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阿里会比百度更作恶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互联网巨头发展方向的担忧。要探讨阿里未来是否会比百度“更作恶”,需要先理解我们在这里说的“作恶”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两家公司目前的生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得明确“作恶”的定义。在互联网语境下,它通常不是指法律上的犯罪,而是指那些损害用户利益、破坏公平竞争、漠视社会责任的行为。比如:

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或者通过“二选一”等方式限制用户选择。
数据滥用和隐私侵犯: 过度收集用户数据,用于商业目的,甚至泄露或滥用用户隐私。
虚假信息和内容泛滥: 平台监管不力,导致虚假广告、低俗内容、谣言等横行,误导用户。
算法歧视和不透明: 算法设计不公,导致某些群体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算法黑箱操作,用户无法理解和申诉。
过度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下降: 为了追求利润,不断增加广告、诱导消费,损害用户体验。

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阿里和百度各自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阿里巴巴:从电商巨头到生态帝国

阿里巴巴从淘宝、天猫起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商生态系统。它的“作恶”苗头,大家比较容易联想到:

1. 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 过去几年,阿里在电商领域确实一家独大,这导致了一些商家抱怨“二选一”政策对其经营造成了很大压力。虽然监管部门已经介入,但市场力量的惯性很难一蹴而就。
2. 数据价值的最大化与潜在风险: 阿里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但如何平衡数据使用与用户隐私保护,一直是巨大的挑战。过去也曾有过关于数据采集和使用的争议。
3. 多元化布局带来的新挑战: 阿里现在不只是电商,还涉足云计算(阿里云)、金融(蚂蚁集团)、本地生活(饿了么)、物流(菜鸟)等等。在这些新领域,它同样面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合规经营,避免垄断的考验。例如,阿里云在云服务市场的地位,以及它如何与平台内其他业务协同,都可能引发关于公平竞争的讨论。
4. 平台治理的难度: 随着生态越来越庞大,平台的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如何有效过滤低俗、虚假信息,保障用户权益,这是一个持续的难题。

百度的困境与转型:从搜索到AI

百度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入口,但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其核心搜索业务受到了一些挑战。百度的“作恶”担忧,则主要集中在:

1. 搜索结果的商业化与“魏则西事件”: 曾经,百度搜索结果中的广告占比过高,甚至将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的信息过度商业化,导致用户被误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则西事件”。这严重损害了用户的信任。
2.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的副作用: 随着算法的精进,百度也开始通过信息流、贴吧等产品进行个性化推荐。如果算法设计不当,容易导致信息茧房效应,让用户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忽略其他观点。
3. AI领域的伦理挑战: 目前百度正大力发展AI,尤其是在自动驾驶(Apollo)、智能助手(小度)等领域。AI技术本身就可能带来新的伦理问题,比如自动驾驶的事故责任划分,以及AI模型训练中的数据偏见等。一旦百度在这些新兴领域出现“作恶”行为,其影响可能比传统搜索更为深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新技术应用的伦理底线。
4. 内容生态的治理: 和阿里一样,百度也面临内容治理的挑战,如何处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以及用户账号的乱象。

阿里会比百度“更作恶”吗?一个复杂的比较

要说“更作恶”,这比较难以一概而论,因为两家公司的问题领域不同,且都在努力适应监管和市场变化。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

“作恶”的范围和深度:
阿里: 由于其生态的庞大和多元化,一旦“作恶”,其影响范围可能更广,从电商、支付到云服务、物流,几乎渗透到商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电商领域的垄断行为,直接影响无数商家和消费者的选择。
百度: 过去在搜索领域的“作恶”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层面。而未来,如果其AI技术应用不当,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或隐私泄露,其“作恶”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直接威胁人身安全。

发展驱动力和潜在利益冲突:
阿里: 其核心驱动力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通过数据和平台优势实现商业变现。在用户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动力去挤压对手或利用现有优势获取更高利润,从而增加“作恶”的可能性。
百度: 近年来,百度将AI视为其未来增长的核心。在AI领域,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早期市场占有率的争夺,也可能使其在数据获取、模型优化等方面采取更激进的手段。同时,百度需要修复因过去搜索问题损害的用户信任。

监管环境和企业应对:
目前,国家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这迫使包括阿里在内的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调整其商业模式,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用户权益保护。
阿里在经历反垄断调查后,应该会更加谨慎。但市场力量的惯性依然存在。
百度也在积极转型AI,试图通过技术创新重塑形象。它需要证明其AI是负责任的、可信赖的。

