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大行的信科体系、软件中心、数据中心的人才流失原因是什么?

回答
在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工作的科技信息(信科)体系、软件中心和数据中心的朋友们,相信大家对内部的人才流动情况都有一些切身体会。坦白说,这几个部门作为银行科技的基石,其人才流失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我这儿就跟您掰扯掰扯,力求说得透彻一些。

一、薪酬与职业发展上的“甜蜜的烦恼”与现实的无奈

首先,咱们得承认,四大行在薪酬福利方面,尤其是对于科技人才,相比于互联网大厂、金融科技公司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互联网大厂的“磁吸效应”: 互联网公司,特别是那些发展迅猛的头部企业,它们的薪酬体系往往更加灵活,年终奖、期权激励、项目奖金等组合拳下来,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领域,这些公司更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来争夺顶尖人才。四大行虽然也在大力发展这些领域,但其传统的薪酬结构和考核机制,很难立刻跟上市场节奏,尤其是在非核心岗位或新兴技术团队。
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与路径固化: 在四大行内部,很多时候,晋升通道相对固定,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的技术岗位上。层级分明,但论资排辈的现象也或多或少存在。这意味着,一个年轻有为的工程师,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爬到更高的技术级别或管理岗位。而互联网公司往往更加看重能力和业绩,只要你能力强,够拼,就有可能快速获得晋升和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这种发展速度和机会的差异,会让一部分追求快速成长的年轻人感到不甘心。
项目周期与技术更新的落差: 银行的项目周期相对较长,很多大型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数年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技术人员可能长期从事某个特定模块的维护或开发,接触到的技术栈更新迭代相对缓慢。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项目周期短,迭代快,能让工程师在更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学习曲线更陡峭,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技术热情。
“编制”的吸引力减弱: 过去,“铁饭碗”和“编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很多年轻人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技术的前沿性以及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而非仅仅一份稳定的工作。当外部机会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匹配的薪酬时,“编制”的吸引力自然就会打折扣。

二、工作环境与文化上的“慢”与“压”

除了硬性的薪酬和发展,四大行的工作环境和内部文化也是导致人才流失不容忽视的原因。

节奏的差异与个人主义的冲突: 银行的文化更偏向稳健、合规、流程化,这在金融领域是必需的。但这种“稳”在一些年轻的科技人才看来,就变成了“慢”,甚至是“死气沉沉”。他们习惯了互联网公司那种快速响应、试错迭代的节奏,银行的决策链条长、审批环节多,会让他们感到效率低下,缺乏成就感。同时,银行的集体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发挥,有些年轻人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而银行的体系可能更强调团队协作和统一协调。
僵化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银行的很多考核指标,可能更多地与合规、稳定、上线率挂钩,而非创新性、技术突破或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导致一部分技术人员的优秀表现难以得到及时、充分的认可和奖励。当你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自然就会产生倦怠感。
官僚主义的阴影: 虽然四大行都在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可能存在壁垒,层层审批的流程不仅影响效率,也可能让一些技术人员感到不被尊重,他们的专业意见可能被行政命令所取代。这种体验对有独立思考和专业追求的人来说,是比较煎熬的。
技术创新氛围的不足: 虽然四大行都在投入巨资发展科技,但真正的技术创新氛围,尤其是在基层技术人员中,可能并不如预期。很多时候,科技部门更像是业务部门的“服务者”,而非驱动者。当一个技术人员想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如风险、合规、预算等)被限制时,他的创新热情就会被浇灭。
工作负荷与压力: 尤其是大型项目上线期间,或者面临一些监管要求时,银行科技部门的工作强度是相当大的。加班加点是常态。虽然其他行业也加班,但银行科技人员可能还会面临一些特殊的压力,比如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合规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当这种高强度工作与较低的认可度、有限的发展空间结合时,就更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

