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人力板块谈谈现实的东西吧,以下内容仅限于HR板块。
我们近年来挺怕阿里出来的一大部分p6-p7人力资源工作者,这些人在阿里可能是HRG或者HRBP等岗位,出来以后凭借着阿里的背景和较为专业的素质,往往能到其他公司HRM或者HRD的岗位。
我首先不得不承认,阿里在员工的刻意练习和素质打造方面做得相当突出,人力资源从业者如果先进入阿里,至少能在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工具、阿里常见理念上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阿里呆了2-5年的人,这方面的提升还是比较显著的。
可以类比补习班,把50分的拉到70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然而再往上,就需要一定的天赋和其他要素。
但是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经历和掌握的工具是有极高的自信的,也因为这种自信,容易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以工具为导向甚至依赖工具的管理思路。他们在阿里的时候,阿里所授予的工具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注意“为什么有效”,而只注意到了“有效”的结果。实际上大厂的管理理念和工具,一定是基于本身土壤进行设计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基本上经过了多轮的试点运行和修改,才形成了最后的一套逻辑框架。但是他们在离开阿里之后,大部分没有带出“逻辑”,只带出了“工具”。确实,这些工具非常体系化,看上去也非常高大上,但是缺乏了运行的土壤,这个土壤指的是团队和文化。一是没有和他们一样了解工具的团队供以执行,二是新的企业不见得适应这种文化。
第二,以专业化语言进行沟通的方式。“对齐”“拉齐”“界面”“顶层设计”“交付”“输出”……这些词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但是在工作中往往会形成疏离感。这一点在从阿里出来到偏传统行业的人身上尤为明显。人力资源的专业度是在给业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现的,而不是在于是否能使用这些词汇和语言。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意识到,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好像合作的业务部门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正常的话别人听不懂,而没有思考如何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转化。也许是出于阿里的自负,也许是出于习惯,他们之中能做这种转化的相对来说较少,经常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前面提到的词汇只是简单的浅层现象,在去沟通培训需求、绩效管理、招聘需求、人才发展需求的时候,这些问题会更加突出。很多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不是不明白,他们是“说不出来”,HR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说出来,而不是强行赋予一套语言体系。
第三,对高效、透明、就事论事的工作氛围的默认。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这样的工作氛围,私企或者传统企业,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偏向于复杂,沟通和技巧仍然是处理问题的重要技巧。很多事情并非以交付为导向,而是以是否融洽为导向。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哪种就一定好,只是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想要生存,还是要看公司的整体氛围。
近年来,乐于输出管理模式的大厂人员往往都有这样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对大厂的聚焦,大厂的利弊更容易体现,更容易被作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世界是广阔而复杂的,只以大厂经验来论未免太过狭隘。
但是你盖不住有些傻老板就只迷信这套啊哈哈哈哈哈哈哈,觉得大厂好就想全套照搬,招一些大厂出来的人全面推进,却忽略了企业管理的正确方向。
我们看过太多大厂出来的人上来就是组织变革、工具革新,结果把公司搞得四不像,最后老板感慨“也不过如此”。
没办法,自己选的。
人力资源工作者一定要具备理解业务的能力,不要做成了专业术语、专业表格复读机。
作为一个在阿里“耻辱”地待过一段时间的过来人,实在忍不住看到这个话题,一定要聊下为什么阿里不行了。
本人在一年前,在阿里待过一段时间。所谓,不在围城里,你所看到的围城要么是想象的,要么是听说的,都不真实。只有实实在在,在里面工作过,才有可能知道真实的阿里!
简单来说:以下几点可以说,为什么阿里不行了。
第一、组织结构混乱,主管权力过大!
