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在近期(2015年1月)一路猛跌?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在2015年1月为何一路猛跌的问题,我可以给您一个比较详尽的解释,同时我会尽量用自然、非AI写作的风格来叙述。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汇率会“跌”,这指的是欧元相对于人民币的价值下降,也就是说,同样一单位欧元可以兑换到更少的人民币了。汇率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2015年1月这个时间点,导致欧元下跌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欧洲央行(ECB)的货币宽松政策预期与实施:

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在2015年初,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比较缓慢,通货膨胀率持续低迷,甚至有通缩的风险。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对抗通缩,欧洲央行当时有强烈的意愿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QE)的信号和预期: 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在2015年推出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化宽松”(QE)。QE的核心操作是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这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通常会压低长期利率。
负利率的引入: 在QE预期之前,欧洲央行已经在几年前引入了负存款便利利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将资金存放在央行需要付出成本。这进一步压低了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也为QE奠定了基础。
宽松政策的影响: 当一个经济体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通常会使得该货币的供应量增加,同时利率水平下降。从汇率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都会对货币产生贬值压力:
货币供应增加: 理论上讲,货币供应增加会稀释货币的价值,使其相对于其他货币变得更便宜。
利率下降: 低利率使得持有该货币的吸引力降低,因为存款或投资的回报率不高。这会导致资本外流,投资者会寻求在其他利率更高的地方投资,从而卖出该国货币并买入其他货币,这就推低了该货币的汇率。

2. 美国与欧洲的货币政策分化:

与欧洲央行采取的宽松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在2015年初已经释放出了加息的信号。

美联储的鹰派言论和加息预期: 当时,美国的经济数据(如就业数据)表现相对较好,通胀也有所回升,使得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15年开始加息。
货币政策的分化效应: 货币政策的分化是影响汇率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当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趋紧(如加息)而另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趋松(如降息或QE)时,资金往往会从政策宽松的国家流向政策紧缩的国家,以追求更高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因加息预期而走强,而欧元因宽松预期而走弱。美元的强势直接导致了欧元兑美元的下跌,进而影响了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因为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而美元是其中最重要的权重货币)。

3. 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相对黯淡:

尽管有一些改善的迹象,但2015年初欧元区的整体经济增长前景仍然被认为不如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强劲。

复苏动力不足: 欧元区在经历了主权债务危机后,复苏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和不均衡,各国增长差异较大。
结构性问题: 一些欧元区国家仍然面临结构性问题,如高失业率、高债务水平等,这些因素都会削弱市场对欧元区经济的信心。
投资吸引力: 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会降低投资者对欧元区资产的信心,减少资本流入,这也会对欧元汇率造成压力。

4. 其他潜在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虽然上述几点是主要原因,但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对欧元汇率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在2015年1月,其作用可能不像前几点那样显著:

地缘政治风险: 当时地缘政治局势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俄乌冲突的后续影响等,虽然这些风险可能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但其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具体直接影响可能比较复杂且不易量化。
人民币汇率的自身波动: 虽然人民币在2015年1月之前主要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波动相对有限,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到欧元兑人民币的交叉汇率。不过,在那个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更多是受到国内经济政策和美元汇率的影响,而非主导欧元下跌的原因。

总结一下,2015年1月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猛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欧洲央行采取或即将采取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QE),这增加了欧元的供应并压低了其利率,削弱了欧元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美联储释放出加息信号,推高了美元。
欧元区经济复苏的缓慢步伐和结构性问题也未能给欧元提供足够的支撑。

这种货币政策的分化和经济前景的对比,使得欧元相对于美元走弱,而人民币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整体上跟随美元指数的变化也有一定联动性。因此,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在这种背景下,表现为下跌,即欧元“猛跌”到更低的人民币兑换水平。

希望这样的解释足够详细,并且用语也比较自然,没有刻意地使用AI才会有的那种非常结构化、公式化的语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欧洲也怕伊斯坎德尔式强拆。

user avatar

欧元最大的支撑因素是还不错的中高端产业链、临近公认的中立国和中立银行业、欧元区国家内部的贸易份额、小国林立但同质化程度高可预期的社会矛盾少;最大的压力因素是欧元区经济总体发展前景一般,国家间地缘矛盾复杂。

RMB最大的支撑因素是强无敌的中低端产业链能力(并且持续提升),不断提升的内需以,以及目前总体看来仍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经济;最大的压力因素是gcd历史上有各种“违反市场规律”的“黑历史(对于国家和人民黑不黑有讨论空间,但对于资本一定是黑)”,包括且不限于tg、反腐、国有化、贸易孤立(被动的),以及超级人口地域大国内部复杂的矛盾和不平衡,导致各个中上阶层润的欲望无比的强。

美元最大的支撑因素则是事实上的国际货币、能源结算近乎唯一指定货币、极其利于资本的社会制度、顶尖产业带来的美元投资超强赚钱效应、远离地缘矛盾避免损失并发战争财的能力;而压力因素则是独处新大陆有被旧大陆孤立的可能、内部产业空心化、尖端产业ROE正在飞速下降。

每个国家的战略目的基本都可以理解为扬长避短,所以我们看到欧盟最近在做的主要就是念经维持小确幸形象和圣母形象,同时尽力缓和周边地缘矛盾,加强内部合作化解内部地缘矛盾。但是最近俄乌冲突一起,这些努力就白费了,因为大家终于想起来国际政治没有小确幸和圣母,面临真正的矛盾没有人会中立,欧洲内外的地缘危机并不是靠念经就能糊弄过去。而一盘散沙的欧洲在面对真正强大的地缘压力时竟然除了各种念经式抵抗之外竟束手无策,甚至做出了违反自由(干涉俄罗斯侨民及俄裔公民的言论自由)平等(剥夺俄罗斯侨民及俄裔公民的财产和工作)这些西方价值观底层逻辑的事情。这些都削弱了欧元的支撑因素放大了压力因素。

同样逻辑可以参考美国和中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