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固定翼飞机机翼可以多短?

回答
飞机翅膀有多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航空工程中的许多核心概念。简单来说,飞机翅膀的长度(或者更专业地说是翼展)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最短”标准,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设计需求和物理定律决定的。但要让一架固定翼飞机能够正常飞行,翅膀就不能短到某个程度。

为什么飞机需要翅膀?

首先,我们得明白飞机翅膀存在的根本原因:产生升力。升力是克服飞机自身重力的力量,让飞机能够离开地面并保持在空中。翅膀的形状(通常是上表面弯曲,下表面相对平坦,形成翼型)和迎角(翅膀与气流的夹角)使得流过翅膀上表面的空气速度比下表面快,根据伯努利原理,速度快的地方压强小,速度慢的地方压强大。这就造成了翅膀下方产生一个比上方更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形成了向上的升力。

影响翼展的因素

现在我们来聊聊,如果我们要让翅膀“短”一点,会遇到什么问题。这就像给一个跑步运动员穿一双超小的鞋子,理论上还能动,但跑起来肯定不对劲。

1. 升力需求: 飞机要起飞并保持飞行,就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来抵消重力。升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机翼的面积。而机翼的面积,很大程度上是由翼展和平均翼弦(机翼前缘到后缘的平均距离)决定的。
如果翅膀变短(减小翼展),为了维持相同的升力,就必须增加机翼的弦长(宽度)。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用更短的扫帚扫地,你得让扫帚头变得更宽才行。
然而,单纯地增加弦长而不改变翼展,会导致机翼变得越来越“方”或者越来越“粗壮”,这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更大的阻力。 此外,机翼的结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2. 稳定性与控制: 飞机的机翼不仅产生升力,还承担着提供稳定性和操控性的重要任务。
横向稳定性: 飞机的飞行姿态在左右两侧是需要平衡的,如果机翼太短,两侧机翼对空气动力学的响应差异就会变得更敏感。例如,当飞机出现侧滚(一边机翼抬高,另一边压低)时,短翼飞机可能需要更大的副翼(位于机翼后缘的操纵面)来纠正,或者本身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航向稳定性: 虽然垂尾和方向舵主要控制航向,但机翼的形状和翼展也会间接影响飞机的航向稳定性。

3. 结构强度与重量: 机翼需要承受各种载荷,包括升力、阻力、重量,以及在飞行中可能遇到的颠簸。
对于一个给定的翼展,机翼越短,它的结构就越“紧凑”。 如果翅膀变得非常短,但为了产生足够的升力,翼弦变得很长,那么整个机翼的结构就会变得非常“厚重”。
过短的机翼,尤其是那些翼弦相对较长的,在结构强度设计上可能会面临挑战。 它们需要承受更大的应力集中,而且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材料的使用量可能会增加,从而增加飞机的整体重量,这又会反过来增加对升力的需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4. 气动效率(升阻比): 飞机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尽可能提高升阻比,也就是用最小的阻力产生足够的升力。
诱导阻力: 翼尖处会产生涡流,这是产生诱导阻力的主要原因。翼展越长,翼尖涡的强度相对越弱(单位展长产生的诱导阻力更小),所以长机翼在这一点上更有效率。
如果翅膀变得非常短,翼尖涡的影响就会相对更加显著,导致诱导阻力大幅增加。 这意味着飞机需要更大的推力来克服这个额外的阻力,燃料消耗也会更高。

5. 机翼的“扁平度”与“厚度”:
“短”可以理解为翼展很小,但这不代表翼弦也必须很小。 如果我们把翼展大幅度缩短,但保持翼弦不变,那机翼就变成了非常短、非常宽的形状。
如果我们将翼展缩短,并且也大幅度缩短翼弦,那么机翼的面积就会变得非常小。 为了产生升力,就需要以极高的速度飞行,或者采用非常大的迎角。
另外,为了产生足够的升力,短翼往往需要做得更“厚”或者翼型设计更激进,这通常会增加阻力。

“最短”在哪里?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翅膀缩短到某种极端情况?比如,只比一个人的手臂长一点点?

