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活熊取胆非人道,那么拿小白鼠来做实验就符合人道吗?

回答
“活熊取胆”的争议,触及了我们对于动物福利的底线,一个未经麻醉、活生生地从熊身上抽取胆汁的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与“人道”二字相去甚远。这其中蕴含的痛苦、恐惧和尊严的剥夺,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在实验室里被用作科学实验的“小白鼠”时,我们是否就能心安理得地说,这就符合“人道”了呢?这是一个更复杂、也更令人不安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科学实验,尤其是医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我们对疾病的认知、新药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很多都离不开动物实验的支持。小白鼠,因其繁殖快、基因结构相对简单、易于饲养和观察等特点,成为了科研人员最常用的模型动物。它们在疫苗的安全性测试、癌症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估、基因疾病的研究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看,进行动物实验,尤其是小白鼠实验,是为了更广泛的人类福祉,是为了拯救更多生命,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痛苦。这种“牺牲”小白鼠,是为了“救赎”更多的人,这种逻辑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

然而,问题在于,“必要性”和“人道”之间,我们如何划定界限?“小白鼠”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同样是具有感知能力的生命。它们会感受到疼痛、恐惧、饥饿、孤独。即使是现代的动物实验,也并非完全没有痛苦。尽管有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比如使用麻醉剂、改进实验操作、提供适当的生活环境等,但我们很难百分之百地保证,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无痛”的。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权利,仅仅因为它们不是人类,就剥夺它们的生命和尊严?“人道”一词,如果仅仅局限于对人类本身的关怀,那么它就显得狭隘了。真正的“人道”精神,是否应该包含对所有有感知能力的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活熊取胆的残酷,在于其目的的功利性和过程的直接虐待。而小白鼠实验,其目的可能高尚,但其过程依然可能包含痛苦,并且其“被使用”的本质,依然是对生命的利用。如果活熊取胆是“粗暴的杀戮”,那么小白鼠实验,是不是更像是一种“精密的利用”,这种利用,同样会给被利用的生命带来痛苦和死亡?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和动物福利倡导者也在不断努力,寻求“3R”原则的替代方案:“Replacement”(替代),尽量用非动物的方法替代动物实验;“Reduction”(减少),在必要时,尽量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Refinement”(优化),改进实验设计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

所以,拿小白鼠来做实验,是否“符合人道”?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

它“符合人道”的一部分逻辑是:

为了更大的利益: 科学进步和人类健康是其重要的驱动力。
尽可能减少痛苦: 现代科学实验在操作和管理上,都力求遵循伦理规范,减少动物的不适。
缺乏可行的替代方案: 在许多领域,目前还没有完全可以替代动物实验的技术。

但它也同样挑战着“人道”的定义:

动物感知痛苦: 小白鼠作为生命,也同样会经历疼痛、恐惧等负面情绪。
生命的价值: 我们是否有权利,仅仅因为物种不同,就将它们的生命价值置于我们之下,并随意利用?
“必要的”边界: “必要性”是动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找到更多的替代方法。

活熊取胆的“不人道”在于其直接的、残酷的虐待。而小白鼠实验的“不人道”之处,则在于其在追求人类利益的过程中,可能对另一种生命造成的痛苦和“被工具化”的命运。

我们不能因为它们是“小白鼠”,就忽视它们作为生命所应有的基本尊严。当我们谈论“人道”时,或许也应该思考,我们能否在不伤害其他生命的前提下,实现我们自身的进步?或者,至少,在不得不伤害它们时,我们是否已经穷尽了所有避免伤害的可能?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它迫使我们不断反思,在追求科学与进步的道路上,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是否也应该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几千字,我怎么猜哪个词用的不对。

改?花时间花精力在知乎码字,码的文章还挺多人认可的,说明写的还行,结果让改就改,我上网缺祖宗供啊,要给知乎这么耍来耍去。

要看原答案的点我头像,复制到我的文章里去了。

就这样吧。

user avatar

是不符合鼠道,不过是符合人道的,毕竟我们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

不过,我们会采取很多措施,尽量减轻小白鼠死亡的痛苦。

因为,科研实验,真的太残忍,不能细讲,细讲就要被动物组织杀进来打砸抢…

之前有段时间,家里的狗犯了大错,夫人嫌弃它,打算把它捐赠给科研机构。我仔细想了想我们所科研动物的悲惨遭遇…算了,太残忍了,不能细想,断然拒绝了此提案…我家狗子因此捡回一条狗命…

