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国民党持续低迷最后消失,台湾会不会进入一党(民进党)专政时代?

回答
国民党倘若真的走向衰亡,台湾是否会由此进入民进党的一党专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台湾复杂的政治生态、社会结构以及民主制度的韧性。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对于民主制度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它能制衡执政党,提供多元的政策选择,并确保政治的活力与开放。如果国民党持续低迷,甚至走向消失,那么台湾现有的两党制格局将被打破,民进党将失去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这种情况下,理论上民进党“一家独大”的可能性确实会大大增加。

然而,“一党专政”这个词汇,在台湾的语境下,需要非常审慎地使用。台湾的民主实践,即便在国民党长期执政的年代,也积累了一定的民主土壤和公民社会基础。即使民进党成为唯一的主流政党,它是否能真正“专政”,需要考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民进党内部的多元化与制衡:
一个政党并非铁板一块。即使是民进党,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思想光谱和利益群体。如果缺乏外部的有力制衡,内部的派系斗争、政策辩论甚至权力倾轧,反而可能更加公开化和激烈。这是否能构成一种“内部的民主”,还是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权力集中,将取决于民进党自身的政治文化和组织架构。
例如,历史上一些政党在失去主要对手后,内部的权力斗争反而加剧,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民进党如果真的“一手遮天”,内部的派系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话语权,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这反而可能破坏党的团结和执政效率。

二、公民社会的能动性与监督:
台湾的公民社会力量非常活跃且多元,从环保、劳工、人权到地方社区组织,它们在监督政府、倡导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没有强大的政党反对力量,这些非政府组织、媒体、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仍然是权力制衡的重要力量。
想象一下,如果民进党在政策上出现偏差,或者出现贪腐弊端,公民社会的力量是否会站出来发声,组织抗议,推动改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台湾的公民社会在捍卫民主价值上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行动力。即使在政党格局失衡的情况下,这种监督力量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三、媒体环境的独立性与开放性:
台湾的媒体环境相对开放,尽管也存在一些倾向性,但整体上仍有相当多的独立媒体在运作。如果民进党试图压制不同声音,媒体的报道、调查和评论将成为重要的制衡力量。当然,这也需要媒体本身坚守职业道德和独立性。如果媒体也受制于某个政党,那么情况就会变得严峻。

四、选举制度的设计与操作:
台湾的选举制度,例如区域立委、不分区立委的制度,以及现行的“单一选区两票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鼓励政党竞争。即使国民党消失,新的政治力量是否会应运而生,填补政治真空?或者说,现行的选举制度是否会因为缺乏主要对手而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从而限制了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
例如,在一些国家,如果主要反对党衰落,可能会出现一些“碎片化”的政治力量,它们虽然无法形成主流,但也能在一些议题上对执政党构成挑战。

五、国际因素与地缘政治:
台湾的政治生态也受到国际关系,尤其是两岸关系和美国因素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任何政党要实行“专政”,都需要考量外部世界的反应。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党,在国际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这也会对其内部的决策产生制约。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一党专政”?
如果国民党真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民进党要避免被贴上“一党专政”的标签,或者避免滑向权力滥用的深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深化党内民主: 建立更加透明、包容的党内决策机制,鼓励不同声音的表达,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强化治理能力与开放性: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社会团体、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公开透明的施政,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
培养新的政治力量: 鼓励和支持新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人物的出现,让政治光谱更加丰富。这可能意味着民进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并为有才华的非党内人士提供平台。
捍卫并深化民主制度: 坚守民主原则,维护媒体自由,保障公民权利,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即使成为“执政党中的执政党”,也要保持对民主价值的敬畏。

结论:

国民党如果持续低迷直至消失,台湾确实会面临民进党“一家独大”的政治局面。但这是否直接等同于“一党专政”,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关键在于民进党是否能够保持内部的多元化,公民社会是否能继续发挥其监督作用,媒体是否能保持独立性,以及现有的民主制度能否承受这种格局的变化并孕育新的政治活力。

