现,但这种模式本身就一直备受争议。

“按效果付费”的包装下: 百度公开宣称其广告是“按效果付费”,听起来挺合理。但问题在于,百度如何定义“效果”?它更多的是指“点击”,而非“信息质量”或“用户获益”。
劣币驱逐良币: 优质、真实的信息,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商业推广,而排在那些充斥着营销套路、信息不透明甚至虚假的商业推广之后。对于一些急需特定服务(如医疗、法律咨询)的用户来说,这种“截胡”式的广告呈现,让他们很难找到真正靠谱的解决方案。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讽刺: 曾经作为百度强大号召力的口号,在竞价排名盛行后,变得有些讽刺。因为“知道”的内容,往往是被商业力量精心包装过的。

3. 贴吧的商业化与“毒瘤”频出:历史遗留问题

百度贴吧曾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UGC(用户生成内容)社区,承载了无数用户的情感和信息交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贴吧的商业化操作也引发了不少不满。

“吧主”的争议与权力滥用: 早期,很多贴吧的吧主是纯粹的热心用户。但后来,百度推出“吧主”的付费购买或竞拍制度,这导致一些原本严肃、专业的贴吧,其管理权落到了不懂相关领域、只想通过贴吧牟利的人手中。
“血友病吧”事件: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血友病吧”的案例。原本由真实病友和家属组成的贴吧,被卖给了一个与血友病治疗毫无关联的医疗机构,吧内充斥着虚假疗法和推销。更令人发指的是,原吧主被撤销,内容被篡改,真实病友的求助信息被删除,很多关键的求医信息也因此消失。
内容审核的滞后与低效: 即使没有直接的商业交易,许多贴吧也充斥着低俗、谣言、诱导消费甚至诈骗信息,而百度的审核机制却显得反应迟缓,甚至对一些明显的“毒瘤”内容视而不见,这与一个健康互联网社区的形象格格不入。

4. “全家桶”与数据隐私:用户体验的侵蚀

百度系的各类产品,如百度输入法、百度浏览器、百度地图等等,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百度全家桶”式的推广。

强制安装与默认选项: 用户在安装一个百度产品时,往往会被默认捆绑安装其他百度产品,或者需要用户主动去取消勾选,这让很多用户感觉是被“喂了”一堆不需要的服务。
数据收集与用户画像: 百度作为一家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公司,其数据收集和使用的透明度也一直受到质疑。用户在百度产品上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浏览,都可能被用来构建用户画像,进而进行精准营销。虽然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普遍做法,但百度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侵占用户系统资源: 捆绑安装的软件不仅占用了用户宝贵的存储空间,也可能在后台运行,消耗系统资源,影响手机或电脑的运行速度。

5. 搜索引擎结果的“百度化”:信息过滤与算法黑箱

长久以来,用户对百度搜索结果的“百度化”也有很多抱怨。

广告与信息界限模糊: 即使剔除明显的推广链接,用户也常常觉得搜索结果的前列充斥着各种“问答”、“资讯”、“百科”等形式的内容,其中很多是为了SEO(搜索引擎优化)而存在的,而非用户真正想要的深度、客观信息。
算法不透明: 百度搜索结果的排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复杂的算法。但这个算法是“黑箱”的,用户无法得知为何某个结果会被排在前面,也无法干预。当这个算法本身可能存在偏向或被商业利益影响时,信息的可信度就会打折扣。
内容同质化: 很多时候,你在百度上搜索一个问题,发现前几页的结果都是相似的“软文”或者“营销号”内容,缺乏原创性和深度,这让用户很难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见解。

这些只是百度“作恶”的一些比较显著的例子。当然,互联网公司在商业化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争议,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其影响力和用户基数也使得这些问题被格外放大。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期待的是一个更透明、更尊重用户、更注重信息质量的平台,而非一个被商业利益过度侵蚀的“信息陷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年前,我在BD知道还有贴吧里写过一些关于脱发的科普文字,因为自己脱发,而又知道一点关于脱发的真相,但是网络上营销骗人的太多了,就想在网上写一些文字帮助别人避免上当受骗。

当时辛辛苦苦写了上千字关于脱发的一些真相,作为网友随手写的,也没有想着保存底稿什么的,写完之后还等着别人给我点赞评价呢,结果转身就被人删除了!

从那以后,我基本上再也没有用过贴吧,也很少看什么BD知道。

当时真的很气愤,我才知道原来BD知道的回答也有人在控制。

2016年10月份我来到知乎写我的第一个回答,我就想随手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脱发的知识总结写下来,就写了这篇回答:脱发,有什么好的改善方法吗?