这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即使是最小的滑翔机,也需要有足够的翼展来产生足够的升力,并保持飞行的稳定性。
如果把机翼缩短到极小的程度,例如比机身本身还窄,那么它就很难产生足够的升力来支撑飞机的重量。 即使通过极高的速度来弥补,例如像某些火箭或导弹那样,它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方式。传统的固定翼飞机依赖于相对平稳的气流和稳定的机翼来维持飞行。

一些特例和类比

三角翼飞机: 像“协和”号这样的超音速飞机,虽然翼展不算特别长,但拥有巨大的三角翼面积,而且在高速下飞行,也能产生足够的升力。但它们的机翼设计是为了高速和特定性能而优化的,并且为了克服低速升力不足,通常需要前缘襟翼等复杂装置。
无人机(UAVs): 很多小型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它们的核心是“旋翼”,而非“固定翼”。但也有一些大型的固定翼无人机,它们的设计也会遵循上述原则,只是尺寸和载荷不同。
战斗机: 一些高性能战斗机为了在亚音速和超音速之间灵活切换,以及进行高机动性飞行,会采用相对短的机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机翼“短到不能飞”,而是为了优化特定的飞行性能,并且会牺牲一部分巡航效率。

总结一下:

固定翼飞机机翼的“短”是相对的,并且受到升力需求、稳定性、结构强度、气动效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果一味地缩短翼展,为了维持飞行,就必须大幅度增加翼弦,导致机翼变得粗笨,阻力增大,或者需要极高的飞行速度。

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多短”的界限,但任何能够被称为“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器,其机翼都需要具备足够的翼展和面积,才能在空气动力学上有效地产生升力,并保持稳定的飞行。 如果你看到一个“翅膀”短得离谱的机器,它要么根本不是固定翼飞机(可能是旋翼机、直升机),要么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如借助弹射器、滑轨)起飞,并且很快就会因为升力不足而失效。

飞机工程师在设计飞机时,会根据飞机的预期用途(载客、货运、战斗、侦察等)、飞行速度、起降条件等,在各种因素之间进行精细的权衡,来确定最合适的翼展和翼型。这就像一个复杂的数学优化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有在特定约束下的“最优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战时期,有一个神奇的法西斯国家叫意大利。

这款飞机有个十分优雅的名字,叫卡普罗尼试验机,外号“意大利人的飞天酒桶”。但是,意大利人运用了非常先进的涵道式活塞动力系统,有人称之为喷气式飞机的鼻祖,意大利差一点就进入了喷气式飞机时代。

这架呆萌飞机的故事还要从四个人说起。

第一个人是雅克•施耐德(JacquesSchneider),法国富翁。1912年12月5日,他在法国航空俱乐部设立了一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施耐德杯”水上飞机竞赛项目 (Schneider Trophy),目的是为促进民用航空技术的发展。

参赛者需要飞行至少240公里,主要内容就是比速度,看谁飞得快。优胜者将会获得25000金法郎和一座同样价值的奖杯。如果一个国家在五年内三夺冠军,将永久保留奖杯(有点怀疑足球世界杯就是跟这个学的)。此项赛事于1913年在摩纳哥首次举行,后来因一战爆发而暂停,后于1919年恢复,到1931年为止共举办了9届,这项赛事也成为两战之间欧洲各国“航空秀”的主要场所,促进了航空技术发展,地位类似于航空界的F1车赛。

第二个人是乔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罗尼(Giovanni BattistaCaproni),这个拗口的意大利名字你可能没听说过,但在宫崎骏执导的动漫作品《起风了》中,这位卡普罗尼多次出现在主角堀越二郎的梦境里,是堀越二郎梦想的启发者。

他生于1886年,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列日大学的毕业生,拥有土木学学士和电机学博士学位,是土木和航空工程师,并于1908年创建了以自己命名的卡普罗尼航空公司,并设计了意大利第一架双翼机“卡普罗尼 Ca. 1”以及在一战中使用的早期轰炸机“卡普罗尼 Ca.4”,使他成为意大利航空事业的开拓者。