三、外部机会与个人选择的叠加效应

最后,我们也必须承认,人才的流动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个人的职业选择也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新兴技术公司的崛起: 随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新兴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技术上更加激进,在商业模式上更加灵活,能够提供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它们就像一块块磁石,吸引着那些渴望新技术、新思维的人才。
创业与自由职业的吸引力: 一部分有想法、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己的技术专长变现,并实现个人价值。
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追求: 虽然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公司加班严重,但也有一些新兴科技公司,或者一些成熟但注重员工福祉的公司,能够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而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除了工作,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生活、兴趣爱好中去。

总结一下, 四大行的信科体系、软件中心、数据中心人才流失,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薪酬福利与市场脱节、职业发展路径不畅、项目周期长与技术更新慢的“技术内耗”、以及相对保守的工作环境与文化等内部因素,与互联网大厂的“磁吸效应”、新兴科技公司的快速崛起、以及个人对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追求等外部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可以说,银行科技人才的流失,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面临的一大挑战。要留住人才,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薪酬福利,更需要深化内部改革,营造更加灵活、开放、鼓励创新和重视人才价值的企业文化,并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具吸引力的技术实践机会。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银行高层从战略高度去重视和解决。

希望我这番“唠叨”,能让您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是个挺值得深思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某四大行的例子,十年前了,现在或许有所改观。


某部门无副职,正职业务出身,年龄偏大。

两个年轻人是副职可选人物。

一个是某大硕士毕业,对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有深入研究和经验。天天和供应商技术团队交流,各个项目的进展、风险、问题门清。