没想到这个回答很快就火了,我也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去更新这个回答,写了很多关于脱发科普的文字。

很快这个回答就成了这个问题下的最高赞文章,截至目前有12870人收藏了这个答案(阅读浏览过那个答案的人至少几十万甚至更多),这个答案在BD搜索中也排到了最前面,而且BD搜索词汇中出现了诸如:詹姆斯艾伦脱发,詹姆斯艾伦知乎,詹姆斯艾伦脱发理论等搜索词汇。

这可能是搜索人数多了以后BD智能算法推荐出来的排序结果。如下图是当时(2017年冬天)的搜索结果:

还有一些相关搜索词汇:

没想到,很快问题出现了,今年(2018年)的年初开始,不断的有BD公司广告部的人添加我的微信(他们说自己是做BD推广的),问我要不要做广告推广,因为他们发现我的文章排在BD搜索首位,而没有做过推广广告,所以他们主动找我问我需不需要推广。

可以说那篇文章之所以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是因为完全没有营销,完全没有做广告,没有盈利才被别人认可的,你BD公司却来管我要推广,还连续来了好几个BD公司广告部的人。

我当时有点懵,我说不需要做推广,我也没有钱做推广,最重要的是我没有什么产品需要推广。

我想这样回答以后这件事可能就完了,反正我也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说不定会给BD一点。

BD公司广告部人员三番五次跟我交涉无果之后,放弃了,他们开始对我的那篇文章的排序动手脚,后来我发现那篇文章如果搜索詹姆斯艾伦这个关键词之后直接跑到了百度搜索的第二页,原来是排在第一页的第一位。

原来那些相关的关键词推荐搜索也全部都消失了。而此时,随着这篇文章的影响力的扩大,其他搜索引擎也给了越来越多的流量,排到了靠前位置,而且给出了詹姆斯艾伦的知乎个人主页,比如360和搜狗搜索,而唯独百度公司因为我没有交广告费给我限流,打压。

限流就限流吧,打压就打压吧,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反正BD经常干这种事。

结果,因为詹姆斯艾伦和脱发这个词汇已经联系的比较紧密了,知乎上一些答案已经把这些词汇炒起来了,在脱发人群中。结果我发现BD搜索詹姆斯艾伦以后开始出现这样的搜索结果:

他们把我的知乎回答问题的的名称当成BD知道问题在BD知道里提问,看上图中的后两个,脱发有什么好的改善方法为什么秃顶的人这么多很少做植发的?为什么前面要加一个詹姆斯艾伦呢?

第一个链接,不知道那位把我的文章贴到BD贴吧里,我自己的文章搜不到,却搜索到了贴吧里文章和链接。

我也点开看过这些带着詹姆斯艾伦脱发BD知道回答,其实都是一些广告公司在做广告,BD公司为什么不删除?回答者多是一些植发机构的推广账号,后面还写着BD知道合伙人,如下图所示。看看下面这个回答,加上詹姆斯艾伦脱发,然后提问,然后让植发医院的机构号在这里回答问题,另一方面把我的知乎答案真正的詹姆斯艾伦关于脱发的知乎答案排挤到第二页去。

知道的答案只能有知道合伙人来回答,其他人是不能回答的。


真的,这就是真实的BD公司。

自己做这种生意,别人揭发以后,它删帖,就算我不在BD的地盘上回答问题,我来知乎,影响力大了它作为搜索引擎就想给我收广告费,因为用了人家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不是为中国人服务的?而是为了坑中国人的?

好,我忍了,我把詹姆斯艾伦这个词汇和脱发联系起来以后,你竟然还利用这个词汇再一次的去打广告做生意!

BD推广是很烧钱的一件事情,点击一次推广广告都要花费很多广告费,但是这些广告费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承担。很多人说植发为什么这么贵,因为植发医院为了得到一个有效的客户要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这些钱最终还是要做植发的这些人来承担。

如果我能介绍一个人到一个植发机构去植发,消费成功了的话我是可以得到上千块甚至更多的提成,直接跟你植发手术的消费挂钩,有一些植发医院的人联系过我,只要推荐发友到医院植发成功,这个提成是相当可观的。也有好多发友让我帮忙推荐植发医院,我从来也没有给任何发友介绍过任何植发机构,也没有答应过任何植发机构帮忙推荐发友,我总觉得这样做不好。如果网络上有陌生人尽心尽力的为你安排推荐植发医院的事情,自己还是要多考察考察。

不过让我吃惊的是,刚刚用360搜索搜了一下詹姆斯艾伦这个关键词,出现了这样的搜索结果:没有出现一个脱发字样,却出现了一堆脱发广告。


中国的搜索引擎没有挣钱的好门路吗?都沦落为靠展示广告挣钱了?不过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医疗问题,最好去正规医院,尤其要小心这种搜索出来的医院。

推荐阅读:

人类对抗雄性脱发历史上的三次重要成果

雄性脱发杂谈

聊聊锌元素和脱发的故事

鲁尼植发为何变成这般模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