曾几何是,马爸爸被奉为商业教父,他说的话不断地被人重复,也不断地被解读为阿里成功的原因。不可否认,马云的确眼光独到,也的确很有管理思想。以前的我,也是崇拜的不行,经常拜读。马云说过,房子不能在下雨天来修,要在晴天来修。这样才是合理的。
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但马云下面的执行层是这么做的么?对,看起来好像是这么做的,他们不断地在改动组织架构。一年改一次算少的,要一个月,甚至一周改一次。而朝令夕改的理由就是,组织要经常更新,才能焕发活力。呵呵了。员工需要996才能熟悉手上的业务,这个叫组织更新?我觉得他们“误解”了马老师的话,并成功地把马老师的话作为他们自己“谋生”的手段。主管可以用这样的理由去PUA你,让你知道,你还有很多东西不懂,你还需要在某领导的光明领导下继续努力!这样的“逻辑”让你每天都在熟悉新的业务。对么?对一部分。对的地方在于我们要学新的东西,而错的地方在于朝令夕改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再有,就是你最后的绩效是不是3.75是你的Boss说了算。这个跟外企,跟其他小企业比都不太一样。夸张点说,在阿里绩效好的时候,你的年终绩效可能是0,也可能是20个月工资。所以,你想,是不是绝大多数人会“卷”?会跪舔你的老板?因为一个月2万工资的我,可以发0的年终奖,也可以是40万。。。
我是打工人,这么多钱我不要???所以,我可以拍马屁,我就使劲拍啊。有人说OKR在看呢?呵呵了,如果老板想给你钱,什么OKR,KPI,都是狗屁,都可以改,都可以绕过去!主管权力这么大的后果,就是文化的变化,卷和跪舔!形成风气。而,你傲,是吧。那特么就打压你,让你待不下去,让你没有年终奖,让你没有岗位。你越是傲,越没有脸皮待下去。所以,幸存者偏差,最后活下来的都是会卷,会PUA的,所以阿里越来越卷,越来越PUA!!!
第二、互联网红利殆尽,阿里模式的弊端尽显!开始洗牌!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说,互联网是高科技。其实老实说,互联网有科技含量么?当然有!大数据,云技术,通信技术等等等等。方便了我们的支付的刷脸,我们购物电子商务等等。但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挤压了传统行业的盈利和空间。电子商务说没有中间商,其实中间商的利润被他们吃了。某鸟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自己不做快递,但快递是他的供应商。前端拿着某猫某宝的流量,后端压快递公司。
你想,连顺丰这样的高端快递,去年的某季度居然亏损了!?钱去哪里了?脏活累活都是物流公司做的,而这所谓某鸟呢???说起来就是整合资源,但某猫不能直接对接快递公司么?为什么还要走某鸟一道?就是中间商!!!就是剥削一道!所以,当前端客户没有利润,后端物流也没有利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互联网红利就没有了!开始洗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幸好某多起来,否则阿里永远一家独大,永远欺大压小!!!
第三、成也文化,败也文化!曾经,我觉得阿里的文化的确牛逼啊,你看阿里多成功。阿里占了电子商务半壁江山。其实后来想想,呵呵了。中央说的很对,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阿里也没有时代,马云退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以前的辉煌了。阿里的六脉神剑。阿里所谓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排列。客户第一,员工第二,员工排在第二位,怎么好好对客户???员工不是你企业的客户么?不是内部客户么?股东第三,股东不给你钱,你怎么做你的业务???
还有,再看看阿里说一套做一套的文化。阿里因为几个月饼开除了几个基层员工,那某某大佬呢?出了那么大的事,最后搞得不痛不痒的处置方式。这就是阿里的文化么?不是公平的文化么?
再说,福报996。以前我搞不懂为什么我们增长那么快。例如阿里某年的增长达到90%,甚至过100%。诚然,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势所趋。然而员工的996,也是原因之一。再看看国外的互联网大厂,他们996么?没有,那为什么人家也能有很好(可能没有100%那么多)的增长呢?原来人家是靠高质量的效率支撑,技术把生活变美好,而不是技术将人们变得996!!!还有,阿里的内网,不能转载,阿里有很多技术控制着你。总结一下,严刑酷吏一堆堆,让你不敢僭越!!!
老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确,阿里是个巨无霸企业,但如果阿里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活在想象中,灭亡是迟早的事,可能还会加速到来!