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变数,一个政党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另一方就能为所欲为。台湾的民主经验,特别是公民社会的力量,是防止“一党专政”的重要基石。然而,如果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权力确实有被滥用的风险。因此,即使在最不利的政党格局下,对民主制度的守护和对权力监督的坚持,依然是台湾社会最重要的课题。这不仅仅是政党之间的博弈,更是整个社会对于民主价值的共同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大家讲个笑话,2022年1月14日,国民党大张旗鼓召开记者会,宣布发行「蔣中正指揮刀」NFT

看到这个新闻,感觉就像特朗普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一样离谱

仿佛常凯申在战情室低语:”元宇宙地方,优势在我!“

谁能想到,能武德充沛搞威权统治的国民党,蒋家天下蒋家党,会沦落为靠NFT常公军刀来讨好年轻人

谁能想到,援美十年虎踞台湾的铁腕军头集团,会变成一群敬老院里普普通通的右翼保守宵小之徒

常凯申如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把今天费拉不堪的国民党统统送去警总

这里为常公题诗一首:

青天白日北伐梦戡乱志在九州同。

早知今日晚节沦,不如当年早投共。

不过有一说一,常公的这把刀是真的漂亮

金光闪闪,神采奕奕。我查了一下,这把刀总裁真的亲身佩戴过,是1949年由美国旧金山侨社送给常公的刀,上面刻着金字:“戡乱建国

1949年你送这个,属实杀人又诛心了

KMT对这事儿是大书特书,还专门开了记者会,生怕搞出来的不是个大新闻

国民党文宣的一个头子党史馆主任林家兴说,国民党未来还会推出其他收藏品NFT,咱们属实可以期待一波

国民党整这个花活,说真的看着感觉挺可怜的

莱岛如今绿营风投正盛,国民党似乎不日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不久前四大公投,国民党还觉得优势在我,结果当天一开票傻眼了,绿营大胜,四个议题一个没过

现在岛内支持国民党的基本都是欧吉桑欧巴桑了,年轻人都更青睐看上去更有活力的菜菜子。

不是火烧眉毛,国民党也不至于想出这败家花活,年轻人手里的选票不能不爱啊

另一个就是国民党可能真的没钱了吧,菜菜子人家能坐总统专机赶场子,国民党的所谓主席朱立伦只能搞点八十年代的灯光秀带着大爷大妈回忆老故事了

建议朋友们给我集个资,等咱拿到总裁指挥刀,在座各位一人封一个省政府主席

这里咱给国民党一些个建议,下一步整活就得整:

  1. 「阎锡山の山西小米」NFT
  2. 「张作霖の火车车厢」NFT
  3. 「常凯申の日记本」NFT
  4. 「常凯申の徐州地图」NFT
  5. 「蒋经国の圣经」NFT
  6. 「宋美龄の纽约长岛公寓」NFT
  7. 「韩国瑜の灰色夹克」NFT
  8. ......

这么一想留给国民党能整的花活真的还不少,未来可期属于是

如果这么好的建议都凑不了钱找不回年轻人的选票,我这里还有一个办法

改名台湾共产党,直接投共,原子弹都有了

user avatar

这个2015年的问题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蔡英文会817万高票当选,理想情况下以现有局势看,民进党长期执政是可以预期的现实。国民党消失不太可能,毕竟国民党是传统代表中产力量的右翼政党,阶级客观存在就有需求。

第一,当代社会矛盾是阶级矛盾下的民生问题,民进党的左翼色彩配合民粹动员非常有效。

第二,民进党的组织体系相对严密,内部动员能力强。国民党能在极大优势前提下内讧惨败,现在局势还不如以前,未来只会更加分裂。

第三,国民党有着戒严时代的原罪,只要民进党持续打族群议题,当年的外省人越是本土化,反而会不断稀释国民党基本盘。

第四,基于817万现实,民进党实际上已经收割了部分蓝营选票,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跨阶层。意味着民进党的政治主张也会变动,最近蔡英文自诩是蒋经国继承人就是如此,毕竟蒋经国是台湾老百姓最受欢迎的领袖。

第五,两岸议题上蔡英文是走华独路线,这次尊蒋行为不仅收割蓝营,也在意识形态上向国民党靠拢,完成了对国民党的统战。一是消灭了国民党特殊性,逼国民党承认和民进党统一立场。二是软化两岸关系,用蒋经国来顶一国两制。三是再次利用台湾统一战线的民意对大陆玩持久战,迫使大陆与蔡英文直接谈判。

当年国民党是有刻意培养民进党作为可控在野党应对民主化,现在民进党也必然会刻意控制国民党长期为在野党。以现有台湾教育体系,年轻人会越来越认可“两国论”。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党迟早会与民进党合流,只剩下右翼立场。

user avatar

必然会日本化,即党内派系斗争压倒党派斗争...