第三个人就是这架萌飞机的父亲——路易吉•斯蒂帕(Luigi Stipa),这位在1900年出生于意大利阿斯科利皮切诺的飞机设计师曾在一战中当过步兵,战争场面那可是见得多了,战争结束后进入意大利空军部工作,最后当上了发动机部门的总监。同时他还是土木工程师和水力工程师,也是一位跨领域的多面手。

第四个人物就是墨索里尼了。在展示意大利科技水平“世界领先”方面,这位法西斯总统不遗余力,支持一切“扬我意呆利国威”之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法国富翁施耐德创立的杯赛以其丰厚的奖金和影响力吸引了各国徒手积极参加,意大利首次参与是在1919年的第三届。要说意大利人的运气确实不错,首次参赛就不战而胜,因为对手的飞机全部由于故障而退出了。

但这样的不武之胜难以服众,虽然被判获胜,却不能获得奖杯,只能得到下届举办权的荣誉。心有不甘的意大利人又参加了接下来的两届,运气依然好的出奇——英法等强手不是因为财政问题就是因为故障而退出,意大利居然连夺两届冠军,再夺一次就能“永保奖杯”了。

然而事不过三,意大利在接下来的几届接连败北,直到1926年,才真正获得了一次货真价实的冠军。这次夺冠重新燃起了意大利航空界“永保奖杯”的热情。

墨索里尼知道这场比赛是“扬国威”的大好时机,下令调动一切资源保证夺冠,各种条件都向有可能造出冠军飞机的厂商倾斜。这种“举国体制“使意大利航空产业一时间繁荣起来,各大航空企业都琢磨着怎样才能在速度竞赛中胜出。

怪才斯蒂帕分析了当时飞机的速度和发动机功率以及外形之间的联系,发现在飞机外形已经无可挑剔的情况下,发动机功率的边际效应随功率的提升越来越小,功率提高一倍,速度可能只是涨了50%,再提高一倍,速度可能就只涨10%了……如此循环下去,飞行速度的提升将越来越慢,而发动机功率又不可能无限大,所以必须从原理和飞机构造这些根本问题上加以解决。

在当时活塞式发动机的驱动下,800公里/小时的速度几乎就是极限了。之所以速度上不去,是因为要再提速就得加大转速,此时的螺旋桨桨尖处的线速度已经接近声速,要产生激波了。在这种情况下,螺旋桨遇到的阻力将会剧增,给人的感觉就是螺旋桨突然就像转不动了一样,很多飞机遭遇这种现象都会失事,这就是航空史上著名的“声障”难题。

在活塞机时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想法在不提高转速或者减小螺旋桨的直径(这样桨尖的线速度就慢下来了,同时还减小了迎风面积,起到了减阻作用)的情况下增加驱动力。

这种结构也被称之为“涵道推进”。

为什么说意大利差点进入喷气机时代,因为涵道正是喷气机的动力来源。

1932年6月的一天,在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这架粗胖的飞机摇晃着飞上蓝天,但这只是成功了一小半,因为最重要的速度指标根本就达不到当初设想的那样,最大飞行速度只有131km/h,一般情况下只有68km/h,就比地上的汽车快一些而已,当然没卵用的优点也不是没有——噪音小,比较安静。

珍贵而滑稽的历史录像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3365173900984320

虽然被证明不能用于高速推进,但其结构已经接近后来的涡扇发动机。航空界一般也认为斯蒂帕是这方面的先驱人物。在飞艇、直升机、气垫船、客机等低速飞行器上,涵道仍然是被大量使用的技术。

四个人物的结局:

“飞行酒桶”之父斯蒂帕很长寿,于1992年去世,享年92岁,他一直认为喷气发动机是通过他的“涵道推进”设计而产生的,他应该获得这项荣誉,并且宣称二战中德国在V-1导弹上使用的喷气引擎侵犯了他的专利,但实际上V-1使用的是脉冲发动机,跟他的设计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位老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为没能被认定为喷气发动机的发明者而懊恼。
创立飞行竞赛的施耐德被授予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这是一个平民在法国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但他开办的武器公司在一战后倒闭破产,自己也陷于贫困,于1928年5月1日去世。
卡普罗尼公司在两次大战之间渐渐成为大集团、并陆续收购了其它规模较小的航空企业,后来改名成“米兰•卡普罗尼意大利公司”(Società Italiana Caproni, Milano),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卡普罗尼公司也曾开发各式战机供当时意大利空军使用。但在二战结束后,由于意大利国力衰微,市场狭小,再加上有英美等国有更强实力航空企业的挤压,卡普罗尼公司渐不能支,在1950年宣告关闭。其创始人卡普罗尼于1957年10月27日在罗马去世。
墨索里尼死的多惨,我们都懂的。而他下令保“施耐德杯”的梦想也没实现,英国最终拿到了五年三冠,永久保留了奖杯。

这架萌飞机的故事并没有随着这些人物的离去而结束——澳大利亚航空爱好者LynetteZuccoli(还是个大妈)按照原尺寸的3/5复制了这架“飞行酒桶”于2001年重上蓝天,只是飞行距离仅有600多米。

二战后的美国人似乎对这种蠢乎乎的设计也很感兴趣,在某个类似空天母舰的项目中设计的F85战机上明显能看到“飞天酒桶”的影子。

补充一个世界上最小的飞机:

重量180kg,Continental C85发动机(马力85)