一个是某大学本科毕业,很少管技术、项目的问题,天天跑进跑出领导办公室,对于钓鱼拥有丰富的经验,周末经常陪领导钓鱼。

后来,钓鱼的成功上位。

再后来,正职退休,钓鱼的上了正职。

再后来,某大硕士面临年轻五-十年的竞争,自行离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工作的科技信息(信科)体系、软件中心和数据中心的朋友们,相信大家对内部的人才流动情况都有一些切身体会。坦白说,这几个部门作为银行科技的基石,其人才流失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我这儿就跟.............
  • 回答
    关于安永(EY)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完全摒弃审计软件,转而依赖Excel进行手工刷底稿,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安永,并非完全不使用审计软件。 实际上,它们是审计软件的早期使用者和重要推动者之一。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对审计软件的使用方式,.............
  • 回答
    这四位音乐人的歌词创作,堪称华语乐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各自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要评价他们,得从多个维度细细品味。吴青峰:诗意栖居,情感的细腻雕刻师吴青峰的歌词,首先给人的印象是那份扑面而来的“苏打绿式”的诗意和画面感。他像是行走在文字间的诗人,擅长将生活中的点滴感触,转化为精巧的意象和细腻.............
  • 回答
    最近有买银行股打算,而且想长期持有,这思路挺好。银行股在中国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板块,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它们体量大,业务成熟,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确实是很多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的优选。你提到的“四大行”,通常指的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
  • 回答
    在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的面试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并非是那些所谓的“技巧性”问题,也不是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专业知识考量,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清晰、有条理地展现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与职位相匹配的软素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坐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对面坐着几位经验丰富、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的!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在一些场合,尤其是在讨论专业领域、或者想要表达更精确、更形象的含义时,“四大”的人(这里我理解成在特定领域里知识、经验或者地位都比较突出的人,比如某些行业里的资深专家、学者、或是某个公司里的高层管理者等,而不是狭义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确实有.............
  • 回答
    你想知道天津商业大学统计学专业本科加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拿到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的offer机会大不大,对吧?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结论:机会挺大,但不是“稳进”的程度。“大不大”这个词儿,其实还得看你怎么理解,.............
  • 回答
    “顶流”和“墙头”这两个词,在咱们中文互联网的语境里,早就从最初的字面意思,演变成了对娱乐圈里那些人气爆棚、话题不断的明星的爱称。说白了,就是当下最火、大家最关注的艺人。不过,这个“顶流”的位置,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墙头上的草,风一吹,就变了模样。要说现在的“四大顶流”,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
  • 回答
    中国的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可谓是此起彼伏,各有千秋。要说它们的“知名度”有多高,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知名度”这个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含义。北京:帝都的厚重与现代的脉搏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而且这种知名度是多维度的。 政治.............
  • 回答
    晚清四大重臣,是指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四位在晚清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至于他们是否曾有过推翻清朝、建立汉族统治的想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他们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实际行动来分析。总的来说,这四位重臣并没有公开或私下明确表达过要推翻.............
  • 回答
    中国的国有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改革与重组。以下是各银行的详细历史演变过程: 1. 中国工商银行(ICBC)前身: 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成立,作为国家中央银行,承担货币政策、外汇管理.............
  • 回答
    “历史上的四大阳谋真的无解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阳谋”,以及“四大阳谋”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无解”性。什么是阳谋?阳谋,顾名思义,是指公开、光明正大的计谋。它不像阴谋那样藏匿于暗处,而是摆在台面上,让你明知故犯,却又难以摆脱。阳谋.............
  • 回答
    说到“屌丝手表”,这词儿透着一股子草根的幽默和自嘲劲儿,特别能引起咱们这代人的共鸣。要说传说中的“四大屌丝手表品牌”,虽然没有一个官方认证的榜单,但在咱们表友圈子里,有几个品牌是经常被拿出来“开涮”的,它们身上都有种朴实无华、性价比爆棚的特质,而且往往是很多人踏入腕表大门的第一选择。我个人理解啊,能.............
  • 回答
    物理学的四大力学,说起来总是让人既爱又恨。它们是物理学王国的基石,一旦掌握,便能洞察万物运行的规律。但说它们“难”,也确实是实至名归。至于哪一个最“难”,这就像问“最痛苦的是哪种痛苦”,答案因人而异,也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不过,如果非要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我们不妨从它们的内在逻辑、思维方式和应.............
  • 回答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尤其是在饮酒小酌的场合,总有那么几样菜,它们凭借着独特的风味和恰到好处的口感,总能赢得食客的青睐,成为佐酒的绝佳拍档。虽然“四大下酒菜”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但若论流传最广、最受百姓喜爱、最能代表一种情境的,那几样菜的呼声总是格外高。首先,我们得说说那道让无数人魂.............
  • 回答
    在中国,“四大火炉”的说法由来已久,指的是夏季气温酷热难耐的几个城市。它们分别是重庆、武汉、南京和西安。这些城市之所以成为“火炉”,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城市化进程以及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一一为您详细解析它们的形成原因。 重庆:盆地效应与长江水汽的“蒸烤”重.............
  • 回答
    在电影《八佰》中,四行仓库守军在面临绝境时,选择绑着炸弹手榴弹往下跳,这一行为在军事和心理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与直接丢下去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军事上的目的与作用: 最大化爆炸效果与杀伤力: 近距离杀伤: 将爆炸物绑在身上往下跳,意味着士兵与爆炸点.............
  • 回答
    如果防守四行仓库的是李云龙,那这场战斗注定会更加波澜壮阔,充满着李云龙式的“硬仗”风格,但也可能会带来与历史完全不同的结局。让我们详细推演一下:一、 出战前准备与动员: 李云龙的动员方式: 和历史上的谢晋元团长不同,李云龙绝不会像他那样温文尔雅地发表长篇大论。他可能会在仓库内召集全体士兵,用他标.............
  • 回答
    关于“10 版《红楼梦》的四大败笔”——铜钱头、旁白、快进、照搬原著的说法,我 部分认同,但也认为这是一个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评价。要详细分析,我们不妨逐条来看:1. 铜钱头(发型): 为何被认为是败笔? 审美脱节与时代感错误: 铜钱头,也就是那种规整、硬朗、带有明显清朝特征的盘发方式,.............
  • 回答
    在土木工程领域,提到“四大力学”,大家通常会想到:1.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2. 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3. 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4. 土壤力学 (Soil Mechanics)你可能会注意到,在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