未来趋势的推测: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阿里“会比”百度更作恶。 而是说,它们各自在不同领域和以不同方式“作恶”的潜力和风险是存在的。

阿里: 如果监管稍有松懈,或者市场竞争压力剧增,阿里凭借其强大的生态和市场地位,仍可能在维护市场垄断、用户数据利用、平台规则制定等方面继续引发争议。其“作恶”可能更偏向于利用其无所不在的平台影响力进行商业收割或限制竞争。
百度: 如果百度在AI领域未能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伦理和安全防护体系,其AI技术的滥用或失控,例如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导致的歧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可能会带来更严重、更触及根本的“作恶”后果。其“作恶”可能更偏向于技术失范或对新兴技术伦理的忽视。

谁“更”作恶,取决于未来的具体行为和监管的有效性。

我们不能因为百度过去有过“作恶”的记录,就断定它未来不会改。同样,阿里也需要证明它能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依然保持其平台的开放性和公平性。

更重要的思考是,如何防止任何一家巨头“作恶”? 这需要:

1. 持续、有效的监管: 监管部门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对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 用户意识的提升: 用户要更加重视自己的数据隐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并勇于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3. 行业自律和伦理建设: 科技公司自身需要建立强大的内部伦理审查机制,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
4. 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公司在追求技术进步和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将用户福祉和社会价值放在核心位置。

所以,与其问“谁会更作恶”,不如说,这两家公司都在各自的赛道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诱惑,它们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如何选择,以及我们社会如何监督和引导。 阿里拥有更强大的市场根基和生态,潜在的“作恶”影响面可能更广;百度则在AI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探索,一旦失足,后果可能更具颠覆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

前提:我们把话题局限在互联网领域。所以不去比较他们的线下产品。

————第一,百度的恶在于渠道———

既然是互联网产品,那么,一个核心问题就在于,百度比淘宝处于更基础的地位。


百度是公众接触互联网的第一个接口,而阿里则是在百度上面的某一个新的路口。

打个比方,如果把互联网比做城市,用户比做农村。

那么群众进入城市的路上,绝大多数车是百度在运营。

你必须先坐上车(进入搜索引擎)然后进城,至于进了城,你是shopping (阿里)呢,还是吃喝嫖赌抽呢(其他很多网站比如1024),还是交朋友呢或者去学习(比如知乎),这是后来的事情。

而百度的问题就在这里,大多数车都是百度公司的,所以怎么开车都是他在主导。如果他要发黑心财,很多持有学生卡的人都会被带歪。

比如你要去找李逵的店,他把你带到了李鬼的店。

你买到了康帅傅,你很生气,你找百度

百度一摊手:我也无辜啊,我就是把你拉到店门口,你买什么是你的自由啊,你自己看不懂嘛。

不仅如此,这百度车上还贴着各种小广告之类的忽悠人,更是可恶。

你提供这个平台,你就负有监管责任,你倒好,还到处乱搞。

什么竞价排名,什么卖贴吧之类的,真是恶!

当然你要是老司机直接闭着眼打网址那是另一码事了。

————第二、阿里也不是白莲花———

阿里上的假货如此之多,有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人生意外。

阿里也许可以像百度一样一摊手:我就是提供个平台,骗人的是不法商家!

但是,逻辑一样。

别人的恶不等于你的无辜,阿里的纵容和不作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是管理者。

国家工商总局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列出的问题共计19个,并提供了诸多案例。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也!

————第三、如何破解?————

其实办法有很多

1、引入其他的竞争者

我们的确有一些可以选择的内容,比如搜狗之流,但是这些啊,要不做的太烂,要不人品比百度还可恶,比如某数字。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竞争对手,不过这家伙被堵在了长城外呢。

2、不坐车直接飞过去

其实搜索引擎也不见得是唯一的接口,智能手机的诞生使得互联网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接口也增加了。

于是,除了搜索引擎,我们还有了更广泛的入口,那就是APP。

我们可以通过APP直接接入互联网而不需要经过搜索引擎,目前手机的使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脑平台。

2014年

工信部:移动APP数据流量首次超过PC端流量

(也许快播汤不热贡献了很多)

但是问题也来了

不过,APP增加入口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问题,就是他们扮演了百度的部分角色,而且更加难以监管。

当然,我们必须地说,最恶的,永远是不法经营者,比如假冒伪劣,虚假信息之类的,所以,加大对这些的打击才是王道,但是即便强大如美利坚,不一样有西太平洋大学嘛。

但是不管如何,监管是离不开的。但是,这个问题……

啥都不说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