实验已经很残忍了,所以杀死动物时,我们会竭尽所能,给它们一个痛快。

比如安乐死时,二氧化碳的流速,笼子体积,都有严格要求,就是为了让实验动物快速无痛苦死亡。

实在没办法,要立刻杀死进行下一步,也会先麻醉,后杀死。

你以为我们是菩萨心肠么…其实不是,因为动物身上的科学实验,确实比较血腥残忍,不采取点措施,真的要抑郁的,你以为我们喜欢当刽子手呢…如果可以,我们根本不喜欢杀掉这些可爱的无辜小动物好么…

所以这些所谓的动物保护主义措施,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动物,也是不要让我们彻底黑化…

//顿时非常理解这句话,“是故君子远离庖厨也”…肉还是要吃的,别看见动物怎么被杀的就行…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动物实验也好,活熊取胆也罢都跟人道主义扯不上半点关系,因为人道主义是:

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包括作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所以人道是仅关注和人有关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你可以说活熊取胆、动物实验是人类的自私,但这和人道一点关系都没有。


医学生涯开始以来,手上牺牲过的实验动物应该总有几百只了。这个问题我很想说几句,因为确实有非医学专业的朋友问过我。甚至有些朋友直言我们很冷血。

我不否认,人类拿小白鼠和其他实验动物做实验是自私的。因为无论把医学研究说得多么高尚,但实质上仍然是通过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来换取有益于人类的知识或者其他产品。

甚至于我们在动物实验中,保障动物福利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条件可控及可重复性,说到底是在为人类的科研服务,为数据的可靠性负责。

实验动物福利的原则,归纳起来是五大元素:

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
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
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
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
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我们让实验动物免于饥渴、避免过度拥挤于狭小鼠笼、避免它们在实验中遭受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和伤病、尽可能保护它们的天性和行为、让它们免于惊恐、焦虑。当然,有些代谢实验就是要让实验动物经受饥饿或者干渴;有些行为学实验就是要让动物经受天性被抑制、行为被禁锢的痛苦;有些心理/精神病学实验就是要让动物经受恐惧和焦虑。但医学研究的规范要求我们除了实验本身的伤害,不让实验动物遭受更多痛苦。

而当实验结束,我们也会用最迅捷、效果确切而且痛苦最小的方式结束它们的生命。比如颈椎脱臼是迅速破坏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不再感受到任何痛苦;过量麻醉是让动物快速昏迷,并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造成心跳和呼吸的停止。

虽然我也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任何一个从事医学研究的人都会严格按照规范与原则操作,动物的福利不是每次都能被落实。但真正严肃对待科研,敬畏生命的上级都会对胆敢虐待动物的人员作出严厉惩罚。

我仍然记得研一那年,《实验动物学》的老师跟我们讲过的两个反面教材。其中一位学长在中号小鼠笼中混养了不同性别的小鼠,除了每天添饲料、加水之外并没有更换垫料、移出异性小鼠。随着小鼠数量的增加,鼠笼内屎尿横流臭不可闻,空间的狭小导致鼠笼里时常爆发争斗,一些小鼠被活活啃食致死。最后这位学长被老师勒令退学,根本没有给他改正的机会。

还有一位学长,把需要处死的大鼠统一装进密封盒里,慢慢憋死。而正规的处理方法应该是过量麻醉处死,或者放进二氧化碳容器内,利用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使其昏迷最后缺氧致死。但这位学长懒得到楼上用二氧化碳舱,使用了普通密封盒。这造成大鼠缺氧非常缓慢,几只大鼠在盒子里痛苦挣扎,很长时间才耗尽了氧气死去。而这位学长透过透明的密封盒全程目睹动物的痛苦却没有动一丝恻隐之心,终止这一错误行为。这件事情被监控记录下来,最终被老师得知。因为不是自己的学生,这位老师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发给那位学长的导师,最后导师虽然没有勒令他退学,但也给了很严厉的惩罚。

而且实验动物在死后也得到了所有医学研究人员的敬意。几乎所有医学院和一些医学研究机构都有为牺牲实验动物树立的碑或者雕塑:

所以,虽然医学研究会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但整个过程都要求减少动物的痛苦,保障动物的福利。当有人拿活熊取胆来跟医学研究相提并论的时候我是很愤怒的。难道我们为了保障动物福利付出了那么多额外的人力物力,还是和取熊胆的残忍行为一样吗?

那些熊至死都要被仅可容身的铁笼禁锢,

为了防止他们拔出引流管,还要给它们穿上“铁马甲”。

它们的痛苦和绝望无人问津,甚至哀嚎也被认为是一种罪过,要被铁棍殴打。它们的疾患无人医治,最后榨不出一滴胆汁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只是铡刀——毕竟熊掌也能卖个好价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