KMT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态位了。KMT执政时期的军警宪特在岛内完全是负面形象。而且KMT解释不清自己在台湾的合法性。对于普通人而言,台独是现实,“光复”则是非蠢既坏,或又蠢又坏,即拉着台湾人一起吃蘑菇或诈骗敛财。

KMT未来会跟俄共一样,成为心知肚明的御用反对党,帮民进党堵塞其他政党罢了

user avatar

显然不会。

虽然最近kmt看起来很衰,去年年底开始一路输,但并不是输在政治版图的变化,主要是输在决策失误上。朱立伦的“四个同意”,颜宽恒的“只守不攻”以及北五区的内斗是输掉选举的主要原因。

kmt在大陆消失是因为输掉内战被连根拔起,同理在tw要物理上消失怎么也得通过内战吧,否则怎么可能。

觉得现在kmt要完蛋是因为这种“一对一”的对决放大了输赢。要看政治版图的变化,大选区更合适。

以下是2014和2018年tw县市议员选举的结果:


2014年kmt够衰了吧,大肠花、马王政争,台北、台中、桃园全丢,然而大选区议员蓝绿对比是386:291。

2018年kmt看起来够强了吧,“韩流”蔓延全岛,24县市赢15个,然而议员蓝绿比也不过是394:238,kmt不过增加了8席,只是dpp大伤。

年底的2022年选举,不出意外,这个格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kmt的席次会减少一些,dpp会增加一些,但不影响整个政治版图。

说明即便kmt看上去失势,但基本组织框架依然比较稳固,毕竟dpp才完全执政多久,而两蒋外加李登辉大权独揽的时期又经营了多久。

2020年kmt看上去大败,但实际上相比2016年,无论是候选人的得票还是立法机构的席次其实都是增加的,虽然也不多就是了,只是被English过于夸张的817掩盖下去了。

结合2018和2022的选举来看,kmt只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被中间选民抛弃了,议员席次上也可以看得出,蓝的比重最大但没有过半,绿加中间的数量大于蓝,这个才是当前tw政治版图的真实情况。2020年dpp的大胜更多是中间选民不愿支持kmt而让dpp“被迫”执政。

当然,这不是在给kmt洗地,因为即便蓝的政治版图仍然还有半壁江山,但要整合起来难于登天,因为全党没有统一价值,外省蓝和本土蓝价值根本南辕北辙,dpp至少发现kzbt是能够全党达成共识的,蓝就根本做不到。

最后再说下dpp吧。

连续的胜利容易让外界高估他们的实际能力,这个党成立之初的核心诉求是反对kmt,而不是td,甚至也不是现在的kzbt,因为成立之初他们还考虑过党名叫“中国民主党”,当时还想着可以去大陆执政,有意思吧。

所以,退一万步说,如果那天kmt真被彻底斗倒了,dpp就会失去创党的核心目标,那内部斗争就会台面化和白热化,一定会分裂成至少两个政党,毕竟选举位置只有一个。

并且,即便全面执政之后,主要工作还是搞kmt,是以在野党的心态来当执政党的,这就决定了dpp执政必然很难有真正的成绩,事实上tw面对未来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在dpp手上一个也没处理,比如绿色经济,比如能源自主,比如分散贸易依存度。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kmt的根基依然深厚,dpp虽然“被迫”全面执政但不够优秀,没有外力介入至少两边还能继续缠斗二三十年。但没有外力介入,怎么可能呢。

user avatar

我个人在2022年初认为不会。先推荐两个好回答:


我再预测,假如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为代表的蓝营真的集体衰落,那么民进党将有三种可能的发展路线:

A路线.民进党主流派朝台独、衅陆方向发展,引起民众不安。以柯文哲为代表的白色势力会起来填补反(极端)绿反(台)独的生态位,形成白营。民进党内部的温和派极易和主流派闹翻,加入白营,那么台湾会形成绿白对峙局面。

B路线.民进党主流派为了稳定中间选民,会沿着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论述和赖清德的“亲中爱台”路线发展,不再谋求法理台独、法理华独,而是倾向于维持现状,变成“青色势力”。然后,民进党非主流派系会出走,和时力、台联等深绿势力合流。最终形成青绿对峙局面。

C路线 民进党勉强维持派系层面的和谐,流失人士数量较少。无力形成具有单独挑战力的第二大党,但在野势力会在一些议题上联手,形成对民进党主流派起牵制作用的关键少数。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民进党发生分裂的可能性呢?为什么我不看好民进党变得“自民党化”的可能呢? 理由是:

(1)日本自民党是柔性政党,本身就是一个在对抗左翼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包容性的大杂烩。而民进党是刚性政党,相对欠缺派系的包容性。在共同敌人消失后,发生政争时,非主流派出走的可能性要大于日本自民党派系出走。更何况,在民进党的历史上,大佬出走并不罕见。前有朱高正、林正杰、施明德,近年有吕秀莲。

(2)台湾从1996年以来,就一直是中间选民作为主导选举的关键力量。民进党内不会没有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点。至于民进党分裂后出走的非主流派,会是贴近白营一边,还是深绿一边的,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3)即使民进党勉强维持该党大体上不分裂,实现了“自民党化”,也不具备实施专政的能力。毕竟,非主流派只要有点理想,跟政见相近的在野党联手,可以是毫无心理负担的。这就会有效地牵制台上人物的动作。

最后吐槽一点,从最蓝也最远离政坛中心的的赵少康,到最接近大位的韩国瑜,发量真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少。

user avatar

暂且不提时力与民众党两个可能的第二大党,等国党被彻底剿灭后DPP一家独大后,在没有外部压力下,党内各派系的分歧很可能引发分裂。

当然,还有种可能。

那就是在美国线人领导下,赛里斯kmt正式转型为台湾kmt,维持住本身最大在野党的位置。

user avatar

不会,未来台湾的政局只会是:浅绿、深绿、清真绿、抹茶绿、墨绿…

user avatar

不会,台湾是个非常团结的社会,他们分工明确,一派扮蓝,一派扮绿。

没有绿,就要直接面对和平统一的问题,没有蓝,就要直接面对武力统一的问题。

但是无论和平还是武力,总之统一就不行。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议题可以从台南市的情况来管窥。

从1997年张灿鍙当选省辖台南市长开始,到现在黄伟哲力拼连任,绿营执政台南已经24年有余。2008年单一选区两票制以来,国民党在台南就一席区域立委都没有了。所以说台南其实是符合题主所说的“国民党持续低迷”的地区。尤其是但是从台南市议员选举来看,这一届57席议员民进党拿下了24席,并没有单独过半。尤其是在近两届的议长选举上,民进党接连失利。

2014年,国民党地方派系的大佬李全教通过串联无党籍议员成功拿下台南市议长宝座。2018年,原本大家都以为议长宝座是民进党囊中之物,结果绿营郭信良选前退党,以无党籍身份角逐议长宝座,得到了蓝营和无党籍议员的支持。结果28:24当选议长。

从议长的选举来看,尽管台南的大环境绿得流油,但是国民党通过和无党籍立委的串联,仍然能够在某些议题的议会攻防上取得一定优势,包括议长的选举。

所以如果台湾大环境整体绿移,民进党的分裂其实是一定的,这一点大家的回答中都有提到。但是一个足以和民进党抗衡的第二政党是否出现,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议题。我个人的期望是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笑)。

也即和德国选举比较类似的情况,在具体的议题上小党联合杯葛大党的不合理政策;在大选中小党也有机会通过联合组阁的方式击败大党。

ps1. 这样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立委的选举恢复到原来的大选区,同时把总统做成虚位元首,行政院长做成实质上的领导人接受立院监督。

ps2. 其实高雄市议会更加值得探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