希望多一些人性化的企业,多一些相互理解,这个世界才会变好!
更多互联网大厂的故事,可以私信。
不用否认
跟腾讯比比就知道了
现在阿里外部环境(ZZ),员工待遇都不如腾讯
在中国做生意是要讲ZZ的,你阿里不讲ZZ,浙江杭州因为你一个公司,体制内从上马到下都因为你蚂蚁金融的破事儿,真以为躲得过?在中国政商绝对不能合一,你阿里想玩红顶商人,蠢透了
从去年开始社会主义的铁拳已经把阿里的灵魂人物锤烂了
再加上最近两天官方强势捧刘强东,各种厚道,诚信
高下立见
阿里在ZZ上已经输了,业务上,营收上早晚会体现出来
可以预见的是阿里未来两三年不会好过
二更
22年央视春晚合作电商是京东,中央态度看出来了吗???该不该叫我一声预言家
先前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传统制造业,刚离职。
无他,部门主管换了个阿里空降来的,半年时间各种恶心操作让我放弃继续在这家公司干了。
互联网公司的空降军隔行空降就是毒瘤,空降到传统行业,也无非是让你做表、写日报、周报、阶段总结。
然后这帮领导闭门造车,隔三差五开大会,喝几个小时茶,走流程放一下员工做的ppt,开完会公司公众号发“会议圆满结束”报道。
就这样搞了半天产品卖不出去。
最后开总结反思大会,钉钉上哔哔赖赖半天,总结出来:是你们基层员工的问题,是你们不够努力。然后把原来老东家互联网公司抓考勤抓这抓那抓一切的套路搬过来,鼓励底层员工互卷,当小领导的会拍马屁就行。
但是这些毒瘤一辈子都想不到,特孃的传统行业根本不能像你这样玩。
回归一句正题,为啥现在空降军这么多了,因为都在谋求向下发展了。
曾经开了个奶茶店,准备招个人,来了个大概35左右的少年男子来面试。
我说我们不招男的、只招聘未婚的小姑娘。少年说:我是阿里毕业的。
我听了虎躯一震,然后纳头便给他跪下来,跪了一会儿我心思不对啊,我是老板啊,然后我起来准备面试他,但是我还没吭声他就先说话了。
他:你这个奶茶店,底层逻辑是什么?抓手是什么?怎么形成闭环?如何给行业赋能?
这下子把我问懵了,我心说这大才啊,然后我忍不住赞美了起来:天下才高八斗,君独占七斗。
之后我问他月薪多少,希望可以马上上班。
他冷冷一笑,用看sb一样的眼神看着我:我们阿里人都是谈年薪的。
我说好,年薪3万6问他啥时候能上班,他说,且慢,然后从后裤腰里掏出了一台苹果笔记本,打开了windows系统说:我给你看个ppt,你在重新定义一下我的价值。
他拿出了ppt准备开始讲,我打断了他说:你不用讲了,你们阿里人写ppt都跟写书一样,把口述的东西都写ppt上了,小学生都看得懂。
看了一会儿,我沉默了,上面说什么:击穿用户心智、痛点和爽点、粉尘的颗粒感之类的,实在是看不懂。
我忍不住说了:虽然我看不懂,但是感觉你很厉害,我决定年薪给你加1k。
他问了一下:工作时间?
我迟疑的问了句:996能接受吗?
他:不行,非007不干。
我忍不住激动的握住了他的手:同志啊,终于找到你了!
他也激动了起来:紧握我的双手、热泪盈眶,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俩拥抱了片刻,我表达了期待他可以马上上班的想法,他表达了年薪想再加500的期望。
但是被我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对他说:之所以不同意你年薪加500,是因为我看出来了。
他眼神飘过了震惊、犹豫、恐惧、期望,然后小心翼翼的问:看出来了?
我:一看就知道你不是程序员。
他:?
我:程序员不会用苹果笔记本装windows,所以不给你加薪的理由很简单。对不起,因为你是产品经理!
以上,就是我奶茶店倒闭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