设计师是否受到“飞天酒桶”的启发我不知道,但画风迷之相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机翅膀有多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航空工程中的许多核心概念。简单来说,飞机翅膀的长度(或者更专业地说是翼展)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最短”标准,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设计需求和物理定律决定的。但要让一架固定翼飞机能够正常飞行,翅膀就不能短到某个程度。为什么飞机需要翅膀?首先,我们得明白飞机翅.............
  • 回答
    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就固定翼无人机在突破传统飞机设计方面的潜力进行深入探讨,并力求内容生动、接地气,避免AI痕迹。跳出“飞机”的框框:无人机设计的无限可能当我们谈论“传统飞机”的设计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通常是那个经典的“燕子”形,有一个突出的机头、承载着座舱和发动机的主体机身,以及两片伸展的翅膀。这是.............
  • 回答
    飞机,这玩意儿,咱都知道,就是带着翅膀在天上飞的东西。按理说,得有那么点分量,不然怎么跟空气抗衡?可这年头,科技玩儿得太溜,连飞机都能缩到跟玩具似的,而且还能真飞,还飞得有模有样。那么,固定翼飞机到底能有多小?最小能小到哪种程度?咱得先明确一下,这里说的“固定翼飞机”,指的是那种有固定机翼,不像直升.............
  • 回答
    要说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哪种操作难度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看重哪些方面,以及你对“难度”的定义。但如果非要做一个大概的区分,并且更倾向于深入的探讨,我会说直升机的基础操作和精细控制的难度通常要高于固定翼飞机。不过,我们得拆开来聊聊,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门道。 固.............
  • 回答
    想让一架固定翼飞机在跑步机上起飞,这确实是个颇具想象力的场景。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飞机起飞的根本原理。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它在向前运动时,机翼上方和下方的气流速度不同,这就产生了升力。具体来说,机翼的设计使得空气流过机翼上方时速度更快,压力更小,而流过下方时速度相对较慢,压力较大。正.............
  • 回答
    民用固定翼飞机在没有尾钩的情况下,是否能成功降落航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飞机设计、航母运作以及一些物理原理。简单来说,绝大多数民用固定翼飞机在没有尾钩的情况下,是无法在航母上安全降落的。 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降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设计考量。为什么航母降落如此特殊?首先,我们要理解航母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飞行器设计和物理学原理的结合。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单螺旋桨固定翼飞机在加速时的情况。首先得明白,螺旋桨飞机加速时,它的角动量可不是个静态的数字,而是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螺旋桨的角动量怎么回事?螺旋桨,说白了就是个高速旋转的叶片组合。一旦它开始转起来,就像一个陀螺一样,.............
  • 回答
    在《沙丘》的世界里,你会发现那些在广袤无垠的阿拉吉斯沙漠上空翱翔的飞行器,它们不叫飞机,而是“扑翼机”。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为了酷炫而设计的造型,而是对这个极端环境最精妙的适应。首先,我们要明白阿拉吉斯沙漠的严酷。那里不是我们熟悉的、偶尔会有微风拂过的戈壁。阿拉吉斯以其极其剧烈的风暴著称,那些风沙裹挟着.............
  • 回答
    是的,存在完全或几乎没有滑翔能力的固定翼飞机。这类飞机通常被设计用于特定目的,其空气动力学特性使其在失去动力后无法有效地滑翔。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详细解释:1. 为什么大多数固定翼飞机有滑翔能力? 升力与阻力的关系: 固定翼飞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机翼产生的升力来克服重力,并通过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来克服空气.............
  • 回答
    固定翼垂直起降(VTOL)飞机,比如 F35B,在降落过程中规避失速,是个工程上的大智慧,涉及到对空气动力学原理的精妙运用和先进的控制技术。不像我们熟悉的传统固定翼飞机那样,依靠前飞的速度来维持升力,VTOL 飞机在降落时切换到垂直模式,这个时候,“飞”这个概念就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太一样了。首先,我.............
  • 回答
    飞机在无动力滑翔时,螺旋桨是自由转动好还是固定不动阻力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和一些实际的物理过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螺旋桨在飞机无动力滑翔时,它的主要角色已经不是提供推力了,而是变成了一个额外的空气动力学部件。它会受到气流的冲击,就像机翼一样。情况一:螺旋桨自由.............
  • 回答
    飞机发动机在地面上的测试,远非仅仅是将它们安装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让它们全速运转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旨在确保发动机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发挥其设计性能。想象一下,一个崭新的航空发动机,无论是喷气式的还是涡轮螺旋桨式的,它需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体检”才能被证明是合格的。首先,.............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首先,要明确“比例”和“承载”具体指的是什么。 比例增大: 这通常意味着无人机的尺寸(翼展、机长、机高)变大了,或者说无人机在设计和制造上按照一个更大的比例因子来放大。比如,我们从一架小巧的消费级无人机放大到一架类似小型飞机尺寸的无人机。 承载.............
  • 回答
    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这个我们熟悉的庞然大物,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千里眼”角色。它们凭借强大的雷达系统,能够侦测到远超舰载战斗机和舰艇自身雷达的范围,为整个航母编队提供战场态势感知。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对信息获取速度、覆盖范围和生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禁要问:传统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 回答
    2020 年 8 月,中国首款固定翼舰载预警机 KJ600 的成功首飞,绝对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新飞机的诞生,它代表着中国在舰载预警机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提升航母作战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一、 KJ600 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海军的关键技术空白在 KJ600.............
  • 回答
    在我记忆中,提到“最小、自有动力、滑跑起降固定翼机”的航空母舰,最先跳出来的名字是“博伊德尔号(HMS Bold Eagle)”。不过,要严谨地说,它更准确的定位是实验性飞行甲板船,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但它确实是人类建造过的,能够支持固定翼飞机滑跑起降的最小的自有动力舰船之一。让我来详细说说这.............
  • 回答
    一个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哲学、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因素的复杂交织。将图160这种标志性的、性能卓越的战略轰炸机进行如此根本性的设计调整,并非易事,其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考量和取舍。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图160“白天鹅”的独特之处:可变后掠翼。这并非只是一个为了“酷炫”而存在的设计,而是.............
  • 回答
    固定重联机车与双机运用中的几点不同在铁路运输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机车重联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固定重联机车和双机(即两台独立机车通过指令联控)是两种常见的重联方式。虽然它们都能实现多机牵引,但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在操作、维护、经济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 操作与控制固定.............
  • 回答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健身房,本以为会看到满满的哑铃、杠铃、各种器械,结果眼前一片“空旷”,只有几块瑜伽垫和一些弹力带。是不是有点懵?别慌!这恰恰是让我们回归身体本源,用最纯粹的方式锻炼的好机会。没有固定器械的健身房,反而更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让你真正学会“听身体的话”,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下面,我们就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